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3396|回复: 1

北传译《大念处经》—中阿含98经

[复制链接]

184

主题

236

帖子

6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9
发表于 2022-7-17 22: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中阿含98经/念处经(因品)(庄春江标点)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若有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若有未来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我今现在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我亦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
云何为四?观身如身念处,{如是观觉心法}[观觉如觉念处,观心如心念处,观法]如法念处。
云何观身如身念处?比丘者,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寐}[寤]则知眠寤。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昂}[仰],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钼,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灭止,犹木工师、木工弟子,彼持墨绳,用{拼}[纫]于木,则以利斧斫治令直,如是,比丘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灭止。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齿齿相着,舌逼上腭,以心治心,治断灭止,犹二力士捉一羸人,处处捉旋,自在打锻,如是,比丘齿齿相着,舌逼上腭,以心治心,治断灭止。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长即知入息长,出息长即知出息长,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学一切身息入,{觉}[学]一切身息出,学止身行息入,学止口行息出。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离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犹工浴人器盛澡豆,水和成抟,水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离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定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定生喜乐,无处不遍,犹如山泉,清净不浊,充满流溢,四方水来,无缘得入,即彼泉底,水自涌出,流溢于外,渍山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定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定生喜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无喜生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犹青莲华,红赤白莲,水生水长,在于水底,彼根茎华叶,悉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无喜生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意解遍满成就游,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犹有一人,被七肘衣或八肘衣,从头至足,于其身体无处不覆,如是,比丘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念光明想,善受善持,善忆所念,如前后亦然,如后前亦然,如昼夜亦然,如夜昼亦然,如下上亦然,如上下亦然,如是,不颠倒,心无有缠,修光明心,心终不为闇之所覆。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善受观相,善忆所念,犹如有人坐观卧人,卧观坐人,如是,比丘善受观相,善忆所念。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此身随住,随其好恶,从头至足,观见种种不净充满:『我此身中有发、髦、爪、齿、麁细薄肤、皮、肉、筋、骨、心、肾、肝、肺、大肠、小肠、脾、胃、択粪、脑及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髓、涎、{胆}[痰]、小便。』犹如器盛若干种子,有目之士,悉见分明,谓:稻、粟种、蔓菁、芥子,如是,比丘此身随住,随其好恶,从头至足,观见种种不净充满:'我此身中有发、髦、爪、齿、麁细薄肤、皮、肉、筋、骨、心、肾、肝、肺、大肠、小肠、脾、胃、抟粪、脑及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髓、涎、痰、小便。』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观身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犹如屠儿杀牛,剥皮布{地于}[于地]上,分作六段,如是,比丘观身诸界:『我此身中,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观彼死尸,或一、二日......至六、七日,乌鸬所啄,豺狼所食,火烧埋地,悉腐烂坏,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骸骨青色,烂腐{食}[余]半,骨璅在地,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离皮肉血,唯筋相连,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骨节解散,散在诸方,足骨、膞骨、髀骨、髋骨、脊骨、肩骨、颈骨、髋髍骨,各在异处,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骨白如螺,青犹鸽色,赤若血涂,腐坏碎粖,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若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身如身者,是谓:观身如身念处。
云何观觉如觉念处?比丘者,觉乐觉时便知觉乐觉;觉苦觉时便知觉苦觉;觉不苦不乐觉时便知觉不苦不乐觉;觉乐身......苦身......不苦不乐身......乐心......苦心......不苦不乐心......乐食......苦食......不苦不乐食......乐无食......苦无食......不苦不乐无食......乐欲......苦欲......不苦不乐欲......乐无欲[觉]......苦无欲觉......不苦不乐无欲觉时便知觉不苦不乐无欲觉。如是,比丘观内觉如觉,观外觉如觉,立念在觉,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觉如觉。若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觉如觉者,是谓:观觉如觉念处。
