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1007|回复: 0

详解坐禅坐姿(附图)身正,才能心正

[复制链接]

249

主题

1081

帖子

62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66
发表于 2023-8-2 19: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1、气沉丹田的坐姿
身正,才能心正。
我们就从“气沉丹田”开始,这是我们常听说的一句话。
“气”是什么?就是意识。人身之血,都要靠这个“气”来引导,所以,才有“气血”、“血气”之说。“气沉丹田”,也就是把意识集中到脐下三指的丹田之所。
显然,对坐禅而言,一个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
这跟平常认识的禅家不同。因为在平常,没人会告诉我们姿势很重要,或为什么重要。
但这实在重要,因为只有姿势正确了,我们才能将意识置于一点。然后,静静地倾听到身体的声音,从而体会到禅的真髓,所以,就从坐禅的姿势开始!
image.png
腿部双盘
image.png
腿部单盘
尽量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坐禅,铺上柔软的铺垫。初学坐禅者可以把屁股垫高,然后坐下。
结“跏趺坐”,即双盘,是最理想的姿势。但如果腿脚较硬无法双盘,也可以单盘。将一只脚架到另一只脚上,双脚都应尽量向内侧拉,尽量贴近大腿根部,我们称此为“半跏趺坐”,为次理想的姿势。
有人说“我的腿短”,但这不是理由,因为单盘、双盘取决于胯关节、膝关节的柔软度,跟腿长腿短无关。要坚持,坚持之下,各关节的柔软度将获得改观,最后都能盘好。
下盘稳定下来之后,我们就来关注上半身:
身体可以先往前倾,就像向人鞠躬一样。然后,慢慢挺起来,就仿佛天井垂下一根绳子在拉我们的头顶,渐次地由天灵盖儿(顶轮)、颈椎(喉轮)、肩胛里侧(心轮)、脊背(脐轮)、尾骨(海下)五处(点),逐一提起。提起到近乎垂直状态时,我们能感到力量“残留”在腰部。再后,我们就顺水推舟地把意识集中在这个部位——脐下三指的丹田。
保持这个状态,自上而下——放松,腰身则可呈径直之状,全身则呈柔缓的“S”之状。
这些都不要

紧,要紧的是此时我们一定自觉“腰挺得很直”。这样就好,不必硬挺。
随着习惯于坐禅,我们的“背”会自然地挺起来。不过,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为什么?因为“挺起来”的关键并不在“背”,而在“腰”——腰间一点不立,则强迫挺背,必然腰酸背痛,也一定坚持不久。

image.png
让骨盆立正,则脊背自然挺拔,呈舒缓的S 型,除腰内侧,以外各点都处于不受力(脱力)状态。
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有意识地放松全身之力,只在丹田所在的腰间“留力”,千万不必硬挺脊背。
那么,谁来“挺”我们的腰呢?
就是这个“气”。
而且,必须是一股正“气”。“气”不正,则腰不挺。所以,“气沉丹田”的过程,乃在于练我们的一股正气。
2、全身放松的关键
全身放松,又称为“脱力”状态,就像我们以最舒适的姿势躺在床上那样。
在大多数人看来,保持一个姿势会令整个身体都僵硬,以至酸痛。不过,我们一旦掌握了全身放松的技巧,那么,无论采取怎样的姿势,都不会僵硬或酸痛。
技巧何在?
仍是“气”——意识的问题。
不妨把意识集中在你要放松的部位,然后想象有一把椅子或一张床在支撑。比如后背——把意识集中到后背上,然后想象柔软的沙发靠背,则无论你的背是曲是直,它都能吸收力道。如此坚持,则你的背就不会酸痛了。
坐禅也一样。
它是把意识集中到全身中心的脐下一点的丹田。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管背部曲直,都不要紧,也不必在意。
随着习惯于此,丹田周边的腰间就能挺立,当然,背也会自然地挺立起来,仿佛有一股正气在充盈。
不过,生活禅法毕竟不同于寺院修行。在那里,会有禅师告诉你:“挺背!”我们只需顺从就好了。在家里不同,没人管,只能听自己——身体——的。所以,如果感觉坐着吃力,不妨将屁股再垫高一些,问题就解决了。
做好了这些,则身体四平八稳。再前后左右晃一晃,试试,若都不倾空,就初步到位了。或许有些人认为这不难,但实际很难,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动作都有习惯,只是我们不能自觉而已。
看看鞋底,是不是只有一个地方磨损得特别厉害?看看自己的录像,是不是右肩偏低?
每人都有问题,所以,要用心,不要自以为是,永远都不要觉得自己最“正”。
古人说,那些修炼到位的人,能坐到双耳垂肩,甚至坐到一个“铜板”自天而落,“当啷”一声,头顶进入肛门掉出。看来是真功夫,不是神经质之谈。
3、“手势”与“眼势”
腿脚和上半身“定”了,接下来是手势、眼势。

image.png
左侧为一般左侧手势,右侧为玄侑独有的坐禅手势,更利于手腕、双肩不受力。
每一个人手的长度都不一样。原则上,左手在下,承载右手,拇指相对接,这是最常见的手势。不过,也不必太在意手势,因为意识不必放在这里。这是初学者常常有的问题。
也可以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
不过,关键不在手势,而在辅助手腕、双肩诸部位完全“脱力”、放松。所以,也可以在握住拇指的同时,让小指“勾搭”在一起。稍用一点儿力也不要紧,因为这个紧张感不会上传。
而且,这种盘根错节、难解难分式的手势,正是坐禅的一个特点。

image.png
“半眼”
坐禅的眼势为“半眼”。不过,这不是指眼睛睁一半闭一半,而是在保持身正、头正、目视前方状态的同时,将视线下垂至身前地下一两米处。此时,双眼会自然微合,是为“半眼”。如此,则意识便会分散到视线所投射的点与视野全面的轮廓之间,恍兮忽兮。
在初学者,做到“恍兮忽兮”有难度,我们大都会将意识集中一点,而不习惯于分散诸所。此时,不妨就去“关注”脐下一点的丹田。
当然,也可以关注屁股与坐垫之间的接触点。如此,我们也就能于宇宙中心,跟整个宇宙“天人合一”,交流无碍了。
比如呼吸,呼气是呼出毒气,吸气则是吸进宇宙能量。



image.png





含象生活 美满人生
微信:A87043043
QQ:4116971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30 21:24 , Processed in 0.198964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