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5478|回复: 0

南怀瑾丨生命的奥妙,心理的调整,修持的方法,都在这个地方

[复制链接]

737

主题

907

帖子

25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57
发表于 2021-3-11 19: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万物的生命,“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负”是背上背着,“抱”是前面怀中抱着。一个东西部分为阴阳两股力量,人也好,细胞也好,动物也好,植物也好,矿物也好,天地间任何一个东西,都是阴阳两股力量,“负阴而抱阳”。“道生一”,它又分了阴阳两股力量的作用。“一生二”另外还有一个东西,光是阴阳两股力量,没有一股中间力量去调和是不行的,这个调和的力量叫做“冲气”,冲也就是所谓的中和,也就是“冲气”,老子是用“冲气”表达。所以,密宗、道家讲人修持做工夫说到中脉,也叫“冲脉”。
“冲气以为和”,就是有一个调和阴阳的作用,生命的功能,就是这么一个现象。许多学佛修道,打坐做工夫的人,懂了这个道理,自己就明白了,不需要去问人。自己用功时,这两天很清静,过两天又不清静,说不定是更烦;但烦过了,再用功一段时间,又会很清静,就是反复在那里做周期性的旋转。这个旋转的现象,佛家叫做轮回,也就是那样转圈圈。修行的人要想把握住,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既不痛苦,也无欢乐,就要知道如何“冲气以为和”,怎么样达到中和。所以生命的奥妙,修持的方法,也都在这个地方;心理的调整,做工夫上路,也是在这个地方。这是一个非常奥妙的关键。宇宙的法则,就在这里,把这个道理搞通了,所谓学佛修道,以及人事,就都能够把握在手里了。
不但“万物负阴而抱阳”,任何一个人,本身就有阴阳。以道家的标准,是用阳来代表男人,男性是假阳,中间有至阴。女性的代表符号是阴,外表看来似阴,但是女性里头有一点阳,那才是真阳。
讲起来男女本身都有阴阳,每人的生命都是“负阴而抱阳”。自己体会到生命的这项功能,就可以自己把握住永远不老,永远不死。理论上这是非常准确的。不过几千年来,到底哪一个实验成功了,我们并不知道;也许有人办到了,但他不来看我们,就跑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老子这一段话,理论上是绝对可能的,而且是一个生命自然的物理科学,并没有什么稀奇,也不是神秘,问题是如何能把握冲气的发动,调和好阴阳。
到了不阴不阳的阶段,那就严重了。对一个普通人而言,如果一个修成功得“道”的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就是孔子在《易经系传》上说的:“阴阳不测之谓神”,这人是到了神化的境界了。这是老子讲经的方式,他刚刚露了一点苗头,下面又讲到别的方面去了。
刚才老子告诉我们一个原则,要把握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生生不已。但是如果达不到阴阳二气之和,则不能生生不已。万物的本身就有阴阳,不需要向外求,只要把握到“冲气以为和”,就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老子说“冲气以为和”,老子是把老实话告诉我们。他的原则方法,就在这个原理中。所以做工夫也好,修道也好,有时候看到是退步,“进道若退”,实际上,常常是“损之而益”。有时破坏了一点,但过了这一点破坏,下一步发展成长得更快,又向前进了一步。相反的,天天求进步,天天增加,结果“益之而损”,反而不能成功。等于现在有些人,尤其是美国的朋友们,喜欢吃补药,各种维他命吃得太多了,补多了,病来得更多更快,这就是“益之而损”的道理。