云何观心如心念处?比丘者,有欲心知有欲心如真,无欲心知无欲心如真,有恚无恚......有痴无痴......有秽污无秽污......有合有散......有下有高......有小有大......修不修......定不定......有不解脱心知不解脱心如真,有解脱心知解脱心如真。如是,比丘观内心如心,观外心如心,立念在心,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心如心。若有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心如心者,是谓:观心如心念处。
云何观法如法念处?眼缘色生内结:比丘者,内实有结知内有结如真,内实无结知内无结如真,若未生内结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内结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耳、鼻、舌、身,意缘法生内结:比丘者,内实有结知内有结如真,内实无结知内无结如真,若未生内结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内结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内六处。
复次,比丘观法如法:比丘者,内实有欲知有欲如真,内实无欲知无欲如真,若未生欲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欲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瞋恚、睡眠、{调}[掉]悔,内实有疑知有疑如真,内实无疑知无疑如真,若未生疑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疑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五盖也。
复次,比丘观法如法:比丘者,内实有念觉支知有念觉支如真,内实无念觉支知无念觉支如真,若未生念觉支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念觉支便住不忘而不衰退,转修增广者知如真。如是,[择]法......精进......喜......息......定......比丘者,内实有舍觉支知有舍觉支如真,内实无舍觉支知无舍觉支如真,若未生舍觉支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舍觉支便住不忘而不衰退,转修增广者知如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七觉支。若有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法如法者,是谓:观法如法念处。
若有比丘、比丘尼七年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年,六......五......四......三......二......一年......若有比丘、比丘尼七月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月,六......五......四......三......二......一月......若有比丘、比丘尼七日七夜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日七夜,六......五......四......三......二......置一日一夜......若有比丘、比丘尼少少须臾顷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朝行如是,暮必得升进;暮行如是,朝必得升进。」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image.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236

帖子

6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9
 楼主| 发表于 2022-7-17 22: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阿含98经/念处经(因品)(庄春江标点)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若有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若有未来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我今现在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我亦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
云何为四?观身如身念处,{如是观觉心法}[观觉如觉念处,观心如心念处,观法]如法念处。
云何观身如身念处?比丘者,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寐}[寤]则知眠寤。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昂}[仰],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钼,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灭止,犹木工师、木工弟子,彼持墨绳,用{拼}[纫]于木,则以利斧斫治令直,如是,比丘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灭止。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齿齿相着,舌逼上腭,以心治心,治断灭止,犹二力士捉一羸人,处处捉旋,自在打锻,如是,比丘齿齿相着,舌逼上腭,以心治心,治断灭止。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长即知入息长,出息长即知出息长,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学一切身息入,{觉}[学]一切身息出,学止身行息入,学止口行息出。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离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犹工浴人器盛澡豆,水和成抟,水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离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定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定生喜乐,无处不遍,犹如山泉,清净不浊,充满流溢,四方水来,无缘得入,即彼泉底,水自涌出,流溢于外,渍山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定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定生喜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无喜生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犹青莲华,红赤白莲,水生水长,在于水底,彼根茎华叶,悉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无喜生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意解遍满成就游,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犹有一人,被七肘衣或八肘衣,从头至足,于其身体无处不覆,如是,比丘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念光明想,善受善持,善忆所念,如前后亦然,如后前亦然,如昼夜亦然,如夜昼亦然,如下上亦然,如上下亦然,如是,不颠倒,心无有缠,修光明心,心终不为闇之所覆。