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8899|回复: 0

神秘预言书《娄景书》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218

帖子

6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2
发表于 2018-6-18 23: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摘要:有专家认为,仡佬族是西南地区最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仡佬先民可能是夜郎国的王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就用自己的特产——朱砂、水银结盟于中原王朝。他们信守和合,交朋远游,成就了西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诸多神奇传说,当然也留下了颇受争议的“夜郎自大”的千古话柄。
  河南文化产业网讯: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的红崖古迹,一直被文人学者称为“神秘天书、绝世之谜”。近百年间,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行考察研究,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破译热潮。随着仡佬文字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有学者指出,用仡佬文与“红崖天书”进行比对识读,能解开不少疑团,更为进一步研究夜郎历史、寻找夜郎王墓、掀开神秘夜郎的面纱提供了信息。(红崖天书_百度百科;贵州“红崖天书”千古之谜)
  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晒甲山附近的断桥乡龙爪村,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红岩对白岩,金银十八抬,谁人识得破,雷打岩去抬秤来。”这首民谣暗含的意思是:晒甲山的红岩对面有一堵白岩,红岩里面藏着十八抬金银,而白岩里则藏着一把大秤,倘若有谁能够识破这红岩上的“天书”,红岩就会自行洞开,人们可以去对面的白岩里取出大秤,到红岩里去取里面藏的十八抬金银。这个民谣虽然有些玄虚,可它却直指“红崖天书”为“藏宝图”。那么,这“藏宝图”究竟如何能破解?
  “红崖天书”的三次破译高潮。“红崖天书”位于晒甲山西侧岩壁上。在一块长约100米、高3米的土红色石壁上,分布有20余个非镌非刻、非阴非阳、似隶非隶、似篆非篆、形若古文的图画符号,字迹红艳似火,虬结怪诞。由于无人能识这些字符,更难解其意,因此这些字符被称为“红岩碑、诸葛碑”,晒甲山也常被人们称为“红岩山”。
  关于“红崖天书”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贵州图经新志》中记载:“红岩山,在永宁州西北八十里。近山间居民,间闻洞中有铜鼓声,或岩上红光如火,则是年必有瘴疠。世传以为诸葛武侯驻兵息鼓之所。”公元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贵州普安州(今盘县)诗人邵元善的诗提及“红崖天书”的形貌,而且还对其做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破译,从而掀起“红崖天书”破译的第一次高潮。邵元善认为,“红崖天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与当地少数民族结下的诅咒盟誓的石碑。清朝道光、光绪年间,由于民间收藏热的兴起,出现了“红崖天书”破译的第二次高潮。
  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永宁州团首罗光堂为了晋级,想要拓印一大批“红崖天书”,以送给顶头上司,便命令工匠用桐油拌石灰涂凸字面,使字变成阳文进行拓印,之后又命令工匠用锤钻将桐油石灰铲平,让人参照还残留的某些笔划,随意乱刻上一些似文似图的字,这样就使“红崖天书”的本来面目遭到了破坏。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贵州安顺地区行署发出百万元悬赏破译“红崖天书”的消息,社会上掀起了第三次破译高潮。但是,自明朝弘治初年至今500多年,虽然参与破解研究“红崖天书”的专家学者给出了40余种说法,但是,他们的破解都存在诸多破绽或难以让人信服的地方,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专家学者认可的破译至今没有出现。故有人认为“红崖天书”的神秘性不亚于古埃及的金字塔、秘鲁纳斯卡地画、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世界奇迹。
  仡佬古文字的发现。2008年8月,贵州省仡佬学会的专家学者在黔、滇、桂等省区的仡佬族聚居区进行考察时,在黔北仡佬族民间发现了一部用汉字和仡佬古文字符号记述仡佬族历史文化的手抄本——《九天大濮史录》。《九天大濮史录》全书共511页,线装4册合订,成书于南宋时期。书中内容均用仡佬古文字符号和汉字双文书写,汉字用黑墨,仡佬文用朱砂。书中主要记载了仡佬先民的起源、建国、兴衰经过及南宋以前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对仡佬先民的评说。如南宋宰相韩侘胄对仡佬的评价:“仡佬,睿民也,强悍忠义、倡和,始于九天天主……禹时建汪芒国,夏孔甲时建大元国,周厉王时大元改普,后牂牁,再夜朗,仡佬先民有自己的国家达两千余年也。”书中还对仡佬先民发现酒、茶、朱砂、水银的历史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是较为难得的史料。
  《九天大濮史录》的发现经《光明日报》、《中国民族报》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贵州省仡佬学会又多次赴仡佬族聚居区调查走访,相继在民间发现并征集到另一部手抄仡佬文献古籍《濮祖经》和全部为仡佬文书写的《九天大濮史录》。其中,《濮祖经》约两万字,共211页,重点记述了仡佬先民中各先贤的丰功伟绩和卓越贡献。
  仡佬古籍在民间的发现,为研究仡佬族历史提供了大量线索和珍贵信息。特别是已发现的近4000个仡佬古文字,既有结绳记事的原始特征,也有表象与表意相结合的汉字风格,中国古文字专家认为其与汉字有一定渊源,对研究仡佬族历史文化和西南地区历史有重要价值。
