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13494|回复: 0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下)(60-117讲)

[复制链接]

1658

主题

2696

帖子

884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45
发表于 2018-3-14 11: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第六十一讲(上) 讲于2013年8月11日
  一个腿疼的病人中风以后引起了脸、上身和眼的水肿,这就是太阳阳明合证,吃了五天的越婢加术汤,就是越婢汤加白术和半夏。后来他说髀骨疼痛,就是胯骨根部,咱们按照桂林古本伤寒论寒症篇里面的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吃了五天药腿疼特别减轻了。他说他腿疼二十年了,还有点腰疼,就给他加了桂枝汤。因为腰背都属于太阳经,是太阳经都按表证治。
  他还有一个以前的老毛病,遇到事情马上嘴就干了,一紧张就说不了话了。而且脸红、心慌,咱们看病根据病人的症状方子也是老在变。原来的枳实、白术、茯苓、炙甘草不变,这次我用了黄连温胆汤,就是黄连、半夏、陈皮、竹茹、生姜。温胆汤就是半夏、陈皮、枳实、茯苓、竹茹、生姜,如果有陈年的外伤腿疼加一些活血药就行了,因为肯定有淤血了。
  以前考虑没有外伤有骨疼就按肾治疗,这个病人的症状符合腰椎管狭窄,压迫得髀骨、腰胯疼,走不了二百米就不能走了。就得坐一会儿起来还走,他的肾脉沉不太明显,我没有用补肾的药。桂枝汤下去表解了,腰背都不疼了。有些病需要一方吃到底,有些病症好了就需要跟着新病症走了,治病的好方子张仲景都在书上写完了。
  就看你用方的着眼点在哪里,阳明证传到少阳经,引起了中耳炎,两年了都治不好。只有伤寒论的思想才能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临床上经常看到没有正确治疗误治的,消炎多了人们的肝肾都受损伤。一个常年鼻炎被西医认为他的病治不好了,里面还有很多硬块,好几年每天得用冷水洗鼻子。我给开了五副药她的鼻子就很湿润了,这种也是鼻子干的阳明证。
  咱们接着讲大补汤别集的大补心汤,治心虚,气血罢滞,胸中烦满,时噫气出,舌上苔如灰酶,口中气如败卵,多悲泣,如中鬼神,凄然不安。有旋覆花、丹皮、竹叶、山萸肉各三两,茯苓、炙甘草、葶苈子各一两,两个咸味的旋覆花、丹皮,一个苦味的竹叶就是小补心汤,咸苦入心。苦咸化酸,山萸肉是酸味的。两个甘味的茯苓和炙甘草,一个苦味的竹叶就是小泻肾汤,泻了肾就补了心。因为水克火,甘苦化咸,加上咸味的葶苈子又能补心。
  这样心脏不好的病人气血流通肯定受到了影响,就有了心脏病的症状,心烦气短了。噫气出就是老打嗝,因为黄帝内经说意主心,张仲景的旋覆代赭汤里面的旋覆花可以治疗打嗝。这种人的舌苔好像发了霉一样,一看灰色的厚厚一层,我在临床治疗过这样舌苔的人,确实是非常好喝冷饮。这个年轻小伙子喜欢喝冰镇冷啤酒,他就头晕、肚子胀,已经到了不能吃饭的程度了。这就是水克到肠胃的土了,这种舌苔的人肾脏已经不利水了。
  这就是不能辛甘化苦了,苦能坚肾,伤到脾不能化苦对肾有好处了。头蒙的好像戴着一个帽子一样,苦能燥湿,肠胃里冷饮寒湿太多了。我用五苓散泻了他的肾水,又合了金匮里面的己椒苈黄汤。防己是利水的,热药川椒可以治水温肾,葶苈子是泻肺、大黄利大肠的。他上医院做CT说脑子没事,我告诉他不把凉东西戒掉病还会犯。好了以后过了一个多月,他又喝了一瓶冰镇啤酒,肚子又胀起来了。吃了药又好了,当年脾胃受伤还没有恢复,用药物强行治好了,你必须得保养一段时间。
  这就是土克到水,水又克到心脏了,肾水利不下去,污浊水气太多就会反克到土上。嘴里出的气跟臭鸡蛋的味道一样,又臭又酸的那种气,这就是肾水过旺影响到心脏了。本来是火克金,心脏不好金气就反克过来,肺主悲,就出现了被克脏腑的症状了。这不是真空的,一个脏腑弱了,别的脏腑的力量马上就过来了。强过的脏腑力量都过来欺负你了,自己坐着没事就一会儿不高兴、一会儿哭,就好像金匮里面的甘麦大枣汤证一样。
  这个方子的思路就是泻肾水、补心火,后世的时方没有这种思路,只有经方才有。这个方子是从张大昌爷爷的手抄本里出来的,有可能是他把辅行诀研究透了自己出的方子,咱们通过这些药就能明白他当时创造这个方子的思想。与古人能呼应到一起,知道他在干什么。一开始就学辅行诀,上手就会特别快,可以直接拿来用。
  大补脾汤治脾虚,腹胀大,坚如鼓,腹上青筋出,四肢消瘦,大便如鸭屎,小便如柏汁,口干气逆,时鼻衄血云。用人参、炙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芍药、枳实、茯苓各一两,这个方子的主药都量比较大大。两个甘味的人参和炙甘草,加一个辛味的干姜是补脾的。甘辛化苦加上苦味的白术就是小补脾汤,主要矛盾是脾虚,所以都用三两。因为木克土,就用两个酸味的芍药和枳实泻木,加上一个辛味的干姜,泻了木就补了脾,还能把木的机能调节好。酸辛化甘,加上甘味的茯苓,对脾是最好的。
  这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子,虽然是大补脾汤,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通过补脾来治肝脏,肝腹水病人身上都有蜘蛛痣,脾虚了就会四肢消瘦。鸭子的大便是稀的,哗的一下就出来了。它没有小便,只有大便,只有一个排泄口。黄柏的汁液特别黄,这样的病人小便就是黄色的,水郁到这里不能化气了,水汽上不去了就会嘴干,还会鼻子出血。厉害了上到咽喉就吐血了,上面的气下不去了,肝肾同源,肝不好往往会影响到肾。肾火应该潜藏到下面,否则就容易引起上面的血液不摄收不住,这种情况用凉的止血药效果会不好。
  现在的时方派看到肝腹水病人早晨嘴唇出血,一咬东西牙齿就出血,肾不好就是一种虚热之火,就用凉药效果不一定好。这就必须用温补肾阳的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一类的药,把龙火降下去上面出血就好了。如果是血热造成的出血就用三黄泻心汤,口鼻出血一剂药就好了。这种肝腹水病人本身脾阳就不行了,用三黄汤就更不行了。而且这个大补脾汤特别平和,随便用没问题。现在一些治疗肝腹水的方子可以在这个方子基础上加减,加一些软件化解的牡蛎、鳖甲等一类的活血药,这样就把人的正气补足了。
  然后那些攻坚的药可以少用一些,不要把攻坚药当成主药用,那就伤到正气了。中医攻坚要先看病人的正气怎么样,正气旺了才可以攻一下,一般挑理顺了正气自然就足了。不是说就得用那些大猛药,气走到那里了你用一剂猛药捅开,五行运转就生成了。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2ODkwNTg0.html
  第六十一讲(下)
  讲于2013年8月11日
  别集的大补肺汤治肺虚,咳喘不利,胸中迫满,烦热汗出,瘦弱不能劳作,怯怯乏力,此名尸劳者方。用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细辛各三两,黄连、黄芩、芍药各一两。收敛补肺用两个酸味的麦门冬和五味子,加上一个咸味的旋覆花,酸咸化辛,以及辛味的细辛可以补肺,补肺还得泻心,泻火才能补金。两个苦味的黄连和黄芩,加上咸味的旋覆花就可以泻心了,化出的芍药就是从心上产生的、补肺的酸味。
  把心脏调好会自动产生对肺最好的酸味去营养肺,这样补肺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
  这个方子主要治肺痨,也就是现在说的肺结核,林黛玉就是得的这种病。面红盗汗,到晚上了脉细数,阴虚肺热咳嗽。麦门冬可以养肺阴,五味子可以降肺气,不像后世的方子一片都是滋阴的药,那就伤到脾了。那样肺痨会更厉害,所以在没有出抗结核病的药以前不好治,因为温病派一看就是阴虚血热。一用滋阴药就伤到中气了,心肺火就更大了,就会咳血了。再加大用量就更严重了,就成了不治之症。
  这个大补肺汤不伤中气,细辛本身就是温热药,能把这些滋阴药运化开。虽然黄连和黄芩是凉药,但是它们可以泻心火,因为有热证,而且它们的量也不大。辛开苦降,辛味的细辛加上苦味的黄连、黄芩辛苦可以除痞,中焦痞满的症状就没有了。可以把脾胃之气降下来,加上旋覆花对心脏的作用,心脏好了就可以生土了。土好了才能生肺金,这就是古代治五劳的方子,你看这些处方的结构简直就是一种艺术。现在很多小孩子咳嗽几个月,甚至半年好不了,只要对症就可以用。这些大补汤都是恢复脏器本身的功能,小孩的用量你先让他喝少一点,然后再调整。
  腰椎管狭窄可以配上下面要讲的别集的大补肾汤,加上枳实茯苓白术甘草汤。大补肾汤治小便浑浊,时有余沥,或遗失不禁,腰痛不可转侧,脮(tui)膝无力,不可行走,此为骨痿者方。大家要想学好中医,觉得方子好就得敢用,不用永远不会。用后觉得思路不好再调整,再看书学习、请教,从自己和家人的病作为切入点,逐渐就做开了。
  理论学得再好,不去下手还是不行。有很多病都是从我自己和家人身上研究出来的,患者看完病走了,反应好坏自己把握不住。给自己和家人看病就会体会很深,你能把思想用到那里,会翻很多书研究到底怎么治,再遇到类似的病就好治了。我为我母亲治心脏病,看了很多治疗心脏病的资料,所以现在治疗心脏病就得心应手了。
  一些温病派的老大夫开的方子,还是几十年的思路没有变,没有按照经典来就不知道古人怎么想的,效果就不行。中医不能看岁数,不是越老越好,就在一个悟字。你能悟道张仲景处方的思路就能把问题解决了,岁数大了可能是名气大了,咱们要做明白的明。但是一些老大夫会有一些独到的经验,那是他一生治病的总结,是不可磨灭的。咱们要虚心学习那些好的经验,自己也要把心踏下来,学点真东西,一生都会受益。
  用生地黄、苦竹叶、炙甘草、泽泻各三两,黄连、干姜、附子各一两。补肾得用辛味药泻脾土,甘辛化出苦味的对肾最好的药。小泻脾汤就是四逆汤,张仲景用来治疗肾水的少阴病,附子和干姜是辛未药,炙甘草是甘味的药。在心肾不好的少阴篇里,专治四肢厥逆。两个苦味的生地黄和苦竹叶,加上甘味的炙甘草可以补肾水,苦甘化出对心脏最好的咸味,再加上咸味的泽泻就是小补肾汤。
  肾的功能弱了就提不住了,把那些尿蛋白等精华尿出来就浑浊了。肾阳气不固提不住就会小便沥沥拉拉,这是纯虚症,不是上火膀胱炎。因为肾主封藏,封藏不了就会水肿、尿蛋白、尿糖。不能转侧就是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和骨质增生了,肾主骨,都是肾不好造成的。腰腿疼不能走路了,股骨头坏死等病都可以用这个方子。都是因为肝肾不好,因为供应股骨头营养只有一根血管。
  我在临床上见过一个肝脉沉细的股骨头坏死病人,肝主血脉和血管,这个年轻小伙子爱喝大酒,把两个股骨头都喝坏了。肝是解酒的,伤到肝血管就收缩供不上血了。有的股骨头病是肾脉不行了,出现骨质变化了。因为<<黄帝外经>>说胯骨的股骨头是骨之始,是人最早生成的骨头,骨头受伤就先伤这里,古人早就知道这个问题了。他腿疼以前头发先落了,发为血之余,化疗伤到肝脏头发也都落了。女人头发稀老是掉就可以补肝血,加上生地马上就止脱发了。生地可以滋肾水,水能养木肝血就充足了,生地里面含铁多就是补血的。
  所以掉头发是骨头受伤的先兆,大血管和微循环都供不上血了,脱发没有两个月两个股骨头坏死就走不了路了,在医院都控制不住。如果是湿气积聚到股骨头了,血液循环不过去了也能得骨病,就会髀骨强疼,屈伸不利,就可以用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治疗,去掉局部的水肿压迫神经和血管。如果肝虚、血液循环不好可以加上小补肝汤,把血管打开,就是桂枝、干姜、五味子和炙甘草,辛味的药补肝血液就可以流过去了。然后再用化湿的药,主要是把他的血液供应搞好,这是唯一的办法。
  泻湿可以用茯苓和白术,就是泻肾的浊水,不是泻肾阳气。泻邪气的实都不会把人的正气泄掉,补的是虚了的正气。正气实是泻不动的,这个大补肾汤泻的是脾的寒湿,吃凉东西太多伤到脾了。脾主运化,运化不走了,用热药以后脾脏的功能加强了,就会把积聚的水谷精微或垃圾运化走了。没有阳气化不开就泻不走,所以肚子大的人都脾虚。辛肝化苦,苦味的药能坚肾,苦竹叶就是竹叶。只要能辨证脏腑的虚实就可以很好用这些方子了,凡是五脏有病就可以用辅行决上的方子了。外感病就可以用伤寒论上六经辨证的方子,百分之七八十的病都带有外感长期不解,造成了内脏的病。不从六经去解就不能把病治好。
  一个小孩子吃不好东西拉肚子了,心下胀满,是因为热天晚上睡觉不关窗户。贪凉后受了风寒,这就形成泻心汤证了,本来表上有病邪,一拉肚子邪气就入里了。他不找中医光输液就没办法,咱们也不能主动去给他治疗,因为医不扣门。有些病知道怎么治但是治不了,那也没办法,病人来找你不是真心的也是治不了的。
  你就可以把他支走了,他的病很厉害,但是他不知道。找你看病并不一定就相信你,开了方不去抓药,抓了药也不吃。你给他费劲治好了,他也不说是你治好的,最后还说你没看好,还得把你的名声臭了。他不是一心一意在这里看病,他会去很多地方看病,中西药都吃,什么样的病人都有。
  还有汤液经法里面的几个五劳汤,治疗的是病人虚弱的病,陶弘景收录下来以备他在山上修道。可以拯救人的危难,组方非常奥妙,一般人理解不了。这种虚侯的病五脏之气相克相成,而且这些虚病往往会有实证,脏腑有了虚实就相互克了。用药都是寒热并重的,后世的温病时方派就很难理解张仲景把热药和凉药放到一起用,比如乌梅丸里附子、干姜和黄连、黄柏在一起用。寒药和热药在一起不是中和了,它们是各行其路的。
  这些方子还是补泻相参的,一个方子里面有补有泻,上古先人的用药开方已经超出普通人的想象了。从汉朝和晋朝以后,历代明医咸师此汤液经法,都是学习汤液经法才出现这么多大师。他们的著作都是改编自汤液经法,好像是没有按照以前的旧方子来,实际都没有出这部经典的五角图之外。只是药味上做一些变动,里面暗合了这部经典的核心精神。
  这个五劳方里面最著名的就是小建中汤,张仲景直接就拿过来了,汤液经法里面叫养生健中汤。都是要建立中气,并不是土不厚。配方是桂枝三两、白芍六两、炙甘草三两、饴糖一合、生姜五片、大枣十二枚。中气虚了要用甘味的药去补,辛味的桂枝加酸味的白芍就可以辛酸化甘,这是对脾最有好处的。用六两白芍可以泻肝,如果辛味和酸味用量一样的话属于平调肝木。原来是用枳实和白芍两个酸味药,这里是没用枳实而把白芍的量加倍,同样是泻了肝就补了脾。
  所以不用直接用甘味药,还用了五谷精微的麦芽糖。饴糖就是把黄米蒸熟后加麦芽糖变成水的,这就是一物降一物,最后出来是膏状的。这是对人体最有好处的糖,是真正甘味入脾补脾脏的,五菜里面生姜为肝菜。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2OTQzMTEy.html
  第六十二讲
  讲于2013年8月
  误汗在伤寒论中有好几个方子,比方在第76条说,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汤主之,这个新加汤是治疗感冒发汗后人体肌肉里面水分不足了,营卫里面的营气太少了,造成的浑身肌肉疼,发汗后还是发烧。尤其是孕妇或者体质弱的人,这个新加汤下去身上就不冷了,烧就退了。就是桂枝汤倍芍药,把芍药的量加大到桂枝的一倍,芍药可以补足身体内的水液。人参也是滋阴、补津液的,并不是扶阳的,现在的人参也就是古代的党参。生姜可以解表,去胃中水。
  还有就是出汗过大了,汗水亡阳止不住了,用桂枝加附子汤。附子是固阳的,使阳气不再流失了,出汗太大就伤到人的津气了。桂枝汤调节营卫,经方派补阳是因为阳能固阴,阳能生阴。如果不固阳阴就老是在流失,这种情况只是补阴会补不上来。这边反复流汗,那边你在反复给他补液,加上附子汗毛孔马上就收缩就固住了。营卫不合会漏汗,出汗再多了就会伤心气,经脉就缺少了津液的濡养了。
  所以误治部分占伤寒论太阳篇的三分之二,包括现在的高科技也会误治,误治了病症会越来越严重。老治不好就出现坏病,本来太阳证很简单的病,反复的火攻、泻下、发汗就治成别的病了。伤了阳气就成阴证了,伤到哪里跟人体的根本素质有关系。比方你是阴虚燥热的体质,用火攻就是错误治法了。你是寒症用热药时不会出现误治的,你的体质不适合这种药的情况下,本应用凉药你用热药了,该用热药你反而用寒药泻了。
  今天咱们开始讲救误五大泻汤,先说救误大泻肝汤,治疗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痰澼发动,呕吐不止,惊烦不止。处方是枳实、白芍、旋覆花、竹叶、丹皮,不该用吐法的病用了吐法。因为心藏神,神气素虚就是心气虚,心火不足。误用吐法造成人体的气机往上走,胆气往上冲。心火旺就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就安分在下面不会往上走。心火弱了相火就会逆生,三焦的胆火冲到心脏上了,就像冬天地下的热量跑到地面上了,就是相火不能潜藏了。扰心就心烦,下面没有火就会肾水去克心火,出现惊悸、惶恐。
  因为气机逆乱,造成痰液往上走了,该往下走的水液不能往下走。相火在下面是正火,一挪地方不在其位,就使元气浮动成邪火了。它就会把人体正常的水液炼液成痰,就造成痰饮症了。所以说吐法不能随便用,但是该用吐法你用了就会立竿见影,效果特别好,古人能用吐法治疗很多病。
  治疗误吐有补心和泻肝两个思路,咸味的旋覆花、丹皮和苦味的竹叶是小补心汤,火克金,咸苦化酸是助金的,金旺了就能把肝制住,所以叫大泻肝汤。酸是金的用味,咸味是泻金的,二酸二咸就可以把金调平,然后金又去克木。酸咸化辛是调肝木的,所以气味的化合能决定药力的强弱。只要你辩证对了,心气虚的就用小补心汤。心气虚加肝气虚就用大补心汤,这样用就很方便了。枳实和白芍是泻肝的,泻肝就是泻胆、降胆火,因为它们都是酸味的药,古人把肝胆就放到一起了。这个病的病机就是肝气实、心气虚,肝气实就是胆气实。胆火降了相火就归根了,火潜下去人就正常了。五个大泻汤都是这个规律,泻本脏补子脏。
  救误大泻心汤就是用黄连和黄芩泻心火,加上补子脏的人参、炙甘草和干姜小补脾汤。这些病机都是虚实夹杂,有虚有实。以前讲的方子虚就是纯虚、实就是纯实,治法也是根据病机来的。实是邪气实,虚是正气虚,实就泻虚就补,这就造成有补有泻的方子。如果肝脉特别大、心脉特别小的话,马上就要想到救误大泻肝汤,泻肝火补心火。不一定是误治,只要出现这个病机都可以用这个方子。不管她吐没吐,吐只是一个诱因。
  心气弱的人肯定肠胃也不好,会呕吐不止,因为火不生土,在辅行诀里面是火土同治。这个病机可以用一句话说就是胆火克土扰心,有点动静就会心慌心跳,心安定不下来。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酸味的枳实和白芍加上苦味的竹叶就可以酸苦除烦,症状里面就有惊烦不宁。这五个大泻汤里面暗合了五个并行除病法,酸能把胆火去掉,胆火不冲心了就不烦了,苦能把心火去掉,苦能泻心。
  酸苦除烦在伤寒论里面设计了一个方子,治疗下后心烦,腹满,起卧不安,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栀子是苦味药,枳实是酸味药,厚朴有人说是咸味药,有人说是辛味药。肯定是中阳不足,不该下用了下法,如果肚里有实质东西下了就会心里特别舒服了。反复的起来躺下都不舒服,这种症状很多,未必都是下后,只要有这几个症状都可以用这个方子。还可以治疗焦虑症,心烦折腾半夜睡不着觉,这三味药一样十克下去就好了。胃不合则卧不安,厚朴可以行肠胃的气。现在的焦虑症特别多,生存压力大,吃很多安定一类的治失眠的西药,效果不一定好,副作用又大。
  张仲景肯定见过辅行诀这个图,是根据这个图设计的这个方子。救误大泻心汤是误用泻下,其人阳气素实,身体还可以,实就是病邪旺的表现。感冒发烧阳气最旺的时候,人体的阳气攻邪的战场在表上,还没有入里就是阳气素实。以为发烧是肠胃不好阳明症,就用了大黄汤等泻药,就造成中气虚了。人体阳气正在和外邪打仗,突然内部产生变化了,阳气就会去救里,就会郁到中焦。就会造成外邪乘虚陷入,就变成阴证了。就像打仗一样,你进去救中央了,外敌就跟着进来了。