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善受观相,善忆所念,犹如有人坐观卧人,卧观坐人,如是,比丘善受观相,善忆所念。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此身随住,随其好恶,从头至足,观见种种不净充满:『我此身中有发、髦、爪、齿、麁细薄肤、皮、肉、筋、骨、心、肾、肝、肺、大肠、小肠、脾、胃、択粪、脑及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髓、涎、{胆}[痰]、小便。』犹如器盛若干种子,有目之士,悉见分明,谓:稻、粟种、蔓菁、芥子,如是,比丘此身随住,随其好恶,从头至足,观见种种不净充满:'我此身中有发、髦、爪、齿、麁细薄肤、皮、肉、筋、骨、心、肾、肝、肺、大肠、小肠、脾、胃、抟粪、脑及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髓、涎、痰、小便。』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观身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犹如屠儿杀牛,剥皮布{地于}[于地]上,分作六段,如是,比丘观身诸界:『我此身中,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观彼死尸,或一、二日......至六、七日,乌鸬所啄,豺狼所食,火烧埋地,悉腐烂坏,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骸骨青色,烂腐{食}[余]半,骨璅在地,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离皮肉血,唯筋相连,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骨节解散,散在诸方,足骨、膞骨、髀骨、髋骨、脊骨、肩骨、颈骨、髋髍骨,各在异处,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骨白如螺,青犹鸽色,赤若血涂,腐坏碎粖,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若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身如身者,是谓:观身如身念处。
云何观觉如觉念处?比丘者,觉乐觉时便知觉乐觉;觉苦觉时便知觉苦觉;觉不苦不乐觉时便知觉不苦不乐觉;觉乐身......苦身......不苦不乐身......乐心......苦心......不苦不乐心......乐食......苦食......不苦不乐食......乐无食......苦无食......不苦不乐无食......乐欲......苦欲......不苦不乐欲......乐无欲[觉]......苦无欲觉......不苦不乐无欲觉时便知觉不苦不乐无欲觉。如是,比丘观内觉如觉,观外觉如觉,立念在觉,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觉如觉。若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觉如觉者,是谓:观觉如觉念处。
云何观心如心念处?比丘者,有欲心知有欲心如真,无欲心知无欲心如真,有恚无恚......有痴无痴......有秽污无秽污......有合有散......有下有高......有小有大......修不修......定不定......有不解脱心知不解脱心如真,有解脱心知解脱心如真。如是,比丘观内心如心,观外心如心,立念在心,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心如心。若有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心如心者,是谓:观心如心念处。
云何观法如法念处?眼缘色生内结:比丘者,内实有结知内有结如真,内实无结知内无结如真,若未生内结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内结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耳、鼻、舌、身,意缘法生内结:比丘者,内实有结知内有结如真,内实无结知内无结如真,若未生内结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内结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内六处。
复次,比丘观法如法:比丘者,内实有欲知有欲如真,内实无欲知无欲如真,若未生欲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欲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瞋恚、睡眠、{调}[掉]悔,内实有疑知有疑如真,内实无疑知无疑如真,若未生疑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疑灭不复生者知如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五盖也。
复次,比丘观法如法:比丘者,内实有念觉支知有念觉支如真,内实无念觉支知无念觉支如真,若未生念觉支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念觉支便住不忘而不衰退,转修增广者知如真。如是,[择]法......精进......喜......息......定......比丘者,内实有舍觉支知有舍觉支如真,内实无舍觉支知无舍觉支如真,若未生舍觉支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舍觉支便住不忘而不衰退,转修增广者知如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七觉支。若有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法如法者,是谓:观法如法念处。
若有比丘、比丘尼七年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年,六......五......四......三......二......一年......若有比丘、比丘尼七月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月,六......五......四......三......二......一月......若有比丘、比丘尼七日七夜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日七夜,六......五......四......三......二......置一日一夜......若有比丘、比丘尼少少须臾顷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朝行如是,暮必得升进;暮行如是,朝必得升进。」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FROM82.226.85.*
1楼|psycho|2013-09-2714:14:58|只看此ID
您这个版本和luli395之前的版本有重要的差别
http://www.newsmth.net/bbscon.php?bid=1307&id=8828
http://www.newsmth.net/bbscon.php?bid=1307&id=33593
南传还是先把自己的版本统一一下先?
