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4056|回复: 0

10种“参”各自的特色和应用要诀

[复制链接]

184

主题

236

帖子

6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9
发表于 2020-10-22 23: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参之品类繁多,名称杂乱。古时之人参,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出山西上党,即今之党参。今时之人参,产吉林长白山一带,有野生、栽培两种,其性味功能,与党参大相径庭。
此外尚有东北红参,辽东孩儿参,福建珠儿参;朝鲜有别直参;法国有佛兰参,美国有花旗参;日本有东洋参。
《本经》仅记载一种人参,未免失之详尽。
此外,尚有南北沙参、玄参、丹参、苦参,虽同以参名,而效用各殊,不能不详为辨别。(此内容明日推送,敬请关注!)
兹将各种参类性能之异同以及临证运用一得之见,录之就正于高明。
1
人参
人参甘温,大补元气,性味纯正和平,补力最持久,性又不暴躁,但亦不缓慢。诸凡心力不足,肾气衰竭等症,用之大有功效。
如生脉散中之人参,用野产者为好,取其扶正回元之作用。在千钧一发之时,濒于虚脱之际,应用人参,确能奏起死回生之功。然病至汗出如珠,喘逆厥冷或面赤戴阳,脉沉细欲绝或促代已见,虽用野山人参,亦无济于事矣!
病人脉虽沉微细数,喘逆之气还非从少腹上冲,四肢厥逆尚未过肘膝,应用人参,正是恰到好处。
病人心肾衰微,犹未达到厥脱难拔之境地,尚能鼓动胃气以拯救,此时应用人参,确能回心肾元气于乌有之乡。
例如痰饮病心肾已亏,肺气浮散,气促不能深息,寤寐难以着枕,在此体力难支之时,于平息降逆一类方中,加入人参扶正补气,可立见功效,此乃余历验不爽之经验。
又如大失血证,脉微细欲绝,恹恹沉沉,面色晄白,濒于虚脱而尚未达虚脱之危境时,亟用人参益气摄血,立可化险为夷。
古人所称“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即此之意,亦即血脱益气之法。因为此时若再用补血止血,已缓不济急,唯有独参汤,方能力挽狂澜。
余曾治一老人患鼻衄不止,以及—青年患胃大出血证,两者均已人事不知,脉沉,寻按至骨方能触及,微细如丝,均用独参汤,冲入童便一杯,频频灌入,力挽危殆于顷刻。可见人参扶正救逆,挽回虚脱,确有极高疗效。
然人参性味究属甘温,如有外感未尽,或湿痰阻中,或气滞络瘀,或癥瘕积聚,或积食停滞,或瘀血留蓄,或水肿气胀,凡此等等,欲用人参,均宜审慎,切勿任意妄投,宁可弃之不用。
人参以野生品种为优。移植之种参,称为移山人参,其扶正补气之力,较野生者薄弱多矣,仅可用于一般虚弱之证,或病后调理,以恢复其体力。至于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候,则非移山人参力所能及。
东北之红参,朝鲜之别直参,功能与人参极相仿佛,惟其性质较为温燥。但在急不及待之时,正需要剽悍强劲之参类,才能瞬息建功。在此关键时刻,红参或别直参之力胜于人参。
例如大汗淋漓,四肢逆冷,脉象沉伏之亡阳证,危在顷刻,如用人参,则恐缓不济急,唯有任用大剂别直参,始可挽危亡于顷刻。
反之,如失血证需用血脱益气之法时,则非红参、别直参所宜。盖失血之后,气火未清,络道犹未宁定,若用性质温燥之类,恐其搏激气火,再动血络,斯时只可选用温柔和平之人参,回复游散之原气,庶无流弊。