  “红崖天书”与仡佬文字的比对识读。据《九天大濮史录》记载:宋真宗时,与辽朝签订了缴纳岁币的“澶渊之盟”,宋人哗然,为掩人耳目,宋真宗便授意宰相王钦若假称天意,以“百字仡文诈仙人书,挂于承天门”,此字被刚烈忠直的张咏识破而“知假告主”,说这是“仡佬文”而不是“天书”,宋真宗笑曰:“仡佬,九天之子,天书如仡文,仡文如天书,何来假?”
  据各类文献资料记载,古代西南地区濮人势力范围极广,号称“百濮”,他们劈草开荒,强悍忠义,倡和合,兴巫道,加之最早经营朱砂、水银等,被人们称为“天之子,人中精”,作为其后裔的仡佬族,民间一直流传着“天书”的传说,因此,“天书”实为仡佬先民的古文字。
  根据“红崖天书”所处的位置看,安顺自古就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按《九天大濮史录》记载,属古夜郎国二十一府之一的柯王府。“红崖天书”上所刻的字符在《九天大濮史录》中均能找到对应的仡佬字符,且字符相似程度惊人,也与《濮祖经》中所述的“竹王没于,周贞定王,当王一年,寒冷冬天,距离九天,十日路程,名柯之地,夜郎王府,葬于削岩,山绝远处”历史事件完全吻合,这是解读“红岩碑”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在贵州地下文物、民间工艺中,此类文字还有大量传承)。
  根据“红崖天书”记载的内容,结合仡佬古文献资料,专家推断:“红崖碑”应为夜郎国初期竹王的子女所刻,书写的时间是在公元前468年(即周贞定王元年)夜郎国首任国王李竹离世之时,距今约2500年。其文字内容是(从右至左):多思淳祷,夷安惊盛,长编为铸,雷绝削冤,巨钿方圆。鹤由湛、磊、炎、蒴、苍、丘、昕、虞。全文共30字。大意为:常常思念,真诚祷告;在平安祥和的夷人境内,发生了惊天震地的大事,一位用巨著长编都难以诉尽其功绩的大人物离我们远去,其魂魄寄藏在一个雷绝削顶、无人能及的地方,他的无限荣光,将永远照耀四面八方,神灵的仙鹤将带去他的子女——湛、磊、炎、蒴(夜郎竹王之子)和苍、丘、昕、虞(夜郎竹王之女)深深的缅怀之情。也就是说,“红崖天书”很可能是居夜郎国柯王府的竹王子女祭祀夜郎竹王亡灵的一块碑文。
  释读“红崖天书”可进一步研究夜郎古国。据仡佬古文献资料记载,李竹31岁称王夜郎,当时夜郎国共辖21府,竹王每府一妻,共有子女41人。周贞定王元年的一个冬天,竹王在巡游各府时,死于柯王府(今安顺市镇宁和关岭一带),由于夜郎地域辽阔,加之天寒地冻,路途遥远,要告之各府和所有子女非常困难,便葬在柯王府辖地的一个绝壁之处,由参与葬礼的竹王的8个子女共同立碑祭祀,借以盟告族人。据考证,夜郎国始称耶朗国,于战国时期建立,秦始皇时期为方便记载,才改“耶朗”为夜郎,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被汉王朝所灭。
  有专家认为,仡佬族是西南地区最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仡佬先民可能是夜郎国的王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就用自己的特产——朱砂、水银结盟于中原王朝。他们信守和合,交朋远游,成就了西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诸多神奇传说,当然也留下了颇受争议的“夜郎自大”的千古话柄。
  尝试用仡佬文对“红崖天书”进行比对识读,可以使人们对千古谜团的“红崖天书”的形成背景、碑文内容有更多的认识。“红崖天书”为何会在黔中腹地出现?为何要书写于绝壁山巅?为何以红色朱砂为原料?为何使用这种神奇的“怪异文字符号”?诸多疑点可以一一化解。更为重要的是,“红崖天书”的释读,为进一步研究夜郎历史、寻找夜郎王墓、掀开神秘夜郎的面纱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依据。(来源:中国民族报;作者:郑继强)。

     古黔中神秘预言书:《娄景书》
  《娄景书》是我国最早预测天气的文献,相传为西汉年间湖南人娄景所作的一本以预测农业气象为主的古书。湖南民间称其为娄景先师,称其书为《娄景通书》。该书成书时间大概约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元年)前后。虽然《娄景书》说的是湖南一隅的天时变化,但本书运用干支周期进行天时气象预测的实际,探索出干支60年和60日周期的根据和气象变化相关联的事实。以下正文:
    昔日秦始皇管天下,多有无道之君,混沌有道之人。高祖宠任李斯不修德政,东填大海,西建阿房,南修五岭,北筑长城。坑儒灭释,火烧圣典。天下闻之,圣贤阴藏。娄景先生藏于石洞之中,日看经典,夜观星斗。石洞逍遥,不觉数年。大汉高祖即位,乾坤不定,屡次征伐。娄景先生居住洞中,深查阴阳星斗,何不下山指示以救苍生,岂不美哉。
    推一轮车子,上安日月之宫,直指高祖殿前,口称买日月为由。高祖昕说,心中大怒。喝叫左右,拿到金銮殿上。高祖喝曰:你是何人。娄景答曰:我乃疯狂亡汉,我乃乾坤万民之王。擅将日月口称变买,治罪千斤。如何救免?你可知得天上星辰数目,从头细说,免汝死罪。娄景曰:前代秦始皇无道。今日遇人,不明是主。混沌世界,如何得澄,以清天下之人。吾若不说,君臣不明。从头细说,两班文武失惊。臣在西弥山上修道,闻听主上兴帮治国,此乃反乱日月。主上将四十日为一月,十个月为一年,太岁诸神失位。以此陛下征伐不休,军民受苦,阴阳不顺,二下八宿水。小臣故从仙洞而来,特此整顿阴阳。吾将七七四十九根量天尺,量尽三十三等。下日月交太,内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安邦定国,扶持天下。朝中文武,高增爵缘,不遭征伐。如若不听小臣之言,乾坤大败。
    高祖闻听。面带忧容。你是狂疯之汉。话有根由。高祖请国士张子房到金銮殿。上与娄景先生二人讲论。日月星辰阴阳之法。房问曰。一年四季该有几多日数。娄答曰。一年四季有三百六十日。房又问曰。因何为三百六十日。娄答曰。上界十二宫中界二十八宿。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内有五露二分。年为天地。日为太阳。月为太阴。一日为一度。一月行一宫。一年一月有加减皆是大小不同。按阴阴之正法也。房问曰。既然三十日为一月。月到几时圆。月到几时缺。几日为上弦。几日为下弦。几刻为一时。几日为朔。几日为望。几日为廿。十四十五月团圆。十七十八又缺。初四初五为上弦。二十四二十五为下弦。初五六七八为朔。十五为望。二十日为廿。房又曰。太阴太阳一年行几度。二十八宿各分几度。诸位星辰变几度。景答曰。太阴太明一年行十二宫。二十八宿各分度数不等。诸位星辰变化为五行之象。房又问。金不水火土五行姓甚么。景答曰。金姓陈。木许。水周。火姓熊。土姓杜。此乃五行之姓。房又问。金木水火土混同一处。如何六曜者。景答曰。阴阳五行同路。未敢分别。六曜者。乃是太阴太阳。罗盘计度。紫忝丹孛。六曜之纲常。筒诸宫之星辰。罗盘计度。月孛在天宫。常阴尔见。是此属东方青帝。甲乙木。面向南方亦帝。丙了火。脚踏西方白帝。庚辛金。手执北方黑帝。壬癸水。身镇中央黄帝。戊己土。两眼为日月。两耳为风云。牙齿如星辰。毫毛为山林树木。两乳为山堆峰尖。左肩为东狱。