【在sunyata02(满目荒唐独无言)的大作中提到:】
:中阿含98经/念处经(因品)(庄春江标点)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
:...................
--
FROM166.111.134.*
2楼|sunyata02|2013-09-2714:17:24|只看此ID
长部22经/念住大经(大品[第二])(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俱卢国,名叫葛马沙达马的俱卢国城镇。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总说
「比丘们!这是为了众生的清净、为了愁与悲的超越、为了苦与忧的灭没、为了方法的获得、为了涅槃的作证之无岔路之道,即:四念住,哪四个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住于在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住于在受上随观受,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住于在心上随观心,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住于在法上随观法,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总说终了。
随观身?入出息节
比丘们!比丘怎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到林野,或到树下,或到空屋,坐下,盘腿后,挺直身体,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后,他只正念地吸气、只正念地呼气:当吸气长时,他了知:『我吸气长。』或当呼气长时,他了知:'我呼气长。'当吸气短时,他了知:'我吸气短。'或当呼气短时,他了知:'我呼气短。'他学习:『感受着一切身,我将吸气。』他学习:『感受着一切身,我将呼气。』他学习:'使身行宁静着,我将吸气。'他学习:'使身行宁静着,我将呼气。'比丘们!犹如熟练的绞车工或绞车工的徒弟,当拉长的时,他了知:'我拉长的。'当拉短的时,他了知:'我拉短的。'同样的,比丘们!比丘当吸气长时,他了知:'我吸气长。'或当呼气长时,他了知:'我呼气长。'当吸气短时,他了知:'我吸气短。'或当呼气短时,他了知:'我呼气短。'他学习:『感受着一切身,我将吸气。』他学习:『感受着一切身,我将呼气。』他学习:'使身行宁静着,我将吸气。'他学习:'使身行宁静着,我将呼气。'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外部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身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身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身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身体'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入出息节终了。
随观身?举止行为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当行走时,他了知:'我行走。』当站立时,他了知:'我站立。'当坐着时,他了知:'我坐着。』当躺着时,他了知:'我躺着。』或者,他如身体的动向而了知。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外部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身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身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身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身体'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举止行为节终了。
随观身?正知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在前进、后退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前视、后视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肢体]曲伸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穿]衣、持钼与大衣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饮、食、嚼、咽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大小便动作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行、住、坐、卧、清醒、语、默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中略)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正知节终了。
随观身?厌拒作意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观察此身从脚掌底往上,发梢往下,皮肤所包覆充满种种不净的:'此身有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骼、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脏、肠子、肠间膜、胃、粪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眼泪、油脂、唾液、鼻涕、关节液、尿。』比丘们!犹如两边有[开]口的袋子放置满满的种种谷物,即:山米、红米、绿豆,豌豆,胡麻,白米,有眼的男子倒出它后能观察:『这些是山米,这些是红米,这些是绿豆,这些是豌豆,这些是胡麻,这些是白米。』同样的,比丘们!比丘观察此身从脚掌底往上,发梢往下,皮肤所包覆充满种种不净的:'此身有头发、体毛、......(中略)尿。』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中略)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厌拒作意节终了。
随观身?四界作意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就此如其住立、如其志向、有界之身观察:'在这身体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比丘们!犹如熟练的屠牛夫或屠牛夫的徒弟,杀牛后,一片一片地分解,然后会坐在大的十字路口。同样的,比丘们!比丘就此如其住立、如其动向、有界之身观察:'在这身体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中略)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四界作意节终了。
随观身?九墓地节