  导致心下痞满,因为泻了中焦正气了,正邪的战场跑到中土肠胃了。伤到肠胃就会食不下、利不止,伤到脾阳就拉稀,伤到胃就吃不下。脾虚了肝木就来克它,就会肚子疼,五脏某一脏弱了,克它的那一脏偏强马上就过来克它。正常是肝脾左升、胆胃右降,伤到中土就会脾气不生,就会下痢。胆火不降就会胃火上升,就会食不下呕吐。中土不去斡旋了,就会造成心下痞满。心火不能往下降,而且胆火要往上升,君火和相火都有聚到上面了。下面中焦是寒的,它的病机就是心热脾寒。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xMDYxMjI0.html
  第六十三讲 讲于2013年8月25日
  太阳篇占整个伤寒论的百分之六十,然后那些误治、坏证、变证又占了太阳篇的三分之二。这些救治误治的办法,本来是热性感冒,却让你强发汗,用砖烤热了去熨背,下面用火蒸烤。遇到阴虚血热的病人,这种邪热就会入到血分,病就会更厉害。现在一发烧就用退烧药,也不分症候,其实很多就造成误汗。因为汗是人体的津液阳气,张仲景用汗法就特别小心,桂枝汤、麻黄汤和葛根汤都是把人体的心脏力量、汗液、水分都补充足了以后,阴阳自合,一汗而愈。阴阳调整好了以后,就把病毒一次就赶出去了。
  一旦好了以后药就不用再吃了,就是不让你再反复伤津液了,就是特别重视人体的津液和阳气。而咱们现在对这些就认识不够,反复地消炎退烧。张仲景救治误汗的办法比方五苓散,出汗过多小便不利,又有发烧的情况下用到。里面的苦味的白术和甘味的茯苓,甘苦化化咸能令津液生,这就是古人补液的办法。然后再出汗就有它的物质基础了,以前没有学辅行诀的时候,我就不敢用五苓散,因为它本身是利尿的药。他本身出汗多再利尿,不是伤津液更厉害吗,后来明白了就敢用了。
  大渴的病人喝很多水小便还不利,证明他喝的水走不到细胞里面,细胞里面还是缺水。但是细胞外面的水是废水,再喝水就会吐出来或者水肿了,只能在身体里形成积累。缺水了人体自我保护就不让尿出来,就造成小便不利,吃了五苓散就能把水液走到细胞里面,可以让人体受用这些水了。人体就不缺水了,反复出汗就叫脱水热,越出汗就越容易发烧。你不给它水用凉药利尿,马上高烧就起来了。
  你到医院里不管什么原因,都是发烧待查,只是退烧消炎。补津液的办法用在阳证时,阴证就要补阳了。正邪打仗看在哪个战场上,需要辩证在哪一经,临床多了就有经验了,伤寒论学好了有时但见一症便是。有的小孩子一会儿烧一会不烧,就好像疟疾一样,特别简单的桂枝二麻黄一汤,是用的桂枝汤五味药和麻黄汤四味药的合方。桂枝汤的量稍微大一点,麻黄汤的量稍微小一点,这样的药一下去一剂就好。
  就不用再查别的了,临床上用熟了一看症状就知道怎么治疗了。大青龙汤下去以后出汗不止,什么药也不管用,就用干面粉把汗毛孔抹一下也就不出汗了。不但会看顺证,而且还有会看逆证、怪证,误治了要知道怎么补救,这才是一个好大夫。如果本身阳气不足,误下后直接就成洞泻了,吃什么就拉什么了。
  救误大泻心汤里面两个甘味的人参和炙甘草,一个辛味的干姜,就是小补脾汤。辛甘化苦就能泻心,两个苦味的黄连和黄芩也能泻心,他的思路就是泻上面的心火、补脾脏。两甘两苦化咸味可以补火。这就是在泻心的同时还要保存住心脏的机能,不能泻心太厉害伤到心脏。化味都是生机特别旺盛的时候,也可以补肾气和津液,这就是用药的奥妙。
  现在吃冷饮造成里寒、上面有火的情况特别多,鼻子出血或者现在的手足口病就是这样的。因为脾主四肢开窍于口,所以发病的时候在四肢和嘴上起很多水泡,心热脾寒同时造成口腔溃疡、发烧。脾脏的湿寒气太重,手脚上出现水痘一样的水疱。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得了手足口病求救的小孩子,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老是越来越重,我在临床是治这种病三副药就好了。本身发烧一周了,反复用退烧消炎的抗病毒药,用药两个小时后体温又上来了。我一摸这个孩子肚子很胀,舌苔白厚,必须用药把他寒湿的脾打开,用的方根是伤寒论的甘草泻脾汤加减。他的大肠里面没有燥屎,用焦槟榔通他的大便,就把阳明肠道通了。用苍术和藿香左升给它醒脾,因为他的脾被湿浊之气蒙蔽住了。
  甘草泻心汤里面有半夏可以降胃气,心火就跟着降下来了。左升右降人体中焦运化好了,一天半烧马上就退了。中医们都知道这个方子能治手足口病,孩子们得少受多少罪啊。如果家长都知道过多喝冷饮不好,孩子们就不会得这个病了,现代医学研究手足口的病毒也是在肠胃上。
  救误大泻心汤里面的的辛味的干姜和苦味的黄连、黄芩,这就是辛苦可以除痞的运用。误下后气机痞塞到中焦了,当升不升当降不降,痞闷不通。干姜生脾阳可以治疗痢不止,甘味的人参和炙甘草可以补脾,伤寒论上的五个泻心汤都是这个方子加减来的。有个小孩子拉稀、发烧、绿便,就可以用甘草泻心汤,熬好药喝几勺就好了。
  咱们学习辅行诀这套理论是为咱们以后学习伤寒论打基础的,因为伤寒论从古到今没有人和经典能超越,它是临床实战派的一本著作。学好辅行诀对学习伤寒论会有很大的帮助,伤寒论组方思路都是在不违背气味化合的情况下,再加上药物的功能的。所以就成经典之方了,后世时方因为没有这个思路,效果往往不如经方好。如果把辅行诀运用好了,咱们开出的方也就成了经典之方了。因为它的用方很明确,你就在症状和用量上变化就行了。
  比方咱们看到乌梅丸是酸味的,以为它是用酸补肝的,其实它是泻肝的。真正乌梅丸补肝的作用也没在乌梅上,真正的力量在桂枝、附子、生姜、细辛、川椒都是辛味药。只要病人肝气虚弱、心火大都可以用,里面有黄连和黄柏是泻心火、治上热的,五个辛味药治疗肝郁不升。脾肾肝都是寒的,这种症状就是上火下寒。或者白天燥热晚上特别冷,因为他阳不入阴了。更年期综合症就是晚上睡不着觉,老是发烧撩被子,白天就得穿上厚棉袄。
  临床上不像伤寒论上写得那么好辩证,真正的就是一丝一毫的事情,抓住一点就知道用什么方了。一个高血压的老太太,吃了好几万安利离不了了,不吃就不行。纯营养的东西吃多了就不容易代谢走,在人体内形成了积累。粗糙的东西需要人体的转化吸收就难吃一些,她吃纯营养的东西就上瘾了。她有点头沉、头蒙、没精神、血压高,别的症状没有,肝脉沉弦,心脉洪大,睡觉一般。根据她肝脉沉弦证明肝郁寒了,心脉大上面有火,就用乌梅丸加减,吃药七天后血压正常了,也没有吃西药的降压药。
  所以临床上不一定症状摆列那么清楚,心火浮大的人心脏跳动有力,配合肝肾脉沉弦就可以用乌梅丸,如果再加上别的症状再加别的药,要辨证施治。乌梅丸可以治疗寒热交杂、上热下寒的病症,这就是用方关键的一点。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xMTY0MzEy.html
  第六十四讲 讲于2013年8月25日
  救误大泻肺汤是误用火法,其人血素燥,致令神识迷妄,似近于痴,吐血衄血,胸中烦满,气不畅者。病人本身是阴虚血热燥的体质,发高烧老用艾灸烤,热邪进入到血液里面了。有些民间乱用火神派的思路,真正的火神派也不是乱用的,学的不到家的人用热气去治一切感冒。这是对火神派的误解,除非是那些中风后特别恶寒的可以用艾灸,否则就会伤到津液了。导致类似于高热惊厥的症状,这是阳明大承气汤了,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
  大肠往往和头脑是相通的,张仲景治阳明证都和神志联系起来了,治脑出血病很多都要通腹泻便。阳明上的承气汤合白虎汤,很多脑出血的人都是大便干,用大承气汤把燥屎清下去后,头脑马上就清楚了,否则就老好不了。那种阳明火气老往上冲,就把血管冲崩了。血热后气机乱行,就从口鼻出来了。本身肺金是清凉下降的,秋气应于肺,肺为水之上源,本应该去生肾水。肺为娇脏,属金怕火克,火气太旺就伤到肺了。
  肺热后水液不能下降,不能收藏就会在肺里炼液成痰,成为痰饮导致胸闷烦满。痰液堵塞到这里就会呼吸不畅了,金不生水,肺失去肾水就会更燥,水气更少了。这个病的病机就是金燥水亏,肺气实肾气虚,肺热造成了水亏。痰液和热气都在肺里有实了,气机不通了,必须得把它们清出来。肺法像天幕,它是空虚的就对了,就像天空一样,里面没东西才是正常的。
  救误大泻肺汤用到的咸味的葶苈子和大黄也是小泻肺汤,苦味的生地和竹叶加甘味的炙甘草就是小补肾汤。甘苦化咸能补心,也能生津液治肺燥,补心后火克金就也能泻肺了。两苦两咸化酸可以把心火调平了,酸为肺的用味,泻肺的同时又不伤到肺,因为化出的酸味可以保护肺的元气。甘咸可以除燥,他给你示之以法,告诉你怎么用。葶苈子可以泻肺中的湿热、痰水,是一味涤痰药,捣烂炒一下它的药力才能发挥出来,否则就没效。
  这样金就可以生水了,这个方子就能治疗糖尿病,肺热就口渴,大便不通,如果把大便通下去,再用生地竹叶补肾水,使血中的阴液够用,就能把血糖降下来了,自然人就不会那么消瘦了。迅速消瘦中医认为是脾土衰了,脾主四肢肌肉,肌肉里的津液没有了,所以中医治病对症了一剂知,否则不是中医不行,而是你没有用对方法,你的思路就得改变,没效果还不改变思路就会治不好病。只要符合这个病机都能用,不管他是糖尿病还是高血压。
  很多脑出血就是因为便秘,多长时间不去厕所大便,通腹泻热可以治疗脑出血,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阳明证。这种病症的脉象是数涩细,因为他的血少不足,无舌苔,舌赤红。因为肺内有痰火,所以肺脉如豆,如果只有火没有痰,就会有浮象了。
  中医学理论不是就学一个偏方治一种病,那就特别简单了。治带状疱疹用线灸一分钟解决了,那是属于术一类的东西。你把很多理论都装到脑子里,到时候是真能救人的。这要看你的志向了,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大医。只有一招的话就只能养家糊口,连一个感冒都治不了。民间很多都是一招鲜,别的病不会治,沧州有一个专治骨病的,咱们石家庄有贴膏药专治嘴歪的。如果医生治一种病,都会有几手绝招的。
  救误大泻肾汤就是误用汗法,其人阳气素虚,致令阴气逆升,令心中悸动不安,冒汗出不止者方。本身体质比较弱一些,心脏比较差一点。因为汗为心之液,伤到心阳就造成漏汗不止,伤到津液就会心慌心跳。心为君主之官,相火和阴水都在下面,正常的情况心脏力量足够,心火阳气是往下走的,水是往上走的。但是火一旦虚了,就会寒水凌心,水就会真正克到火上。心火就不会往下降了,相火就会反逆上去。这种寒冷的阴气逆升就会往心上攻,在临床上很常见的。
  比如痛经就是女人在月经期或生育期,子脏是开着的,对外邪没有防护。这个期间就不能受寒,寒邪直接侵入人体。凡是痛经都是心阳不足,厉害了阴寒就会往上反逆,会腹胀疼、恶心、呕吐,心阳不足小肠火就不会旺。这种情况西医没招,就用点止疼药。中医就很好治,正常情况土是克水的,火是生土的。一旦火不生土了,土就不去克水了,反而水去克土了。所以造成呕吐、肚胀,感觉肚子特别大,其实也不是很大。
  疼是血脉不通了,因为寒凝结造成的经水不利了。古人治痛经发现里面有血块,但是单用活血药还不好,还得用热药把寒气化开,再用活血药效果才会好。活血药不一定都是热药,丹参等凉药也可以活血,专治血热造成的淤血。紫草专治血燥凝结的病,耗干了血管里面没有水分了,补津液就可以活血了。血热引起瘀血的很少,几乎没有,这就是和温病派的方子了。所以温病派不敢用热药,老是用凉药,见有淤血就去活血。
  咱们经方派就用热药活血,比如桂枝可以强心阳,行阳药使阳气走到血管里。血脉温了血块就化开了,通则不痛就止疼了。下焦寒的人可以用艾灸,但是经期就不适合用艾灸,就是怕出血太多。子脏就是子宫,热药就促进了血液循环,运用不好血就止不住了。
  我治疗了一个有子宫肌瘤的更年期妇女,已经到了绝经期就不用管那个肌瘤了,到时候自然肌肉就萎缩了。她先在医院里要做手术,术前检查加上输液,寒气上升肚子就开始胀疼、吃不下饭、呕吐、脸黄,血压也上来了。这样做手术连手术台也下不了,她既然能造成子宫肌瘤就是心脏特别弱,输液等寒凉的东西又伤到她下焦的阳气了。几天时间气往上冲得出不了气,就从医院回家了。
  需要用的泻脾汤也叫四逆汤,泻了脾就补了肾,辛味的炮附子、干姜和甘味的炙甘草是张仲景治疗少阴证的名方。都是强心阳、强肾的热药,肚胀按中医来说就是脾湿,肾气克到脾脏。泻脾就是泻肚胀,再配合刚才说的救误大泻肾汤,甘味的茯苓、炙甘草可以泻肾水,把里面阴寒的水气泄掉。辛味的桂心、生姜和酸味的五味子是小补肝汤,炙甘草和五味子甘酸就可以除逆,去除阴气逆升。所有该降的没有降,气血翻上去就是逆行了。
  最后再加上强心阳的旋覆花、代赭石、竹叶,也就是小补心汤,还可治疗她的呕吐。桂心就是肉桂去掉外层的皮,干姜和生姜都可以相互随便用,炙甘草和桂心一起是桂枝甘草汤,为强心阳最好的方子。还有活血的丹皮,一副药下去她就不涨疼了,接着吃了几副就好了。经方用好都是立竿见影,马上就有效果。小女孩痛经厉害了就手脚冰凉了,一定要想到四逆汤,再用上辛咸除滞的旋覆花汤。旋覆花、茜草、葱白三味药下去痛经就好了,淤血就排出来了。
  心脏和小肠相表里,小肠前面就是子宫,下焦的阳气来源于心火。心火旺能通过奶水转化成月经,心气弱奶水就化不成月经了,小肠火不足经血瘀滞排不干净,就容易造成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瘤、宫颈癌等等。经方派就是抓住行阳的根本,再加上津液补足就畅通了,心脏的阳气是关键。主张阳贵阴贱、阳能生阴的扶阳思想,但是遇到热病也是绝不手软地、大量地用凉药,阳明证马上急下存阴,把燥屎打下去冲头的热气很快就下来了。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xMjc4MTQw.html
  第六十五讲
  讲于2013年9月1日
  有两个小孩子同时都发烧,一个嗓子疼,一个嗓子不疼。让大人盖被子,就是有点恶寒,不是恶热地撩被子。睡觉的时候稍微出点汗,白天玩的时候没有汗。没有恶心,微微有点咳嗽,大小便没事。这些症状就是阳证,脉比较浮数,小孩子感冒了脉都显快。证明病邪在三阳的表上,没有呕吐、头晕、恶心、不愿意吃东西、忽冷忽热,一会儿撩被子、一会儿盖被子的症状,证明没入到少阳。没有口渴、汗出、大热脸红、鼻子冒干热气、眼发红、大便干的症状,舌苔是薄白苔,就是没入阳明,因为足阳明胃经行于前面。
  太阳经行于背后,会有颈项强疼、腰腿疼、腘窝疼,只要是太阳经的症状都按太阳经治疗。不管现代医学说的颈椎病、背疼还是职业病,都按太阳经治疗。很多通过外面受寒长期不解造成的症状,现代医学没有风寒那一说。足少阳胆经在头两侧、两胁,出现胸胁胀满、耳朵疼、头疼、偏头疼都可以按少阳经治疗。这两个小孩明显还在太阳经,如果是恶寒、发高热、头疼、骨关节疼、不出汗、脉浮紧数就用麻黄汤。如果老出汗、脉浮缓、怕风、有风起鸡皮疙瘩就用桂枝汤,有汗就是热的不太厉害,脉相对来说松软一点。如果舌苔挺厚白腻的,就用茯苓、白术、藿香等一些化湿的药。
  嗓子疼就加点桔梗、连翘,证明外面有寒里面已经有郁热了,没地方宣泄就走到了咽喉部位。六经里面少阴经也有嗓子疼,张仲景就用桔梗汤、甘草汤,再厉害就用半夏汤。再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一会出汗烧劲儿小一点,一会儿不出汗烧劲儿大一点,这种情况就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我就给这两个六七岁的小孩开了这个方子。这些都非常实用,如果去医院一直用退烧药就不太好。有桂枝十克、白芍十克、炙甘草六克、生姜三片、大枣三枚、麻黄九克、杏仁八克,把大枣掰开,桂枝汤的量稍大一点,麻黄汤的量小一点。因为他有出汗,表气郁闭比较轻,用麻黄宣泄一下就行了。
  一个小孩子嗓子疼,就加上桔梗八、九克和连翘十二克到十五克,古书上说连翘能消肿散结、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长得就像小心脏一样,中间是空的又像一个肺,可以入心肺,清心肺之火。张锡纯喜欢把连翘和薄荷七、八克放到一起用,可以辛凉发汗,能把里面的热气发出来。用桂枝汤的小孩体质都不是太壮,多是文气的小白脸,肠胃不好。体制壮、胖得肌肉结实的小孩一闹就是麻黄汤证,皮肤致密就不容易出汗。一旦受寒感觉都不灵敏,受重郁闭才病了。
  这两个小孩子抓了三副药,让他们用四碗水煮成一碗半,大孩子喝一碗,小孩子喝半碗。不是一下喝完,而是一点一点地喝,三个小时喝一次,一次喝一小茶盅。头一天晚上就睡觉挺好,都没有咳嗽,第二天早晨都不烧了,这就叫一剂止。张仲景的方子用对了一副药就解决问题,这都是在临床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张仲景原文上就有,一般的人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他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所以张仲景的书得经常看,看了很多遍,突然就在临床上知道什么意思了。所以古代很多老中医都把中医十三经这些经典都背过,你悟到的不是你的东西,是书上的东西。
  昨天晚上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来看病,上午和中午都还没事,晚上就有点咳嗽。家长就非常紧张,我一摸孩子的脉,一会儿有,一会儿就沉得没有了。两颧骨发黑斑,眼里面有黑点,舌苔白厚腻,说明他的肠胃不好。肚子柔软不拒按,不是有粪便食积的阳明证。这个小孩以前容易闹喉炎,尤其是后半夜嗓子疼以后,心脏不好是因为以前用退烧药太厉害了。
  他两三年以前得过白血病,起因是发烧了半个月,用尼美舒丽输液、消炎反复退烧。不吃药又烧起来了,最后化验是白细胞超高的白血病,后来在河北省二院恢复得还不错。出院后家长又去拜佛、放生,这次孩子一咳嗽就怕复发。我一看问题在肠胃,就需要清理肠胃,因为下面有湿气堵着。因为这两天孩子吃西瓜比较多,我要求家长不让孩子再吃生冷、冰镇的、油腻的饮料。
  我们摸脉必须得细心,多问一下,否则你就不知道他以前的病史,两颧骨属小肠有亏就是水克了火了。黑为水色,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弱了心脏就弱了。沉下去就是少阴脉了,以前的白血病肯定入到少阴了,是开始太阳经的发烧入里的。他现在是少阴与太阳之间的脉,心脏一会儿好一会儿不好,所有的六脉都是这样,尤其是心脉和肝脉,这是伤到心脏了。不是心脏不跳了,而是跳得比较弱了,不是太危险,孩子还能正常上学。
  所以看病时一个细致活,摸脉时间太短,或者像张仲景说的按寸不及尺。说两句话就给人家开方子,比较草率那样不好。中医开方以前的诊断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考虑必须周到,看得越细致把握得越好。一个大夫一上午看一百多个病人就没有质量了,真正想看好病,就得看了十个好了十个。看了十个好了八个这个大夫就不错,看了一百个好了十个的大夫就是庸医,看病好坏不在看人多少。如果大夫不细心,病人不会给你说以前的事情,得了不好的病一般人都不愿意说起。
  孩子的手脚不是很凉,从外表看还是胖乎乎的,不像一个很差的孩子。观察得细才能看出事情来,白血病还是有治的,病邪入里也有程度不同。医院里面白血病的治愈率是百分之五十,倪海厦治白血病就没有失过手,不管多重半个月就好了。他就是按太阴证治的,用桂枝倍芍药,加生附子和茯苓。到医院就得做放化疗,严重了就得换骨髓。药物伤到最根本的里阳了,生附子可以强心阳,把最阴寒的东西打出来。
  有一个眼肿、脸红二十多天的、五十多岁的妇女,感觉脸很烫,摸着也不热。嗓子干、口渴,学过金匮的都知道,这叫风水,因为受风造成的水在上面皮毛处闭塞了。肺内的热气没有办法宣泄,不能肃降,水就积到眼上了。出不了汗就觉得皮下很热,烦躁想喝水,还有一点恶心。这就在阳明上了,张仲景有一个专门的方子越婢汤,有点恶心就用金匮里面的越婢加半夏汤。还有一个越婢加术汤,因为她口渴得厉害,白术就能生津止渴。