黄帝之主。赐为江河。肚为湖海。血为黄河。水肉为禽兽、牛马、猪羊龙蛇之物。骨为黄金珍珠白玉等宝。开眼为阳。闭眼为阴。磐石之世。无衣身。如禽兽之像。居山林岩穴之中。生男育女。如禽兽之性。不识父母。不知上下。吃树叶野草。穿树皮,树叶遮身。身长一长八尺。吃野味度日。不知善恶。以此混沌。其后洪水滔天。乾坤世界。人民尽皆死。且无一人。但存女娲、伏義,二人在世。藏在老君园中。葫芦之内。七日七夜。漂流在西弥山前。畔松梅树下。伏義与妹言曰。今存我姊妹二人在世。我与你结为夫妇。置定乾坤。我妹意下如何。当时妹妹心中思想到无处所。只得依从。姊妹二人以西弥山为定。当时焚香。祷告天地。妹叫哥哥。你在西弥山脚下焚香。我在南山脚下焚香。以此香烟为主。两处交合一线。方可成婚。伏義见妹妹不见面。只得跟寻上山。路遇金龟道人不问自说。你妹在松梅树下躲藏。往寻便见。果然在松梅树下。当时。就在松梅树下成婚。不觉有孕。怀胎十八个月。座下一皮袋肉球。有五十童男。五十童女。口不言。心思想从谢树神。为父母哉。此生男育女。置立烟火人民。妹问兄曰。我在松梅树下。是谁与你说的。兄告曰。我在石洞之上。只见一金龟道人。不问自说。你妹在松梅树下。寻去便见。妹对兄曰。我同你去拜祷于他。二人去到洞中。果见金龟。妹将石头打碎。金龟撒尿淋之。義见不忍。将龟碎闵捡来。抖起如旧。兄妹同下山来。只见此方有一天神。往西弥山经过。见之如人说话。我?女娲打碎。伏義不忍。捡来抖起。命存难动。伏望天神打救。不忘洪恩。马天神君曰。吾乃此北方真武祖师。上帝报?伏剑在手。取金丹一颗。放在金龟口中。自然成图。金龟腰缠南蛇。永为镇武祖师足下一将。身穿九宫八卦铁衣。按九星之遨。六十花甲。东震西兑。南离北坎。乾坤兴。分为八卦是也。伏義治世。三千六百五十年。人民无衣服遮身。又无五谷食用。器皿等物。适得神农治也。思想人民。口食野草。饥寒困?难以度日。神农不忍。经往游山。七十二天乃尝百草树木。只尝得一稻。千香甜美味。结成五谷。为五谷而食。神农牧之。以惠万民。方可落业。轩辕皇帝即位。见天下无道。不行正事,遂有蛇虫龙虎出世作乱。蚩尤作大雾。磨灭军民。轩辕因此赶杀山虫财狼虎豹等物。剿灭无道之人。轩辕登殿。置立文武官员。天下军民。尽穿
衣服。顶冠束?。男婚女嫁。骑骡跨马。起造皇殿。修整民房。编集经书。制定仁义礼智信。轩辕生九子。为九翟。九人出世。二十八宿降丸。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又有周宣王出世。夫子乃是龙王菩萨。化作南?孚提。世界为一圣人。?后国泰安邦。昌平岁受胎脱生父叔梁纥母。颜氏七十无子。恐绝后代。虔心祷告上界。和会尼立山中。有三个孔。焚香祷告。祈求一子。承继后嗣。上孔。乃神之孔。中孔乃圣人之孔。下孔乃贤人之孔。当时惊动孔神。夫妻下山只见一孕紫云。半空中遮身。行到家中。不觉有孕。生一孩童。河目海口。背上鳞甲。母见醜陋想是妖怪。丢在深山。回家七日。颜氏口虽不言。心想恐孩儿未死。不免出看。看见白鹿供乳凤凰?花遮身。虎豹囲宿。其母见之。必是好人。将子抱回。寄在邻家。抚养成人。以到十岁送与鲁衰公家下攻读。以孔为姓。以丘为名。身长九尺开。天生聪明如慧。教训三千徒弟子。七十二贤人。讲论五经。作万代帝王师。历代文章之祖。房又问。尚书该有几千卷。内有几千篇。被何人烧毁。经书何人亲口说下六十花甲三篇之书。镇压何物景誉曰。尚书一千三百篇。内有七十二篇被秦始皇无道放火烧了。前代三教经书。是太上老君。亲口说下六十花甲。镇压五方之神。东方起首。乃是东方青帝。甲乙木青帝之位。南方赤帝。丙丁火。赤帝之位。西方白帝庚辛金。白帝之位。北方黑帝壬癸水。黑帝之位。中央黄帝戊已土。黄帝亡位。礼记三十卷。上镇朝纲法度。下治黎民修设。神祗。生死丧祭之礼也。毛诗三篇。乃婚姻。男女相合之礼也。周易三篇镇压中央。将军戊已土。黄帝之位也。房又问曰。何代置下经书。景答曰。康成元年置论语弥。深监元年置孟子。康成元年置毛诗。融周孔安国局客端何。子等八人经书。房又曰。孝经几十篇被何人放火烧毁。景答曰。曾说孝经二十五卷。秦提焚经书。其存孔壁之中。只剩一十八章。留传后代谓之。孝经乃孝顺父母。答报回恩。天地国王孔子。于鲁哀公二十一年。正月初一日。丙寅其年终。西弥山高一万七千里。乃是西天。大千世界。镇压大部洲。中心南面。盖来所供。北面与天相连。山上有仙桃仙果。又有仙人踩药。寿千岁。康成王寿年三千七百岁。西弥山。岩狮子出现。东方寅卯木生。又于西方庾辛金。没东方相去二下余万里。人民身长九尺。无衣服遮身。又无屋宇。口食仙桃果心。实无有你我。以此寿长。男女自已成婚。阴阳相合。妇人怀胎。七十二年而生。男女必行正道。父慈子孝。不生灾痒。四时一献。四方请宁。寿年一千三百岁。房问曰。盘古分天地后。置三教。那教在先。景答曰。道教在先。初分天地。太上老君立世。按东方甲乙木。表其东方青帝之主。木则旺于春。为第一劫。万物逢春。尽皆发生。乃穿九宫八卦铁衣。北斗七星。衣服戴冠。朝天宫王帝。此乃是道教。德之尊也。房问曰。身长九尺。景答曰。道发八尺。应天宫二十八宿。房问曰。佛因何在后。景答曰。佛在西天。表其秋。二水火属西方庚辛金。呵气以成万物之象。独焚黄落。故佛家弟子。多穿黄衣。中央戊己土。佛乃千百亿化身。在西方世界。房问曰。儒者若何。儒者伏羲治世。说秦始皇无道。火烧经书。乃是龙王菩萨出世。遥往尼岳山投胎。脱生孔子。天生隐明。五车经典。尽通烧置。定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礼。置立文章诗书。扶持世界。房问曰。何为三劫。景答曰。龙汉年间。人寿一千岁。男子三百岁娶。女子一百八十岁嫁。此乃第一劫。笫二劫。赤明皇帝年间。人寿九百岁。男一百八十岁娶。女一百四十岁嫁。笫三劫。伏羲神龙皇帝年间。人岁不满百。
百计百巧。暗计窖人。男二十岁娶。女十五岁嫁。阳相合。寿命短少。三人共一百岁。七十古稀。人生横眼。以乃折寿。房问曰。西弥山有几面。景答日。一面东胜神洲。二面南蟮部洲。三面西牛贺洲。四面北京炉洲。中央是中国之福也。五色祥云为主。金楼玉殿。珍珠宝物。镇安四方。中有金鸡在二百树上。每见天晓便啼。天下群鸡尽皆啼晓。三会天明。太上老君手掌日月大扇。在西弥山中。逍遥胜境。房问曰。老君何年何月何日何时生。景答曰。龙汉八百年八月十五日午时生。霞光云彩。海天罩定。太清混元。太上老君化生。李龙母有孕。怀胎八十一年。在玉女左腋下而生书寝梦昧。毫光闪烁。乃元乞祖宗。天地根本。寂虚表其东方。口吐青气。迎春万物。尽皆癸生茂秀。佛穿黄衣表其。秋冬树木凋零百草枯落。佛家因此剃头削发。道披三十六条之衣。应三十三天。二十八宿。佛披二十四条之衣。应二十四煞。道乃性善。佛心慈悲。故此道在先佛在后。教训庶民子弟。敬重父母。知善慈恶。不行正置。房问曰。昔日何人开天辟地。内有何物。景答曰。前代秦始皇无道。开了孔子坟墓。内有白兔一只走出跑在外面。
    秦始皇赶去一里方不见形影。回至坟前。只见经书一卷在枕上。乃是枕中之记。此书内有贤人四个。留传后世。王子孙看之。掌邦治国。扶持乾坤。善恶之人必受饥荒未劫年来。都是六十花甲循环。孔子曰。天禀有日月。地禀有生发。人禀有阴阳。行善之人得见太平。军民落叶。衣足食充。君臣王子。听文武官员主事。举善除恶。中元甲子。国王不正。恶星下界。乾坤不安。日月交战。天昏地暗。王子恍惚。定其文武内奸主事。不分善恶。文武作乱。饥荒饿死。书狄作乱。千里之外。抛尸霹体。父母兄弟妻子长不见面。因此逃散。子房与娄景拜见太上老君。未劫之后。天下军民如何。老君日。善恶之便臣知之。老君曰。未劫之后。年年变乱。步步起兵。王子不行正事。国立不理朝纲。文武公啷。心如虎狼。磨灭军民。弃家抛业。离乡别咀。饥寒困苦。以此不安。