再者,比丘们!犹如比丘如果看见被舍弃在墓地的遗骸:已死一天、已死二天、已死三天,肿胀、青瘀、生脓烂,他就此身联想:『此身也有这样的法,将成为这样,未跨越这样。』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中略)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再者,比丘们!犹如比丘如果看见被舍弃在墓地的遗骸:被乌鸦、鹰、秃鹰、苍鹭、狗、虎、豹、狐狼、各种生出的虫吞食,他就此身联想:'此身也有这样的法,将成为这样,未跨越这样。'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中略)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再者,比丘们!犹如比丘如果看见被舍弃在墓地的遗骸:有血肉、连着筋的骨锁,......(中略)无肉、沾血、连着筋的骨锁,......(中略)无血肉、连着筋的骨锁,......(中略)骨散乱地离散四处:手骨一处,脚骨一处,脚踝骨一处,小腿骨一处,大腿骨一处,腰骨一处,肋骨一处,脊椎骨一处,肩骨一处,颈骨一处,颛骨一处,齿骨一处,头盖骨一处,他就此身联想:'此身也有这样的法,将成为这样,未跨越这样。'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中略)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再者,比丘们!犹如比丘如果看见被舍弃在墓地的遗骸:类似螺贝颜色的白骨,......(中略)堆过一年的骨头,......(中略)腐烂成粉末的骨头,他就此身联想:'此身也有这样的法,将成为这样,未跨越这样。'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外部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身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身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身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身体'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九墓地节终了。
十四随观身终了。
随观受
又,比丘们!比丘怎样住于在受上随观受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当感受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乐受。』当感受苦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苦受。』当感受不苦不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不苦不乐受。』当感受肉体的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肉体的乐受。』当感受精神的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精神的乐受。'当感受肉体的苦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肉体的苦受。』当感受精神的苦受时,他了知:'我感受精神的苦受。'当感受肉体的不苦不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肉体的不苦不乐受。』当感受精神的不苦不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精神的不苦不乐受。』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受上随观受,或住于在外部的受上随观受,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受上随观受,或住于在受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受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受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受'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受上随观受。
随观受终了。
随观心
又,比丘们!比丘怎样住于在心上随观心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了知'有贪的心'为有贪的心,了知'离贪的心'为离贪的心;了知'有瞋的心'为有瞋的心,了知'离瞋的心'为离瞋的心;了知'有痴的心'为有痴的心,了知'离痴的心'为离痴的心;了知『简约的心』为简约的心,了知『散乱的心』为散乱的心;了知'广大的心'为广大的心,了知'不广大的心'为不广大的心;了知'更上的心'为更上的心,了知'无更上的心'为无更上的心;了知'得定的心'为得定的心,了知'未得定的心'为未得定的心;了知'已解脱的心'为已解脱的心,了知'未解脱的心'为未解脱的心。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心上随观心,或住于在外部的心上随观心,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心上随观心,或住于在心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心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心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心'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心上随观心。
随观心终了。
随观法?盖节
又,比丘们!比丘怎样住于在法上随观法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对五盖住于在法上随观法。而,比丘们!比丘怎样对五盖住于在法上随观法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当有自己的欲的意欲时,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欲的意欲。'当没有自己的欲的意欲时,他了知:'我没有自己的欲的意欲。』他如其未生起欲的意欲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欲的意欲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欲的意欲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当有自己的恶意时,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恶意。'当没有自己的恶意时,他了知:'我没有自己的恶意。'他如其未生起恶意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恶意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恶意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当有自己的惛沈睡眠时,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惛沈睡眠。』当没有自己的惛沈睡眠时,他了知:'我没有自己的惛沈睡眠。'他如其未生起惛沈睡眠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惛沈睡眠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惛沈睡眠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当有自己的掉举后悔时,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掉举后悔。』