  有麻黄八克、生石膏十五克、炙甘草七克、生姜五片、大枣五枚、旱半夏十五克、白术十五克,吃了五副药就好了。她以前和别人说话,说着说着嗓子就不出声音了。肺热嗓子就特别干,必须得喝一口水才能说出来,吃完药就没有这种现象了。用石膏清理肺热,白术能把废水利下去,正常水走到细胞里面生津。她还有盆腔髀骨疼的毛病,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里面的寒症篇里面,有一个治疗髀骨强疼的方子。
  咱们不管别人说的这本书的真假,实用就行,让我看是真的。还有一个湘本的伤寒论,也是民国时期从民间传下来的,内容跟桂林古本差不多,缺少桂林古本的风寒篇等两篇。都有很多现在通用本没有的内容,桂林古本的内容应该比较全。据说张仲景写了十三次伤寒杂病论,每次写完族人们就抄走了,最后一次的是最全的。张仲景的第四十六代后人传出了桂林古本,说是第十二版,湘版的还在更前的版本。宋代的王叔和是根据第七版分成了伤寒和金匮,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比王叔和整理的多出了将近一百个方子。
  大家学习中医经典一定要买一本桂林古本伤寒论看看,或者从网上下载了看看。这是家族秘传多少代下来的,他们贡献出来是对人类巨大的益处。现在有人说这本书写得这么全,怀疑是后人改编的,我看着不像是。倪海厦讲伤寒和金匮是按照宋本讲的,后来看到桂林古本他也在研究,这本书出来的比较晚。咱们看中的是这本书的医疗价值,而不去训诂考古,不管他们争论真假。
  这本书上治疗髀骨强痛的方子是枳实、茯苓、白术、炙甘草汤主之,髀骨疼有可能是股骨头坏死、腰间盘突出,所以张仲景用药就是高深莫测、不可思议。你理解不了你就不敢用,骨头疼肯定会产生积液和积水,疼来自于压力。很多人骨头都磨没了也不疼,里面没有水就没有压力,白术和茯苓就可以把多余的水利下去。只是把气分打开,把利水的药通过血液送过去,里面有水湿一定过不去。这个妇女还有点腰疼,还得按太阳经治疗,再加上桂枝汤。桂枝和白芍走血管能活血,把新鲜血液打过去自然就好了。一般人治疗这个病会用大量地活血和强心健骨的药,他和一般人的思路就是不一样。
  学了辅行诀以后我考虑问题就更精准了,确实比较好用,一般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位女病人头上跟盖着锅盖一样,头晕沉,睡不好觉。在中医院吃了两年中药,也输了很多液,最后肝功能出问题了。心律不齐后又吃了治心脏的药,中西药都上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一摸肝心脾肾脉都特别沉,属于少阴脉了,头上很多污浊的湿气下不来。
  我就用大补肝汤,包括小补肝汤,就是辛味的肉桂、干姜和酸味的五味子、化出的甘味的山药。再加上小补心汤的旋覆花、丹皮和竹叶。因为头不好,在医院里就用了扩张血管的药,我把她心脏的力量加强后,血管内的血流就好了。脾肾脉沉就用少阴证的四逆汤,也就是附子、炙甘草、干姜的小泻脾汤。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1ODU4NzM2.html
  第六十六讲 讲于2013年9月1日
  心肾阳气不行的少阴脉有外感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没有外感就用四逆汤。四逆汤就是两辛一甘的小泻脾汤,泻了脾就补了肾,因为土就不克了水,泻了土水就上来了。水包括了肾的阴阳二气,两甘一辛是小补脾汤,也就是人参汤。头上供血不好,正常的阳气不能上去。你从人身体的任何地方取出一些水,别的地方的水马上就过来补充了。好的血液上不到头部,污浊的血液和水液就会淤积到那里,只要正常的清气不上升,浊气是不会降下来的。这些浊水和浊气老是在这个妇女的头上,跟戴着帽子一样,她就非常痛苦。
  摸好脉是建立患者对医生信任的好办法,比你说多少大话都管用。她要是不相信你病就看不好,他来了不说话,你摸脉给他说出几个症状来,她就能安心在你这里吃药了。一吃药很见效他就更加配合你,病就能很容易治好,你让他不要吃什么他才能听你的话,不让他吃凉的他不听病就治不好了。你知道了还不能说错,同样一个脉象可能出现的症状不一样,你说对几个症状以后,其他的问题病人都会给你说的。原理你知道但你说的不是他的症状,他就会对你失去一半的信心。
  首先得分出阴阳,然后再看病在那一经。所以看病不能多说,要抓住重点和关键。比方肾脉不好,你可以问除了肾不好以外,连带的是不是骨头上、耳朵上记忆力等问题,一般人的症状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或者知道他不知道的事。他不知道你知道就行了,他可能会出哪方面的问题,最后还得落到他实际的疗效上。你说的天花乱坠,治不好病也是白搭。你给他本人治好了病,他会把他亲朋好友都给领来的,你能看好病就不愁有病人。你没本事就不怨别人了,你把这些学好了,多远的病人都会找到你家里的。不用去外面做广告的,所以我这么多年治病,全是靠的口碑,病人都是打听过来的。我就是要看看中医到底能做到哪一步,能不能解决问题,事实证明确实能解决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又给这位妇女用上了细辛,来走少阴去浊水,细辛在小青龙汤里就是用来化湿气的。舌苔白腻就证明有积水,细辛可以去阴寒温小肠、通血脉,是一个非常阳性的东西。
  人身的任何部位如果没有清阳,就会有浊阴了,不可能形成真空。还有泽泻,在金匮里面有泽泻汤,就两味药泽泻和白术,治头晕、冒眩。我就用这两位药治疗过一个头晕的病人,血压还正常,去哪里也检查不出来病来。
  越用越知道张仲景的学问珍贵了,别人开一大堆药吃了效果还不好,所以他是医圣。再加上怀牛膝,是把不好的东西和散逆的气血往下走的药。吃了不到一周的要效果就非常好,两年没停过药,非常痛苦不能出门。头脑也比较清亮了,不压得慌了。学了辅行诀开方子就特别顺手了,以前号完脉就要考虑用张仲景的那个方子,现在摸完脉方子就出来了,它的方法比较直白和明白。所以初学者还是最好先学辅行诀,他比较容易进门,简单方便上手就能用,套公式就行了。
  根据情况把这些方子就跟积木一样来回组合就行了,这就要看轻重缓急了。人就像水流一样,郁堵到哪里你给他疏通自动就开了,不用面面俱到。刚开始学会把所有的方子都考虑到,你越学越深了就不一样了。肺气不降的人往往影响到肾不好,你不用管他的肾,你也不会补上,你把他的肺气降下来,金去生水了肾不用管就好了。你必须把阴阳五行的关系存到胸中,以不变应万变,你才能对付所有的病。
  咱们看的病百分之九十都是以前没有见过的病,都是需要用这套理论灵活运用的。阴阳五行辩证是活的,所以你就没有死方,都是根据辩证动态来的。不是说哪个病就用哪个方,既不能这样学,又不能这样教。一开始学中医就是老炒很多秘方和验方,卖很多书这么干纯粹是浪费时间,十次就能碰对两次。
  最后还得把你的牌子砸了,没有包治百病的单独的方子,就一个感冒发烧的方子还不一样。各种情况,会开出麻黄汤、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白虎汤、真武汤、大承气汤、大青龙汤,五苓散,大柴胡汤等等,都能退烧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那就是西医的办法,不管什么病一律用消炎退烧的招儿,那不治病光治症状。辅行诀里面包括了张仲景用药的原理,你现在不一定能研究得那么深,这是需要一生去研究的,不可能三五天就能把它研究透。逐渐逐渐熟悉起来,某一天就能明白点事情,慢慢里面的规律就悟透了。
  学中医得有悟性,它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天人学说。
  它和天地气化是相互动态、相互呼应的,不像西医就是一门技术,学会了就能操作了。咱们中医完全根据时间和空间诊断不同、用药不同,处处包括了阴阳思想。单纯学技术没有辩证,像医院那种流水线规范化,所有的病都是那么看,不违反操作流程就行了。学医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所以必须得学好,不能跟做机器零件一样。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扔掉了,去学几百年间的东西,那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这个病人特别渴望好,一见轻马上就给你反馈信息来了,别人不知道她受的罪。经方可以帮助病人解决当时的痛苦,还可以预防以后发生的病的症状。很多病都是由表入里,从太阳入阳明,再入三阴。长期的表证不解造成的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有人是阳明证、少阴证和太阳证三证合一,出现的症状你就弄不清怎么回事了。你用几个方子凑到一起也能治好,阳明中土,万物所归,无所互传,到阳明证以后十年他的症状都不变。比如入阳明经后鼻炎、鼻子发黄、头疼、脸红,多年都好不了,输液也不管用,阳明胃经的湿热和阳明燥火冲到这里了。
  阳明燥火引起肺热,再影响到肝脏上面,肝胆经的火也冲到上面了。你输了很多消炎药把炎症消了,一停药火又上来了,火生成的环境还在,经络还没有通畅。用大柴胡汤里面的大黄把他的燥屎泻下去,再用白虎汤把上面的阳明燥热清出去。或者根据症状解表用麻黄汤、葛根汤都可以,张仲景的每一个方子都是一个小单位,组起来也是一个方。一种病用一个方,好几种病就用好几个方。大刀阔斧的形式就是好几个方子在一起,量也大药也多,效果也很好。日本人用一个小方或轻方,也有效就是慢一点,只要用对了都有效。
  甚至不在乎量大还是量小,柴胡汤要求柴胡八两,你给他二三两,别的药八两,那就不是柴胡汤了。他的药量比例是要小都小,要大都大,那还叫柴胡汤。小孩子的药量也是一个道理,大人喝一碗,小孩子喝一小盅,让他少喝点量就小了。还是那个方子的药量比例,都是做的合方,也是很安全的。
  下面讲五脏用药法药大补汤别集,是张大昌他爷爷留下来的,不知道是不是辅行诀里面的东西,但是辅行诀里面没有这些方子。可能是他爷爷自己发挥的,这本书在文革时被烧了,从废纸堆里拣出来一部分。我理解他的思路特别好,这里面的大补肝汤治疗素曾跌仆,内有淤血,或缘久劳精气变少,倦怠乏力,常自惊恐,眠息不安,头目眩晕,时多呕吐,此名痹厥者方。有桂枝、干姜、五味子、山药各三两、炮附子、葶苈子、大黄各一两。
  病人有了宿疾淤血,曾经跌打损伤过,也可能没有,证明他的血分有了问题了。惊恐就是肝胆不好了,肝虚则恐,肝不好就睡不好觉了。血不养肝了,眩晕就是肝阳上亢,胆火冲逆就会呕吐。痹就是闭塞不通,厥就是手脚冰凉,这就好像是关节炎。因为肝不好气血就达不到,关节就得不到气血的濡养就疼了。这个方子是针对肝上虚寒有郁,因为肝主藏血,主要是把肝血养足打过去。
  这个方子里面没有活血药,只是把肝脏的功能加强起来,自动就能活血了。两辛的桂枝和干姜、酸味的五味子、化出甘味的山药就是小补肝汤,两个咸味的葶苈子和大黄、酸味的五味子是小泻肺汤,泻了肺就补了肝,因为金克木。咸酸化出的辛味是炮附子,因为化味是最主要的,是对肝脏最好的。把肺调好就是它的组方思路,这样用药更有生命力。张仲景补肾用小泻脾汤,就是少阴证用的四逆汤,泻了脾就补了肾,道理是一样的。
  本身附子补肝就特别好,乌梅丸里面就有附子。这里原方是厚朴,但经考证就是附子,厚朴是别人误写上去的。尤其是肺上有痰饮、咳嗽、肺气郁、肺火大、大便不通的病人,就可以用这个方。肺气压制住肝脏了,金气太实克到肝木了。如果肺脏没问题,只是肝心有问题,就用小补肝汤和小补心汤。这样就有多了一个思路,不是泻肺肺就虚了,它是肺太旺了。实就是邪气实,肺金太旺就不正常了,它就不能化生出对肝脏最好的辛味了。这样就伤到肝脏了,肝脏就得不到肺化生出的营养了。
  葶苈子和大黄是泻肺火、通大肠的燥屎和燥火的,肺正常了人体里面就自动生成辛味了,比你外来的东西要好。病因里面的久劳,不一定是房劳过度,不一定和肾脏有关系。古人生活比较艰苦,身体病到一定程度都叫劳,五脏的虚损也都叫劳。精气变少就跟少阴肾有关系了,所以咱们中医要求人把肾气保养好,因为肾里面有元阴和元阳。肾脏还管肝木、生厥阴,还管太阳经卫外,和足太阳膀胱相表里,还负责人体的免疫。造成人精气变少最厉害的就是房劳,这个方子里面把肺实金气泻掉了,金就能生水了。肺里有痰液就不能生水了,肾水不足相火就会反克到肺金了,都可以造成肺气实,这样就能照顾到肾脏了。人得病百分之八十是肾气不足造成的,肾为先天之本,所以人结婚之后身体逐渐就衰败下去了。元阴和元阳就损失了,肝脏和免疫力都缺少滋养了,所以一定要保精,不能浪费,这是生命的根本。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2MDk4MDc2.html
  第六十七讲
  讲于2013年9月15日
  有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在河北省二院确诊的是中耳炎,反复了两年没有治好。我一看明显的症状就是右耳疼,部位是走两侧的少阳经,脉比较洪大。口渴、喜欢喝冷水或冷饮,肚子就很胀,属于阳明和少阳合病。大便干燥,大肠经和肺经有热,脾胃是寒凉的。舌苔是滑薄苔,一块一块的,其实不是真正的中耳炎,因为是病邪到阳明会长时间不走。
  我给开的方子是北柴胡15克、黄芩九克、半夏十克、党参九克、炙甘草六克、生石膏九克、知母九克、芒硝七克、生姜五片、大枣五枚。给她开了五副药,所以说中医要毁于药,药店就没有北柴胡和旱半夏,只有水半夏。北柴胡是张仲景用的正儿八经的柴胡,正规应该是旱半夏,水半夏二三十块钱一公斤,旱半夏一百二三十块钱一公斤。不同柴胡之间价格差的也比较多,他就去我哪里抓了药,吃了两付就不疼了。
  肚子也不胀了,因为肚子胀是肠胃伤到阳气了,我就把生石膏单独拿出来。让吃了两服药以后再加生石膏,结果因为效果比较好,生石膏就没有加。她的胃气一降,少阳火就开始降了,耳朵就好了。知母和芒硝是通大便的,芒硝不用熬,把药熬好后直接冲化就行了。党参、炙甘草、生姜、大枣是营养胃气的,张仲景设计的小柴胡汤就是先把胃气照顾好,旱半夏是右降的药。不给她用大黄是因为按着她肚里柔软没有燥屎,大黄是泻实的,她只是有一种热气。中医用药对症了就会一剂知,就是一剂就能知道它的效果了,一剂止就更厉害了。
  只要有阴阳、昼夜、四季,中医就不会过时,因为中医研究的是天人阴阳变化的学说。如果按学院老师教的脏腑辨证,有个病人口苦是肝胆火旺,恶心和厌食是肝气犯胃了,头眩晕是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胸胁苦满是肝胆上的事,颈项强痛是有了外感,腰痛就是肾不好得补肾,腿胀、心烦、失眠等等症状,可以开出逍遥散,加上治外感病的羌活、独活,还得加上补肾药和安神药。按这种治法这个方子得二三十味药,其实这些症状要按六经辨证就是太阳合并少阳,就可以用柴胡桂枝汤。几味药就解决了,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有表征单纯去舒肝健胃效果不会太好,因为它是表证引起来的,必须用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一下就解决问题了。咱们用的六经辨证是根据六气来的,把人体的气化系统研究透了。五脏辩证只是照顾五脏,按五行把五脏分了系统了,没有考虑经络循行和腑上的事,所以是有缺陷的。
  有个胖女人到我那里想减肥,我一摸是阳明脉,她口渴,有痰,二十年的鼻炎,大便干,老吃完美的高纤乐,不吃就结不下大便来。肺脉大、肝脉弱,因为金克木了,长年的肺火大就把肝血耗没了。任何动静没有才能睡着,鼻子干得每天得用水洗,里面都是干块。
  因为燥火之气太厉害,就用大青龙汤给她把肺火清掉,量都不大。有麻黄七克、杏仁九克、生石膏十二克、炙甘草七克、桂枝十克、生姜、大枣,吃了五副药以后鼻子特别舒服。但是因为她常年睡不好觉,正规的熬法是先煎麻黄,把熬出来的沫子去掉,再熬别的药。结果她就睡不着觉了,因为麻黄碱可以兴奋大脑。肺热清掉后就需要变方了,所以中医不能一方到底,病机变了方子必须得变。
  我就用辅行诀上的小补肾汤,有葶苈子、麦冬、地黄、竹叶、炙甘草,可以把肾里的血液和津液补足,因为她的肺常年热就金不生水。睡不着觉就用酸枣仁、川芎、知母、苏叶、云苓,这就是酸枣仁汤,能把肝脏的功能调正常。大便不好就用当归、柏子仁,可以润肠、补肝,肝血亏导致头发挺稀。因为肝主二便疏泄,肝脏不行大便就通不下来。咸味的葶苈子和酸味的麦冬是我从辅行诀五劳汤里面拿了两味药,咸可以泻肺,把肺里的淤热和痰液泻掉,酸可以补肺里的津液。
  吃完这五服药,她二十年来鼻子和睡眠没有这样舒服过,可以深度睡眠了。清肺热后生地可以养上肝血,鼻炎也就治好了,皮肤和精神状态也好多了,头发也不掉了。她知道了中医和保健品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小孩子也可以用大黄通便,只要他有实证,粪块结到大小肠里了都可以用。再不行用芒硝,一定要把它通下来,还可以再加上枳实和厚朴调中气。
  下面咱们讲辅行诀的五劳方,先说建中补脾汤,就是张仲景的小建中汤。治疗脾虚、肉亟、嬴瘦如柴、腹拘急痛、四肢无力,肚子抽筋一样的疼,就是肠痉挛,主要是治脾虚的问题。脾主四肢肌肉,金匮里面虚劳篇的小建中汤可以治疗虚劳里急,心动悸就是心慌,鼻出血,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还涉及到心脏,因为脾阳虚就血亏了,肠胃不好就不能左升右降,相火反逆、肺火大就会鼻子出血。脾虚了木就去克土了,梦失精又涉及到肝肾问题了,因为脾是万物之源,脾出问题五脏六腑就得不到土气的滋养,咽干口燥也是肾上的问题,这个小建中汤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五脏。所以说这个方子的主证还是有点不一样的。这叫异病同治。
  组成有辛味的桂枝三两和酸味的白芍六两可以泻肝,产生的甘味是对脾脏最有好处的,脾虚会肝旺,就需要泻掉肝气,肝脏的药就成了主药了,泻了肝就补了脾,就可以在重新建立中气的自我正常运转,脾败了单纯用甘味药不会将脾气补起来。炙甘草二两、生姜五片、大枣十二枚和饴糖。饴糖是从粮食里面提取出来的,用黄米或者大米熬干饭,再把大麦发芽后切碎。把大麦芽撒到干饭里面搅拌,干饭见到大麦芽整个就变成水了,把这些水放到锅里再熬,稠了以后就成饴糖了。这个甜味的饴糖是对脾最有好处的,脾虚不一定就有湿,所以不用担心甜味对除湿不利。脾亏到一定程度必须用稼穑作甘,也就是粮食出来的甜味才能补好脾。现在加工的白糖会伤到脾,因为它的性质是酸性的。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5ODY2Njg0.html
  第六十八讲
  讲于2013年9月15日
  张仲景的小建中汤和辅行诀的建中补脾汤的方子一样,药味一样,用量也是一样的。但是建中补脾汤只涉及到脾脏,而小建中汤涉及到了全部五脏。其中的饴糖是粮食加工出来的糖,因为粮食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所以粮食里面的甜味能入到脾脏。咱们说的脾不光是西医说的脾脏,还包括胰腺、小肠、脾胃的功能。中气很大一部分其实说的是胰腺,因为胰腺在脾胃的中间,它里面产生了淀粉酶、脂肪酶等上万种的酶,去消化蛋白质、脂肪等各种营养。不是光有胰岛素,人吃的各种食物都需要酶去分解它。所以咱们平常吃饭不要太复杂了,否则就会对中气造成负担。
  现在生活讲究高端,其他方面可以好一点,但是吃的不要太复杂。越简单越好,不要以为很多工业化加工的东西就是营养高,其实是对人体能量和阳气的消耗。身体要识别这些东西,然后要产生各种酶分解它,你在消化食物,食物也在消化你。就像你喝一种酒可以,几种酒放到一起喝你很快就醉了。人体虽然很灵敏,但是对历来都没有吃过的东西会很难识别,产生能消化这些东西的酶也得有一个过程。