    当生末劫年来。乃是六十花甲。迥而复始。天震地劫。四海兴兵。青蛇下界。伤害人民。苦者有难。恶者有灾。田地荒无。有种无收。天旱水涝。苗不结实。诗曰:           
    下元甲子选军器。丙寅丁卯去相征。庚午辛未送战书。马逢蛇大正排兵。牛羊海郊无粮草。鸡鹅忍饥奔山林。骑骡跨马俅拿捉。逼金猴精无处存。戊戌已亥饥荒到。处处哭声到天明。黄金万两全无用。不穿不吃枉劳心。牢狱之中将不丢。抛家弃业与别人。鸡猪羊犬脊米贵。龙蛇猴鼠乱纷纷。一男十女共一夫。此书便是未劫经。太上老君说分明。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信者有准。复见太平。不信之人果报目前。此乃高祖元年。二月二十八日。亲口降凡。子房今合娄景仙人。记傅与后者。细看永为念耳。
    昔齐宣王问孙宝先生曰。今年水旱如何。孙宝答曰。正月有三亥。主大水。有三已。主旱。先年十二月有三丙。来年大熟。正月初旬。起东风大熟。南风大旱。西风大水。北风黑气人民有灾。又看立春曰。天干。所属阳和一气。先造化。总有天。但看立春日。甲乙是丰年。丙丁主天旱。戊己损伤天。庚辛人马动。壬葵水连天。又看地支所属。子丑兴寅夏旱多。卯辰丰年万民歌。已午大荒人力散。未申兵将起干戈。酉日辰来换帝主。戌亥伤田又损禾。   
    许真君曰。但看正月初一初二逢卯。高田旱。低田大收。初三初四逢卯。高低收。初五。初六逢卯高低全收。初七初八逢卯。高田半收。低田全收。初九初十逢卯。高田大收。低田半收。十一十二逢卯。雨水不调。耕种无收。便是荒。又看几日得辛。初一初二得辛。土工收一二分。人民八九分。初三初四得辛。土工收三四分。其年好。初五初六得辛。人民平分收。初七初八得辛。五谷无。初九初十得辛。虚耗之年。又看正月九日逢辰。几龙治水。初一初二逢辰。高低令收。三四龙治水。四季有雨均平。五六龙治水。虫损禾苗。七八龙治水。其年荒旱。九十龙治水。江河水涨荒年。十一十二龙治水。其年多旱。又看四月初八日。佛生有雨。主大旱。无雨。主丰年大收。又看立夏有雨。雨分路。又看五月分龙之日君有雨。田禾好。无雨修筑塘具。五月二十龙相会无雨。雨水均调。主有收。有雨其年旱。六月内有甲子主旱。早禾迟禾八分收。又看七月立秋有雨。宜种蔬菜。无雨冬寒冷。又看八月初一初二初三早晨黑暗。来年丰收。又看十月立冬有雨。少雪。无雨雪多。霜少。又看三月初三蛤蟆不叫。来年丰收。若叫主旱。又看正月建甲寅。雨在春。建戊寅。雨在夏。建庚寅。雨在秋。建壬寅。雨在冬。又看三月初三下雨。秋有雨水。又看春甲子晴。主夏旱。夏甲子晴。主秋旱。宜种湖田。秋甲子晴。冬有六十日雨。若无雨。六十日旱。冬甲子晴。主春旱。若下雨。主人民生灾。每年六月初三下雨。主秋旱。四月逢三卯。豆麦有收。八月逢卯。宜种大麦。八月初一日早晨黑暗。来年丰收。每年正月上旬鸣雷。主春旱。中旬鸣雷主夏旱。下旬鸣雷主秋旱。又看元旦立春日。百年难逢卯交春。房问曰。何日知物贵贱。答曰。正月逢甲寅。棺木贵。逢壬寅。盐贵。戊寅谷米贵。庚寅。金银贵。丙寅。蚕丝贵。正月初一逢丙申。谷米贵。甲辰有五十日旱。甲子甲申主大水。五月二十六日有雨。高低丰收之年。
    问曰。今年水旱如何。答曰。夏至五月中。高低全收。夏至五月上旬。谷米价高。若在尾。禾黄米价超。变卖田地。乃是荒年也。夏至连端阳。家家卖儿郎。夏至过端阳。爷娘脑断肠。又每年春季。甲寅乙卯雨。夏季丙寅丁卯雨。秋季庚寅辛卯雨。冬季壬寅葵卯雨。又看每年正月上旬。子丑寅卯日。春雷初葵声。主夏旱。卯辰日。人民喜已午日。主旱。未申日。干戈动。西曰。换帝王。戌亥日。人民田禾有伤。又看正月初一晴。主少秧水。君下雨下雪。吉兆。
    又论来年若早。若涨水。但听田鸡叫响。主高田好搬水。叫得哑。主丰收。早叫主禾。逢叫主收晚水。又小署南阳十八虫。大署南阳满天红。八月初一日晴。无露水。来年旱。下雨。来年丰收。八月十五天明月朗。来年丰收。又看立春日晴。主丰收。十五十六新春。天明月郎。春露雨淋淋。夏露晒人行。古有云。九月有三戊。堰塘走大路。
    稽古:康熙已己年九月有三戊果旱。乾隆戊戍(壬申)年九月有三戊。只有二月三月下雨。五月六月未见大太阳。其年少收。己酉年大荒。米价高。每升米价钱一百有零。甚至有钱无处买。人民饥饿死多少人。藜藿不充饥。荒是难堪。有人过得。也是不老仙。同治丙寅年。九月有三戊。果旱。                                      
    许真君判十二地支歌。虎头出世乱纷纷。兔子穿山泪盈盈。龙蛇禾得清与错。猿猴献果槁秋林。鹿羊农夫千旱苦。午马相攻不太平。金鸡报晓天终稳。犬吠汪洋见主星。鸟猪鼠过东江去。猫儿捕鼠不留人。铁牛耕转乾坤地。方复终得见太平。
   《娄景书》,成书时间大概约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元年)前后。这本书历经2000多年的考验,仍有生命力,说明其有一定的客观根据和普遍性。但自然现象,不可能对任何地区都有严格而简单的单一周期。虽然《娄景书》说的是湖南一隅的天时变化, 但本书运用干支周期进行天时气象预测的实际,探索出干支60年和60日周期的根据和气象变化相关联的事实。因此其他地区未必就不可以通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出与《娄景书》相对应的干支周期规律,从而对当地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顺便,以近几个长江水系洪水年份,与2000多年前《娄景书》的预测作一比较,可见该书有一定的可信度。有意思的是,《娄景书》预测2008年湖南一带长江水系为洪水年份!
  长江洪水年份古今比较表:
  洪水年份 年干支符号 年干支 娄景书预测 准确性
  1931 32/8 辛未 “辛未年来雨难崔”
  1935 32/12 乙亥 “低地淹没禾成腐” 准确
  1945 32/22 乙酉 “乙酉年来雨水倾” 准确
  1954 32/31 甲午 “甲午年来雨水多’ 准确
  1991 33/8 辛未 “辛未年来雨难崔”
  2008 33/25 戊子 “戊子年来雨水流” 倒春寒冰雪  
  传说:据曾芝松、高建国查证,娄景先生系秦王朝人氏。秦始皇平定战乱,统一天下后,实行中央集权,也实行“焚书坑儒”策略,火烧经典,世人闻之,圣贤隐匿,娄景藏于石洞之中,日看经典,夜观星辰,洞中消遥。时过数载,秦亡汉兴,高祖登基,娄景先生复出,遂上奏汉王,述知日月灾荒,高祖闻之大喜,即令娄景编著,始而成书...此书原本虽未找到,但娄景占验之事却流传于湖南的三江四水。
  娄景先生以农为本,占验农事年成,述及稻、麦、蚕、豆、荞等作物的年成丰欠,并作六十花甲荒旱诀歌,配以图示,当受民间欢迎,因而流传深远,势在必然。其成书之事当属可信。
《娄景书》六十甲子荒旱歌:
01、甲子年来起水灾。流郎四季涨青苔。高田丰收低田损。鸟金了角土中埋。
    麻麦难成禾稻收。谷米增钱患病灾。鲜鱼粟米平增价。更有疾病罟心怀。