培养花草也是如此,花草树木长到某一繁茂情况时,要剪枝去叶,将来花才开得更美,果实才结得更大,这也是“损之而益”。如果不加修剪,拼命加肥料,结果,不但开不出好花,结不了好果,反而因肥料太多,整棵树都被肥料烧死了,这是“益之而损”。所以要“冲气以为和”,使阴阳调和,损益适当,才能真正欣欣向荣。
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就是最好的教育,也就是我们要效法的最高原则。最高的原则就是“损之而益,益之而损”,用之于人生的道理,则是“祸福相倚”。觉得很倒霉时,何尝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倒霉还可以睡大觉呢!不倒霉连睡觉都没时间了。所以一件事是好是不好,全在自已的运用。善于运用与否,仍是在于自己个人,这个就是“冲气以为和”了。
《老子他说》(东方出版社)
------------
有些修道家的人,天天要打通任督二脉,天天在运转河车,督脉转到任脉,任脉转到督脉。有些修道人说自己奇经八脉都通了,我说,那很好,那等于电力公司,电线都会炸了。也有的说,自己现在河车的运转如何如何,我说那你要转到几时为止呢?如果河车永远运转下去,可不要把自己转昏了头哦!这是个问题。很多修道的人,最后弄得高血压、脑充血,平常自己好像夏天不怕冷气,冬天不怕太阳似的,这种样子,就是“强梁者不得其死”。所以打通气脉,运转河车,并不是这个道理。道家所谓的打通“奇经八脉”如果没有到达“冲气以为和”,乃至“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的实际境界,那就根本全是空言,更无法了解“中脉”真通的景象了。如果工夫到达“奇经八脉”完全打通,有了“冲气以为和”的境界时,那便有庄子所谓的:“堕肢体(没有身体四肢的感觉),黜聪明(绝对没有妄想),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此时“中脉”的功能发动,首先便有引伸上下通于无际的觉受,自然而然便呈现“万里青天无片云”的晴空境界。甚至,无论白天黑夜,满天繁星呈现眼前,犹如“掌中观庵摩罗果”一般。平常所有的知觉和感觉状态,一起忘却无遗,所有人我是非等等世俗观念,完全远离消散。
《老子他说》《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东方出版社)
------------
“故君子慎其独也”,所以有道的君子们,自然会注重起心动念的慎独工夫,注重心境上的率性而起,以及照顾独头意识,使能返还于灵明独耀的本位,而进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中和”境界。
当你在灵明独耀,合于天然自性的清明心境中时,所有生理情绪的喜、怒、哀、乐等妄想之念,都未发动,那就是正确“中”入自性本净的境界了。如果偶因外来境界的引发,动了喜、怒、哀、乐等的情绪妄念,当下就能自动地调整,重新归到本来清净境界之中,那也就是“中和”的妙用了。所以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因此又再进一步阐释,修道的人,能随时随处“中”入灵明独耀的心境中,便是修养自性清净的基本。如果偶有所动,便能当即自我调节,返还于安和境界,这就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修道工夫。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假使人的修养能随时在“中和”的境界,那么你就会明白,自己本来就与天地并存在同一本位;同时也会明白,自己本来就与万物一样,都在天地生生不已的养育之中。到了这种境界,也与道、佛两家所说的“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的道理,完全一致了。
《话说中庸》(东方出版社)
------------