  西方人吃生肉是从他们祖先就开始的,中国去吃生肉就不习惯,很多很少吃得到的东西不见得对你有好处。所以现在的小孩子难养,就是他们习惯了超市的非天然的食物,一个是它们的味太厚,加了很多咸盐、味精、鸡精和很多辛辣的东西,一吃特别香、辣、甜。长期吃味厚的东西人的知觉就麻木了,而且是会伤到人的脾胃的。脏腑清灵了就能品尝出原始的五谷之味,是人体能直接吸收的滋味。人体之所以能辨别这些东西是因为有阳气,人有阳气身心都是清灵的,孔子听到路边的女人哭声,能听出三种悲哀。
  但是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老看那些花红柳绿的东西就会伤到眼睛。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是打打杀杀的你的内心就不会沉静了。老吃厚味就刺激得没有食欲了,看到粮食做的东西觉得没味就不吃了。咱们知道五味主五脏,辛入肝、咸入心、甜入脾、酸入肺、苦入肾,过了就是药物了,就会对五脏造成损伤。五谷对孩子们生长很有利,而且长出来的体型也好。现在孩子们吃的西方来的垃圾食品,都会身体超重,含有各种激素和添加剂。西方人的快餐文化没有什么讲究,马上吃完饭去工作挣钱,没有真正的饮食文化。只讲营养不管对身体好不好,吃的人们骨质疏松、高血压各种病都来了。
  所以如果小孩子不爱吃饭、挑食、厌食,可以让他吃点饴糖,小建中汤能把他的中气重新建立起来。他就能找粮食做的饭吃,然后让他断掉超市里的牛奶等各种饮料,越喝越厌食。咱们吃五谷的东西,比如山药可以吃到他的糖分和纤维,人体利用完这些东西一定会产生一些垃圾。这些食物里面的纤维就能把这些垃圾带走,这就是原汤化原食。人体如果只能吸收不能排泄,就是西方饮食观念不讲排泄。他们把食物中有营养的东西提出来做成营养片让你吃,吃了你能吸收而且能上瘾,但是排泄不好就会出问题。
  时间长了会存积到某一个脏腑,甜味的东西会存到胰脏上,就会形成糖尿病。五脏你能满不能实,实了就是结石或癌症。饴糖就能直接进入胰腺,才能把以前吃的垃圾逐渐排出来,把胰腺的功能唤醒。但是一定要用正品,现在有很多是假的,用白糖加上工业原料制成的,特别便宜但一般人很难分别真假。我买饴糖就直接找那些手工制作的,你一尝就知道不一样。
  饴糖单独吃对人的脾胃也是有好处的,这个方子里面的饴糖多一点也无所谓,一顿吃两三小勺都可以,甜的东西孩子也愿意喝。妇女吃这个方子可以补血,妇女以血为用,经常来月经血分就要亏。血是从脾胃上来的,很多妇女到三四十岁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突然就会饿得马上得吃东西,不吃就会晕倒。
  按难经说,脾里有半斤膏脂,属于精华的阴液。脏腑长期郁热不解和辛辣的东西把这些膏脂损耗没了,或者睡不好觉也会引起。吃这个方子把这些膏脂补足后,饴糖和白芍都有补足脾血的功能,就没有这种现象了。所以女人要常吃建中,男人要多吃理中汤,因为男人以气为用。
  下面讲养生补肝汤,是从汤液经法里面直接拿过来的。有酸味的麦门冬三两,咸味的葶苈子六两,辛味的干姜三两、葱叶十四茎、桃奴十四枚、麻油一升。他说的补肝却用了酸味的补肺的药,咸味是泻肺的,酸咸化辛。辛味可以补肝,重新建立肝气,因为肝脏已经劳损了,自身已经没有功能去运转了。必须是克它的源头的肺金,变化来来的精华的东西是对它有利的,所以得从肺上着手。咸味的六两和酸味的三两,是为了把肺里面多余的气泻掉,因为肝弱了金肯定相对要强。泻肺后把肺调平产生的化味是补肝的,这就是伊尹五行相克才能相生的思路。
  这个方子主要治疗肝虚,筋亟,腹中坚澼,大便闭塞。我用这个方子治疗过鼻炎的病人,结果鼻炎和肝脏都好了,因为能够睡好肝脏就得到滋养了。这就是通过肺来调肝来得特别快,这个思路温病派没有。肝脏的疏泄功能弱了大便就不通了,肺火没了津液往下走大便自然就出来了。腹中坚澼就相当于肝硬化腹水,是肝脏不工作出现的症状。这样的方子能治很多病,我们都可以灵活运用。
  如果肺火大咱们就用葱叶,绿色的入肝,白色的入肺。咱们不知道桃奴是什么,可能是没有长成的小桃,临床上张大昌弟子们
  用的是桃仁。学习了辅行诀和伤寒论用药就非常顺手了,可以用六经五脏结合起来辨证,可以把这两部经典上的方子合到一起用,非常灵活。辅行决已经把五行之间的变化解决得出神入化了,麻油是从芝麻里提取出来的香油,芝麻的气味是走肝的,麻油还可以润肠。
  下面讲调神补心汤,治疗心虚,脉亟,神识恍惚,烦躁不宁,是比少阴证还要厉害的心脏病。用到苦味的生地三两,甘味的茯苓六两,咸味的旋覆花三两、栗仁二两,苦味的苦苣二两,麦酒一升。补心就要泻肾,因为水克火。甘味的泻肾,苦味的补肾泻心,甘苦化咸补心。因为心脏很弱了直接用咸味补不上,通过化味重新建立启动心气,然后再通过五谷、五果、五菜的辅助来养心。麦为心之谷,小麦酿的酒对心脏有好处,用麦酒一升跟药在一起熬,一升相当于咱们熬药的一碗。张仲景说以水九升煮药三升,咱们就用九碗水煮成三碗,早中晚各喝一碗药。
  咱们知道这个理论就行了,这些菜、果药店不好找,只能去菜市场或超市买了。因为五脏太弱了,需要用比较平和的五果和五菜配合药物来帮助五脏,别的东西太猛烈了会对脏腑有伤害。张仲景只是把小建中汤收录了下来,没有把这四个方子收下来。
  下面讲凝息补肺汤,治疗肺虚,气亟,烦热汗出,里中干燥,时咳血。用咸味的丹皮三两,苦味的黄连六两,酸味的五味子二两,辛味的韭菜三两,李子八枚,白酨酒一升。酨的拼音是zài
  。要补肺得泻心,泻心要多用苦味的药,苦咸化酸可以把心脏调平,补肺。菜的味道可能是气味的互换,金木相合,水火相交。白酨酒是古代做黄酒的原料,因为是白色的所以入肺。张仲景的瓜蒌薤白白酒汤里面的白酒就是这个白酨酒,据倪海厦考证是甜酒酿。五劳汤的使用率不高,张大昌和他的弟子用这些方子案例也不太多,因为五菜和五果不好找,这些症状用伤寒论其他的方子也可以解决。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EwMDI3NDM2.html
  第六十九讲
  讲于2013年10月5日
  中医的精神就是不违背自然的法则,冬藏是涉及到第二年身体好坏的根本问题,所以黄帝内经有句名言,善养生者必奉于藏。一般人都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光注意养生了,却不知道养长、养收、养藏。黄帝内经的保养生命的精神是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春天是生而勿杀,在夏天阳气外泄的时候要让身体出出汗,思想情志可以开放一点。秋天的时候阳气就开始收敛了,冬天的时候万物闭藏,勿扰乎阳。养藏性就是不去打扰阳的潜藏,冬天的时候我们要穿的稍微保暖一点,把阳气收到里面是正确的。
  有的人锻炼出汗、晚上不睡觉,都算扰乱了阳的潜藏。黄帝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必温病,阳气得不到足够的充养,第二年春夏需要的阳气就不够用,就会生病。伤寒论的意思就是伤到冬天寒水蛰藏之令气了,也就是人生命的根本,人就没有抗病能力了。所以说养阳特别重要,黄帝内经说温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所有的温病都是伤寒造成的。
  难经说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这一类的都叫伤寒,是广义的伤寒。内经说夫热病皆伤寒之类也,所有的发烧的病都是伤寒病。杂病包括了不发烧的病,所以伤寒杂病论这本书能治疗发烧的病和不发烧的病,也就是能治天下所有的病。张仲景起的书名比较保守、有内涵一些,以前的经典之作都叫经,其实伤寒杂病论也应该叫经。古人认为经典是不可更改的权威之作,张仲景收集了古人很多经典之方,因为不是他首创的所以叫论不叫经。
  医家一定要把藏的工作搞好,否则作为医生还老闹病,还怎么给别人看病啊。如果把藏悟透了,人就不用吃药,因为阳精藏好后,肾阳直接和膀胱经相通。人体抗御外面的风寒暑湿燥火的能力就强,首先抵御外邪部分就没问题。然后在情志上符合养生之道,人就没有什么大病会得。
  昨天看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常年腹泻,这是脾肾寒了。今年夏天的时候我给他开了几副药,我一摸脉脾肾还是有点寒,他说吃药那段时间大便很正常。我说你要想治好必须夫妻分床,我开的药我心里有数。他说现在有一个情人,人在夫妻生活的同时,你的阳气会散失掉。尤其是冬天的时候保护阳气更重要,否则就会常年拉稀,输液吃药也不管用。如果还不注意他的病就不容易好,固不住阳不吃药的时候就要犯病。
  下面咱们讲固元补肾汤,治肾虚,精亟,遗精,失溺,气乏,无力,不可动转,或时下血方。有甘味的人参三两,辛味的炮附子六两,苦味的竹叶三两、薤白三两和杏仁三两。补肾就是主藏,辛味是泻脾的,泻了脾就补了肾。甘苦也是补肾的,重新建立肾气。肾气已经非常虚了,用熟地等一些补肾精的药已经补不起来了。薤白有一种大蒜浊气的臭味,有重浊往下走的效果,能把肾脏和输尿管里不好的东西给排下来。
  张仲景的瓜蒌薤白汤,是用瓜蒌把薤白带到胸上,把胸内的痰液、浊气、臭水泻下来。这是同气相助,以浊泻浊,而且它有滑性,所以有人在拉痢疾的方子里也用它。浊气下坠降不下去,用上它就可以滑下去了,痢疾也是污秽之物。肾炎就是该排的东西排不下来了,就可以用到它。竹叶是偏凉的,薤白是苦温性的,杏仁不凉不温。竹叶可以利尿,把肾脏和膀胱里不好的东西排下来。
  下面咱们讲陶弘景收录的汤液经法的六神方,治疗外感天行之病,就相当于现在的传染病。有阴旦汤、阳旦汤等,他带着徒弟在山上修道的,外感了山岚瘴气,病邪变化特别快,今天发烧明天就成肺炎了。数日传遍,生死往往在三五日之间,要使用了这几个方子就不至于冒险了。这几个方子在伤寒论里面也有收录,证明陶弘景所说不虚,包括急性肺炎、发烧等各种大青龙汤证传染病。
  当年石家庄就闹过大脑炎就是用白虎汤治疗的,都是从汤液经法来的方子。阴旦、阳旦、六神都是古代道家根据天文星象正统命名的,后来张仲景就避道家之嫌,收到伤寒论以后就不叫这个名了,有的没改有的改了。陶弘景说阳旦者升阳之方,阳旦就是太阳初升的时候,相当于一年的立春。阴旦就是月亮出来的时候,相当于一年的立秋,方位的西南。月亮刚出生的时候在西南,阴气在这里初升,这样才可以右降,阳气从东北初升开始上升。
  东北西南一线是人体的坤艮,代表了脾胃方面的问题,所以人体脾胃的阳气不足了用阳旦汤,阴气不足了用阴旦汤。人的阳气升发不上去就会胃阳不足,就需要在桂枝汤里面加上黄芪的大阳旦汤了,阴旦汤就是柴胡汤。青龙汤就是宣发的麻黄汤,就是春天阳气往外发散的时候,受寒后就闭塞了,就要通过肝脏青龙的力量去升发。白虎是重收之方,用凉药西降,这完全是把时间和空间放到人体里面,用时空去治病了。朱雀汤是清滋之方,玄武汤是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治疗阳气不足,水饮内停的病症,克化不动水液了。真武又叫玄武,玄就是黑色,武就是北方龟蛇合体的神。龟甲就好像武士穿的铠甲一样,乌龟是镇水之神,是水中之阳。
  西医的营养观念和古人药性的思想是两码事,有个病人吃安利产品很精神,一不吃就哈欠连天。我一膜就是少阴脉,这些东西跟大烟一样上瘾了。一开始黄连素治痢疾挺好,就是从黄连或其他草药里面提取小檗碱黄连素,没过五年就治不了了,细菌产生抗药性了,因为它成份单一好识别细菌就好对付了。如果是整个的黄连熬成水就不产生抗药性,所以说大自然里面一物降一物,用西方科学去研究中医不是一个正确的思路。
  小阳旦汤治疗天性病,就是不管大人小孩都得的疫病,症状是发热,汗自出,恶风,鼻鸣,干呕,脉弱。中风以后自己老出汗,怕风就是桂枝汤证,也可能他发烧,也可能不发烧,发烧不发烧这个方子都能治。足阳明胃经通于鼻,肠胃不好了造成鼻子直直地叫,鼻子还是通气的。他不是麻黄汤证的鼻塞,而是过分通畅了,好像一吸气凉风就进了肺了。鼻子也怕风,胃凉了鼻子也就凉了。恶心但吐不出东西来,汗出太多就不是浮紧脉了,因为表封闭了不紧,而是缓脉。
  这就是桂枝汤,有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几副药就好了。有个小伙子从小发烧就用抗生素,一直到初中每个月都要输一次液,来的那天一天输了两次液还是发烧。三十九度多嗓子疼,舌苔白腻,我就用桂枝汤加白术和茯苓,吃了两服药就好了。
  我治疗过的最难治的发烧,是一个每到夏天就发烧的病人,腿上还有慢性骨髓炎炎,冷得他就到太阳底下去晒着。夏天是阳气正旺的时候,但是阳气往上走了,骨髓炎是阴邪之气在下面,阳气就不足于克化他的阴证就会发烧了。冬天的阳气是往下走的,所以他冬天不烧,他就是用什么消炎药也不管用。一般都是低烧,不是正邪交战针对外邪的发烧,这种阳气飘上去了的发烧特别难受,浑身跟散了一样头晕头蒙。
  开始我用的是三仁汤,但是不管用。我就改变思路,用阳药去攻他下面的阴邪,一副药就不烧了。我自己组了一个方,里面有真武汤的成分和活血成份。中医退烧有两千年的经验,现在中医院规定用中药三天不能退烧就要上西药,应该是西药三天不退烧就用中药,还是没有自信。
  还有个小孩,一个月竟然输了二十八天的液,发烧还是退不下来,前两天又发烧三十八度多。我一问症状其他的不明显,小便也不多有点不利,显点恶心。就用两包小柴胡颗粒和五苓散让他冲着喝了,一天就好了。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E4MDcyNjY0.html
  第七十讲
  讲于2013年10月5日
  大阳旦汤治凡病,自汗出不止,气息怯怯,身劳无力,每恶凉风,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脉虚大者,更为切证。凡病是说不管它是外感天行,还是内伤杂症,凡是得病都能治。这种病出汗要比小阳旦汤程度要厉害一些,感觉非常气短,稍微一点凉风就怕吹到身上,都是非常弱的现象。而且肚子老疼,吃东西不行,这个方子就特别合适了。黄帝内经说脉虚大为劳,我在临床经常遇到这种病人,这是阳气不能入于阴中、浮阳外脱的表现。黄芪建中汤主治胃气不足,得把中气重新建立起来。
  有黄芪五两,桂枝三两,有芍药六两,桂枝三两,这就是泻肝补脾。黄芪五两,人参三两,是用来补气的药,甘辛补脾。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这个方子可以把少阳的虚火降下来,这就有了小建中汤的意思,生阳之方以黄芪为主。它扎的根比较深,而且它的质地比较松软,可以深入沙土几米深。所以它生发津液的力量就特别强,张锡纯就善用黄芪补正气,张仲景的黄芪建中汤就用一两黄芪,他这里加大了生阳的药量。
  人参是补气生津、健脾,因为出汗多会伤到胃液。伤寒论的新加汤就是用党参、倍白芍,思路是一样的。这就是虚劳病,脉无力而且洪大,里面是空的。洪而有力是里面有实证了,而这种松软的脉就跟摸到豆腐或棉絮一样。芤脉的外面还有点硬,缺血后里面的气还比较足,这里的脉象是里面的气已经不足了,搏动的力量小了。各种病都能引起这个症状,有的西医还是叫不上名的,内伤的比较多,但不一定就能化验出什么病来。
  拘急就是痉挛或抽筋,小孩子老肚子疼,就用小建中汤加饴糖和白芍,酸甘就除了痉挛了。白芍能利脾下血脉,走静脉。熬法就是把药渣去掉后,把饴糖放进去再开一个滚儿,化掉就可以了。睡着了以后就不主张再喝药了,应该勿扰其阳。睡觉后阳气入里的目的是阳气潜藏修整了,还可以温养脏腑,打扰了他就伤到阳气了,而且还伤神,所以有人睡觉了别人应该不大声说话。
  小阴旦汤治天行病,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痢。有黄芹,芍药,生姜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张仲景的方子用药是根据汤液经法的气味化合,药量的数字是根据河图洛书之数。比如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三八为木,就是这个比例。补阳用大枣二十五枚,炙甘草汤补阴用三十枚大枣,二四六八十加起来是三十,阴数之和。一三五七九加起来是二十五,阳数之和,所以叫经典之方。
  这个方子能治急性肠胃炎、发烧、痢疾,肚子一疼就得去厕所,芍药能缓解疼痛。这样的方子还有好几个,葛根芩连汤有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治疗的是热利,肚子不疼。大便次数多,喷射状,味臭。桂枝人参汤治疗的是寒利,大便次数多但不臭,拉肚子不难受,是脾虚寒造成的,就是桂枝加理中汤。
  小阴旦汤里的黄芩能泄胆火,阴旦就是从长夏过渡到立秋的时候,阳气该降的不降,湿热该收的不收。阳气因为湿热在那里挡着而降不下去,需要用白芍和黄芩去收降阳气,白芍右降酸收,苦寒味的黄芩能燥湿,寒又能往下降。就把长夏的湿热之气除掉,痢疾就是有湿热,凝聚到一起了。肺气不降湿热传到大肠就是痢疾,拉肚子后肠胃的津液受伤了,生姜、炙甘草和大枣可以补脾胃。
  古人的思路是通过观察天去研究人,尤其是秋季腹泻和痢疾。按照正常的气化到秋季开始敛降,水火各返其宅,水归水,火归火。阴气往下一降,就把阳气潜降下去了。如果湿气太重热气就往上走,所以就会汗出。藿香正气汤是转治暑期的暑热引起的恶心、吐泻,外面是暑里面是寒,用来温中化湿,其实是喝了很多凉东西脾胃受寒了。伤寒论里面把小阴旦汤叫黄芩汤。
  大阴旦汤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心中烦满,胸胁支痛,往来寒热者方。有柴胡八两,人参三两,党参三两,生姜、炙甘草、芍药各四两,大枣十二枚,半夏洗一升。这就是小柴胡汤的症状,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胸胁苦满,病在少阳经。这是在小阴旦汤基础上发展得比较严重的病,是小柴胡汤加白芍,张仲景的黄芩汤基础上加了柴胡、半夏和人参。如果合并阳明证,张仲景就又在里面加了枳实和大黄,就成了大柴胡汤。
  柴胡走三焦、清少阳,他们用杏仁有的是多少枚,石膏用鸡蛋大小,厚朴一尺。估计他就是怕以后换算错了,历朝历代的度量衡都不一样。吴茱萸也是用一升,有时候是几两。比如半夏仲景用鲜的,和干的重量肯定不同,所以仲景写半升,和姜一起用这个药非常保险,并不是有毒不能用。这个方子总的来说是一个右降的方子,黄芩和白芍清降君相二火,柴胡左升清阳,又能右降,左升就等于右降。所以叫大阴旦汤,降的力量要比小阴旦汤更强。
  柴胡苦平不是热药,左升的是清气,用量大了还能泻。可以推陈致新,能上能下。张仲景对中医做的贡献已经超过伊尹了,他肯定看过汤液经法,并作了重大发展。
  小青龙汤治天行病,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身痛,脉紧者方。用苦温的麻黄三两、杏仁半升,辛味的桂枝二两,甘味的炙甘草二两。甘苦化咸可以补心脏和津液,苦味本身就走心脏。桂枝和炙甘草张仲景治疗心动悸,是强心的药。张仲景用的叫麻黄汤,麻黄就是青色的,左升宣发的药。桂枝也是升阳的,纯属左升的方子,所以叫东方的小青龙汤。如果冬天这样的病人病重了,一到春天就好了,证明得到了天地阳气的资助了。有些皮肤病就是这样,中医是大的思维。
  青龙宣发就是把汗毛孔打开,强心阳加大心脏的运动,把外面来的寒气赶走。病人受寒后阳气郁闭,抑制了人的阳气的宣发。阳气来源于冬天的寒水,该生发的时候没有生发上去。夏天阳气宣发出汗的时候突然受寒了,照样可以用左升的方子,发汗把寒邪排出去。麻黄青色入肝,生发肝脏的阳气,杏仁可以补汗水。人出汗时外面的寒水突然受到寒邪的压制,就会因为不通出现身痛。寒气把人体的脉收住了,气血过不去就紧了,人体本身不是太弱,张仲景在这里写的是浮紧。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就成沉细的少阴脉了,伤寒是高出皮肤的浮脉,摸着就是洪大有力的。
  有一个病人本身是太阴合病阳明,大便稀是太阴证,经常口渴时阳明证。而且又加了受寒脉沉细的少阴证,还有头两侧和两胁不舒服的少阳证。开始用的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然后加了麻黄附子细辛汤,两天后烧就退了,病也好了。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E4MTM5ODQw.html
