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3261|回复: 0

大江西派丹法蟄龍睡功探要

[复制链接]

1658

主题

2696

帖子

884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45
发表于 2018-3-17 12: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盛克琦
  [導讀]道教內丹流派眾多,大略可以分為南、北、中、東、西五大流派。西派,是道教內丹諸流派中的一個重要流派,開創於清朝中葉,匯合了東華,文始二派的丹法精華,傳承不衰。
  靜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大江西派丹法蟄龍睡功探要
  一、丹家修煉的方便法門
  道家傳統內丹功的基本要求是“致虛極,守靜篤”,然後“以觀其複”,才能進入到“還丹”、“結丹”、“金液還丹”等層次。
  做為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節奏非常快,很難做到專事靜功。在傳統丹學體系中的“睡功”,為現代人開創了一個大方便法門。
  人三分之一時間在睡覺“睡功”的核心在於睡,以睡做功,以功為睡,充分利用了每個人都必須睡眠休息的生理特性。一般人平均每天睡眠8小時,一生中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這是多麼寶貴而充裕的時間呀!做為每一位煉功者,都應把握住這個大好時機,莫讓其白白浪廢。
  小龍女睡覺同時練功
  二、西派睡功 祖祖相承
  “睡功”源遠流長,她產生於人類的社會勞動實踐中,在勞動疲勞後,必須睡眠休息,以恢復體力和精神。在不斷的睡眠休息和勞動實踐中,提煉精華總結訣竅,終而發展成為“睡功”,因此說“睡功”的傳承甚古。
  孔子曾說“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即是“睡功”。以睡功修煉而著名者,當首推華山隱士陳摶(872-989),曾高臥華山,一睡數日不起,後竟於睡中得道。陳摶傳道於火龍,火龍傳于張三丰,並作<<蟄龍吟>>以表之,中曰:“圖南(即陳摶)一派儔能繼?邋遢道人張丰仙。”
  華山隱士陳摶夢中得道
  西派初祖李涵虛(西月)曾在“峨眉山遇呂祖(呂岩)、丰祖(張三丰)於禪院,密付本音”(清李道山<<李涵虛真人小傳>>)。
  民國 海印子徐頌堯在<<天樂集>>中也講:“涵虛真人初遇三丰仙師,次遇純陽道祖,匯文始、東華兩派之心傳,道成創立大江西派。”其師承源流為張三丰→李涵虛→吳天秩→汪東亭→魏堯(則之)、徐頌堯(海印子)、蔡潛谷→陳毓照。故陳摶蟄龍睡功,于西派祖祖相承,密不示人耳。
  三、睡功也是“定”功
  雖雲“睡功”,實為內丹法訣,假借睡臥之中修煉內丹耳,丹書所謂“借假修真”。因此,內丹學理論就是睡功原理。
  徐頌堯在<<天樂集>>中云:“予參汪師(汪東亭)首尾四年,蒙師一再傳授,知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餘返還口訣、火候細微,皆大定真空之餘緒”。故“大定真空之妙旨,乃文始、東華兩派之肯綮,九還七返之玄要也”。
  宋 張紫陽在<<青華秘文>>中說:“靜中行火候,定裡結還丹”。
  宋 白玉蟾在<<玄關顯秘論>>中也說:“採精神以為藥,取靜定以為火。以靜定之火,而煉精神之藥,則成金液大還丹”。
  元 李道純在<<中和集>>中說:“藥物只於無裡取,大丹全在定中燒”。
  體真山人汪東亭也講:“丹法攝歸一定字,所謂至簡至易之道也”(<<體真山人丹訣語錄>>,徐頌堯輯。)。
  因此,修煉內丹的方法無他,只是一“定”之功,能“定”則金丹不求而可致也。“睡”與“定”極為相似。“睡”中無思無慮,“定”境混混沌沌,故稱“睡”為“相似定”。于睡中依法修持,自然能生出“定”功,進而可以“陽生藥產、採取煉丹”,其法甚易,其效甚速。
  普通內丹修煉之士每稱“睡”為“睡魔”,靜功之中惟恐昏沉睡去,終宵打坐,強忍不睡,稱之為“斬睡魔”。殊不知,睡眠是每個人的生理特性,若強行終夜不睡,違反生理規律,使神經調節系統發生錯亂,反惹睡魔,流弊百出(靜功深厚者,不在此列)。先天大道,無為自然。故丹家大德,以睡煉睡,轉識成智,漸生定境,睡魔不斬而自斬之,以神足不思睡耳。起初做功,能迅速睡去,就是效驗。得“定”最易,所以丹家又稱“睡”是“大定真空”的前奏。