当没有自己的掉举后悔时,他了知:'我没有自己的掉举后悔。'他如其未生起掉举后悔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掉举后悔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掉举后悔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当有自己的疑惑时,他了知:『我有自己的疑惑。』当没有自己的疑惑时,他了知:'我没有自己的疑惑。』他如其未生起疑惑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疑惑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疑惑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法'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对五盖在法上随观法。
盖节终了。
随观法?蕴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对五取蕴住于在法上随观法。而,比丘们!比丘怎样对五取蕴住于在法上随观法呢?这里,比丘[了知]:『像这样是色,像这样是色的集起,像这样是色的灭没;像这样是受,像这样是受的集起,像这样是受的灭没;像这样是想,像这样是想的集起,像这样是想的灭没;像这样是行,像这样是行的集起,像这样是行的灭没;像这样是识,像这样是识的集起,像这样是识的灭没。』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法'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对五取蕴在法上随观法。
蕴节终了。
随观法?处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对六内外处住于在法上随观法。而,比丘们!比丘怎样对六内外处住于在法上随观法呢?这里,比丘了知眼,了知色,了知缘于这两者生起的结缚,如其未生起结缚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结缚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结缚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了知耳,了知声,了知缘于这两者生起的结缚,如其未生起结缚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结缚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结缚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了知鼻,了知气味,了知缘于这两者生起的结缚,如其未生起结缚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结缚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结缚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了知舌,了知味道,了知缘于这两者生起的结缚,如其未生起结缚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结缚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结缚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了知身,了知所触,了知缘于这两者生起的结缚,如其未生起结缚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结缚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结缚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了知意,了知法,了知缘于这两者生起的结缚,如其未生起结缚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结缚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结缚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法'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对六内外处在法上随观法。
处节终了。
随观法?觉支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对七觉支住于在法上随观法。而,比丘们!比丘怎样对七觉支住于在法上随观法呢?这里,比丘当自己有念觉支时,了知:'我有念觉支。'当自己没有念觉支时,了知:'我没有念觉支。'如其未生起念觉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念觉支之圆满修习而了知;当自己有择法觉支时,了知:'我有择法觉支。'当自己没有择法觉支时,了知:'我没有择法觉支。'如其未生起择法觉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择法觉支之圆满修习而了知;当自己有活力觉支时,了知:'我有活力觉支。'当自己没有活力觉支时,了知:'我没有活力觉支。'如其未生起活力觉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活力觉支之圆满修习而了知;当自己有喜觉支时,了知:『我有喜觉支。』当自己没有喜觉支时,了知:'我没有喜觉支。'如其未生起喜觉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喜觉支之圆满修习而了知;当自己有宁静觉支时,了知:'我有宁静觉支。'当自己没有宁静觉支时,了知:'我没有宁静觉支。'如其未生起宁静觉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宁静觉支之圆满修习而了知;当自己有定觉支时,了知:'我有定觉支。'当自己没有定觉支时,了知:'我没有定觉支。'如其未生起定觉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定觉支之圆满修习而了知;当自己有平静觉支时,了知:『我有平静觉支。』当自己没有平静觉支时,了知:'我没有平静觉支。'如其未生起平静觉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平静觉支之圆满修习而了知。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法'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对七觉支在法上随观法。
觉支节终了。
随观法?谛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对四圣谛住于在法上随观法。而,比丘们!比丘怎样对四圣谛住于在法上随观法呢?这里,比丘如实了知:'这是苦。'如实了知:'这是苦集。'如实了知:'这是苦灭。'如实了知:『这是导向苦灭道迹。』
初诵品终了。
苦谛的说明
比丘们!什么是苦圣谛呢?生是苦,老也是苦,死也是苦,愁、悲、苦、忧、绝望也是苦,与不爱的结合是苦,与所爱的别离是苦,所求不得也是苦,总括之,五取蕴是苦。
而,比丘们!什么是生呢?在种种众生类中,种种众生的生、出生、入[胎]、生起、再生、诸蕴显现、得诸处,比丘们!这被称为生。