  第七十一讲 讲于2013年10月12日
  辅行诀里面的大青龙汤,就是伤寒论的小青龙汤,大家不要把名字混淆了。治天行病,表不解,就是从外面来的。发热,干呕,咳喘不已。病机就是外寒内饮,外面受了风寒了,肠胃里面有水饮。一般舌苔是白腻的,好像是从水里提出来的一样,不愿意喝水。还有特殊情况就是特别愿意喝水,五苓散证就是里面有水饮,化不开以后就老喝水但不解渴。多喝水人们容易联想到阳明证的人参加白虎汤,大热大渴脉洪大,临床上有但不太多。舌苔一定是黄干燥,可以从这方面鉴别。
  水喝的太多了舌苔像糊了一层浆糊一样,清理了以后就是白腻苔。这里的大青龙汤证也许渴,也许不渴。小青龙汤证没有咳嗽,吐痰很容易。水饮在胃而胃气不化,又引起了肺气的水湿过剩,变成痰就吐出来了。这个名方效果就是一剂止,可能发烧,也可能不发烧。但是咳嗽得比较厉害,用什么药都止不住。
  饮证能造成很多病,西医化验不出来,也可能造成苓桂术甘汤证的心脏病,痰水克到心火了。还造成咳嗽、头晕头蒙,饮这东西越用药效果越不好。输液又是把水输进去了,本身就是水液代谢不走了,消炎不会管用的。饮是中医一大特色,西医没有这一说,得饮证的人非常多。
  有一个病人喝冰镇啤酒和饮料太多,越喝越渴,伤到了脾肾。肾水上犯,克到脾土,造成脾胃不好。水代谢不走脾湿,又伤到头上,造成头晕、头疼、恶心,头上好像裹着一个东西一样。看到饭吃不下,做CT头上没事,检查不出病来,浑身难受不舒服。我给他用了己椒地黄汤,配合了五苓散,泻水、泻肾、补脾,吃了不到两个月的药就把他治好了。把他吓坏了,以为长了脑瘤了。他的肚子也舒服了,浑身也轻快了。
  龙就能治水,左升对应的是肝,辛酸化甘辛味多是补肝的。桂枝、半夏、干姜、细辛都是辛味药,芍药和五味子是酸味的,这是一个升肝阳的方子。甘味的炙甘草和五个辛味的药就可以甘辛化苦,加上苦味的麻黄就苦能燥湿。青色的麻黄就是青龙,可以强心增加心率。细辛、干姜、五味子两辛一酸专治肺胃里的寒湿不化、痰饮过多,干姜可以温肺胃。细辛也是能化水的温药,能把阴寒之气打开,细辛尝着就特别麻辣。痰饮成废水已经没有作用了,需要用温热药把它打开排出去。
  所以说人不能贪凉饮冷,尤其是发烧感冒的时候,快好时就喜欢喝水了。治病从不渴到渴就是快好了,通过发汗解表了,一定要喝温水。一点一点地喝,水分就能化解开了。如果用一杯水一下就喝了,人体正弱的时候化不动了,就容易形成水饮。尤其是夏天出汗正热的时候,一杯冰水下去,形成水饮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病,内寒内饮就是真武汤证。
  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老咳嗽,是肺寒有水阴造成的,我一看就是青龙汤证。他游泳完回来喝了凉东西,就是外寒内饮了。嗓子很痒,舌苔白腻,抓了三副药就好了。麻杏石甘汤证是肺热引起的咳嗽,一般是黄痰,厉害后嗓子会响。它是干燥的哮鸣,是肺热把痰液蒸化了,声调比较高,吱吱地响。这种喉鸣容易和射干麻黄汤症误诊,张仲景形容射干麻黄汤证说,这种病人喉中如水鸡声,气管炎嗓子有痰呼噜呼噜地响。
  我治过一个哮鸣的小孩,反复咳嗽输液治不好,肺里有浮热。别的大夫给他开的方子是射干麻黄汤,里面也有细辛、生姜、五味子等热药,我一看正好相反了。热证再用热药就会加重,这是我在临床上发现的规律。那个大夫就是读成死书了,一听嗓子响就当成射干麻黄汤证了,我改用麻杏石甘汤就把他治好了,证明我的思路是对的。他的嗓子不响后开始出汗,我又用桂枝汤和厚朴杏子汤,调了一个月就好了。
  水饮已经阳气不足化不动,不能通过小便排出去了,还是原来喝进去的水,没有经过人体的改变。是通过三焦系统在身体里走的,气化循环不行,积累到一个地方。重浊了就会水肿了,水饮不一定都是重浊的。裴永清用五苓散治疗过一个癫痫病,那是水饮走到头上了,恶心加头晕。五苓散治疗水饮有个特点,口渴想喝水,但是喝水不解渴。再就是水入即吐,这两种症状正好相反。
  看着水不能喝,一喝就吐也是五苓散证。水走不到细胞里面了,细胞吸收不了在外面就是废水,走到细胞里面的水人体能受用就没有问题。水饮是水液代谢出现问题了,五苓散里面有甘苦化咸,苦味的白术和甘味的茯苓化出的咸味,能令津液生、止渴。就能把细胞外面的水送到里面,只要能进入细胞里面,就能把喝进来的水变成体液。喝那么多水不解渴就是走不到细胞里面,消渴症能尿出来还好,积到身体某一部位就是水饮。
  看到消渴症就要想到五苓散,你身上有热就缺水,就需要喝水去热,这就形成恶性循环了。喝水过多在肺里循环不好,就成肺水肿了。液体输到血管里,通过肺的微循环跟气体交换,然后再通过静脉走到心脏里面。交换过程中水液来得太多,就交换不动了,肺泡就水肿了。深入到肺泡里面加上肺热就成痰了,老咳不出来就成肺炎了,水湿里面温度又高就生成细菌了。能吸收循环就没事,一旦发生停滞就成问题了。
  发热不出汗也是不好的,所以用麻黄、桂枝、白芍解表,肺与皮肤相表里。把皮肤打开肺与外界就通气了,里面就不热了,病就好了。外寒必须解表,再用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化掉内饮,半夏是化痰药。二参汤有半夏人参茯苓甘草,辛辣的药能打到痰的内部,把它化掉。相当于内外同治,银华、银翘散一类的药都是清热辛凉解表,这是温病派的药。
  咱们得看症状,如果里面有热被寒郁闭住了,确实是符合温病就用清凉解表。但是由受寒造成的表证,恶寒怕冷就用辛温解表。真正临床上用辛凉解表的不是太多,但是温病派看不到恶寒怕冷的症状,不敢用麻黄桂枝一类的药。外寒内饮的病用凉药,越用痰饮越得寒则凝,越不容易化开。水得到寒成冰了。
  也算是巧合,一个病人的一个肾被摘掉了,又发现了胆结石、糖尿病,血糖是十二点多。他的症状是喝水多,他还有鞘膜积液,一个睾丸里面水肿特别大了,坐到哪里都很难受,站着也不舒服。中医叫水疝,就用五苓散治疗,小孩们得这种病的比较多。西医有时叫你做手术,因为就一个肾,所以他特别怕吃药。他,肝脉较大,吃西药太多伤到了肝功能。腹胀、大便稀是胆热脾湿寒,口渴、口苦和胆囊炎引起了两胁疼痛属于少阳证。辨证应该是少阳合病太阴,咱们不看西医病名。舌苔就中间一块是白腻的,肚子胀证明脾胃有水饮
  应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还有黄芩、天花粉、牡蛎、炙甘草,因为口渴所以没有半夏。柴胡和黄芩走少阳,干姜温脾,花粉能治口渴。牡蛎治小便不利,水液代谢异常和小便不利造成了水疝,也是水饮停到了那里运化不走了。喝水多剩下的那个肾的负担就比较大,肾上的水液排不出去就走到了睾丸,肾水上犯到胃克土了,就腹胀了。用这个方子熬药冲服五苓散,五苓散是泻肾多余水液的方子,不是泻肾气,用甘味的药苦甘化咸,里面的茯苓和猪苓是甘味的。
  用药后他的肚子马上就舒服了,小便也挺多,这个方子吃了两个月。原来块状的胆结石成了泥沙状了,血糖降到了六点多,鞘膜积液小多了,但是没有恢复原状,已经感觉不到难受了。一个肾脏的人在脉象上和别人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是肾脉差一点,但不是没有肾脉了。其实脉象是气化的感觉,他不是说的实质。肝脏在人体的右边,但是肝脉在人的左手。他说的是功能,只要血脉能通过去,脉上就会显出来。不说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说的是它的阳气在哪里。
  两个肾对肾阳的产生的作用是一样,所以去掉一个肾阳还是有。西医去肾不管左右,哪个坏了就去掉哪个,照样人还活着。去掉肾没了肾阳人就完了,不是那样的。这个方子里面牡蛎是咸味的,可以降胆和三焦的相火,它是海中生长的。花粉能把血管里的水分补充上来,这个方子就能治疗糖尿病,这个药下去血糖降下来就不渴了。我就想试验一下用五苓散治疗糖尿病,用大量的白术就可以生津液,治疗大便干,过去的老大夫用六十克白术大便就通了。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IxMDA5NjI0.html
  第七十二讲
  讲于2013年10月20日
  在金匮要略上讲脉症病治,中医在两千年前就知道脉症同样重要。现代西医以辨病为主,什么病就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叫规范治疗。中医同样是治一种病但用的方法却不一样,一人一方,这就是中医的特色。比方青光眼要是眼压高,就用五苓散等利尿的药,眼压不高就得他增加血液循环。肝脉弱就是血液循环供不上,造成了头疼。把肝脏的力量加强,把肝寒去掉再把肝血补上去,眼里面的血液供应上,青光眼自然就好了。
  不同的阶段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有一个中度脂肪肝病人大便稀,脾肾肝寒、脉沉。脂肪化就影响到肝脏供血不行,脸特别红是血液微循环不好了,我给他开了成药桂枝茯苓丸和附子理中丸,吃了一个月的时候肝脉就起来了,两个月后化验脂肪肝没了。活血药桂枝茯苓丸可以调肝血。
  还有一个肝脉不行的胖女人,想减肥也有脂肪肝,肾阳脉不虚寒。脾脉寒一些,稀大便一天三、四次,肚子特别大。喝完水就口渴,肝脉沉引起了睡觉不好,喜欢吃凉东西。脸是黄白色的,发点黑是水色,从脸色上也能看出来。这样的脂肪肝就跟上面的病人在治疗上就不一样了,西医都叫脂肪肝,咱们中医给分开了。我用了理中汤加五苓散,水液代谢出问题了老渴,脾虚喝水多了运化不走就大便稀了,人也就特别胖了,我用的白术就加量了。
  这就是太阴证,用党参十五克,白术三十克,干姜十八克或二十克都行,炙甘草七克,这是理中汤。茯苓二十克,泽泻二十克,肉桂十克,猪苓十五克,白芍十克,苍术十克。如果肾寒可以加附子,白术、茯苓、肉桂、泽泻、猪苓是五苓散。这些都是燥药,苍术可以化脾湿,生脾胃的清阳,燥烈劲儿大。白术能把脾里面的水液运化到肺里面生津止渴。这两味药不是一类植物,古代都叫术。
  太燥又怕伤到肝血,白芍可以养肝血,它和肉桂可以调肝。加上炙甘草就是桂枝汤,还可以调脾。吃了七副药睡觉好了,肝脉就有了。因为把肝上多余的水分泻掉了,肝脂肪化就是里面的水液代谢不走了。脾湿郁到肝上了,把脾土里面的湿气泻掉后,就好像大树不在水里泡着了,肝木的生长就有好的环境了。不断的放屁往下通气,肚子里面就舒服了,咱们这里面没有行气的药,是因为把肝脏调好了。肝主疏泄,肝脏的功能恢复以后,就会把瘀滞的气和水液排泄下去了。
  把身上多余的水分排泄完了,这么大的药量大便自然就正常了。白术、茯苓和干姜都是温脾化湿的,她原来是清气不升,现在是排浊气。不让大便一下收住了,污浊的东西就不好往下走了。理中丸和理中汤的效果是一样的,汤者荡也,人体吸收得要快一些。
  一个从医院回来的五十多岁的女病人,家人已经对他没有信心了。医院诊断是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病,去年闹病时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了,上了120已经就没有心跳了。在医院抢救了三天,按摩并上了呼吸机。心跳停的时间长心肌受损了,把气管切开插了管子,怕突然心脏不跳人又昏迷了,就在心脏里面放了起搏器。之前她还是有自主心跳了,你有自主心跳的时候起搏器不工作,你不跳了它就电你一下,代替你工作了。
  以后就吃稳定心律的西药,过了半年又闹病。去医院复查,她没有自主心跳了,全部都是起搏器起作用了。医院说起搏器能用十年,现在这样最多三年就不行了。人吃不了饭老吐,而且老躺着不能动。我一摸右脉没有,在医院做冠状动脉造影,在右手上没找到动脉,就从大腿根动脉插进去做了。这样就把右脉伤掉了,左手脉沉细数,跳得快是因为心脏力量非常弱了。三四天一次大便,自己排不下来,舌苔又干又白。心脏产生的热量走不到小肠里面,心脏跳得快上面好像有虚火的症状,不吃凉东西就嘴干舌燥。
  因为心脏特别弱,我就用炙甘草十五克加肉桂十五克,桂枝甘草汤可以强心阳。人太弱了药量太大没有用,一点一点给她提上去就行了。因为她的心脏不好,医院一直给她开了利尿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中医的苓桂术甘汤就防止肾水克到心火上,专治心衰都用到茯苓,这里用了云苓十五克。肝脉和心脉都特别弱,我就用了辅行诀的大补肝汤,用木去生火,因为她是纯虚证。老吃着两种利尿药,腿脚也不肿。再加上大补心汤,就补了肝心肺,用的是旋覆花十五克、丹皮十五克、竹叶十克、干姜十五克、五味子八克、麦冬八克、炮附子十五克、党参十克、白术十克,加上白术是苓桂术甘汤,能泻肾水、补心阳、强脾胃。
  心脏跳得太快,就需要肺气往下收降,所以加了麦冬。多用了她的肠胃不行,吸收不了。张仲景在扶阳救逆的时候,也就是用一枚大生附子就解决了,把他的阳气提起来就行了。火神派是救那种四肢冰凉,人马上不行了的时候用大量的炮附子。肉桂和桂枝可以通用,但增加心脏搏动力量用肉桂,要是走动脉血管通阳用桂枝。云苓就是云南产的茯苓,是地道药材。
  这一个方子里面包含了很多方子,包括了炙甘草、干姜、党参、白术的理中汤,治心脏效果特别好。治疗心脏病一定要火土同治,用心火下降来生脾土,她的肠胃已经特别弱了。药吃完后她就不吐了,这里面没有止吐药,强脾利尿水液代谢就解决了,自然就不吐了。大便成了一天一次,没用通便药,是心火走到小肠了。三五天不解大便气机就会往上走,火往下走增加了肠道的蠕动,下面通了上面也就不吐了。功能自动正常发挥作用说明方子配的比较好,她就又开始吃饭了,三天后就能自己坐起来了,说话就非常有底气了。
  家里人特别高兴,看到希望了,我说这还不到放弃的时候。医院里给他们说的比较悲观,我这三服药下去脉就强多了,而且已经缓下来了。原来每分钟九十五次左右,三服药下去就成八十次了。这样我心里就沉住气了,证明效果比较好,她自己身上也有劲儿了。她的心脏能供上血了,她的自主心跳还是能恢复的。她头闹病以前手脚是凉的,睡到半夜也暖不过来,检查没病她也没当回事。
  很多人得了这种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一般那人没有症状,她是比较厉害的。人体心脏跳动脉冲电流过来后,从窦房结传遍心房,心房先跳动起来。再从房室结传遍心室,所以心脏跳动是先心房跳动然后再心室跳动的,房室传导阻滞是走到房室结传不过去了,心室就不跳了,心脏就停止了。还是心肾阳气不足造成的,因为心脏跳动的阳气来源于肾阳,肾阳是激发心脏跳动脉冲的动力来源。肾阳不足脚每天是凉的,所以他的自主心跳没有了。中医用附子补她的肾阳,肾阳足了就能心肾相交,心脏才会强。西医没办法只能靠起搏器了,心肾阳气上来有自主心跳,起搏器就不工作了。吃了排异药就可以在身上呆着了,从理论上能去掉的,但是家人怕出事不敢去掉。
  这就是少阴证里面有大便不通,但不是阳明证,是疏泄不利,是心脏不行引起的肠道不蠕动。因为心脏跳一下咱们的肠道就蠕动一下,现在她是虚火往上走,心火不降造成肠道不蠕动。刚才那个方子里面还包含了四逆汤,好几个方子揉到一起就把它解决了。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I0MTQ5MzI4.html
  第七十三讲
  讲于2013年10月20日
  小白虎汤治天行病,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脉洪大。发高烧或者不烧,外感恶热烦躁,这种发烧喜欢撩被子。喝水比较多,大便不一定干,大便干成阳明腑实证了。这是阳明经热,热在经气的气分上,这就是标准的阳明证。从太阳刚转到阳明经是葛根汤证,葛根浮长主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再往下转就是白虎汤证。
  阳明白虎就是右侧肺金不降,阳明燥金在秋天凉气该收降的时候不降,暑热之气反逆上来。这就是天气的阳明证,人肺里的津液少,或者病邪入到阳明。治阳明证用白虎汤,因为白虎是凉降重收之方,就是帮助它气化方面收敛。这是一种时空思路,白虎是西方之神。各种传染病都有可能,比方肺炎、非典、禽流感、大脑炎或者普通病毒性感冒。如果出现恶寒发热,口干舌燥,高烧烦躁,咳嗽就是大青龙汤证。如果没有外寒只有里热,就用小白虎汤,石膏的量大了就是白虎,倪海厦说量小了叫白猫。
  倪海厦当年还用大石膏汤治过艾滋病,只要有这个症状就用这个方子,中西医的病名只是做一个参考,真正治疗上还是按辩证去治。这个方子的生石膏用鸡蛋大小,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三四十克,量不是太大。必须得把它捣碎,否则药效就会没有。苦寒的知母六两,四十多克量也不小了,而且它含津液比较多,肺为水之母。摸着是软的,跟麦冬一样。
  要想把心火降下来,必须得把肺水补足,金火之间的关系就和水箱与发动机的关系一样。如果发动机太大水箱太小就会容易热,会跑不快、烧缸。如果心脏特别弱,你给它补很多肺水它就更弱了,它们之间有一个比例。心脏搏动力量特别大,肺里面的津液就少了,心火就会往上走。因为土生金,所以加点炙甘草。张仲景用药有个特点,凡是用到石膏的地方就会用到粳米,效果就比较好。滋阴生津的凉性粳米就是大米,白色入肺,养肺阴止渴,和炙甘草一起还可以养胃气,主要是怕石膏过于寒凉伤到胃。
  但是按照咱们现代的研究,石膏是钙质不溶于水的,不管多少熬药都不会有作用,其实他们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咱们用上它烧就退了,二十克、三十克或者五十克,效果就是不一样。按他的化学成分化验,也不含退烧的成分,但是它的凉性走到水里面了。吃到肚里就觉得凉,就不想吃东西了,石膏是甘辛味的,是往外发散的。粳米也是甘味的,白虎汤主要作用就是清热生津,肺里没有津液心火就瘀滞了。虽然是火克金,但是金也能制火,心火就会往上亢、蒸。已经没有肺气下降的作用了,所以心率就加快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寒凉方子,这样的症状大热高烧在医院里就是危重病人。古人都会照顾胃气,不会单纯的只给你凉药。运动员的肺都特别好,津液特别足,心脏也好。否则跑两下就会脸红、气短,就跑不起来了。
  辅行诀的大白虎汤里面的生姜就是伤寒论里面的竹叶石膏汤换了人参,其他的药都一样。也是治疗天行病,心中烦热,时自汗出,口舌干燥,渴欲饮水,时呷嗽不已,干咳久久不解。这是治疗大热病后期气阴两伤的方子,发高烧治疗了十天半月了,已经不太烧了,但是阴液明显伤到了,出现的阴虚燥咳的症状,已经进入调养阶段了。需要用生石膏,不要用煅石膏,否则就会失去作用。煅石膏是收敛用的,张锡纯就着重用生石膏,这里还是用鸡子大小。
  不用知母了,改成麦门冬了,麦门冬能养心肺胃的阴液。知母是清肺、入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用它可以清理干燥的大便。知母还有安神的作用,比如酸枣仁汤中得知母就是起到了凉降安神的作用。大白虎汤的热劲已经小一点了,明显伤到肺胃的津液了,就不用太凉的药了。要用一些滋阴的药,这两味都是养阴的药,区别是知母为苦味的寒药,而麦门冬是养胃的酸味药。麦门冬就是麦冬,跟天门冬也不是一回事,但是作用差不太多。天门冬可以养肺肾,都是肉质的东西,养阴比较好。
  再加上炙甘草、粳米、半夏、竹叶、生姜,张仲景看到气血两虚了,就加上了养气的人参。也就是党参,可以补气生津养胃。辅行诀怕伤到胃气,就用了生姜。半夏是右降肺胃关键的东西,胃气降肺气则降,就是把中土旋转一下。半夏本身是辛燥药,用到在这里就非常巧妙。生石膏和麦冬这些纯滋阴的药使胃受不了,半夏可以使阴液充分吸收、化开。
  苦味的竹叶可以降心火、清肺,小白虎汤证是实热,而大白虎汤就是虚热了。有一部分就是阴虚内热了,竹叶这种非常轻清的药可以把心火清掉,但它不是燥药。黄连也是清心火的,不用它是因为它是一种苦燥药,这样用药就非常细了。麦冬其实是甘味的,尝着没味,但是辅行诀把它归为酸味了。酸甘化阴,这种药养阴但对胃危害不大。因为气阴两亏的人比较弱了,就加了很多右旋降胃气的药。这种阴虚肺热的干咳一到下午就厉害,因为下午相当于秋金敛降的时候,阳明燥热很重。
