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4017|回复: 1

圆运动古中医学读书笔记2-儿病本气(大小便病)

[复制链接]

1658

主题

2696

帖子

884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45
发表于 2014-10-17 23: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虚心 于 2014-10-17 23:32 编辑

大小便病
小儿小便忽然短少,即系脾土湿中气虚,须燥湿补土补中,山药扁豆最好,不可重用白术横烈之品。因小儿经脉脆薄,不能任横烈之药。山药又能补肺金以收水气,故为小儿燥湿补土补中妙品。小儿小便短少,如误服发散消食败火之药,即出大祸。若尿少又发热,其祸更大。凡治小儿百病,总要先问小便长短,若小便短少,大便即泻,便成危险之候。无论何病,小便短大便泻而发热,是为脾虚。用山药扁豆各一二钱以补中补土,利尿燥湿。泻止尿利,发热自退。如时行温燥病起之时,加黄豆二三十粒,以清温燥便妥。倘小便短少大便又泻,发热昏迷,误服散药凉药无不热加泻加,风动而死。因根本已虚,又遭攻伐,则根本坏也。凡小儿病无不由根本虚者,根本不虚,虽时行病起,亦不病也。尿少便泻发热,虽咳嗽不可加降肺药。尿少便泻为中下虚陷,降肺则中下更虚更陷。倘因而加喘,则下陷又加上逆中败而亡。只须热退泻止,咳即自愈。服山药扁豆之脉,必浮虚也。如脉沉实,便非虚证,黄豆亦不可服。脉实发热,必有停食内热。
虚心笔记:
大小便是中医诊断重要手段之一,在无法断定疾病病象的时候,大小便的颜色,量、形、味都可以用来作为辅助诊断。水饮入胃,游溢精气。小便的形成五行上来说需要土运金敛木泄水藏,短是指量比较少尿液不连续,那说明土运功能失调,所以要抓源头燥湿补土补中而不是消食败火,这里是没有杂气的情况用这个山药扁豆。后面分析了几种变化以扁豆山药为主对治方法。
注意:
1,如尿少便泄,咳嗽也无需用降肺之药。山药扁豆之脉,必浮虚也。(浮,中无脉力)
2,如脉沉实,便非虚证,黄豆亦不可服。脉实发热,,必有停食内热。(可以豆豉)