02、乙丑年来雨泽奇。春秋流郎欢第归。赤脚乌金结子好。红娘豹子也相宜。
    禾稻了再宜勤有。豆麻菜麦有灾危。谷米增钱无长价。人民歌唱乐雍熙。
03、丙寅年来种及时。若有高田得便宜。大兄小弟收成好。赤脚鸟金结实奇。
    病患有些人多怨。米贵人钱报君知。提防夏天五六月。家家户户挂红旗。
04、丁卯年来雨应期。高低种作正相宜。农夫辛苦些微早。夏季人民有灾危。
    鱼米贱时人快乐。禾稻收割积成堆。儿童竭力多辛苦。处处舟舡不动移。
05、戊辰年来雨难祈。流郎秋至延延遴。高处田禾又鱼雨,夏来低田少雨催。
    大兄小弟无烦脑。了角赤脚待便宜。早禾逢早晚禾发。乌金成熟稻成堆。
06、已己年来雨水稀。夏季流郎未肯归。高低人户成熟盛。上下田禾种得宜。
    中间勤谨收一半。乌金赤脚有灾危。大小兄弟人相贺。高作田胜紧筑堤。
07、庚午年来雨涟涟。种得田禾防水乾。高田成熟低田损。赤脚乌金豹子全。
    了再高处宜编种。米麦成收答上天。大兄小弟相和顺。更防六畜有病患。
08、辛未年来雨不顺。夏季流郎次第先。高田大熟低田损。豆麦鱼羊实可言。
    夏季了角人不喜。秋冬有种果奇然。米熟价平多快乐。疾病无忧谢苍天。
09、壬申年来雨水宽。四季流郎总一般。高收八分低收半。水行低处也忧煎。
    谷米五分买一斗。鱼盐到处果园边。家家户户宜相立。人民无病得安然。
10、癸酉年来雨水流。低乡人户也忧愁。大兄小弟长兴旺。赤脚豆子海山头。
    高乡田地须然熟。中下低田必少收。人多疾病休愁问。秋冬十月八分足。
11、甲戍年来少水流。高低人民费心忧。低由辛喜八分收。大兄小弟略颇愁。
    乌金豹孑添烦恼。红娘赤脚也看忧。不信但看秋九后。门前摇橹唱歌遨。
12、己亥年来处处忧。高田禾稻海田畴。低田禾苗没成腐。中田只有四分收。
    乌金豆子宜高处。粟麦桑麻自得由。不信但看六七月。家家户户望高楼。
13、丙子年来雨更多。低乡田地变成河。乌金豹子了角种。红娘赤脚受奔波。
    大小兄弟相逢喜。鱼紫米贱笑呵呵。凄凄天熟低乡恼。顶礼焚香保太和。
14、丁丑年来患病忧。春来夏去水长流。低田禾稻多沧没。高田早禾七分收。
    兄弟赤脚多烦恼。乡村豆麦半丰收。不信但看十二月。寒冷大小个个愁。
15、戊寅年来水平平。春夏流郎渐渐增。水征低乡多受苦。中田禾稻得丰盈。
    了角恐有天虫食。红娘无子半收成。流郎四季长快乐。兄弟有阻又丰稳。
16、已卯年来雨水稀。夏私流郎四季归。高乡种作人烦稻。低处收成海户堆。
    乌金豹子高低有。兄弟大方笑微微。小儿有病多灾瘴。家家户广哭悲悲。
17、庚辰年来雨难求。夏秋流郎望不归。低乡田禾宜广种。高处禾稻未延遂。
    山田簿望难遂愿。大兄小弟合相宜。冬月雪雨微微过。人民灾危祷神祗。
18、辛已年来雨水多。高低人户叫皇天。泉干水贱鱼稀少。禾稻三分收也观。
    了角栝焦人乏食。乌金豹子不能全。折屋买柴难度活。爷儿分别没盘缠。
19、壬午年来遇旱春。夏秋得雨却均匀。高田遂有七分熟。低乡处处喜欣欣。
    人民病少相和顺。鱼肉浅足米半盈。秋冬五谷增时价。饥荒度过有来春。
20、葵未年来春雨行。二三五月水来浸。流郎夏季添三尺。高低田地被水沈。
    大兄小弟高低有。乌金了角两般成。四季流郎交接往。鱼儿八月上高村。
21、甲申年来雨水宽。春夏门户好行船。高田丰收低田损。乌金赤脚豆子园。
    稻麦了角人相损。四时米谷远乡搬。靠天求取金中土。人民病患祷神天。
22、乙酉年来雨水倾。夏秋流郎略有增。高乡遂有田禾稻。豆麦桑麻结子成。
    乌金赤脚兄弟好。客船入市过门庭。病疾沿门多瘅死。路傍尸骨两边存。
23、丙戍年来雨水行。流郎四季未曾停。高田十分且喜有。中下低田亦有成。
    大兄小弟相逢悦。赤脚乌金也看警。天虫欣喜神保救。感谢天地保安宁。
24、丁亥年来雨不通。流郎四季不相逢。秋冬二季鱼雨滴。高处田禾总是空。
    低田禾稻七分收。乌金赤脚喜想从。大兄小弟重相见。家家冬景乐兴隆。
25、戊子年来少水流。夏来雨水满田畴。高山田禾收成好。可恨虫蝗在深秋。
    雨米无价一般贱。了角今年也无忧。流郎九月当回步。乌金豹子兄弟收。
26、已丑年来雨涟涟。田中深处好撑船。高山入户多欢喜。低下耕锄不见田。
    大兄小弟休争叹。乌金赤脚正堪眠。流郎四季穿心过。米贵人病受熬煎。
27、庚寅年来好流郎。低处田禾被水伤。高田种作十分好。乌金豆子见虫蝗。
    了角天虫小儿病。唯有早禾收满仓。晚稻丰收多烦恼。家家祈福苔上苍。
28、辛卯年来雨在春。夏月不雨架车轮。高处田禾八分熟。低处禾稻受苦辛。
    了角平平时价浅。大兄小弟自相亲。人多疾病宜求福。感谢神灵保清平。
29、壬辰年来雨淋淋。田地?流水又深。夏雨连秋次第依。高乡禾盛称人心。
    低处种植兴苗稼。先忧后喜稻黄金。人民安乐天灾瘴。米浅鱼多酒满瓶。
30、癸已年来雨应期。四季流郎送船归。高处田禾多兴旺。低乡禾稻也不亏。
    虫蝗天地祈神佑。赤脚红娘笑便宜。兄弟相逢同心悦。一家欢喜笑微微。
31、甲午年来雨水多。夏秋天地变成河。高处田禾宜早种。低乡禾稻受奔波。
    大兄小弟鹅黄色。赤脚面波筑满箩。人民疾病添烦恼。祈神作福保太和。
32、乙未年来雨水来。田中五谷也生灾。高田禾稻多忧闷。秋后流郎浸生胎。
    了角有病难成实。低田禾稻水中埋。兄弟红娘多磨折。禾谷秋来永不面。
33、丙申年来雨交流。流郎三季好忧愁。大兄小弟无踪迹。低乡田禾总是休。
    乌金豹子十分好。高乡人户可兴钓。高田丰稳了角少。无灾无福过三秋。
34、丁酉年来雨水稀。夏秋二季水依期。高田大熟人安乐。赤脚乌金加利倍。
    一分下土十分收。大兄小弟笑微微。西民鼓舞论歌唱。风调雨顺乐雍熙。
35、戊戌年来雨水干。夏秋二季总一般。低田禾稻多兴旺。高处人民苦告天。
    乌金豹子兄弟好。人多瘟瘴受灾延。但看冬来霜风雪。其年米谷长价钱。
36、乙亥年来雨水多。平地三尺总成河。高田大熟低田苦。了角均言损尖多。
    兄弟相遇人不识。乌金赤脚笑呵呵。秋冬依旧洪波见。米谷中平莫奈何。
37、庚子年来春色晴。夏秋无雨苦万民。灾生疾病当荒早。赤脚乌金好伤情。
    低处田禾依旧熟。高乡田中起灰尘。冬至晴天雨雪稀。吉凶报应甚分明。
38、辛丑年来雨水愁。春夏二季水长流。高乡禾麦多成熟。可恨虫蝗到处游。
    凄凄草子多兴旺。高低田禾定有收。乌金豆麦共赤脚。低多晚禾也担忧。
39、壬寅年来雨水平。早种禾稻得丰盈。夏季炎天恶风起。未秋晚禾有收成。
    低处早禾八分收。高处也有五六分。大小兄弟宜早种。准备收藏度性命。
40、癸卯年来雨不通。夏秋雨贵不相逢。高乡人户愁难种。低处田禾好用二。
    凄凄草子无人问。红娘赤脚一般空。荒旱承年轮方向。大雪须防腊月中。
41、甲辰年来雨淋淋。夏秋流郎渐渐增。低田禾苗愁难种。高田早种及时兴。
    乌金豹子赤脚好。了角头儿也着骛。天虫少养蚕丝盛。秋冬米脊贵似金。
42、乙己年来水满田。春秋五尺水迕天。高处宜早急耕种。低乡人户叫可怜。
    早禾五分皆可有。了角赤脚不迥全。沿门病患防口舌。兄弟豹子少团园。
43、丙午年来景色忧。四时有雨满田畴。天降虫蝗平地起。低处田禾必少收。
    幸菩病患离远去。上下堪堪七分熟。鸟金豹子兄弟喜。鱼虾遍野满田丘。
44、丁未年来雨水通。夏私祈祷水相逢。先忧洪水难收梦。后来晴天枉费工。