2
党参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历代诸家,无论治疗外感或内伤之,方应用人参(即党参)者极多。
方中用此,多因“心气不振”、“脾胃虚弱”两端。外感方中伍此,是本《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目的在于扶正以达邪,足见古人治病,十分重视正气。
党参性味甘温,于危急之中,欲持续心力,挽回元气,远不及吉林人参之效大力宏,在回阳救逆方中,更非人参不可。如人参难得,可用红参或别直参代之,唯两参性质较为温燥,功效次于野山人参,然较之党参,力胜多矣!
党参于脾胃虚弱及劳伤损怯之因乎气分不足者,用之最为恰当。现分述于下:
1.久泻、间泄或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属于脾胃虚弱,健运无力者。证见:面色晄白,畏寒肢倦,食欲不振,脉微细弱,舌白不腻等象。
2.痢疾病后,肠运不健,中气不足。证见:腹部绵绵空痛,便解已无脓血之象,纳谷不馨,神疲乏力,脉微弱而重按细弱,舌有薄苔而不粘腻者。
3.温热病后,热退多天,胸脘已舒,寝能安寐,小溲已淡,纳谷已馨,脉象微细无力,舌质微红尚润者。
4.虚劳身有潮热,自汗少寐,形寒肢冷,大便略溏,精神萎顿,脉弱无力,舌质淡白少华者。
5.肺、胃出血,鼻衄及便血后,血去气伤,疲乏无力,面色苍白,脉微弱或小弦,重按无力,舌质淡红或白而尚润者。倘脉见弦芤,则当忌用。
6.疟疾久发之后,少阳邪去,中气受伤,自汗少寐,懒言少语,面色苍白,脉象虚弱无力,舌苔微黄而润者。
7.自汗经久不瘥,少寐惊惕,畏寒踡卧,见风凛凛,胃纳呆纯,脉细,舌淡白者。
8.呃逆气短,眩晕,食减,心慌神倦,寤难入寐,筋脉动瞤者。
9.崩漏带下,子宫下垂,由于气虚不能固摄,脉弦细或微细,或浮按有力,重按无力者。
10.小儿疳积,泄泻,慢惊风等,因于脾胃虚弱者。
凡病中骤然出现虚弱者,大胆用之。如邪热正盛,或痰气食积,或癥瘕瘀阻,则应先去其邪,邪去方可用此以补正。
凡呼吸粗壮,喉间痰声漉漉,面红烘热,头痛,目红,胸膈痞闷,呕吐噫嗳,腹胀胁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脉浮滑或弦数有力,舌苔黄白而厚或黄腻,或舌边尖起刺,形证俱实者,非此所宜!
3
孩儿参
辽东之孩儿参,亦称太子参,性味甘平,补气之力甚弱,用于肺胃虚弱或病后调理,则为相宜。
4
东洋参
日本之东洋参,性温而平,专理脾胃,较之人参、红参、别直参,力逊多矣!与党参相比,力亦稍弱,然其特殊之功用,为人参、红参、别直参所不能胜任。
如久泻、洞泻、五更泄泻,用米炒东洋参一钱五分至三钱,大有功率。
又如小儿胃肠不健,疳积羸瘦,服米炒东洋参一至二钱,大有起色。
乳儿断奶之时,需要调补者,每日服少许,颇能增强体质。
以上三例,人参、红参、别直参固然大可不必,但用党参,则远不及东洋参之有力矣!
5
西洋参
法国之佛兰参,美国之花旗参,统称为西洋参。性味甘苦,功能养阴清热,既可补肺体之虚弱,又能降脾胃之痰火,且有平肝清胃,养阴生津之功。
凡阴分不足,虚火上炎,肝阳亢逆,胃热熏蒸而证见头脑胀痛,眩晕耳鸣,面色戴阳,牙龈肿痛,心烦少寐,口渴咽干,脉来弦细或细数,舌红绛起刺或干燥中剥等,用之最为确当。
病后口渴咽干,嘈杂便秘,服此亦为对证。
其养阴生津之功能,远较石斛、麦冬、生地、花粉、沙参为强;其润燥之力,大而持久;西洋参复能清降虚火,且无直折流弊,于阴亏火炎之人,更为相宜。
6
沙参