一个人“盖生身受炁之初,即有中黄真土”,当我们这个身体生下来,得天地一炁,开始就有中黄真土这个真意在其中。如果你们学过佛学的唯识,就知道婴儿没有第六意识,只有中黄真土。所谓中黄真土就是意根,就是第七识末那识。“为金精之所自出”,这个在道家的代号属于精,真的精神所在。“此金本是乾家祖性”,刚生下来的婴儿,虽然没有杂乱的思想,但是人性那一点灵明是有的。这一点灵明人性,是哪里来的?形而上的代号是“乾”,就是本体那里来的,宇宙万有共体的。到了我们身体内部是“中宫不动元神”,这个就叫做元神。
“坎离既交会于黄房,抟炼两物,并合为一,养在坤炉之中”,坎离相交,神进到里头,念也不动了,那真是一念不生全体现,禅宗有个悟道的偈子就有这两句话:“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要怎样才使他能够不动呢?非要气住脉停不可!气住脉停就是命功,“一念不生全体现”就是性功。拿道家的立场说这两个,结合垅来就是“坎离交会于黄房”。黄房在中宫,在人体来讲正好在脾胃这个部位,心窝以下肚脐以上。这个中间中心点的部位,神气自然凝结了,中宫充满了。大家自己摸摸看,这个部分凹进去,即使你是一个胖子,这里还是能摸到的。如果这一段凹的,就是没有打通。真到了这个时候,打通于“黄房”,还要定下去,还要凝静下去。“抟炼两物”,“抟”,好像揉面粉搓汤圆一样,自己在身体的内部揉这两样东西,在混合,等于画太极图一阴一阳的旋转。“抟炼”这样旋转,要经过多久?经过多少境界?经过多少层次呢?每人不同,就看个人的机缘、个人的身体、个人的功德成就。在内部“抟炼两物,并合为一”,所谓神气凝结了,无中生有,没有实质的东西,但是却有那个作用。凝合在一起了,然后“养在坤炉之中”。
吕纯阳的诗:“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就是到达了这个境界。“一日清闲自在仙”,哪里去找神仙呢?人能够做到有一天清闲自在就是神仙了。“六神和合报平安”,眼耳鼻舌身意要能和合,心境都在平安境界中。所以“丹田有宝休寻道”,不要另外去找一个道了。“对境无心莫问禅”,心念也空了。“养在坤炉之中”等于吕纯阳祖师这个诗的境界。这一段很重要的!世界上打坐用工夫真正能够到达这样的,几乎没有。
“木火金水无非土之疆界,作丹之时,赖此土以立中宫之基。”这就是真意。“中宫之基”是什么呢?简单拿儒家的话说,就是诚意正心,这个时候心绝对的正!在座的许多朋友修道学佛都有几十年经验,你在某一种时候瞎猫撞到死老鼠,不是你的工夫到了,可以说是工夫碰上了你。偶然那一下,心念很清净,身体也很端正,非常宁静舒服,那个时候正是中宫土归位,是真意,没有杂想没有妄念。可惜是工夫找上了你,不是你做到的工夫。如果你做到了“十二时辰意所到皆可为”,都在这个境界中,那你这个修道做工夫就快了。
《我说参同契》(东方出版社)
------------
修行的人,不管学何宗何派,总是这一点身心,是这个身心就逃不过此法则,哪里有宗派的分别呢?忿怒表拙火,一句话说就是勇猛威严。而且火烧起来以后到某一关节,会现出忿怒身相勇士相金刚相,并不是发脾气那个忿怒。拙火初起,冉冉上来,上面观想甘露下降,舌头向上竖立一点,甘露就开始下来,上水下火,即《易经》所说“水火既济”。心窝以下四个指头,肚脐以上四个指头,中间这一部分也是四个指头,是中宫部位,把火力引到这里,就是净土宗观日轮的部位。也是戒律上所说,晚上比丘睡觉时要观想日轮在心窝真正的位置,那么一观,火就有用了。道家炼丹,丹就在这个地方,丹字是圆圈里头有一点。禅宗也有,沩仰宗仰山画一个圆圈,中间一点,问曰:“朝阳已升,月夜不现时如何?”沩山答说:“龙衔海珠,游鱼不顾。”粗浅的那一点小妄念,根本理都不理,只要定于这个境界;这个三昧真火的功夫到了,人都给你烧化掉了,山河大地要烧掉也烧掉。把拙火一发动,人都会变了的。世上任何宗派修法,人总是这个身体,此身、此心没有第二个法则,道家、密宗也是,禅宗祖师都讲,但禅宗祖师深怕你走向岔路,所以都是隐语,比如“朝阳已升,月夜不现”、“龙衔海珠、游鱼不顾”等。
《南师准提法开示》

微信图片_2021031119364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31 02:37 , Processed in 0.140806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