    六七月中用正旱。晚禾田中馋是空。乌金豹子了角好。泉干鱼死影无踪。
45、戊申年来甚堪忧。二麦难食雨不週。勤者耕锄收晚禾。万事不赦縂是休。
    红娘赤脚乌金少。凄凄草子也是忧。米谷贵似珍珠宝。妻儿难保东西游。
46、已酉年来春雨生。夏秋人户几时更。了角山头多结子。红娘赤脚好乌金。
    高多禾稻皆丰秀。兄弟相逢自安成。天降蝗虫飞北海。不损禾稻自清形。
47、庚戌年来小雨均。春夏秋冬便丰民。高田种作多兴旺。早晚成熟喜欣欣。
    赤脚乌金半收有。天蚕叶贵难结成。为有腊月多霜雪。家家谷米有余盈。
48、辛亥年来雨多愁。二麦青苗水浸头。兄弟豹子难成器。麻豆田禾长满堆。
    红郎赤脚了角好。夏月雨稀秋雨愁。秋前月中每逢耕。三冬米贵万民忧。
49、壬子年来雨应期。夏秋流郎更相依。田中五谷多盈满。禾稻丰收百事顺。
    了角婆婆难见面。乌金豹子也相亏。人民疾病祈神保。家家户户稻满堆。
50、癸丑年来低处忧。看来三尺水长流。高乡人民勤耕种。低处迟种略少收。
    乌金了角多烦恼。赤脚红娘豆子热。米谷生价有丰贵。水旱提防少户愁。
51、甲寅年来雨水流。夏季连秋雨泽稠。二麦半收了角没。田禾却被虫来收。
    高田有雨滋禾稼。低处将来半丰熟。谷米增钱收入户。冬晴快乐无人忧。
52、乙卯年来雨不通 ,流郎四季略相逢 。麻麦赤脚豆子损, 高低田禾且喜容 。
    了角天虫有防损,叶贵少有广兴隆 。病患相逢人亦乐, 烧香顶礼谢天宫。
53、丙辰年来春半晴。夏秋流郎次第平。高田早种宜施力。低处田禾丰收成。
    乌金赤脚多有损。兄弟艰难不相亲。五六月中多灾瘴。家家瘟疾不离门。
54、丁已年来雨水通。夏秋二季雨相逢。高低宜种田禾稻。更忧天上降蝗虫。
    兄弟中平豆子广。耕夫烦恼枉施工。乌金赤脚防有损。秋少甘霖雨在冬。
55、戊午年来雨应期。四季流郎准相依。高低田禾多成熟。兄弟相逢笑嘻嘻。
    赤脚红娘多兴旺。乌金豆子亦养肥。人民快乐无灾厄。更有鱼游遍野溪。
56、已未年耒春雨微。流郎夏季过野溪。二麦全收宜广种。高低田禾种便宜。
    了角红娘多种下。乌金赤脚两相依。禾稼高低七分有。且喜冬晴雨雪稀。
57、庚申年来雨最多。流郎四季浪波波。高处田禾多结子。低乡兄弟也相合。
    桑麻多种蚕又老。未麦有收岁头乐。劝君勤苦宜早种。人民安乐唱凯歌。
58、辛酉年来早晚间。流郎四季不相连。塘埧堤坝宜紧筑。预早施工着麦田。
    早播禾稻成谷米。交秋免致水虫缠。三冬雪雨生寒冷。多积余粮锦衣绵。
59、壬戌年来雨水流。夏季干旱告天求。高低田禾七分熟。免见秋深大日头。
    大兄小弟多结子。乌金赤脚也无忧。其年了角诸般好。天降虫蝗到处游。
60、癸亥年来雨水通。流郎四季长相逢。高处田禾宜早种。兄弟和顺气更同。
    了角红娘愁不结。乌金豹子怕天虫。各宜祈福求神保。米谷平收价不同。
注释:流郎:水。赤脚:荞。大兄:大麦。小弟:小麦。红娘:蚕。
      乌金:油菜。豹子:黄豆。了角:禾棉。婆婆:稻。
另一版本:
(1) 甲子年来值水灾 流郎四季长青苔高田成熟低田损 乌金了角土中埋
  麻麦难禾成稻熟 谷米增钱病患灾鲜鱼粟麦平增价 更忧疾病挂心怀  
(2) 乙丑年来雨泽奇 夏秋流郎水满提赤脚乌金结实好 红娘豹子也相宜
  禾稻了角宜勤有 麻麦豆菜实难齐米麦价钱无长价 贫民众人笑喜喜  
(3) 丙寅年来种值时 惟有高田得便宜小兄弟收成好 赤脚乌金结实奇
  疾病有些人多怨 鱼贱米贵招君知提防春夏五六月 家门户帘挂旌旗  
(4) 丁卯年来雨应时 高低田禾正相宜农夫迂春些微旱 夏季人亦有灾危
  鱼米贱时人快乐 禾稻收获积成堆叟童竭力多辛苦 处处舟舡不动移  
(5) 戊辰年来雨淋琳 流郎夏秋其返迟高处田禾又无雨 夏来低田少水催
  大小兄弟无烦恼 了角赤脚有半归禾稻早迟皆有熟 乌金成熟稻成堆  
(6) 已巳年来雨水迟 夏秋流郎未肯回高乡人户夏熟盛 七下田禾种相宜
  中田勤谨收一平 乌金豹子有灾危大小兄弟人相贺 高作天墙紧筑堤  
(7) 庚午年来雨绵绵 种得田禾防水干高田大熟低田损 赤脚乌金豹子全
  了角高处偏宜种 五谷成熟谢苍天大小兄弟相和合 更防六畜有灾危
(8) 辛未年来雨难崔 夏秋流郎次第宜高田低禾宜早种 乌金豹子便得回
  赤脚豆麦真个好 秋冬百种果为奇谷米价低多快乐 四海讴谱笑呵呵
(9) 壬申年来雨水宽 四季流郎总一般高收八分低一半 水行低处也受煎
  米价五分买一斗 鱼盐处处菜园边家家户户官租少 小民无病自安然  
(10)癸酉年来雨水流 低乡人户也忧愁高乡田禾顿然熟 中节低田必少求
  大小兄弟长兴旺 赤脚豆子满山头人病畜疫休愁问 秋冬十月八分收
(11)甲戌年来少水流 高低田户实心愁低田幸喜八分熟 大小兄弟谅颇收
  乌金豹子添烦恼 赤脚红娘也带愁不信但看九秋后 向前摇橹唱歌游  
(12)乙亥年来处处忧 高低田禾满田畴低田淹没禾成腐 中田只有四分收
  乌金豹子宜高处 粟麦桑麻将自由不信但看七八月 家家门首望高楼  
(13)丙子年来雨更多 低乡田地变成河乌金豹子了角种 红娘赤脚受喜波
  大小兄弟喜相逢 鱼柴米贵笑哈哈婆婆大熟低乡恼 顶礼焚香馀太平  
(14)丁丑年来病患多 春来秋去水长流低田禾稻多淹没 高处田禾七分收
  兄弟赤脚多烦恼 乡村豆麦亦丰求不信但看十二月 寒冷寂寞小人愁  
(15)戊寅年来雨平平 春夏流郎渐渐增水从低处多受苦 田中禾稻将半盈
  了角想有天虫食 红娘无籽半收成流郎四季长快乐 兄弟相合有半亨  
(16)己卯年来雨水稀 夏秋流郎四季归高乡种作人烦恼 低乡成收满户盈
  乌金豹子高处有 兄弟联芳喜及时小童有病多灾瘴 家家秋后哭沉沉  
(17)庚辰年来雨虽新 夏秋流郎星不归低乡田禾宜多种 高乡禾稻莫延迟
  山田薄里惟遂愿 大小兄弟合相宜冬月雨雪多兴有 小民灾危祷神祗  
(18)辛巳年来雨水干 高低人户叫皇天泉干水里鱼稀少 禾稻三分己难收
  了角焦枯人乏食 乌金豹于不得全拆屋卖柴难度活 父子分散没盘缠  
(19)壬午年来遇旱春 夏秋将雨却均平高田却有七分熟 低乡处处喜欢欣
  小民病少相合顺 鱼肉米践上斗盈秋冬五谷增时价 饥荒度活看来春  
(20)癸未年来雨水阴 二三五月水来浸 流郎夏季添三巳 日地高低被水沉
  大小兄弟高低好 乌金豹子雨般成四季流郎交接往 鱼儿八月上高村   
(21)甲申年来雨水宽 春夏人户好行船高田丰收低田损 乌金豹子赤脚园
  稻麦了角人相看 四海谷米远处搬 靠天求救金中土 众民患病祷神天  
(22)乙酉年来雨水倾 夏秋流郎略有增 高乡须有回禾稻 豆麦桑麻总不成
  乌金赤脚兄弟好 客般人市过门庭疾病沿来多饥死 路旁死尸两边停   
(23)丙戌年来雨水行 流郎四季未曾停 高田且喜十分收 中下低田亦有成
  大小兄弟相合顺 哧脚乌金也怕惊 天虫且喜人保杀 祷天谢地保安宁  
(24)丁亥年来雨不通 流郎四季不相逢 秋冬二季无滴雨 高乡田禾总成空
  低下七分禾稻熟 乌金赤脚喜相逢 大小兄弟重相见 家家冬景乐兴浓  
(25)戊子年来雨水流 夏秋雨泽满山头 高乡田禾收成好 可恨虫蝗在深秋
  流郎九月当回少 乌金豹子兄弟收 鱼米无价一般贱 了角此年也带愁  
(26)己丑年来雨连连 田中深处好行船 高乡人处多欢乐 低下耕锄不见田
  大小兄弟多争叹 乌金豹子正堪眠 流郎四季多定数 米贵人病受熬煎   