而,比丘们!什么是老?在种种众生类中,种种众生的老、老衰、齿落、发白、皮皱、寿命的衰退、诸根的退化,这被称为老。
而,比丘们!什么是死?在种种众生类中,种种众生的过世、灭亡、崩解、消失、死亡、寿终、诸蕴的崩解、尸体的舍弃,命根断绝,比丘们!这被称为死。
而,比丘们!什么是愁?比丘们!凡具备(遭遇)一些不幸、接触一些苦法者会有愁、悲伤、忧愁、内部的愁、内部的悲哀,比丘们!这被称为愁。
而,比丘们!什么是悲?比丘们!凡具备(遭遇)一些不幸、接触一些苦法者有悲叹、悲泣、悲叹着、悲泣着、悲叹的状态、悲泣的状态,比丘们!这被称为悲。
而,比丘们!什么是苦?比丘们!凡身体的苦、身体的不合意,身触所生的苦与不合意感受,比丘们!这被称为苦。
而,比丘们!什么是忧?比丘们!凡心的苦、心的不合意,意触所生的苦与不合意感受,比丘们!这被称为忧。
而,比丘们!什么是绝望?比丘们!凡具备(遭遇)某些不幸、接触某些苦法者的悲伤、绝望、悲伤的状态、绝望的状态,比丘们!这被称为绝望。
而,比丘们!什么是与不爱的结合是苦?这里,凡那些是不喜好的、不想要的、不合意的色、声、气味、味道、所触、法,或凡那些是对他乐于无利益、不利、不安乐、不离轭安稳者,与那些一起会合、集合、结合、合一,比丘们!这被称为与不爱的结合是苦。
而,比丘们!什么是与所爱的别离是苦?这里,凡那些是喜好的、想要的、合意的色、声、气味、味道、所触、法,或凡那些是对他乐于利益、有益、安乐、离轭安稳的母亲、父亲、兄弟、姊妹、朋友、同事、亲族、血亲者,与那些一起不会合、不集合、不结合、不合一,比丘们!这被称为与所爱的别离是苦。
而,比丘们!什么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们!生法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啊!愿我们没有生法!愿我们的生不来!'但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们!老法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啊!愿我们没有老法!愿我们的老不来!'但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们!病法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啊!愿我们没有病法!愿我们的病不来!'但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们!死法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啊!愿我们没有死法!愿我们的死不来!'但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们!愁、悲、苦、忧、绝望法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啊!愿我们没有愁、悲、苦、忧、绝望法!愿我们的愁、悲、苦、忧、绝望不来!』但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这是所求不得是苦。
而,比丘们!什么是总括之,五取蕴是苦?即: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比丘们!这被称为总括之,五取蕴是苦。
比丘们!这被称为苦圣谛。
集谛的说明
而,比丘们!什么是苦集圣谛?是这导致再生、伴随欢喜与贪、到处欢喜的渴爱,即:欲的渴爱、有的渴爱、虚无的渴爱。
而,比丘们!这渴爱当生起时,在哪里生起呢?当安住时,在哪里安住呢?凡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
而,什么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呢?眼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耳是在世间中......(中略)鼻是在世间中......舌是在世间中......身是在世间中......意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色是在世间中......声是在世间中......气味是在世间中......味道是在世间中......所触是在世间中......法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眼识是在世间中......耳识是在世间中......鼻识是在世间中......舌识是在世间中......身识是在世间中......意识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眼触是在世间中......耳触是在世间中......鼻触是在世间中......舌触是在世间中......身触是在世间中......意触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眼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耳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鼻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舌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身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意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色之想是在世间中......声之想是在世间中......气味之想是在世间中......味道之想是在世间中......所触之想是在世间中......法之想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色之思是在世间中......声之思是在世间中......气味之思是在世间中......味道之思是在世间中......所触之思是在世间中......法之思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色之渴爱是在世间中......声之渴爱是在世间中......气味之渴爱是在世间中......味道之渴爱是在世间中......所触之渴爱是在世间中......法之渴爱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色之寻是在世间中......声之寻是在世间中......气味之寻是在世间中......味道之寻是在世间中......所触之寻是在世间中......法之寻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色之伺是在世间中......声之伺是在世间中......气味之伺是在世间中......味道之伺是在世间中......所触之伺是在世间中......法之伺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
比丘们!这被称为苦集圣谛。
灭谛的说明
而,比丘们!什么是苦灭圣谛?就是那渴爱的无余褪去与灭、舍弃、断念、解脱、无依住。
而,比丘们!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哪里被舍断呢?当被灭时,在哪里被灭呢?凡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
