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52792|回复: 0

解读祝由十三科之符咒

[复制链接]

1657

主题

2695

帖子

884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42
发表于 2019-12-2 23: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解 读:
自元代始,太医院分为十三科,至明隆庆年间改为十一科。
元代十三科为:大方脉、杂医、小方脉、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
明代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咽喉、伤寒、接骨、金镞、按摩、祝由。
1571年,明代的十三科改为十一科,增设了痘疹科,改疮疡为外科,接骨为正骨,去金镞、祝由与按摩等科。


中医应用:
1、大方脉:专门治疗成年人疾病。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宋代十三科中即有此科,后沿用至清。
2、小方脉:专门治疗小儿疾病。相当于现代的小儿科。宋、元、明、清代的太医院均设小方脉。
3、正骨:元代十三科之一,明代时更名为接骨科。为专门治疗骨关节外伤性疾患的临床分科。
4、风科:宋代始设风科,元代医学分为十三科,风科是其中之一,专门诊治各种风病,实际上是大方脉的一个分支。宋、元强调风邪在治病诸因素中的重要性,因而独立设科。
5、口齿科:唐代包括于耳目口齿科内,宋代十一科中有口齿咽喉科,元明医学十三科中口齿科独立为一科。
6、产科:元代十三科之一,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妇产科。
7、杂医科:元代十三科之一,专门治疗杂病的学科。
8、眼科:唐以前眼科包括于耳目口齿科中,宋代始设眼科。其后元、明、清均沿此设立眼科。
9、咽喉科:唐宋及以前均混入耳目口齿科,元代医学“十三科“始独立设有咽喉科,明代亦沿此独立设科。
10、金疮肿科:多属战伤救治的专门学科。周代称金疡,为疡医科治疗内容之一。宋代设金镞兼书禁科。元代始设金疮肿科,明代设金镞科。由于其治疗对象多为箭、剑、刀等武器的创伤,故名。
11、针灸科:针灸疗法由来已久,隋唐始设为专门的科目,宋有针兼灸科,元、明代均设有针灸科。
12、祝由科:用符咒禳病者为“祝由科”。
13、禁科:自唐代始设医学各科起,便设有禁科。此后历朝历代医学分科多有增、减变化,大多均设禁科或并入金镞书禁科。直至清中叶改十一科为九科时方取消禁科。禁科系以咒禁、画符、祝由等各种非医学方式以期治疗疾病的一类方法。
14、妇人科:明太医院十三科之一,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的学科,相当于现代妇产科。
15、疮疡科:明代设立的太医院十三科之一。专门治疗肿疡、溃疡、金刃所伤等外科疾患。相当于现代医学中外科及皮肤科的治疗范围。
16、伤寒科:明代太医院共设十三科,伤寒为其中之一,是专门治疗外感疾患的,类似于现代内科中设置的某些专科。
17、按摩科:明代设立的太医院十三科之一。此后按摩一直独立设科,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手段沿用至今。


祝由,就是祝说病由,不劳药石的一种古老的治病方法。始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
关于祝由的产生,《祝由十三科·自序》说:“有疾病者,对天祝其由,故名曰祝由科。”这种以咒治病的方法,大抵是从原始的宗教活动中逐步演变而来的。


因为中国医学早于巫祝之术。上古“茹毛饮血”之际,人们巢居洞穴,刀耕火 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治 病疗伤,不过针砭按摩之法。及至中古,始生敬畏之心,后文字出,鬼神泣。人心不古,遂生百病而忧生死。

今天,自然界中的一些动物,仍然可以通过在木石上的摩擦和挤靠,以及觅食一些草药来为自己疗伤治病,由此不难看出其中端倪。

远古时候,由于人们对自然界所产生的一些神秘现象和种种疾病无法认识和理解时,便认为天地之间万物有灵,于是,各种原始图腾和鬼神崇拜由此也应运而生,人们一方面以药石来疗疾同时,另一方面又尝试着用符咒来治病,使符药这两种相悖的治病复合体共存在一起,给传统医学增添了许多 神秘的色彩。后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符咒治病,这种古老的治病方法,才逐渐被药物所替代。

《三国志·魏志·张鲁传》而深受普通百姓欢迎。一时间信奉者甚多。后其孙张鲁归降曹魏,遂使天师道传至北方,并为士大夫所接受。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历代都笃信天师道。天师道重符咒而不事黄白之术。并以符水来为人驱鬼治病,祈福迎祥。其法简约易行,流传甚广。对后世影响很 大。因此,又有古云:“燕赵多侠客,蜀中出神仙。”