(27)庚寅年来好流郎 低乡四禾被水防 高乡种作十分收 乌金豹子见虫煌
  了角天虫小儿病 惟有早禾收满仓 迟禾丰收多烦恼 家家祈祝谢苍天  
(28)辛卯年来雨立春 夏月不雨登车轮 高处田禾八分收 低处禾稻受苦辛
  了角二平时价贱 大小兄弟自相亲 人多疾病宜求福 敬重神灵贺太平  
(29)壬辰年来雨淋淋 田中流郎水又深 夏雨连秩赤次第 高乡田禾称人参
  低处种植兴苗稼 先忧后喜胜黄金 众民安乐无灾瘴 米贱鱼多酒满瓶  
(30)癸巳年来雨应时 流郎四季送船归 高处田禾多兴旺 低乡禾稻也不肥
  虫醒地火求神保 赤脚红娘笑便宜兄弟相合同喜悦 一家快乐笑嘻嘻   
(31)甲午年来雨水多 夏忧田地也成河 高处田禾宜早种 低乡禾稻在奔波
  小大兄弟黄鹅色 赤脚面波筑满箩 小民痪病添烦恼 求神作喜保安和  
(32)乙未年来雨水来 田禾五谷地生灾 高田禾稻多受累 秋后流郎浸生苔
  了角有病难成实 低田禾稻水田埋 兄弟红娘多磨折 米谷秋来求石田   
(33)丙申年来雨交流 三尺流郎好忧愁 大小兄弟无踪迹 低处田禾总不收
  乌金赤脚十分好 离乡人户可兴钩 高田半收了角少 无灾无瘴过三秋   
(34)丁酉年来雨水稀 夏秋四季水依期 高乡大熟人安乐 赤脚乌金加倍利
  一分下种十分熟 大小兄弟笑嘻嘻 四民鼓午讴歌唱 雨顺风调乐雍熙   
(35)戊戌年来雨水干 夏秋二季俱一般 低田禾稻多兴旺 高处人民苦告天
  乌金豹子兄弟好 小民疾病受灾缠 但看来年霜风雪 其年谷米涨价钱   
(36)己亥年来雨水多 平地三尺总成河 高田太熟低田苦 了角均之损伤多
  兄弟相与不相识 乌金赤脚笑哈哈 冬秋依旧决波见 谷米中平莫奈何   
(37)庚子年来春色晴 夏秋无雨万民惊 灾害疾病当荒岁 赤脚乌金好伤情
  低处田禾依旧熟 高乡田内起灰尘 时至冬来有雨雪 吉凶极应正分明   
(38)辛丑年来雨不愁 夏忧春季水长流 高乡禾稻多成熟 可恨虫蝗到处游
  婆婆草子多兴旺 高低田禾定有收 乌金豹子并赤脚 他乡晚禾也无忧   
(39)壬寅年来雨均平 旱种禾稻将丰盈 夏秋炎天风恶起 秋来晚禾有收成
  低田早禾八分收 高中略有六分兴 婆娘公子宜多种 收足备藏变性命  
(40)葵卵年来少水通 夏秋雨泽不相逢 高乡人户愁难种 低处旧禾好用功
  大小兄弟无人问 赤脚红娘一半空 旱荒逐年轮方向 大雪须由腊月中
(41)甲辰年来雨淋淋 夏秋流郎渐渐增 低田禾稻难得种 高田早禾及时兴
    乌金赤脚豆子好 了角头儿也受惊 天禾少养丝绵盛 秋冬谷米贵如金
(42)乙巳年来雨满田 夏秩五尺水连连 高田宜早斗耕种 低田众民叫黄天
    早禾五月宜又有 了角赤脚不周全 沿门病患防少可 兄弟豹子又团园
(43)丙午年来色景忧 四时有雨满田畴 夭降虫鲤平地起 高田早种损低收
    乌金豹子柑逢吉 上中惜惜七分收 幸喜疾病离远去 鱼蛤遍地满田溪
(44)丁未年来雨水通 夏秋祈祷水相连 先夏洪水难收麦 后来天晴枉费功
    六七月中田正旱 中晚田禾总是空 乌金豹子了角好 泉干鱼死也堪愁
(45)戊申年来甚堪愁 二难麦食两夏逢 勤力耕锄收晚稻 不车不救总成空
    赤脚红娘乌金少 婆婆草子颇兴隆 谷米甚如金宝贵 妻儿难保将西东
(46)乙丑年来春雨生 夏秋人户叫时耕 高乡禾稻多逢秀 兄弟相逢结实成
    了角山头多结实 红娘赤脚乌金盈 天降虫蝗飞北海 不损禾苗有消形
(47)庚戌年来阁成均 春夏秋冬便农夫 高田种作多兴旺 早晚求熟喜欢欣
    赤脚乌金半有收 天虫叶贵准收戚 惟有腊月多霜雪 家家谷米有余盈
(48)辛亥年来雨吏愁 二麦青苗水浸天 兄弟豹子难成实 麻豆稻田长成丘
    红娘了角赤脚少 夏时闹少秩雨调 秋前半月逢甘雨 谷米三冬有人求
(49)壬子年来雨及时 夏秋流郎亦相随 田中五谷多宜得 禾稻丰登百事宜
    了角婆婆难见面 乌金豹子也相亏 贱民疾病求神保 家家户户稻满堆
(50)癸丑年来低处忧 春来二尺水长流 高乡贱民勤耕种 低处迟种略有收
    乌金豹子多烦恼 赤脚红娘豆子熟 谷米增价有丰贵 水旱提防小民愁
(51)甲寅年来雨水流 夏季连秋雨不畴 二麦半收了角没 田禾却被风来收
    高田喜雨滋禾稼 低处将来大半收 谷米增价收土户 冬晴快乐人少忧
(52)乙卯年来雨不通 流郎四季略相逢 麻麦赤脚豆子损 高低田禾且喜容
    了角天虫有防损 叶贵少有广兴隆 病患相逢人亦乐 烧香顶礼谢天宫
(53)丙辰年来春丰收 夏秋流郎次第平 高田种作宜施力 低田禾稻半收成
    乌金赤脚多有损 兄弟艰难不相明 五和六月多灾瘴 家家瘟疫不离门
(54)丁巳年来雨水通 夏秋二季雨不逢 高低宜种田禾稻 更肪野草长蝗虫
    兄弟中平豆子广 农夫烦恼枉施工 乌金赤脚须防损 秋旱甘霖雨在冬
(55)戊午年来秋应时 四时流郎准相依 高低田禾多有熟 兄弟相逢笑嘻嘻
    赤脚红娘多欢喜 豹子乌金一样脚 小民欢乐多灾危 更有鱼游遍野溪
(56)己未年来春雨微 流郎夏季过野溪 二麦全收宜广种 高田低禾正逢期
    了角红娘多种下 乌金豹子两相宣 禾稼高低八分收 且喜冬晴雨雪稀
(57)庚申年来雨最多 流郎四季水波波 高处田禾多结实 低处兄弟也相加
    桑麻多种蚕又老 米麦自收藏颇乐 劝君勤苦宜早种 小民安乐唱凯歌
(58)辛酉年来旱魃天 流郎四季不相逢 圹坝堤川宜紧筑 及早修工现麦园
    早收禾稻成谷米 交秋免起虫蝗缠 三冬多雪成寒冷 多备粮被及衣棉
(59)壬戌年来雨水流 夏季水旱告天求 高低田禾七分熟 儿儿秋保大日头
    大小兄弟多结实 乌金赤脚也无愁 其年了角俱般好 天降虫蜂处处游
(60)癸亥年来雨水通 流郎四季正相逢 高处田禾宜多种 兄弟相睦喜相逢
    了角红娘愁结实 乌金豆子怕天虫 水宜祈福求神保 谷米平收价不同
    三冬多雪成寒冷 多备粮被及衣棉。

    蔡正国:仡佬族溯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仡佬族是石阡的土著民族,是曾经建立过古夜郎国的民族,所以有“古族”、“古老族”之称。《仡佬族简介》①说:“在贵州的土著民族中,仡佬族是保存其先民:上古时期的‘濮’人、中古时期的‘僚’人文化特征较多的一支民族”。何谓“濮、僚”和“仡佬”?从族称及其图腾崇拜便可追溯其族源关系。
  (一)“濮”人名义。自有文字记载之时起,“濮”人就活跃在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逸周书》最先提到“商之正南有卜蛮”;又说“卜人从丹沙”。晋人孔晁注云:“卜即濮也,沙今作砂”。又注:“卜人西南之蛮,丹砂所出”。《史记》说:“濮在江汉之南”;又说:“濮在楚西南”,楚西南即今湘西、贵州一带。
  “濮”是什么意思?古人未作任何解释。近人研究甲骨作文释为“给事者”,“故手奉粪弃之物以象之”;认为“殷周之‘濮’人,极可能是被华夏族掠夺奴隶的对象而得名”②。其实不然,“濮”在历史上的出现,是一个顶天立地、支系纷繁的大族,古有“百濮”之称。他们与商、周王朝交往密切;曾参加周武王伐纣的正义战争;曾与吴人发生争端;曾与楚人发生战争;春秋时期曾以“牂牁”图腾名义参加齐桓公九合诸侯的葵丘之会,建立了地方奴隶制政权号称“牂牁国”和“夜郎国”。这样一个具有辉煌业绩的大族,怎么能说是因为被华夏族掠夺为奴而得名呢?再说古籍未见有任何掠夺为奴的记载,相反,《逸周书》初载为“卜蛮”,可见“卜”或“濮”都只记其音,不表其义。