而,什么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呢?眼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耳是在世间中......(中略)鼻是在世间中......舌是在世间中......身是在世间中......意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色是在世间中......声是在世间中......气味是在世间中......味道是在世间中......所触是在世间中......法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眼识是在世间中......耳识是在世间中......鼻识是在世间中......舌识是在世间中......身识是在世间中......意识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眼触是在世间中......耳触是在世间中......鼻触是在世间中......舌触是在世间中......身触是在世间中......意触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眼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耳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鼻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舌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身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意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色之想是在世间中......声之想是在世间中......气味之想是在世间中......味道之想是在世间中......所触之想是在世间中......法之想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色之思是在世间中......声之思是在世间中......气味之思是在世间中......味道之思是在世间中......所触之思是在世间中......法之思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色之渴爱是在世间中......声之渴爱是在世间中......气味之渴爱是在世间中......味道之渴爱是在世间中......所触之渴爱是在世间中......法之渴爱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色之寻是在世间中......声之寻是在世间中......气味之寻是在世间中......味道之寻是在世间中......所触之寻是在世间中......法之寻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色之伺是在世间中......声之伺是在世间中......气味之伺是在世间中......味道之伺是在世间中......所触之伺是在世间中......法之伺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
比丘们!这被称为苦灭圣谛。
道谛的说明
而,比丘们!什么是导向苦灭道迹圣谛?就是这八支圣道;即: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见?比丘们!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导向苦灭道迹之智,比丘们!这被称为正见。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志?离欲的意向、无恶意的意向、无加害的意向,比丘们!这被称为正志。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语?戒绝妄语、戒绝离间语、戒绝粗恶语、戒绝杂秽语,比丘们!这被称为正语。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业?戒绝杀生、戒绝未给予而取、戒绝邪淫,比丘们!这被称为正业。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命?比丘们!这里,圣弟子舍断邪命后,以正命营生,比丘们!这被称为正命。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精进?比丘们!这里,比丘为了未生起的恶不善法之不生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发心、勤奋;为了已生起的恶不善法之舍断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发心、勤奋;为了未生起的善法之生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发心、勤奋;为了已生起的善法之存续、不消失、增加、扩大、圆满修习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发心、勤奋,比丘们!这被称为正精进。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念?比丘们!这里,比丘住于在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住于在受上随观受,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住于在心上随观心,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住于在法上随观法,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比丘们!这被称为正念。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定?比丘们!这里,比丘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比丘们!这被称为正定。
比丘们!这被称为导向苦灭道迹圣谛。
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法'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对四圣谛在法上随观法。
谛节终了。
随观法终了。
比丘们!如果任何人在这四念住上这么修习七年,二果其中之一果应该可以被预期:当生完全智,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
比丘们!别说七年,比丘们!如果任何人在这四念住上这么修习六年,......(中略)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比丘们!别说一年,比丘们!如果任何人在这四念住上这么修习七个月,二果其中之一果应该可以被预期:当生完全智,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比丘们!别说七个月,比丘们!如果任何人在这四念住上这么修习六个月,......(中略)五个月,......四个月,......三个月,......二个月,......一个月,......半个月,......比丘们!别说半个月,比丘们!如果任何人在这四念住上这么修习七天,对他来说,二果其中之一果应该可以被预期:当生完全智,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
当像这样说:'比丘们!这是为了众生的清净、为了愁与悲的超越、为了苦与忧的灭没、为了方法的获得、为了涅槃的作证之无岔路之道,即:四念住。』时,缘于此而说。」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念住大经第九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30 15:30 , Processed in 0.176837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