  白虎汤证一定是阳明证,但阳明证不一定是白虎汤证,大承气汤证也是阳明证。这些方子完全是按照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等时空因素起名的,时空和脏腑是相互呼应的。摸脉和看人面色也是根据时间,如果冬天天气凉降的时候人的脸还发红,那就是秋气不降。肺金凉气降不下来,就证明他的肝阳升的太过了,如果金气厉害就能把肝火大制约住,气短的症状就会减轻。如果是一年四季都是脸红,就可能是脂肪肝的肝上亏虚。老是红光满面的还可能是心火总不往下走的问题,脸红有很多种原因,阳明证、动脉硬化都可能引起,总之还是火郁住了。
  口干如果伤到肺阴就可能和发烧有关系,口干也分很多种,五苓散证就是喝水不解渴的口干。真武汤证就是肾水不济,不能正常蒸化引起的口干。中医不能什么病开什么方,必须得根据望闻问切的四诊开出方子来。
  小朱鸟汤治疗天行病,心气不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时时下利,大便下纯血如鸡肝者,排出来了血块,时间长呈褐色的淤血了,不是肛裂出来的鲜血。这个方子就是伤寒论里面的黄连阿胶汤,用咸味的鸡子黄两枚、阿胶三锭,大概就是十二到十五克,现在那一块是三十克。苦味的黄连、黄芩,酸味的白芍。咸味药补心用,苦味药泻心体,然后合化出酸味药。
  主药是鸡子黄,朱鸟就是南边太旺需要清滋之方,朱雀抬头了。因为鸡有鸟形,而且鸡子黄能入到心的津液里面,补心脏里面悬浮着的那一滴血。如果心血亏可以吃生鸡蛋,就是有点不卫生。这个药就是把蛋清去掉,用熬好的药汤不太热时冲开鸡子黄,太热成鸡蛋汤就没作用了。鸡子黄在鸡蛋里也是悬空在中间的,心脏里面也有一滴血悬空在中间,神就藏在这滴血里,所以鸡子黄就能补心脏。这就是一个调心脏的方,补心脏的津液不足。如果按六经辨证这是少阴热化证,张仲景把黄连阿胶汤归到少阴热化证里面了。辅行诀的时候还没有六经辨证,是按五脏辩证来的。
  这个方子治疗心烦不得眠,心跳比较快,因为火能动血。临床上还有尿血,纽血,只要因为心火造成的血分有出血的症状,就用这个方子。阿胶本身就能补血、止血,黄连能把心火、君火降下来,黄芩和白芍可以清相火。三黄汤也治心气不足,并不是心寒了,它是一种虚热。心火过旺就阳亢了,只要不在正常范围内都叫心气不足,泻的是心火,但是咸苦化酸是补心气。心脏的体用调平就是补了心气了,他的内生烦热不是纯心火特别大,里面包括了津液、心血的不足,张仲景说是虚烦不得眠。真正心火大就会口舌生疮、口鼻出血了,咸味药是补心血和津液的,不了心血心气就足了。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I0MTkzNzM2.html
  第七十四讲
  讲于2013年10月27日
  一个病人咳嗽很长时间治不好,就去附近村子里找了一位医生拿了专门治咳嗽的偏方药,一包包的中西药混到一起的药粉,也没有辩证。吃了就止住了,不吃还是咳嗽,两个月后开始咳血。我开始就告诉他不能吃那些药,他也不听。他到医院检查怀疑是肺癌,化疗几次后人就特别弱,他受不了就让我给他用中药调好了。半年后他身体挺好,去医院按复查做了三天化疗,吐得吃不了饭。到我这里一摸脉,肝脉就特别大,那是一种代偿反应,是受伤后的自我调节。舌苔胖大有齿痕,喝水多也吐。
  我给他用的是小柴胡汤和五苓散合方,其实他是伤了肝肾,肾上的水液代谢不了了。喝进的水吸收不了,入口即吐,伤肝后肝木克到胃土。吃了两天药就不吐了,肝脉就特别沉了,那就是没有代偿反应了。我就给他换成吴茱萸汤吃了十天,脉正常了就让他慢慢养着。
  以前温病派大夫说效不更方,有效了就不用变方了,这是不对的。张仲景的原则说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中医从古至今的辨证论治就是根据这一句话来的,张仲景治感冒用桂枝汤,烧退病好了就不让吃药了。再吃就过了,大的症状没有了要减量或停药让他自己恢复,不能老用药去调,毕竟药有其偏性。还有人说不效也不更方,有时你认准就是这个证,病人觉得吃药后没有多大反应。还是那个症状和脉象,那就让他继续吃,它有一定的药力发挥程度。到了那个程度自然就变化了,所以医生要对自己有信心。
  大朱鸟汤治天行热病,重下,恶毒利,痢下纯白,日数十行,弱瘦如柴,心中不安,腹中绞急,痛如刀刺方。用鸡子黄三枚,阿胶三锭,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人参二两,干姜二两。就是黄连阿胶汤加了人参和干姜,鸡蛋的黄属阴、清属阳,咱们光用阴。阴能敛阳,因为他心火大,用黄连和黄芩干姜治心热脾寒。得了热病被人误用寒凉药泻大便了,重下后就伤到脾阳了,或者没用寒凉药他本身脾阳不足,上火下寒造成寒热凝结到一起。
  热就伤到了血分,因为中焦越寒上焦的火气越大。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心肺火大就会动血。就形成了热痢疾,就是小朱鸟汤证时间比较长了,血利比较严重了。鸡子黄入心能把阳收敛起来,同时又能补脾养心血。因为又下血,阿胶可以养血止血,驴皮金能生水。是东阿县井水制成的,质比较重走肾。
  苦寒的黄连和黄芩,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就把心脏和肠道的湿热清理了,加上咸味的鸡子黄和阿胶,苦咸化酸调平心脏的体用。可以治疗心血不足,心火过旺,心烦不得眠。人参和干姜可以补中土脾,因为中气斡旋恢复后心火自然就会降下来了。我用这个方子治疗一个十一岁小孩鼻子出血,几乎是每天都出血,特别多止不住。脸色是蜡黄的,去医院检查血小板也不少,他就是心脉大、脾脉寒,吃了四副药就好了。
  昨天一个小孩鼻子出血,心脉不大,整个的脉比较弱。是因脾虚不统血了,我给了他人参归脾丸。都是出血用方不一样,中西医不一样,不能只看他的表现,还要看本质和病机。这个病就是在中气起不到斡旋的作用,脾越寒心火就越降不下来,加上人参和干姜就特别见效。大小朱鸟汤区别也是差了人参和干姜,因为大朱鸟汤脾寒比较明显了。后世医家自己组方,没有气味化合的规律,就不叫经典之方。这个方阿胶是不熬的,药熬好后冲化也行,快熬好时放进去搅一下化开也行。否则熬了就会粘锅底,沉到锅底就熬糊了。
  小玄武汤治天行病,肾气不足,内生虚寒,小便不利,腹中痛,四肢冷者方。用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干姜三两、炮附子一枚,大个的附子一枚就是二十到二十五克,小的就是十五克。这就是伤寒论里面的真武汤,真武是北方治水之神,所以在这时一个温渗之方。甘味的茯苓可以泻肾水,治水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通阳就要用淡渗利湿的药。把寒水水泻了肾的阳气才能上来,所以就用茯苓和白术去治水。
  辛味的附子和干姜可以泻脾,泻了脾就补了肾,因为土克水,土弱了肾水就旺了。加上酸味的芍药可以调肝,子能令母实也是一样,肝旺了肾气也就旺了。肾阳不化气肾里面的水液就代谢不走了,水湿过盛就会小便不利。因为下焦阳虚,阴寒过盛就会肚子疼。四肢冷就已经涉及到脾阳了,因为脾主四肢阳气,脾肾都虚寒了。干姜可以温脾的阳气和正气,泻脾是泻脾湿阴气,以及运化不走的多余的物质,泻或者补都是站到不同角度说的。
  人体的脾主运化,食物进入肠胃后需要阳气把它气化、分解掉,加工成适合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没有阳气营养就会存到身体里面。排不走后造成脾虚的人都肚子大,那些营养物质加工不好人体就吸收不了。可以通过拉稀排泄出去,如果人的阳气反复受损,吃凉东西过多身体不能用又排不出去了,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啤酒肚等肥胖症。
  扶阳救逆去里寒的时候才用生附子,固阳补肾的时候用炮附子。附子出产在四川的江油,资源也是很有限,如果大量的用就是浪费资源了。也不一定效果有多好,达到治疗效果就行了,不一定你用一百克人体就能吸收。我曾经治疗心脏病没有脉的病人,炮附子就用了十五克,吃了三副药就脉就上来了。一个发烧的小孩心脉弱,我用了旋覆花汤补心阳,肝气郁又用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肝里面有火我就没有用附子,因为附子是辛味药会助肝阳。
  小玄武汤里面苦味的白术和甘味茯苓的可以甘苦化咸,会对肾有好处,芍药、干姜、炮附子可以补肝,还可以补脾肾的阳气。治疗的是内饮里寒,脾肾是寒的,但是里面还有水饮化不开。小青龙汤是内饮外寒,张仲景很多都是对方对药。他用真武汤是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欲动,真武汤主之。主要是寒在里面脾肾阳虚、水湿不化,同样一个方子就可以异病同治,同样的方子能治不同的病。
  现在有很多妇女脚肿,腿上一按一个坑,别的症状没有。就可以用这个方,到冬天的时候膝盖以下都是冷凉的,水湿气化不了了,这个方子在临床上用得非常广泛。寒水过多可能凌心,就会心悸动。水气上冲头就会头眩晕,反映出来是头晕,但是你一摸脉是脾肾阳不足,就可以用了。我用这个方子治疗过一个常年发烧的病人,一般人不敢用干姜和附子去治发烧,这是内伤引起的发烧,这种病人不一定是偏胖的人。
  大家对病症要认真钻研,尤其是家人有病了大家经过实践会有很大的长进。你会很用心,也可以长期观察,张仲景之所以能写出这流传千古的著作,就是因为当时有大量的病人。那都是从兵荒马乱、瘟疫流行年代的临床实践中来的,是饥寒交迫、死尸遍地的环境中造就的,他们家族的二百多人在十年中死了三分之二。当时大的瘟疫就闹过十三次,但是用竹简写书,非常困难,会形成断篇残简。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I3NjYxMjA0.html
  第七十五讲
  讲于2013年10月27日
  大玄武汤治肾气虚疲,少腹冷,腰脊沉重,四肢清,小便不利,大便鸭溏。用茯苓三两,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芍药二两,干姜二两,人参二两,炙甘草二两。苍术走脾生发力量比较强,偏于燥。白术健脾祛湿效果比较好,偏于润,古代的浙江于潜县出产的比较好。大玄武汤是在小玄武汤基础上加了几位辛味的药,真武汤里面是生姜,因为是治疗肾阳不足,水不化气。加生姜可以化气行水,大玄武汤症的病情要比小玄武汤要加重。
  脾肾部位都在少腹,肾主腰背,腰背沉重就是肾阳不足。四肢冷就是脾肾阳虚,脾主四肢。所以加了健脾的苦味的白术、辛味的干姜,甘味的人参、炙甘草的理中汤,辛甘化苦就可以脾肾双补了,病的程度不一样药物也要有变化。陶弘景曰,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就是靠鸡子黄和阿胶去滋阴,靠黄连和黄芩去清火。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和干姜为主,再用茯苓和生姜甘淡渗湿。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也,升降阴阳,交互金木,都是中气升降水火的关系。既济水火乃神明之论,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长,故其方皆非正名,张仲景方子不用道家的名字是为了避嫌。
  下面咱们讲一下辅行诀里面的急救方,古人是非常聪明的,在急救方面有非常好的措施。第一个是点眼以通肝气,治疗突然的跌打损伤,闪腰岔气,气血滞留了,伸腰、呼吸、转动都会疼。他说的矾石不是白矾,因为白矾遇热就化了,有可能是燥矾或黑矾。现在医家就用矿物药硼砂,拿玻璃棒沾一点,点到大眼角。左边疼点右边,右边疼点左边,眼里特别蛰得慌,眼睛会大痒、赤红,眼泪和鼻涕都出来了,病就好了,来得特别快。
  吹鼻以通肺气,治疗突然猝死不出气、或者呼吸暂停了,把皂角边上的皮弦和外面的那一层黑皮去掉。用净肉也不要籽,有手指那么大一枚,再加等量的细辛,都研成粉末。用苇管吹到鼻子里面,取嚏就能苏醒了。但是年老体弱的不能用,因为这个喷嚏的力量特别强,有可能形成气胸,或者把肋骨震断了。有些人鼻子里面吸进异物出不来,也没办法做手术,用这个办法也可以出来。
  着舌可通心气,治疗手脚、嘴唇都青紫的急性心痛,就是现在说的心肌梗死。用的硝石就是做火药的火硝,还有雄黄这两味药,把药面放到病人的舌头下面,这就是最早的速效救心丸,现在用的是冰片等药。张大昌就用炮药代替硝石,古代做爆竹是一硝二磺三木炭,用硝石、硫磺、木炭做炮药。子弹药效果更快,也是这种成分。因为舌下吸收得比较快,舌头通于心,心开窍于舌。
  倪海厦治心脏病扎针比较快,主要是天突、巨阙,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对心脏马上就起到作用了,还有胃经的井穴历兑穴,井主心下满。再扎公孙、内关胃心胸,这就使心脏九针,我在临床上用的效果还行。冠心病、心绞痛、胸闷等病可以平补平泻,历兑扎上就是泻,一般都是留针半小时。我用倪海厦针灸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配上吃药效果都挺好。药来得比较稳当,针就是治急症抢救,平常扎几针也不错,就是太远不太方便。
  起喉以通脾气,治疗食物中毒和饮食积滞,消化不了让他吐出来。这个方子就是张仲景的瓜蒂散,就是甜瓜蒂一点五克和赤小豆一点五克,或者各两克,瓜果越甜瓜蒂越苦,各等份共为散。用咸豆豉水搅拌送下去,药房买的都是淡豆豉,这是一种催吐黏痰的办法。现在就是把大盐炒一下,就是海盐或者湖盐,最好是青海的青盐,化成浓盐水喝掉催吐。喝下去五分钟就开始吐痰,我治疗脑瘤用过,要把甜瓜蒂微炒一下发黄。这个东西特别苦,到胃里就会吐,轧药时飞沫到鼻子里面都很难受,而且是又吐又泻。所以这个药的量不能大了,甜瓜蒂吃多还能中毒,毒性还不小。
  吐法是古人非常好的方法,治对了效果特别好,倪海厦治脑瘤也是用吐法。吐了以后就出汗,外感也能解掉,所以汗吐下古代是常用的。但是副作用是不该吐,比如病在下去吐就不对了,阳明证用吐法就会伤人的正气。吐法有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这和扣嗓子眼吐的效果是一样的,能达到他吐的目的就行。但是这种吐比较持久,你不想吐他还得吐。有个病人吃鸡肉时间长变质了,或者喝了农药,吃了就肚子疼,吐完就舒服了,这样不要给他止吐。吐泻、咳嗽是人体自我排病的反应,是正气去抗病邪了,反复喝了吐就可以代替西医的洗胃。
  熨耳以通肾气,治疗经常被梦魇的人,睡着觉身子不能动了。用热水把盐化开,再把葱加进去,开几个滚以后把葱包起来烫耳朵。耳朵通于肾气和心气,肾开窍于耳,梦魇就是阴气太重。阳不出阴,心肾的阳气太差,造成睡觉醒不了。阳出于阴则寤,出不来就得给他提阳气。倪海厦治脑出血,根据内经的说法,剪左额角的头发烧成灰,用管子吹到耳朵里面,病人马上就苏醒了,就做起来了。因为头发是血之余,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而且耳朵是离大脑最近的地方。
  他还把病人鼻粘膜用三棱针刺破治疗脑肿瘤,缓解颅压高和脑水肿,对病人的恢复很有好处。血液能循环好血就能进入头上,就能把不好的东西带走,起到治疗作用。肿瘤和水肿都是血液循环到不了了,这样瘀滞的地方就好了。放血疗法虽然好也有适应症,感冒发烧、高血压也可以这样治。有人挤出一滴就管事,马上就不咳了。
  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发低烧、咳嗽,嗓子疼、红肿但不怕冷,非常难受,心脉很弱。把肺经闪开,少商穴刺血,挤血至红色就行了,出了一身汗就解了,又开了两副麻杏石甘汤,以及藿香等化湿温脾的药,喝完就好了。这是不能顾及太多,先治刚发生的症状,如果加热药多了又会影响清肺热。这个孩子爸爸是卖茶叶的,平时喝茶也比较多,脾寒会经常肚子疼,舌苔发出了水多的腻,肺热又有点黄,我又给他开了小建中汤,喝了一段时间就好了。如果身上显冷又发烧,那就是大青龙汤证。心脉弱方子里的麻黄就不要太量大,桂枝多点因为会增加心阳。
  而且他还爱出汗,汗为心之液,这就是心气不足了。越出汗心脏越弱,所以他一闹病就觉得受不了。想把受到的风寒赶出去又做不到,心脏有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肚子疼后备力量又不足。麻黄好像用了六克,苦味的杏仁十克,生石膏十克,甘味的炙甘草六七克,藿香,陈皮,咸味的厚朴能入心,甘苦能化咸,苦咸能帮助心脏,不至于心气受伤。桂枝汤里面的桂枝和炙甘草也是强心的,经方的奥妙就是在发汗的同时还强心,发汗需要心脏的支援。桂枝汤需要脾胃的营卫之气的支援,所以桂枝汤和麻黄汤的作用点不一样。辅行诀咱们粗线条地讲完了,因为开始咱们先讲它的规律和思路,以后有时间再把它一条条分析,否则大的方面掌握不住容易摸不到方向。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I4MjQ3MDQw.html
  第七十六讲(上)讲于2013年11月9日
  我刚从山东中医药大学回来,参加了老中医蔡长福的经方班。他是以为纯正的经方派,他不受外界和网络的任何影响。他师傅以前是大地主,建国后家产被平分了,他就一无所有了。蔡长福去跟他学的时候,当时生产队时候的条件,就花一块钱买了两瓶酒,拿了两盒烟。师傅就招待他,揭起锅来一看,里面有两头小猪仔。生产队里死了两头小猪仔,他吃了两个,就用这两只招待徒弟。蔡长福就一边吃一边哭,大地主混到这个地步了,六十多岁瘦得不得了。
  经方不是一学就学会了,很多人都摸不到路子,就靠伤寒和金匮两本书。有那么几年也是不得要领,温病派的书和各种偏方、秘方都看。他的大师兄经方学得特别好,有一天来看他,他就出去打酒。回来大师兄正在烧他的温病派的书,他说这些书都不能看。从那以后他就立志一心一意专门学经方,大师兄把他的思路纠正过来了。
  他一生看病特别多,效果特别好,但是始终不得志。他是从民间拜师出来的,初中毕业没上过医科大学。后来国家就不给他发行医证了,卫生局经常查抄他,因为不合法有一次开了一个方子被罚了好几万。他就痛心疾首,看病成了非法行医了,准备洗手不干了。
  但是病人早晨在他家门口排队,一直到前年快八十岁了。他准备去南阳仲景祠拜一下老祖爷就不干了,对伤寒论感情比较复杂,又喜欢又恨。因为这个一生不得志,前年黄璜举办了一个经方学习班,他教给他的弟弟和两个孩子学经方,学得都非常好。他弟弟给他联系了这个班,他也想去看看还有没有志同道合的经方大夫。到那里人们看他出口成章,背了很多自己编的中医歌诀,一看就是一个民间高人,一谈发现他对张仲景医术的认识比他们都高。
  一个学生的父亲让李可看了四个月失眠没看好,请蔡老给看看,打电话说了几句,蔡老就问老人是不是舌苔没有了。确认后就开了小柴胡汤,当天晚上就睡好了。那些人就让他看了很多病,都对他比较服气。他就是土生土长的经方派思想,不受火神派和温病派的影响,现在来说就非常难得。现在学院里都是温病派,真正的经方派很少,他的思路很值得咱们大家借鉴。
  他的特点就是从六经上找病,不管什么病先看有没有外感,他说所有的病都是因为外感造成的。比方人后面难受就考虑太阳经,前面难受是阳明经,两边难受就是少阳经,肠胃不好是太阴经,脉沉细是少阴经。这样入门就比较快,有的门派叫方证对应,把条文都背过记在脑子里,用方证去对这个病,到时候就乱了。不太容易对很好,从六经找比较宏观一些,也比较方便。
  再就是他善于治疗三阳证,一些病太阳证不显了,入到阳明经了。或者阳明和太阴合证,或者和少阴合到一起,外感症状不显人们就忽视了。很多慢性病从六经都能找到根源,他善用葛根汤、白虎汤、大承气汤,就是从太阳转到阳明经气化热,但还没有到脏腑。他用附子也不是太多,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克,他经常用的药也就是几十味。反复用的都是伤寒论里面的方子,来回合方治了很多大病。要是按他的思路伤寒论就很好学了,我以前的思路不太明确的,比方阳明、太阴、少阴三证合并,我开方就很小心。他很随意的就把葛根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一起用了,效果还特别好。