  通过考察发现:“濮”的本义为“婆”。是以远古时期的“女性神祖崇拜”而得名的。其根据是:(1)“婆”为江南民间古语(古越语),魏晋以前不见经传。据(宋)《吴越备史》和《湘山野录》载:“婆”字最初见载为五代时吴王饯谬的小名“婆留”。因他出生时父母不育,祖母(一说为邻媪)强留之,故名。又有《魏书·涉固传》载:“恒呼固夫妇为郎婆”。这说明“婆”字早已存在于江南民间,为对于祖母及女人的通称。先秦时期没有“婆”字,加之当时对其族称不理解,便顺其音书为“卜”或“濮”。(2)《新唐书·南蛮传》载:“戎泸间有葛僚,居依山谷林箐,逾数百里。奉酋长为王,号曰‘婆能’,出入前后植旗”。此时才显其“婆”的本意,所谓“婆能”,即“婆”人中的能事者,王者之称。(3)从仡佬族的一些自称和他称中,也显其“婆”的意思:如“濮奶、 戛赖(奶)、赖(奶)子”等。俗称外祖父为“戛公”,外祖母为“戛婆”,所以“戛奶”即老戛婆的意思。(4)反映在石阡县的地名上,“濮、婆、普、铺”等实指为一。如县西河坝场乡大齐岭主峰名叫老婆岩,又作老濮岩,山下乐回江畔便名普子村,“普即濮也”。西南甘溪乡洞塘河边有山村名叫老婆坟,“坟”古称水边高地;该乡铺溪村有山溪名叫老婆河沟,所以“铺溪”亦本名婆溪,类似情况不一而足。
  (二)“僚”人名义。明确“濮”的本义为“婆”之后,先秦时期的“濮”人,汉魏以后泛称之为“僚”人,便容易理解了。“僚”,为族称读“老”,即老年人的老,古老族的老。其“濮”(婆)改称为“僚”(老)的历史原因是:
  自汉武帝开发西南,灭夜郎国及其属国以后,以其地置为牂牁等郡县,派流官加以治理。随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普及,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产生了变化,意识到自己的政治地位由原先的统治阶级变成平民阶级。平民阶级即黎民百姓,早在周朝即称黎民为“黎老”,因袭为“老百姓”之称。这是改“濮”为“僚”的原因之一。
  同时,人们意识到“濮”为他称,不能正确表达“婆”(奶)的涵义,而且具有贬意或辱称;再说社会的发展早已进入父权制时代,继续称“濮”不太相宜。出于民族的自尊心理,改族称为“老”或“老子”,意即古老族的老,老百姓的老。以内而言,其“老”泛指父母双亲、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尊长头人;对外而言,其“老”则为汉王朝的臣民的意思。如《礼记》说:“天子之老,”即天子对臣民的尊称;“寡君之老”,即诸侯的使者的自称。可以说,以“老”取代“婆”称,是当时人们认识发展上的一个飞跃。历两汉四百年间,得到了“濮”系民族较为广泛的认同。其实,在“濮”(婆)的族称中,已经孕育了“老”的因素,所以后世常作“濮僚”连或互称。
  然而,以“老”作为边民的族称,尽管其涵义非常普通,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来说,则是难以接受的。晋代人张华的《博物志?异俗篇》首先记载其族称说:“荆州极西界至蜀,诸民曰獠子。”并记其“临水生儿”、拔牙为身饰等俗。其“獠”字有两个读音:一读为“疗”(liao),即獠牙、獠面的獠,含有丑化、凶恶之意;一读为“老”。按“临水生儿”之说,义通水潦其子。自此以后,史志记载其族称大都书为“獠”。北宋《太平御览》为之正音:“獠,音老。”建国以后,更“獠”为“僚”,读音为“老”。
  (三)“氐羌”因素。《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越”指濮、僚民族集团,为江南“百越”集团中的一支;“夷”指濮僚民族中的“氐羌”因素。大约距今三千四百多年之前,当殷商王朝强盛起来以后,便以征伐、经商和游牧等方式向四方开拓移民。所以,《诗经·商颂》追述说:“挞彼殷武,奋代荆楚,深(冒进)入其阻,裒(剖)荆之旅。”同时,有一部分“羌”人(史称“东羌”,见《晋书》),以游牧山羊维生来到荆楚高山峡俗之间,与当地越濮人民融合而定居。所以《诗经·商颂》又追述说:“唯女(汝)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由于“氐羌”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商先文化”,因而以殷商王朝所祀的“玄鸟”图腾而命山谷地带为“燕廊(郎)”,语转而为“夜郎”;并以游牧生活方式的需要而命水边石柱为“且兰”;将江边两座小而高、似系船筏的特异小山命名为“牂牁”,作为氏族崇拜的标志。所以《史记》载西南夷:“皆氐类也”。《说文》云:“氐,崖胁旁著欲堕落者”,即以高崖和崖边石笋石柱(且兰、牂牁)为图腾崇拜的人或族③。汉灭夜郎国后,人们改“濮”为“僚”称;同时,出于对夜郎故国的怀念,产生了“竹王”传说。魏晋以后,各地的“僚”人常在其族称之上加以一个冠词,如古籍记载为:“且(主)僚、鸠僚、葛僚、仡僚、给僚”等,以标示其族源中的“氐羌”因素,即同一图腾崇拜的族类。
  (四)仡佬名义。仡佬一词,始见于南宋人朱辅的《溪蛮丛笑》,为“五溪之蛮”的一个族类。但仡佬并不属于“盘瓠种”;仡佬之俗至今仍然礼拜山崖、石笋、石柱为象征的“竹王牂牁图腾”。在此以前,早在隋朝,黄闵的《武陵记》就载为“仡僚”;唐朝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锦州风俗》也载为“仡僚”。“僚、佬”是不同时代的不同写法,如明《嘉靖图经》说:“仡佬,古称僚”,《炎徼纪闻》也说:“仡佬,一曰僚”。而武陵、锦州、五溪说的都是同一地区,即今湘西至黔东北一带。今日之石阡,则属于旧称“牂牁五溪之界”的地望。
  何谓“仡佬”?《仡佬族散论》④说:“仡佬之为族名,实与其族源有关。仡佬族来源于‘僚’人,‘僚’字的古音是复辅音,为保持复辅音的前一音素,后人常在‘僚’字前加一冠词,如‘葛、仡、革’等。”《试论夜郎的族属关系》⑤说:夜郎的“郎”与仡佬的“佬”是一个音序。本人通过长时期的地名考证发现:反映在地名中,“仡”泛指山间槽谷地带,与夜郎的“夜”指为山间槽谷相通;而“佬”则为山脑石峰,与“郎”义同。
注释:①《仡佬族简介》翁家烈文,载《贵州地方志通讯》1985年第一期。
②见《古荆为巴说》朱俊民文,载《贵州社会科学》1983提第四期。
③)见拙作《秦汉以前的夜郎古都之发现》载《中国西南夜郎文化研究文集(卷一)》,2005年贵州民族出版社。
④《仡佬族散论》,翁家烈文,载《贵州民族研究》1983年第四期。
⑤《试论夜郎的族属关系》,史继忠、翁家烈文,载《夜郎考(讨论文集之一)》,贵州人民出版社1979年2月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30 21:27 , Processed in 0.23818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