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曰:“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使精诚致魂魄。”其所咏的就是四川的天师派道士。今,民间沿用的《家用增广玉匣记》一书就收录有张天师祛病符法数十种,故在四川各地的火居道中,如清微坛、灵宝坛、上清坛等,其传布的符法水章,大多数也是源于天师道。

由于其世系师承而秘不载书,可惜到了今天,大部份符咒已经濒临失传了。唐宋,佛道兴盛而互斥互渗,佛教随之也融入了一些道教的符咒和手印诀法。

其咒曰;“一犯祖师在寅,二犯祖师在卯,三犯祖师在辰,三清九牛祖师在丑。民间俗称翳子,中医分星翳、云翳两种。

即现代医学中的白内障。其致病机理尚不明确。民俗则认为,但凡家庭中开沟打灶修造动土,冒犯了神煞,即生星翳。

药石往往不起作用,星翳日久则扩散成云翳。又称死翳。符咒药石皆不可治。西医则采取手术治疗。因此,星翳初起,可请术士用符咒 治之即愈。这就是祝由之法。祝由科治病,自古以来,无论医患,首重人品和缘份。

所谓“万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头送路人。”其传授弟子,以道德为第一,缘份 第二。性善为术家之根本,缘份为术家之天资,二者不可缺一。

因此,又严重的制约了道教自身的发展。天资为先天带来,性善为后天修积,天资者,即论其命中有无将星华盖以及雷霆煞。

按《渊海子平》所说:“华盖者,申子辰见辰,寅午戌见戌,亥卯未见未,巳酉丑见丑。”以其年柱日柱见其他三柱皆可。而《三命通会》 论其雷霆煞取法为:“正七月逢子,二八在寅方。三九居辰上,四十午位伤。五冬月申位,六腊戌位方。”逐月查之。然有缘者众而有德者寡矣。

故其太上诫语又 曰:“不诚不敬者不治,毁谤天医者不治;疑信不决者不治;重财轻命者不治;符咒不全者不治。。”因此要求术者与人施治,不取分文。也有不用符咒之术,其为 五行生克法。今川中的一些祝由之法,有一定的实用意义。缠腰火丹,西医称为带状泡疹。系病毒引起。而民间治法颇多,丘陵地区,将秋后沿树所堆草垛束顶上的篾条圈取下,烧灰调过灯油擦之有奇效。

此外,天师道传承的一些符法水章,如天师符、招财符、镇宅符、催生符、五雷符、太公符……以及天师神水、五斗神水、太乙救苦神水、观音神水、太阳神水、接骨神水等,其万病一水之法。在民间屡起沉疴,口碑甚好,均不可忽视。 

中国道教民间信仰可谓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其中相关的民俗习惯是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应该全面研究,认真对待,具体分析、正确引导,便之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祝由科与天师道系列符法,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漠视和回避,也不是我们作为研究学者所应该具有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因此,我们学习和探索祝由科与天师道系列符法,无非是抛砖引玉,作一点试探性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大家对道教文化的充分认识和深入了解,以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道教文化的关注,为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而力尽绵薄罢了。

今天,当物质的富有欲将人性泯灭的时候,精神上的贫乏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焦虑和不安。因此,提 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也无疑是一剂良方。我们不否认白天是光明的,同样也不否认黑夜是朦胧的。

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却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决不能以科学的无神论来否定宗教的有神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正是因为如此,千百年来,人们对祝由科所能够 产生各种神秘效应,更是深信不疑,乐道于今。

这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所在。祝由治病,是我国传统医学心理疗法的一个雏形。她为中国医学的全面开创和应用实践奠定了基础。其研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在唐代,当时的太医署便分设了四科。一曰医师、二曰针师、三曰按摩师、四曰咒禁师。

所谓咒禁师,即类似我们今天现代医学所说的心理医生。到了元明时代,其太医院则将医学分为十三科。最后一科便是祝由科。

由此可见,祝由科已经正式被官方纳入医学科目之中。不言而喻,祝由科也的确存在着某些医学诊治价值,她为我们今天探索研究其在临床医学中到底有无实质性的治病效果,提供了一些可靠而宝贵的原始资料。

timg (4).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20 16:42 , Processed in 0.124413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