  再就是他说现在很多病都是外感不解,长期携带造成的病。看着没感冒,其实还是感冒的症状。你不认为是感冒,其实伤寒就是感冒一类的病。还认为所有的病都是因为少阴先虚了,结婚后病就多了,感冒就不发烧了,小孩子十二岁以前一受寒就发烧。因为他们是纯阳之体,脏腑清灵,人体正气比较足,反应比较快,感受风邪正气马上去抗就会发烧。结婚后有了男女之事,少阴虚太阳经没了后盾,就会正气不足,抗邪能力就差了,病就入得很深了。往往就不显太阳证了,被人忽视就当成内科杂病治了,其实很多从表来的病都能从表上解掉。
  他的歌诀是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温肾阳实脾土调和营卫,就是发汗、利小便、通大便,这两句话就把伤寒论的精华包括完了。开鬼门就是发汗,洁净腑就是利小便,去菀陈莝就是通大便。他把这三招叫三阳开泰,因为在三阳经,太阳经发汗,少阳经和解,阳明经就是通大便。他的很多处方又解表又泻下,一般人不敢用,少阳禁汗禁下。他认为只要不是单纯的少阳证,包含了太阳证和阳明证了就用泻下,用大黄、小承气汤、葛根汤一起下,病人出汗,连拉带尿,病一下就去了。
  这就是大刀阔斧型的思路,否则发汗就是发汗,思路比较狭窄。他就是比较大胆,经验多就敢下药,这就对咱们以后学习伤寒论特别有帮助了,他一讲省了你十几年的摸索。他对胰腺上的病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是从<<医宗金鉴>>和<<伤寒心法要诀>>入门的,是历代的高手们编出来的歌诀。下面是蔡老师讲课的视频,咱们大家学习一下。
  蔡长福老师深圳食道癌讲座
  大家问起来食道癌过去在北方叫公鸭痨,母鸭叫嘎嘎,公鸭不出声。公鸭叫出的声音是哈哈的,这和食道癌病人发出的声音是一模一样的。<<医宗金鉴>>上叫噎食病,也叫道食病,食道癌是后世西医起的名字。中医界和张仲景的<<伤寒论>>都没有这个名词,也没有治法,我能治好在这个病还是依靠伤寒论。大家知道我讲六经辩证的起源,大家想学得快,记住我说的几句话。
  第一个太阳病,都是六,六病、六经、六脉、六证、六方、六法。明白了这六个六,伤寒论就入门了,我那个图上都有。我们当初学医的时候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个名词都搞不懂。我是民间医生,也是退伍军人,当时家里挺穷。父母常年生病,也是逼着我刻苦钻研伤寒论。
  我的第一个老师叫孟立忠,我见他的第一面,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天上响了一声炸雷,大雨就下来了。老师站起来哈哈大笑,说太阳病了,太阳病了。我问老师什么是太阳病了,他说你看下了暴雨,满天的云彩,不见阳光就是大自然的太阳病了。人也是这样的,人体的太阳就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身的动力。膀胱要是不行了人全身就不行了,你就不能吃饭、走路、举胳膊,什么都不行了。我说膀胱就是一个水包,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他说膀胱经的作用太大了,人身的温度就是膀胱经发出来的,身体好的人、五脏不衰的人根本是冬不怕冷、夏不怕热的。他吃粮食、吃菜,过得相当的自在,想怎么长寿就怎么长寿。现在大家不是肩膀难受,就是脖子僵硬、咯吧咯吧地响,或者怕冷,或者胃里不舒服,或者浑身疼,或者肚子胀,或者头晕晕乎乎的,这就是太阳病了。太阳靠膀胱支撑它,就是空的尿脬,是五脏六腑的热气能量加给了膀胱。
  膀胱只有下口没有上口,热气传到于膀胱,聚尿为液。大家知道冬天解小便完了,会有人打个寒战。睡了一夜被窝热乎乎的,膀胱里面一肚子热气,尿完了热气没有了,温度突然下降就会打个寒战。这叫膀胱热气外泄,二十五度的气温大家看不到膀胱的功能,在冬天零度的时候小便解到地下就会冒热气。就像东北三省冬天烧暖气,千家万户温度全都能达到。
  膀胱是如何得病的呢,大家知道人的受病就在后面大椎底下的脊柱,是二十四椎到长强,我们的五脏六腑都长在脊柱上。我们人怎么能活着,大家看人们打球、蹦高、跳远,五脏六腑为什么掉不下来。五脏六腑都全靠脊柱这个靠山了,全部都挂在上面。肺长在第三椎上,为什么人体着凉了会咳嗽,心脏在第五椎,肝脏在第九椎,脾脏在十一椎,十四椎为命门,长者两肾,十九椎就是膀胱。一旦膀胱热气一大,它就会从十九椎对外发散。下达上热,从环跳走大腿后侧腿弯,过委中到昆仑,斜插小拇趾头趾甲盖外侧,那个穴位叫太阳经的至阴穴,到那个最底下的位置就不走了。
  这就是足太阳膀胱经,我是一个土郎中,也有人认为光有六病,没有六经,其实不然。膀胱经不是张仲景提出来的,在<<黄帝内经>>上面,伤寒论只是一个大纲。我的资料上是把内经原文抄上去的,从十九椎到十四椎命门口,太阳经一旦受了风寒,顺着膀胱经上传,正好路过十四椎命门。肾虚空空,夫妻生活过度,常年肾亏就会多病、多灾多难。我们大家回忆有一种感冒,光趟鼻涕眼泪,想打喷嚏打不出来。这就是肾经和膀胱经的感冒,是不发烧的,因为这样的人已经肾虚骨空了,相火败、命门火衰了。
  人感冒就得发烧,不发烧不是好事,成年结婚后就不发烧了。得了感冒两小时后小孩子就发烧了,小孩子是纯阳之体,内脏是实在的。外面受了风寒,寒往里走,里面的热往外发。想出汗风寒把表闭住了,内热和外感一交错就发烧了。小孩子出汗就能好,就能吃饭,大人难过几个月,多少年都治不了。就是因为膀胱经衰了,人到成年大部分都会肾亏骨空。
  男女孩子发育以后,就易着凉导致膀胱经有病。如果膀胱镜没有功能了人身外围就没有保护了,先天先败,后天灾生。先后天讲了几千年,我编了几句歌谣大家听听,男女相爱为先天。男女相爱为先天,二人交欢把情传;精子生髓髓生骨,卵子生血肉相连;精子卵子合一体,化为先天由型原。人的形象是父母给的,孩子生下来不是像父亲就是像母亲。脊柱骨长齐以后才生五脏六腑,脊柱不败、骨不枯,长江水不干河流也不干,长江水干了河流的水也就干了。
  现在白血症移骨髓就是骨头生病空了,化不出阴阳骨头开始生病,病的源头就是这样来的,不要怪天怪地,怪我们自己。你没有保护好自己,特别是当今社会,空调可乐冷饮遍地都是。女孩子只要风度不要温度,不愿多穿衣服,你的膀胱经每天都在受凉,都在被得感冒。我今天难受、头晕、恶心、头疼,肝胃不好了,大便解不掉了,当今都是人为治病。
  在空调屋里脱衣服很凉快舒服,舒服长远了就不是好事了,这叫乐极生悲。在家、出门坐车、宾馆都是空调,我们不能热一点就脱衣服、开空调。我们的父母前辈从小过的日子,带孩子睡觉胳膊都枕麻了,孩子有几个挂吊瓶的呢,都过得好的很。现在到医院一看太多的小孩子生病,都是过分了。孩子玩得好好的,他妈妈非给他洗个澡,洗完了往空调屋里一放,第二天就病了。就不能吃饭了,这是讲究卫生过分了。我们看到要饭的冬夏都是那一身衣服,吃垃圾剩饭活得好得很。
  人活得好好的自找苦吃干嘛呢,不要怕受罪,少贪凉多保暖,多穿衣服。特别是冬天少洗澡,黄帝内经的<<通天养生论>>就谈到洗澡的问题,有的人一天洗几遍,越洗病越多。感冒刚好一洗澡第二天又受凉了,感冒接着感,感冒天天在我们身上存在。你们就知道洗过澡临时舒服那两个小时,我们想不病就要学会自保。医生给你几副药好了,回家还那样干你永远好不了。
  所以就会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食道癌、胃癌,所有的病就是感冒的后遗症。有发烧是感冒,没发烧也是感冒,又发烧感冒发于阳,没发烧感冒发于阴。太阳病是张仲景写的,是张仲景看过内经以后写出来的伤寒论,是内经的演变。第一部分太阳病变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写出了三条,就是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我说伤寒论就写了桂枝汤和麻黄汤这两条,不是397条113方,金匮与伤寒共375方,其他的方子都是这两个方子演变出来的。
  伤寒和金匮是一体制作,但是不好学记,我琢磨六经大纲二十年。我在家整整写了六年没有出门,很不容易啊,网上只发了一部分。我写的太多了,张仲景是在什么情况下些出来的伤寒论,他是东汉末年人。他在序言说,建安十年,他们同族人死掉三分有二。什么是伤寒大家不要误会了,伤寒是广义的,不能按狭义来理解。我打个喷嚏也是伤寒,你打个哈欠也是伤寒,你胃难受也叫伤寒。你不能把伤寒看死了,不是西医说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伤寒。
  当时豪强割据,军阀打仗,各霸一方。男人当兵,女人种田,家里没有种田的男人了。没法生存到处是死人,王粲的一首诗就是伤寒论写作的背景,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到处是死人,光见到骨头,乞讨的人太多了。
  在这种凄惨的情况下。张仲景是长沙太守,跟同郡的人开始研究伤寒论。死这么多人开始就两个症状,两种发烧不一样。一种是怕风、怕冷、脖子僵硬、汗出头昏、眼里淌水,体温表上达到四十多度。这就叫中风,仲景落笔这就是太阳病的桂枝汤证。还有就是伤寒,病人感到身上无汗,浑身骨节疼,怕冷得不得了。很多人当时就发烧就活活的烧死了,就和钟南山讲非典一样,流行起来那不得了啊。
  张仲景祠前年也盖好了,你们到南阳去看看,那个壁画是一点四个亿。大楼前几里长的壁画全是张仲景时代的背景,和张仲景的像都是铜做的。发烧药治好得开鬼门,鬼门开了烧就退。我写的六大法决有,开鬼门洁净腑去腕陈坐:温肾阳实脾土调和营卫。第一法就是开鬼门发汗,陈修圆的<<医学三字经>>说,医之始,本岐黄,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我们中医都是歧黄之术,仲景写出来方术,发汗退烧是我们老祖爷写出来的,不是西医创造的发汗。
  我也了解西医,可是我不用。我有弟兄六个,姊妹七个,加上我四个儿女都干这一行。我头几年收了不少不是院校的徒弟,这两年收了二十多个都是学院派的徒弟,都是博士、硕士、医院院长。大徒弟温兴韬是安徽省郎溪县在中医院院长,第二大徒弟山东的刘毅,看到后到马鞍上去拜师。这两个徒弟都写了<<我的老师>>的文章,只有张仲景的六经辨证,谁也拿不走。
  我们是岐黄的子孙,我们学的是岐黄之道。西医有两种解表的药,apc代表桂枝,安乃近代表麻黄。我提醒大家这条路不能走错了,发汗不是随便发的,要是发错了不得了啊。要是安乃近发汗,大汗淋漓能把小孩子发坏了。我们在临床一定要注意,如何鉴别中风与伤寒。小孩子发烧你首先要摸摸他的手脚和背后干不干,身上不粘手就是安乃近的症状,就单开麻黄汤就行了。摸着潮一些,有点沾手就是桂枝汤证,可以用apc。这两种药不得了,吃错了小孩子马上就完了。
  如果有内烧,身上无汗用安乃近加上板蓝根和小柴胡冲剂,喝了小孩子一觉睡醒就好了,里也和了表也解了。你们学会辩证,大家都会当医生。现在的父母就是带不好孩子,小孩子天天生病。五六个月的小孩子来找我看病,我把安乃近取三分之一放在小柴胡冲剂里面,让他回家喝掉。多喝点开水就好了,就这么简单。我们当医生的要有良心,不能糊弄患者,小孩子又化验、又抽血,孩子哭得嗷嗷叫,医院里面鬼哭狼嚎的。到处都是打吊瓶的,父母也没有办法,其实这个病很好治,很简单的。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zMjcxNzIw.html
  第七十六讲(下)讲于2013年11月9日
  蔡长福老师深圳食道癌讲座
  我讲实话和良心话,这些感冒到我手里没人会超过十块钱,在当今社会不能讲。感冒很好治,分了一二三期。现在说伤寒论大三阳的太阳病,刚才我讲了太阳病和人体的关系,以及它的重要性。太阳病,项背强,簌簌然,脉浮缓,自汗出,这叫第一证桂枝汤。这个症状对上了,桂枝汤熬上喝了,再喝碗米粥,盖上被子一觉睡醒,微微发点汗就好了,桂枝汤证如果开成麻黄汤就治错了。
  太阳经不传经不碍事,如果传经就麻烦了。从十九椎传到十四椎命门,从命门往上沿脊柱两侧到脑后风府,过头顶到两眉间攒竹穴就不走了。但是寒邪之气还没有解,眼泪哗哗的往下淌,因为他不发烧啊。太阳经寒水邪气出入就在两个大眼角,所以感冒老是好不了,少阴经感冒是鼻子淌水。有一种感冒是鼻涕眼泪总擦不净,太阳经从攒竹穴进入到咽喉停止了,寒邪到咽喉再也下不去了。
  咽喉虽小作用太大了,太阳寒水会从咽喉往下掉,但是因为食道癌吞不掉、咽不下。人吃不下饭就慢慢消瘦,到医院检查说是咽炎,这些消炎片害了多少人啊,越吃嗓子越肿、越发干。最后就不能讲话了,咽炎是寒邪,不是炎症,必须用热药才能好。太阳病仲景留下了两个方,一个是半夏散,有半夏、炙甘草、桂枝三味药。眼睛淌泪水一副药喝下去睡一觉就好了,你不要搞错了,这是太阳寒化证,它不是热。
  如果医生不知道老是消炎,咽喉下面的水肿就越来越大,病就治不了了。最后嗓子开始发干,仲景又留下一个方子苦酒汤,把一个鸡蛋打个洞往里面倒一点醋,用一张纸包起来。用油灯一烤,鸡蛋黄是油,就会烤成膏了。慢慢咽下去,因为嗓子里面一点水没有,这样嗓子就越来越润,最后就好了。张仲景给咽炎起的名字是梅核气,这种病人好生气,咽喉肿块就越来越大。炒菜锅烧红了,切一片肉放在锅里面,冒一股烟肉就干掉了。
  寒邪过大命门光开而不闭,太阳经的病邪就直入少阴,就从命门传到脏腑上了。再从大腿内侧到三阴交,直到脚心涌泉穴。从十四椎往上传,过胸膈到咽喉,走到下巴不走了,几个气脉交会了。少阴之里、太阳之外正好在咽喉这个部位,没有这个咽喉人就不能活了,感冒马上就死了。因为那样的话,少阴寒气就会直接灌到头脑里面,过去这叫真头疼非死不可。冲过咽喉太阳寒邪到了脏腑人也不能活,所以我们轻易不能吃凉药,很多咽喉病都是吃西药吃坏了的。他们辨不清症状,最后咽炎没办法治变成了食道癌。
  食道癌的两个症状就是嗓子哑和嗓子干,这两个问题解决了食道癌就好了。大家看八十一难有两句话,肺为玲珑之窍,气壮如铜钟,肺只能是空虚的不能实。受寒后寒痰一多肺窍被闭,玲珑之窍就失去了功能啦。肺为华盖离后背来的外感最近,胖人背上的肉略厚一点,瘦人背上一层皮里面就是肺。太阳经没有温度,肺马上就受寒咳嗽。肺喜温怕寒、一寒就病,就这么快。肺内靠吸收脾肾的阳气,受到保护就可以生生不息,外靠膀胱经卫气保体。膀胱和脾肾失去了功能,肺在上就是空中悬肉,肺受寒了喉管气管也跟着受寒,就不能发出声音来了,嗓子哑就是这样造成的。
  天有天泉,地有地泉,天上有云能布雨,地下有湖泊大海。人也有两泉,脚下是涌泉,舌头下面是玉泉。涌泉无泉,玉泉不玉。人吃干粮就得舌头搅拌,最后嚼的稀糊糊的,不费劲咽下去了。如果玉泉不分泌唾液,我不吃饭就不能咽下去了。就会越嚼越干,玉泉不泉咽喉就不能生津下咽。玉泉一干,咽喉就得不到滋润,没有水分就不能流津液下咽,淤积到食道就叫食道癌了。
  山头没水树就不能活了,人身上玉泉不玉,涌泉不泉就是南北隔离了,水火就不能既济了。仲景是一个高人,不但伤寒论写得好,他还是易经的高手。我们还有一个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子是治相思病的。北方是坎为水,南方是离为火,北方壬癸水和南方丙丁火都不够了。南方的火不治北方的湿也不要治,应该治中央的脾胃。脾胃亏损了你就补不上心肾,脾胃调和外感自了。中焦一建人就能吃饭,人睡好了,你的肝肾亏损过度,就会魂不守肝。用上龙骨牡蛎上面的火就下来了,龙就入海了。男人想女人,天天想,夜夜想就得病了。女孩子也是这样,单相思或双相思会变成梦与鬼交,这种病当今叫花癫病。
  食道开始干胃气不能上达,上面的津液不能下行,食道慢慢就坏死了。得了食道癌就要开刀、放化疗,冤枉死的人太多了。这个病越消炎越严重,在当今食道癌活下来的很少,都是儿女害死的。非让老人去大医院开刀,得了食道癌脏腑是没有病的,是太阳和少阴感冒引起的。张仲景治病的方子留下了,没有说嗓子干和嗓子哑。提到嗓子干在太阳篇有两句话,说到嗓子爆哑,睡到半夜天亮不能说话了。都是色欲过度、精液耗散,身体败了突然受了大凉造成了嗓子爆哑。
  人活着分了三段,一个身体是父母给的生,你有病了给你调好这叫活。你保护不好自己就生病,活不下去就叫死,仲景写了活与死这两段。我试验治疗食道癌成功,仲景的书需要我们后人慢慢理解。治疗食道癌有七个方子,今天我全盘说给大家,是我在临床上一步步演变出来的。太阳病第一病第一方是桂枝汤,第二方是桂枝去芍汤,两个病症出来了张仲景却给去了一味药。三个病症的方子是三味药的半夏散,第四个方子六味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第五个方子是麻黄附子甘草汤。
  还有一个方子非常重要,就是甘草干姜汤,不要甘草只要干姜,六个方子七味药就够了。第七个方子是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就是七个方子七味药了。张仲景还在里面藏了一个玄机,就是开胃四逆汤。我敢用这个方子治疗食道癌的依据,有一个得食道癌的老人背部很怕冷,除了干活吃饭就是光睡觉。这就是少阴病的旦欲寐、脉沉细,很多人按胃癌治疗,冤枉死了很多人。少阴和太阳亏损,吃进的营养寒化全部积到心下。我就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了这个老人,现在活得好得很。
  我们不能让食道癌吓住了,不能轻易放弃,我为了这个病下了二十多年的功夫。我立志要治好三个病,食道癌和胰腺病已经在我的掌握之中了,我的年龄到了,第三个心脏搭桥可能完成不了了。少阴经分出了两个症状,脉沉细数和旦欲寐,伤寒论就是从两感开始写的。这也是人得病的起源,人生命的终点也在两感,因为没有肾不亏的,肾亏脾弱两感病就常在了。
  脉沉细的人脖子也是难受的,簌簌然往里抽着,一摸脉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这种病现在特别多,是空调普遍的时代病。人离开棉花是不行的,冬天吃羊肉汤,穿上棉袄和棉裤,人就是这样活着的。多穿棉花少贪凉,出了汗不要风吹。麻黄的名字叫还阳草,可以化痰饮、宣肺、解表,细辛和麻黄、附子配合,药力能灌到头顶。人冬天都怕冷就是细辛症状出现了,是热气不灌顶了,细辛只上不下。少阴寒气冲到头顶会发冷,非细辛不能解开。附子在下把握住麻黄和细辛的药力不外散,就可以潜龙入海了。
  这个方子可以使玉泉生津了,嗓子想干都干不了了。人到中年了,脾胃伤了,肾也亏了,想保持原来身体那样不可能了。卫气没败就有能力抗邪,就出现了脉浮缓,栝蒌桂枝汤就是治疗胃气衰了病人。现在十个人九个半都是虚证,脖子僵硬太阳病就有了,接着就会嘴歪眼斜、瘫痪中风,不能吃冷凉的,干活没有劲。五脏的阳气衰弱到了极点,突然受寒一起床就栽倒了,能治好一大半。最后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这还是太阳的事。重用桂枝纠偏右边,重用黄芪纠偏左边,重用当归和黄芩,还加柴胡。如果内寒加大剂量的理中汤,十来天就好了。脚跟和脚外都是太阳病,腿肚子疼、腿酸、腿胀都是,太阳经通到了六经。
  江湖医侠关于蔡老师本次讲座的说明:
  看到这篇文稿非常高兴,因为是由两个愿意学习经方的小孩子整理的。十月中旬,我应邀去深圳龙岗中心医院洽谈经方推广事宜,蔡老师三兄弟连同他的四个学生随我前往。在深圳数日,我与蔡老师都被安排给龙岗区中医药学会的学术活动作讲座。我在隔壁门诊,只听得蔡老师的讲座掌声雷动,高潮迭起,当时错过深以为憾,所以力邀蔡老师随我返回江西,给第三期平脉辨证学习班的学员上一堂课。10月15日下午,蔡老师不负众望,一堂课如行云流水般,竟然不用一张纸,张口就可以把伤寒论的大要讲得头头是道,当时所有听课人员都有一种震惊的感觉,要求把讲课录音整理。故我儿子徐哲与温兴韬女儿温织曦一人听了口述,一人文字记录,故有是稿。虽有个别文字纰漏,我也非常欣慰,因为这段文字让我们见识了真正的仲景门墙!)