沙参有南北两种,性味均为甘苦微寒,味淡体轻,北沙参质坚偏寒,南沙参质轻力微。均能补肺气,清肺火,复能养肝阴,理脾胃,应用范围颇广,惟以偏于阴虚之病证为相宜。
沙参有轻清调养之功,对体虚不堪重浊厚味峻补者,以及虚火上炎,不宜苦寒直折者,最为吻合。
明《慎柔五书·虚损秘诀》云:“甘淡之味,淡养胃气,微甘养脾阴。”沙参性味甘淡,正是治虚损之一味佳品,尤于肺痿证最为相宜。
盖肺痿一证,由于肾虚于下,火烁于上,肺金受伤,子盗母气,常有声嘶喉痛,咳吐脓血,潮热心烦,口干舌燥等证。
余曾治愈一肺痿证,即以大剂南北沙参,再加大生地、川贝母、肥知母、天门冬、甜杏仁、炙紫菀、生苡仁、生甘草、桔梗、白花百合、柿霜而取效。
凡咳嗽之由于肝阳冲肺,咳而无痰,喉痹气冲者,南沙参或北沙参均可用之。
凡温热病后,气液两亏,肺胃阴伤者,始宜用南沙参,继则用北沙参以养胃阴。
凡病后调理方中,每用米炒南、北沙参,配川石斛、长须谷芽、佩兰梗、橘白以苏脾开胃。
沙参养阴,因其性味甘淡,与滋腻之品有别,既能养脾胃之阴,又不伤脾胃之阳,无怪乎沙参为病后开胃第一要药。然其性味毕竟偏于寒凉,于风寒咳嗽,湿痰阻中,脾胃虚寒诸证,均非所宜。
7
丹参
丹参味苦色赤,功能破瘀血,生新血,为各科要药,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古人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评价。
其应用范围如下:
1.妇人经前作痛,属于气滞,经后作痛,属于血虚,经来前后作痛,乃血中之气滞,气中之血虚,应调血中之气,和气中之血。丹参善于调和气血,为治经痛之良药。
处方:丹参、制香附、全当归、川芎、延胡索、泽兰、海螵蛸、杭白芍、小青皮、益母草、红糖炒山楂、川楝子。
2.月经闭已半年,尺脉并不搏手,亦无紧数之象,此非虚劳病,乃系肝郁不调,脾土受伤,化源不旺,不能荣养胎元。只需丹参一味,煎汤温服,已足胜任。盖丹参具有安生胎,堕死胎之功能。
3.月经来而不止,由阴亏阳搏而致血崩,崩久成漏者,用丹参合归脾汤加减治之,每收良效。
处方:丹参、熟地、党参、冬白术、炙甘草、当归身、炒枣仁、远志、煨木香、杭白芍、桑叶、桑枝、威灵仙、独活、秦艽、防己、片姜黄、白蒺藜、粉丹皮。
4.鼻衄由于胃火煎熬,迫伤阳络,来势甚涌者,每需丹参治疗。
处方:丹参、大生地、麦门冬、怀牛膝、丹皮、知母、淡竹叶、黄芩、山栀、侧柏叶、童便。
5.失眠证之因于血不养心者,用丹参养血安神,效果显著。
处方:丹参、生熟地、柏子仁、远志、炒枣仁、党参、天门冬、麦门冬、当归、杭白芍、茯神、五味子、血琥珀、制半夏、北秫米。
6.胸痹证痛引胸背,由于心气不振,络脉瘀阻,脉来微细无力,或软弱而有涩象者,用丹参流通血脉,效果显著。
处方:丹参、归尾、桃仁、乳香拌炒丝瓜络、橘叶、橘络、路路通、川郁金、沉香、炒延胡索、红花、旋覆花。
丹参对于外科疮疡,既能消肿止痛,复能排脓生肌,具有流通血脉之功效。
总之,丹参一药,养血之力不足,破血之力有余,所以治虚弱不足之证,需配伍补气养血之药,仅于行散方中始可作为主药。
8
玄参
玄参性味苦咸微寒,功能壮水制火,解毒利咽。既能散胸中氤氲之气,又能泻无根浮游之火,为咽喉肿痛要药,应用范围极广。
兹举数例如下:
1.风热咽疼,病在肺胃,痰火上灼,脉浮滑而数,舌苔微黄者。
处方:玄参、桑叶、山豆根、金锁匙、薄荷、莱菔英、炒僵蚕、前胡、桔梗、生甘草、马勃、象贝母、银花、焦山栀、炒牛蒡子、鲜芦根。
2.肾亏火炎,咽喉肿痛,口渴心烦,或有潮热,或有咳嗽,脉虚细而数或弱滑而数,舌边尖红绛,苔薄黄者。