  四、睡功臥式
  睡功採用臥式,與平時睡眠基本相同,因篇幅所限,不作詳述。又張三丰在<<蟄龍法跋>>中說:“<<隨>>之<<象詞>>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夫不曰‘向晦宴息’,而曰‘入宴息’者,其妙處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也。以神入氣穴,坐臥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頭眠哉?”
  行住坐臥皆有“睡功”
  因此說,行住(站)坐臥皆有“睡功”。“睡功”其實就是“坐功”。此“坐功”並非專是指盤膝靜坐的功夫。“坐”字是二“人”字從“土”,是“二人”坐一“土”之象。“二人”就是“心息”、“神氣”;“土”則是中央戊己土釜,西派謂之“身外虛空一著”。“坐”功就是“心息依虛”口訣。
  所以真正坐功,在於神氣是否真正在中央土釜中結合,而不在於姿勢上的過分講究。若是終日枯坐,心息不依,神馳氣亂,不足以言“坐”功。即是張三丰所謂“以神入氣穴,坐臥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頭眠哉?”
  五、睡丹功訣
  睡丹總訣:“心息相依,大定真空”。
  道教學者陳攖寧先生(1880-1969)最欽仰陳摶(希夷)一派丹法,認為希夷派的要旨在“守中抱一,心息相依”八個字,確是真知灼見。
  張三丰在<<道言淺近>>中說:“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八個字就是下手工夫,須一片做去,分層次而不斷乃可”。
  徐海印在<<天樂集>>中也說:“昔以因緣,得遇汪師(汪東亭),指示心息相依法門,方知玄宗確有真傳”。
  李涵虛在<<道竅談>>中也講:“調息之法自調心始,凝神之法自調息始。”
  因此,修功總訣就是將調心和調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以心調息,以息攝心,總名為“心息相依”。心息相依交抱,性命自然相融矣。
  (一)第一口訣:“心息相依,神定虛空”。
  放鬆身體,靜臥在床上,將自己的心念和意識集中守住“身外虛空”之中--鼻孔外方圓徑寸之地。此處是修煉上乘丹法的“玄關一竅”,又名“玄牝之門”,異名很多,不勝枚舉,是古人千金不傳之秘。
  意內守“身外虛空”之虛境,目內照“身外虛空”中呼吸來往之氣,耳內聽“身外虛空”中呼吸之細聲。意守、目照、耳聽,三位一體,俱屬於心;“身外虛空”中往來的呼吸,謂之息。心念與呼吸相依交抱,綿綿不絕,纏扭不斷,故謂“心息相依”。鼻孔外虛空徑寸之地,不著色身,虛靈一竅,心念冥合於此處,是為“神定虛空”。修煉之道,以“神定虛空”為目的,“心息相依”是手段。心神一離虛空,雜念襲來,即用“心息相依”的“降龍”手段將“元神真意”牽回,如“青龍劍”將雜念斬斷,心神始終靜守不離於“身外虛空”。
  首先要做到斬斷雜念
  張三丰在<<道言淺近>>中云:“調息須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之處。古云:‘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調後天呼吸,須任他自調,方能調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虛守靜而已。照此進功,築基可翹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李涵虛在<<道竅談>>中云:“凝神之際,務要與息相依,毋以神逐于息,毋以神運息。逐息則神散,運息則神搖。只要息息動盪,任其天然,隨其自然,斯其神愈覺凝然。”
  又說:“蓋其存神於虛,則內息方有。所以,息戀神而住,神依息而留。神息兩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為息,息之為神也。”
  體真山人汪東亭也講:“丹書說來說去,不出一個心息相依。起初須知微息之出入,在外面虛空中悠揚宛轉如游龍。片刻之後,即可放下(心念),順其自然。若有雜念來,再心息相依,之後再把心放下,自然心靜而得沖和之效。不知放下(心念),便往往做成以心逐息,則壞矣。”(<<體真山人丹訣語錄>>)