小儿大便绿色,一日数次,日久不愈,即土败风起。风者,肝木之病气也。肉桂阿胶即效,或白术阿胶亦妥。有阿胶则白术可用。如无他病而大便绿色,必大人乳汁不佳。换食罐头牛奶,或麦粉,或大米粉煮稀糊食之,一二日,大便即黄。大便绿色者,山根如现青色,一面食牛奶面糊,一面食生阿胶一钱自愈。青乃木气失养之象,阿胶善于养木。大便绿色者,虽应服姜附之寒证,亦可加入阿胶,鼻梁青色亦然。小便短忌阿胶。
小儿大便绿色之病,亦有用天花粉一钱生甘草薄荷五分而愈者,此肺金热者而肝木失养也。
花粉最清肺热,薄荷降肺,甘草养中培土故愈。鼻梁色青者,多有此证。热证脉必沉而不虚,寒证则中沉必较微也。炒熟糯米粉或糯米稀粥亦效,糯米补肺阴以平热也,比食药稳妥。
小儿半夜大便,最泄元气。此阴液不足,不能滋养肝木,半夜阳动,木气疏泄。宜鸭蛋调匀蒸熟拌饭自愈。鸭蛋养阴,诸药不及而无大弊,多调尤佳。凡六脉或沉或细而现阴虚诸病皆宜。小儿的药用错,即出祸事,故鸭蛋、山药、扁豆、黄豆、白糖、淡豆豉,皆是小儿至宝。
虚心笔记:见大便绿色,五行木主绿,也就是说木气偏胜所以风起,木胜克土,所以用肉桂阿胶,玉揪药解:肉桂温暖条畅,大补血中温气。香甘入土,辛甘入木,辛香之气,善行滞结,是以最解肝脾之郁。长沙药解:阿胶息风润燥,养血滋阴。总之就是为了让木气得以回复正常的疏泄之气。我认为这里白术可能是苍术,怕太燥。用白术需与阿胶组合。在何时不可以用阿胶,小便短,实际是是怕阿胶太滋腻更加影响土运。
初学治小儿病,用食物不用药,治效之后,再学用药,便知用药之危险,小儿病理简单,都是药治坏的,最可恶的是认小儿是纯阳体,有胎毒,肆用一派苦寒伤火消散伤气的药,将小儿治成死证。小儿乃稚阳体也,中和之至,然后成胎也。
虚心笔记:因为小儿气比较轻灵纯透,所以食物可以用。这就好比很多有修行的高人念咒喝水病都可以好,因为气轻灵可以相互感应。现在可能苦寒药就是抗生素。
小儿小便短赤非热,清长非寒,尤须彻底认识,短者,中虚土湿,木气下陷,不能疏泄故短。赤者,中虚土湿,木火下陷故赤。木火下陷,中气遂寒。运动停滞,上焦相火降不下来,烧热发作,便成大祸。世人一见尿赤,便用凉药清火,误事多矣。非特小儿为然,大人亦是此理。其小便清长非寒者,里热实,土气燥,木气疏泄,故小便长,木火不陷,故小便清,清润之药,甚合机宜。亦小儿大人之所同。如小便清而多,多食猪肝以润补肝木,肝木补足,疏泄不偏,小便自减。或阿胶白术土木双补即效。惟湿热病小便短赤为热。然乃虚热,非实热。伤寒小便清为病在表,小便赤为病在里,赤亦虚热,少阴寒病,小便极短而清如水,乃为下焦无火,此病极少。小便赤为实热者,必有实热之外证。如烧热不退、舌有干黄苔。
虚心笔记:通过辩证小便短赤清长,来确定治疗方法,主要侧重在土木上。这里需要有○的概念,木气升土气运,不然看不懂,最后分析区分实热虚热还要通过舌苔或者还有高热来判断,言外之意如果真是实热可以用寒凉药。
至于大小便,欲解即下,全忍不住,便是木热中虚。养中气清木热即愈。误认为虚寒而温补之,病必重也。大便泻下不知,小便自下不觉,皆中虚木热。大人亦如此。
虚心笔记:养中气清木热此处没有深入分析,导致很多新手不知所措,我个人理解,这里木热讲的是乙木不升郁而产生的风热,己土必然湿寒,参考方法用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当归、附子、桂枝、黄柏、黄连 、人参、蜀椒。主要侧重土木水。
小儿腹泻,有停食者,有热泻者,有脾虚者。停食者粪白夹水,泻而有屁。热泻者,泻出金黄,亦有屁亦夹水。停食与热泻,泻后神气照常,屁有短时,亦有长时。停食水泻,先用淡豆豉五十粒浓煎予服,如不见效,再用平胃散加减,苍术厚朴栀仁神曲麦芽生甘草白芍当归各三分煎服。小便一利,水泻即止,切莫再服。停食水泻,水入肠胃,食滞不消。苍术厚朴最能温胃消滞,性燥力猛,水泻特效之药。惟水泻最伤津液,苍术厚朴又燥烈伤津,最燥木气 ,故加当归白芍以养津养木。水泻则木郁生热,热则气动作泻,故加栀仁以清热。泻由停食,故加麦芽神曲以消食也。如只用平胃散,不加当芍以养津液,不加栀仁以清热,多有服后肺肝的阴液伤耗而不能食者,应特别注意。水泻如连泻不止,腹响肠鸣,必系停食,槟榔五分乌梅一枚,消食达木即愈。脾虚之泻,腹不响肠不鸣,稀粪无水,其色灰黑,一滑即下,不似水泻之射远有屁。泻后倦怠神萎面黄,不速止住,其死甚速。用山药、扁豆各二钱,白术五分,干姜三分,炙甘草三分,小便一利,泻即止住。
热泻者,单用栀仁数分至一钱,一服即止。栀仁清热,最平稳。绿豆汤亦效最好。食欲精神照常,射远有声,热泻也。如泻稀粪夹水,粪带绿色,此为肝寒,宜肉桂五分,阿胶二钱以温木气,止疏泄即愈。凡泻服阿胶而愈者,小便必不短也。
如脾虚之泻,而又兼吐,原食不化,中气易亡,最为危险。又非山药扁豆所能挽回土气,须用理中丸一二钱,煎汤分二服,乃能挽回。
脾虚腹泻,不可横加温补,如可不用干姜,不用为妥。小儿一吐土气即败,为小儿病特别重要之点。如所吐并非原食而是酸臭,精神不惫,此为停食。平胃散加减,食消即效,切不可补,单用淡豆豉五十粒浓煎多服亦效。小儿病,药少之方为妥。
虚心笔记:写的比较详细了,如果是停食泄,保和丸也可以考虑。湿热泻肛门口灼热,中成药葛根芩连片可以考虑。还有一种受凉的腹泻,丁桂儿肚脐贴可以选择。实战中还有二种情况,一种因为奶粉选择也可能导致腹泻,还有就是荤腥,小儿尽量不要吃荤腥太早,(脾胃太弱,能吸收就是营养)苏永泉老师甚至建议3岁之前不要吃肉。
小儿停食不泻者,日久必腹胀干烧,用神曲麦芽各五分以消食,当归芍药各五分以润血,白糖五钱以养中,血润食消,则经脉通而烧热止,不可用攻破药。如日久积深,非下不可者。腹必胀满,按之觉痛。只宜大黄三分附片一分温下之。宜缓宜妥。或用温病篇之加减黄龙汤,少少服之自愈。
虚心笔记:腹部喜按属寒,拒按属热。按之不疼为虚,疼为实。用大黄也可以理解了。大黄寒攻下。
用食物烧焦以消食,世称糊药,植物烧焦者最伤脾胃,不用为好。宜用红白糖以建中气,使中气旋转,脾胃自然运化。脾胃运化,食物自消,或用扁豆一钱藿香五分以养胃降胃亦效。如其嗳酸是食停不化,胃逆生热。可用白糖三钱普通茶叶五分,泡服即愈。茶叶清热,却不败火。茶与糖同用,亦能运动胃气以消化停食。小儿脾胃万不可伤。由茶叶白糖之原则推之,可见小儿病不宜多用力量大之药也。山楂等药伤胃,如可不用,不用为妥。参看时病篇水泻。
凡大便稀溏,最后有条粪。先稀溏者,热滞也。先条粪而最后稀溏者,脾土虚寒也。大人亦同。最后稀溏宜补脾土,误服凉药消药,必生危险。小儿大便结燥,菠菜或青菜或红薯黑豆煎浓汤服以润之,蓖麻油生蜂蜜均败胃忌服。
泻而腹痛。泻后痛减为停食,泻后仍痛为脾虚。泻后腹痛应服白术三钱白芍三分橘皮三分煎服,补土舒木为治。
虚心笔记:此处茶叶应该是绿茶,如平时无嗳酸情况,不必常服绿茶,尤其是寒湿比较重的人,最后以红茶普洱或者花茶为好。取其性味,温补脾胃。(大人)
注:实战当中往往遇到有寒热交加的腹泻,我往往会用温脾散+小柴胡汤加减,效果比较好。(以后分享案例!)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5

帖子

2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1
发表于 2014-10-23 10: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献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20 18:28 , Processed in 0.11701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