处方:玄参、小生地、天门冬、麦门冬、北沙参、鲜石斛、生甘草、川贝母、柿霜、白花百合、西藏青果、桔梗。
3.心火上亢,肺金受伤,咳嗽音哑,脉细数或弱细而滑者。
处方:大生地、北沙参、天门冬、麦门冬、玄参、知母、川贝母、黄芩、五味子、薄荷、玉蝴蝶、安南子、凤凰衣、诃子、鸡子清。
4.口糜证,口苦,心烦,溲赤,因于肺胃热灼上焦者。
处方:连翘、焦山栀、米仁、银花、薄荷、黄芩、玄参、麦门冬、生甘草、黄柏、黄连、青黛、人中白、桔梗、知母、淡竹叶、鲜茅根、鲜芦根。
5.耳鸣证,由于肾阴亏损者,声如潮水奔腾,或如蝉鸣。
处方:黄柏、知母、龟版胶、大生地、玄参、天门冬、麦门冬、焦山栀、粉丹皮、犀角(或玳瑁)。
6.怔忡、惊悸、失眠,由于阴亏有火痰者。
处方:玄参、大生地、麦门冬、黄连、莲子心、泡远志、知母、制半夏、川贝母、制南星、卷心竹叶、竹沥、血琥珀、朱灯心、天竺黄、天花粉。
7.温热病,瘟毒发斑,壮热口渴,神烦狂躁,便秘,溲赤,脉浮滑而数,或短数有力,舌红绛起刺者。
处方:玄参、鲜生地(或小生地)、鲜石斛、犀角(或玳瑁)、焦山栀、连翘、金银花、粉丹皮、赤芍、川郁金、板蓝根、生大黄、土贝母、紫草、炒牛蒡、鲜菖蒲、鲜芦根、益元散、紫雪丹。
8.痰核瘰疬,由于痰火郁结者。
处方:玄参、夏枯草、漏芦、制南星、昆布、海藻、广郁金、川贝母、左牡蛎、山慈菇、橘红、橘络、黛蛤散、炒僵蚕、粉丹皮、绿梅花、陈海蜇、鲜地栗。
举此八例,已可见玄参作用之大概。总之,不离滋阴降火,解毒利咽数端。然玄参究属阴寒润滑之品,凡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即非所宜。
9
珠儿参
珠儿参又名珠参,性味苦寒微甘,味厚体重,功能补肺降火,干咳少痰,喉痒气冲,口干舌红者;或风痰郁结,音声不扬者;或肺胃灼热,牙龈浮痛者,服之确有功效。
然珠儿参仅有清火之力,而无滋阴之功,处方中不可作为主药,仅作辅助而已。
10
苦参
苦参性味苦寒,阴沉之品,功能泻火燥湿。
汪認庵云:“人参补脾,沙参补肺,紫参补肝,丹参补心,玄参补肾。苦参不在五参之内,然名参者,皆补也。”所谓补之含义,实指湿热去则气血和平,五脏自安而言。
例如治湿热蕴结阳明之血痢证,热毒肠澼下脓血,舌苔中根黄腻,舌边尖红刺或糙燥者。
处方:苦参、制大黄、炒延胡索、川连、黄芩、银花炭、白头翁、北秦皮、川黄柏、桃仁、地榆炭、当归、白芍、广木香、马齿苋。
又如黄疸由于酒客湿热蕴发,身热嗜卧,胸脘痞闷,舌苔黄,溲赤者。
处方:苦参、制川朴、广藿梗、广郁金、白蔻仁、绵茵陈、焦山栀、海金砂、鸡内金、赤苓、泽泻、滑石、川楝子、黄柏、炒枳壳、小青皮、大腹皮、鸡距子。
方中用苦参,均取其味苦胜湿,性寒胜热之义。故于实热证者相宜,肝肾虚而无热者勿用。
外科洗方,治皮肤病瘙痒,滋水粘稠者,用之屡有效验。处方:苦参、黄柏、花椒、蛇床子、地肤子、茅术、枯矾煎汤熏洗。
此外,苦参尚有祛风杀虫之功,能治肠风疥癞。但究属大苦大寒之品,用时应当谨慎。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内科名家陈道隆学术经验集》,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年1月。
u=2399356332,4022498586&fm=26&gp=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9 14:06 , Processed in 0.117512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