  (二)第二口訣:心息相忘,神氣合一。
  先天大道,神氣合一。神無影,氣無形,故神不可見,寄之於心;氣不可得,求之於息。
  神氣寓居於心息之內,心息是神氣的寓所。欲將神氣合一,必先將心息相依。心息,在丹經中喻為“龍虎”。丹經謂“龍情纏綿,虎性猙獰”,不過喻心息的燥動不寧。所謂“降龍伏虎”,就是降伏心息,其功訣不外乎“心息相依”。又有“驅龍就虎”者,即是以心去與息相依。虎(息)無情,龍(心)有意,必用有意的心主動地去與息妙合,方為合法。
  以心調息,以息制心,心息相互鉗制相依於“身外虛空”之中。心因息調而漸靜,息因心靜而漸平。蓋此僅能降伏思慮,平心靜氣,尚不能達到“神氣合一”。惟有不去做有為的“心息相依”,放下有為的意識,不再去主動的調動,一任自呼自吸,闔辟自然,才能過渡到“心息相忘”。將心息忘掉,不知心息的存在,惟融合於一片虛空之中,身心與虛空合一。混沌空忘之內,自由無束之中,心息才得到真正的相依,神入氣中,氣包神外,神氣才能相融合一。“心息相忘”,仍然屬於“心息相依”,惟前是“有為法”,此屬“無為法”耳。
  只有“心息相忘”(後天心息),心息才能真正相依(先天心息),神氣才得合一。所以,“心息相忘”是“心息相依”的深層階段,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是能否進入“睡鄉”,以及“大定真空”的關鍵,也是“陽生藥產”、“烹藥煉丹”的秘機。有修煉靜功多年者,尚不能“陽生藥產”,均以不能味此理耳。
  心息相忘,神氣合一
  張紫陽在<<青華秘文>>中云:“吾本無他術,為能定心故。”又云:“能靜則金丹可坐而致也。”
  白玉蟾<<玄關顯秘論>>云:“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只此忘之一字,如能味此理,就於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入大道之淵微,奪自然之妙用,立丹基於頃刻,運造化於一身也。”
  張三丰在<<道言淺近>>中說:“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氣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
  汪東亭也講:“心息相依之功夫純熟,必轉入心息相忘,方能入定。倘不能心息相忘,即不能入定,故此忘字最重要。入睡乃相依最初效驗,但苟心息不能兩忘,即不能入睡。睡尚不能,況定乎?”
  (三)第三口訣:恍然而睡,大定前奏。
  定境,混混沌沌;睡鄉,無思無慮。睡與定極為相似,故稱睡為“相似定”。所以,睡是定的前奏,睡功不離定訣。
  “心息相依”純熟,必須轉入“心息相忘”,於空忘之中,不知不覺之內,恍惚間自然睡去。睡於“心息相忘”中產生,能睡熟就是“心息相忘”的最初效驗。若能迅速睡去,則去“定”境不遠矣。故此“心息相依”法門,是古今修煉之真功,是最簡易、最高效的微妙法門,是踏破鐵鞋無處覓,萬兩黃金無處買的修真秘訣。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綿綿若存,片刻之久,心息兩忘,即能自然睡去。一覺醒來,百骸調理,氣血融和,精神舒暢,其妙難以形容。若工夫稍進,自然由睡而轉為入定,睡是定的嚆矢,定從睡中產生。初學有睡無定,久修則有定無睡,終則定就是睡,睡就是定,睡定無異矣。故能睡著就是效驗,能自然速睡尤妙。禪客坐禪,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善煉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睡,功夫自然不斷得到提高。若熬夜守更,反惹睡魔。
  <<參同契>>中云:“寢寐常相抱,覺悟候存亡。”即示睡眠之中,惺惺不昧,漸趨“大定真空”,待承妙有真陽,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
  六、睡功效驗
  睡功的核心就是“心息相依”法門,確是古今真仙修煉真功,是最圓融、簡易、高效的微妙法門。是踏破鐵鞋無覓處,萬兩黃金無處買的修真秘訣,切勿等閒視之。如若不信,不妨一試,親自做做,當可自得答案。今將睡功效驗,略舉如下:
  (一)悠然速睡
  普通人睡前思前想後,輾轉難眠。修煉睡功,心息相依漸而相忘,恍然間不覺睡去。初做相依功夫時間稍長,待純熟之後,數次呼吸之間即能心息相忘,自然睡去,則去"大定"不遠矣。
  (二)睡中無夢
  普通睡眠,會經歷淺睡階段,大腦皮層活躍,夢境紛起,干擾睡眠,影響睡眠的品質,次日或有頭昏腦脹、疲勞之感。睡功則以速睡為宗旨,超過淺睡階段,直入深層睡眠,自然無夢境干擾,確保了睡眠的品質,一覺到天明。醒來百脈調理,精神舒暢。
  (三)感陰攝陽
  常人夜間睡熟,至靜極之時只能感招天地之真陰,作為次日精神的張本。若以心息相依而獲睡,以我心息之和感招天地之和,天人合發,則真陰、真陽能同時感招,其為利益,豈有量哉。
  修煉睡功可同時感招真陰真陽
  (四)防疾祛病
  身中疾病,多因呼吸氣結,神氣不調,導致氣血阻滯所致。心息相依,氣息平和,先天真陽一到,全身酥軟快樂,氣血疏暢,疾病自去矣。天天做功,日日感招真陽,則全年無疾痛之苦。
  七、睡功古訣舉要
  (一)陳希夷<<蟄龍法>>
  龍歸元海,陽潛于陰。人曰蟄龍,我卻蟄心。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高臥,世無知音。
  (二)陳希夷贈金勵君<<睡詩>>
  常人無所重,惟睡乃為重。舉世皆為息,魂離神不動。覺來無所知,貪求心愈濃。
  堪笑塵中人,不知夢是夢。至人本無夢,其夢本遊仙。真人本無睡,睡則浮雲煙。
  爐裡近為藥,壺中別有天。欲知睡夢裡,人間第一玄。
  (三)呂祖<<詠蟄龍法>>
  高臥終南萬慮空,睡仙長臥白雲中。夢魂暗入陰陽竅,呼吸潛施造化功。
  真訣誰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學癡聾。華山處士留眠法,今與倡明醒眾公。
  (四)張三丰<<蟄龍吟>>
  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臥忘其年,三光沉淪性自圓。氣氣歸玄竅,息息任天然。
  莫散亂,須安恬,溫養得汞性兒圓,等待他鉛花兒現。無走失,有防閑;
  真火候,運中間。行七返,不艱難;煉九還,何嗟歎。靜觀龍虎戰場戰,暗把陰陽顛倒顛。
  人言我是蒙朧漢,我卻眠兮眠未眠。學就了,真臥禪。養成了,真胎元。臥龍一起便升天。
  此蟄法,是誰傳?曲肱而枕自尼山,樂在其中無人諳。五龍飛躍出深潭,天將此法傳圖南。
  圖南一派儔能繼?邋遢道人張丰仙。
  人言我是蒙朧漢,我卻眠兮眠未眠
  (五)張三丰<<漁父詞>>
  蟄龍無聲且有聲,聲聲說與內心聽。神默默,氣冥冥,蟄龍雖睡睡還醒。
  (六)張三丰<<蟄龍法跋>>
  或言希夷先生別有睡訣傳世,其所傳皆偽書也。<<隨>>之<<象詞>>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夫不曰向晦宴息,而曰入宴息者,其妙處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也。
  以神入氣穴,坐臥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頭眠哉?讀三十二字,蓋使人豁然大悟。
  呂翁表而出之,其慈悲之心,即糾謬之心也。張全一跋,時寓終南山。
  (七)白玉蟾詩
  白雲深處學陳摶,一枕清風天地寬。月色似催人早起,泉聲不放客安眠。
  甫能蝴蝶登天去,又被杜鵑驚夢殘。開眼半窗紅日爛,直疑道士夜煉丹。
  (八)李道純<<滿江紅>>
  好睡家風,別有個,睡眠三昧。但睡裡心誠,睡中澄意。睡法即能知旨趣,便於睡裡調神氣。
  這睡功消息,睡安禪,少人為。身雖眠,性不昧;目雖垂,內不閉。向熟睡中間,穩帖帖地。
  一枕清風涼徹骨,夢於物外閒遊戲。覺來時,身在廣寒宮,抱蟾睡。
  注:
  ①肯綮:筋骨結合的地方;緊要的地方。綮音qìng.
  ②嚆矢:響箭,喻先聲。
  ③尼山:指孔子。
  ④張全一:即張三丰,丰翁名號頗多,此其一也。


timg (10).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30 15:28 , Processed in 0.137550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