  2012年10月15日夜,蔡长福老师为我们上了深情一课,由于地方音太重,拍成视频后由温兴韬女儿温织曦翻译成下文,以广其传。愿天下多明医。在此借花献佛啦
  “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要我说天下就两个病:“一寒一热”,别把中医看复杂了,当医生一定不能小题大做,舍近求远。伤寒论写的是什么,写的就是衣食保暖,就这么简单,它可深奥。深,深不可测,浅,浅在皮毛?!什么叫皮毛,吃一顿饭,好身体的人没事,空调开着,身体差的人吃一顿饭回家,第二天就难受,这是什么,受了风寒!我们的身体就是与风寒抗衡,体质好的不生病,体质不好的非生病。
  我们谈谈六经,何为六经?!我们读伤寒的人,要知道一个六,二个六,三个六,四个六,五个六,六个六。六病,六经,六方,六证,六脉,六法。何为六病,六病和六经,同行的争了不少年,有的人说没有六经,我认为其实不然,我们不能欺师灭祖,不能藐视前人。六经不是仲景提出来,也不是后世人提出来的。这是黄帝内经上面的。大家看我的六经辩证图谱上,太阳病,脉弱浮,这是仲景的,看岐伯与仲景的对话,那是内经的,六经病变里面的。医生不讲家族,学术不讲门派,别看那老师有威风,权威高,他讲错的东西,我们也能承认吗?那不行。学术是对后一代的教育,我们要说错了不得了啊。六经和六病,经病同源,一回事,没有六经,也没有六病。是草有本,是花有因,我们的孩儿是父母所生,这就是源头啊。长江滚滚向东流,它的源头在西方。没有六经哪来的六病。没有树根哪来的树头。我们不能为了学术的这点东西在这争论,没有意思。六病是绝对有,是写在岐伯与黄帝的对话,是他两个说的,也不是仲景写的。仲景从黄帝内经中简化出来的,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我七月二号到云南,追访病人,一个星期就回来,八月十八号,我又去了一趟,我接了两个病人,食道癌两年化疗五十四次,即将要死了,那个食道癌在我面前不能吃东西了,今天我把这方子告诉大家,我这辈子研究三个任务,食道癌,胰腺癌,心脏搭桥。前面两个病我在掌握中,去深圳的时候,深圳龙岗区中心医院送一个食道癌病人在我面前,八天没吃一口饭,我去给他号号脉,大家把方子记下来:麻黄15细辛15炙甘草20桂枝20炮附子20干姜20. 当天那人吃过后就能吃饭,那病人说蔡医生你的方子太管用,现在能吃饭了。我们就看几味药,食道癌我就总结了七味药,最后一味药还没到。大家看看第一方子是什么。
  我第一次拜访老师,老师家很穷,这是我第一老师,是个大地主,我老师给我煮了两头猪,把这猪往桌上一放,说:“我没有别的招待你,这是前几天猪生下来死的两头猪。”我的眼泪哗哗往下流,时代背景没有办法,他也掉泪,我也掉泪。这在这时候,一个炸雷很响,大雨下来了,那雨越下越大,我的老师站起来说太阳病了太阳病了。开始学伤寒论,这个太阳病到底是什么东西,搞不清,我问老师什么叫太阳。大自然有一个太阳,好多人不知道太阳到底起什么作用,我今天就谈这段,你明白太阳这个道理,讲了伤寒论你很快就入门了,太阳是怎么病了呢?风云突变,天下大雨,如果隐隐约约十天半月,不见日光万物糜烂,大自然庄稼不能生长,太阳被云彩遮住了,这是自然的太阳病。人身上也有太阳病,好了话题引出来了,人身上到底什么叫太阳,在人身上叫膀胱,膀胱不得了,仲景伤寒提笔就写太阳病,第一条就写太阳病,项背强,几几然,脉浮缓,自汗出,鼻鸣干呕,恶风怕冷,太阳病首先就是这些症状。太阳病到底是什么东西,膀胱只有下口没有上口,小便从哪里来呢,正常的情况下,五脏六腑的功能特别强,源头的正气压给膀胱,到膀胱里头聚尿成液,尿在体外,这是小便。它里面还有热气气化了,这气化拿什么标准它!?夏天你看不到,到冬天零度时小便解到地冒热气,这就是膀胱经的气化。膀胱不能气化,人天天有病,人冬天解小便,小便解完后打寒颤。膀胱经怎么能到体外呢?五脏六腑的功能强的情况下,从十九椎往外发,何为十九椎,人靠脊椎,脊柱是二十一椎,中医从上往下数,大椎到长强,我们的肺长在第三椎,心长在第五椎,肝长在第九椎,脾长在十一椎,肾脏十四椎,膀胱长在十九椎。什么叫靠山,五脏六腑的靠山就是脊柱。脊柱强,肾不亏,骨头不空,你不会生大病。骨一空,肾一亏,脊柱一空虚,五脏六腑必然衰败。五脏六腑一衰败,膀胱不能气化。人天天怕冷,没有感冒啊,我们常见什么感冒,不发烧。一感冒淌眼泪,淌鼻子,这种感冒常见,这眼泪从哪里来的啊,是膀胱经。那鼻子从哪来的啊,那是少阴经。这叫两感。我一个人讲了三句话,一个叫阴来和阳,一个叫阳来和阴。一个叫阴阳合病。这就是伤寒论的头。膀胱在十九椎,功能好的情况下,十九椎发出温度,上升下达,从大腿的后侧到腿肚,昆仑、至阴,从十九椎往上行,经过十四椎,肾脏长在十四椎那叫命门,是人体的总开关。热气总开关是十四椎。少阴经大椎,一旦太阳经受到寒邪路过十四椎少阴命门,肾要虚狠了,命门开合不闭,太阳病的风寒就从命门直走少阴,一到少阴下达,小肚两侧。从阴道两边到涌泉,对上去,一直从胸膈穿透,穿透胸膈到咽喉,这是少阴经的走向。太阳病的走向从十九椎往下,从腿弯过到小末脚趾头,小末脚趾头外侧叫至阴穴,这就是足太阳膀胱经。少阴经到咽喉下端,少阴停止了,这个少阴经的寒邪到咽喉的底端前止不进。太阳经路过大椎风池、风府,玉枕天柱,从百会眉冲到攒竹,从攒竹穴从两个眼睛往里行,到咽喉的上端,就与少阴经交汇了。我们医生常说肝胆相照,脾胃相连,肾与膀胱相表里。这就是从十九椎膀胱经走到十四椎的时候,这个相表里才能接得上。一个走里行、一个走外行,到咽喉交汇,两寒归一。咽喉受不了就生病。咽喉下掉水肿,西医说咽喉炎,电视广告说吴太白消炎片,千万不能吃哦。这个吃出了多少食道癌啊,就是吴太白消炎片吃坏的。这是少阴寒化。根本不能见消炎药,见了就封喉。嗓子越来越干,没食欲,越来越严重,就变成了食道癌。少阴两化,这是寒化症。金匮上有方,半夏厚朴汤说,妇人咽中有炙脔,什么叫炙脔?!火烧红了,切一块很白的肉,往锅上一撂,往上一沾上就下不来了。咽喉就像沾上东西,咳不出,咽不下,不能吃饭,时间长了,影响身体、慢慢消瘦,开始怕冷。治疗食道癌七个方子七味药,就把食道癌给治了。第一个方桂枝汤、第二个桂枝去芍药汤、加上半夏散及汤、加上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甘草干姜汤、加上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麻黄桂枝甘草汤。伤寒论治咽喉有两个方:半夏散及汤和苦酒汤,何为苦酒汤:鸡蛋打个洞,把醋往里倒,用张纸用水打湿包着,用油灯点着往上面烤,纸烤糊了,醋油膏就形成了。鸡蛋黄是油一见醋就成膏,苦酒汤要慢慢咽下,为什么?!食道癌到后期,上腭干,没有一点水,能干成什么样呢?!我打个比方,就像80岁老人吃炒面,就会干成那样,东西就咽不下了,不但咽不下去,咽一口气一回,就吐,吐的是粘液。食道癌我这辈子治的不少,我看好多都是活活饿死。人一刀杀死不受罪,饿死就受罪。他不是饿一天两天,有的几年。有的人问为什么敢用这七味热药,我把这道理讲给大家听,这病就是两证,哪两证?!这个病在少阴大纲上有:少阴病,背恶寒,口中和,脉沉细,但欲寐。何为但欲寐?这种病人十几二十年,这种人瘦不耽误吃饭,就是怕冷,背部怕凉,就是吃饭厉害。嘴里味道始终厉害,口味重,见饭就想吃。少阴病这种人除了吃饭就是睡觉,他困,他坐那就睡,他能困成什么样呢?有的骑脚踏车就栽下来了,吃饭吃的筷子掉地上。这是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怎么讲?!少阴心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是主方。这个寒化与热化是什么区别?!热化脸发红,嗓子肿疼,不能咽饭,实际里面化脓,烦的夜里不能睡觉。一个贪睡一个不睡,这不是很好鉴别吗?!这是少阴篇就掌握了。
  食道癌为什么嗓子暴哑?为什么干的没有水?大家知道这两个话题,食道癌就彻底掌握了。嗓子睡一觉,第二天就不能说话了,这种病人不在少数,突然暴哑无声。黄帝内经上面有两句话,阴非破骨,何为阴非?就是说不出话的意思,它下面怎么注的呢?食欲过度,精气耗散。突然受大凉,嗓子暴哑。肺为华盖,肺为玲珑之窍。一旦肺受到大寒,只能虚不能实。痰饮一多,肺不空虚,就没有玲珑之窍的功能。肺为华盖,离外感最近,喜温怕寒,一寒就病,就这样暴哑不出声。为什么嗓子干,干的没有水?我们在讲这段,人有两泉,涌泉和玉泉。涌泉要是没有火了,没有温度,突然受大凉了,人肾脏就没有氧气了,人肾脏就不往上潮。舌底下有个玉泉,就吸收涌泉的水,我们吃饭咽下去就是玉泉的水,咽喉就是个窗户,下面有个东西往下掉,别看这东西小,作用大。食道能不能咽饭就是咽喉起的作用,它的作用就来源于玉泉的津液,把它润潮,底下胃气足,上下接上食道,一旦涌泉不涌,玉泉不玉,咽喉就成了一块死肉。津液不能下达,食道开始干。
  六病大道敞敞开,有缘之人入门来。门里才知经方贵,刻苦专研莫等待,误透伤寒与金匮,圣人文章心中揣,药到病除如桴鼓,一步登天到圣台。太阳病第一证,项背强,几几然,脉浮缓,自汗出,鼻鸣干呕,恶风怕冷。大家知道仲景开卷第一汤就是桂枝汤,伤寒论仲景就写两条,桂枝汤和麻黄汤,变出了398法,两条往下写的,伤寒论是在这样的背景写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啼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所往,何能两相完。”仲景于<<伤寒杂病论序>>中亦言道:‘予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澻弃官学医,瘟疫来了,张仲景害怕了,看到阳中发烧,什么叫阳中发烧,头脸透红,有鼻子眼泪身上出汗,怕风,仲景想到六淫风为首,就写了太阳风。无汗头晕焦干,浑身痛,这种人怕寒,所以叫伤寒。一个叫伤风,一个叫伤寒,伤寒论开篇就讲这两条。陈修园写道:“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 素问详 难经出 更洋洋 越汉季 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桂枝汤:项背强,几几然,脉浮缓,自汗出,鼻鸣干呕,恶风怕冷。麻黄汤:浑身疼,脉浮紧,呕逆,呕是干呕吐不出东西,逆,逆是想吐能吐的出东西。呕逆要分清,有些人到高烧时候吐那就是麻黄汤证,要是不知道止呕吐就错误了。麻黄汤喝过马上就没事了。张仲景第一证是脉浮缓,这是正常人、好身体的人出现浮缓脉,如果没有浮缓脉,它症状齐备,还有几句话:太阳病,其证备,脉沉迟,瓜蒌桂枝汤主之。这是金匮第一方,太阳病的证都一样,就是脉不一样,这是为什么?!仲景说的很清楚:久病体弱之人,胃气已衰,受到风寒,胃气衰败,不能抗邪,脉就沉。脖子难受,一摸脉脉细软,桂枝汤出来了脉不对症,还是离不开桂枝汤。问病人胃怕凉怕冷不,病人说:我看到冷的打寒颤,这叫胃寒,桂枝汤加理中汤。喝过之后脉不细了,也不软了,这是中阳不建,形成脉细软无力。如果脉沉细软,天天颈椎后背难受,问病人胃有没有烧心感,难不难受.病人说:一饿就有烧心感,这是阳虚携带病症。何谓阳虚。人一饿就有烧心感,胃气太多,人不能抗邪。天天风寒携带,肚子一饿,外面的风寒往里头热气往上来。一饿就难受。这是大肠热,胃虚胃寒,加干姜、加大黄。我当初治一个病人十二年不能起床,能吃能喝,就不能起床,左半身无汗,右半身发凉,这是阳虚到极点,偏到一侧,大剂量的重用黄芩和干姜,理中汤。十五天就起来走路。他的脉小细弱,能吃能喝,为什么起不来?阳虚到一定时候了,血管闭塞了,桂枝通阳。脑梗塞、脑硬化、心血管病,桂枝汤上去都能打开。从饭店吃了饭出来,兜兜风,摩托一骑回家,第二天就难受,人受风邪更能吃。风为阳邪,胃里有热,越受风越能吃。这是为什么?风病能食伤寒不食,要是麻黄汤证感冒了就不想吃饭,闻饭就够,闻油就够。要是桂枝汤证感冒了睡到床上照吃照喝,这叫风为阳邪,风能化火,胃里有热,所以消化食物快。伤寒论第一经写太阳病桂枝汤。二经本是阳明证葛根汤。三经本是少阳证,少阳没有桂枝方。阳明少阳表不解,仲景的柴胡桂枝各半汤。四经本是太阴病,桂枝加芍汤。五经本来少阴病,少阴没有桂枝汤方。尺中脉迟禁发汗,用小建中汤还是有桂枝。四肢常怕冷,仲景写下四逆汤,还是有桂枝。读伤寒要把桂枝放在头,没有不效的,只要号脉症状出来,问几句话就行:胃可胀,大便可通,嘴巴可干,喝水量可大。这四句话一问桂枝汤管用不管用就知道了。病人说:夜里口苦,就是少阳证,桂枝汤加柴胡黄芩。病人说全天口苦就是阳明证,桂枝汤加柴胡黄芩加小承气。对桂枝我总结了四句话:月中桂枝月中贵,月在人间桂上贵。神农尝本草,仲景的伤寒第一味。我们看桂枝汤的配方,小建中汤桂枝三两、倍用白芍。为什么要这样用呢?桂枝对外感,有一份表证没解,吃了就胀,浑身难受,有表汗一解,气化一动,胃气就来就想吃饭了,身上就不难过了。伤寒论深不可测,浅在皮毛,皮毛就是解表。病人进屋要问他后背怕不怕冷,桂枝汤就出现了,他没有汗,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有一点汗,汗不多,麻二桂一用上。桂枝汤不但能解表,而且能通阳。长期恶寒怕冷,桂枝上去就管用。
  下面我们谈谈葛根汤,我们有三条路要知道,太阳走于后,阳明走于前,少阳走两侧。“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病即发热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我当初治一个老头眼眶痛十二年,眼胀,一到睡觉不能见一点亮,我一摸脉,脉沉而无力。浮长脉是葛根汤的正阳明。面上都属阳明证,首先问病人,眼眶疼不疼,眼睛胀不胀,入睡可难?只要脉浮长,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就是正阳明。如果脉不符,症状符合,能不能用葛根汤?!大胆的用,脉细软就加理中汤,我问那病人,吃凉的可照!?他说不照,肚子冰凉。这就是内里亏虚,中阳不见。就加上附子理中汤,十二年的病就好了。我还有一个病人,身上发臭,他的脉不但长大而且有力,口干、能饮、脸上难过,眼眶胀,眼疼,怕光怕亮。我就加黄芩黄连。鼻子热气往外冒,加石膏,十天药吃过就不臭了。这是为什么臭呢?!他是长期表不解,时间长了热气化里,胃里的热气散出臭气。记住脸发烫是黄连证,鼻子冒热气就加石膏。我还有一个病人,身上淌油汗,从头到脖子好出汗,条文出来了:头汗出、系颈而还,茵陈蒿汤主之。就用葛根汤加茵陈蒿汤,十天过去油不出了,汗也不出了。还有一个病人,上半身痒,脸上长痘痘,身上发烫,不能穿衣,睡不着,起来跑。葛根汤加升麻汤加白虎承气汤。葛根治阳明,皮肤发热发烫发痒,白虎承气汤治气分之热,热气多了,全身发烫,那是阳明气热,气分太盛,两付就好了。我有一个学生流汗流了二十多年,脉浮长,大汗淋漓,葛根黄连汤一付药就好了。这是为什么?久汗必伤阳明津液,葛根生津解表,止渴清热解毒,别看他有汗,照用葛根麻黄,葛根汤解表,黄连汤清热,一付药彻底好了。葛根汤能治上热下寒。我以前治一个妇女,夏天的时候,下面裹着被子,上面扇着空调风扇,夏天就这样过的,流汗三十年,葛根汤加黄连,上热下寒黄连汤。下寒肾着汤这个汤我用的特别多,人到中年肾亏之后,下肢发凉,下面要穿鞋穿袜子,不穿袜子不敢着地,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肾着汤。张仲景八十一方配桂枝,麻黄汤十几个方,张仲景对表证非常重视。我治一个女同志29岁,鹅掌风,未孕,非常痒,葛根汤加当归四逆汤加酸枣仁柏子仁,一个月之后痊愈,怀孕。表不解,里不和,葛根汤加当归四逆汤,内补,酸枣仁养血,柏子仁养心。
  按语:
  看了本次讲座后我的印象:
  1)整体印象:蔡老师讲中医就是这样子:他老人家只要一开头就出口成章,无需讲稿、不需要准备,就可以滔滔不绝讲半天,内容丰富而深刻,只要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听者好像都听懂了,但又没全听明白,需要过后慢慢回味,才能慢慢理解;
  2)同温阳派一样蔡老师也是很重视寒证、善于发现和治疗寒证(比如治食道癌例),不同的是蔡老师还非常重视热证、善治热证、善于在久虚久寒中发现热象(比如十二年卧床案,重用黄芩和干姜);
  3)从本讲座后半部分讲桂枝汤、麻黄汤和葛根汤可以看出,不同于温阳派重视三阴病,蔡老师更重视三阳病,认为病多源于三阳,治疗自然多从三阳着手;
  4)蔡老师一讲中医就落实到六经辨证。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zMjcxNzIw.html
  第七十七讲讲于2013年11月17日
  一位赤峰的病人给我打电话说,他的主要症状是干燥性鼻炎,鼻出血,额头压得慌,腰背疼,牵连到大腿后面至小脚趾,这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说的特别明显,上面是从胳膊到手小指,这是受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他是一个经络敏感的人。还有大便稀,脸发烫,左胸前有一根线一样牵扯着疼,口不苦,头不晕。按六经辨证是太阳、阳明和太阴出了问题,大便稀就是太阴,十几年这种症状特别痛苦,看了很多大夫也没看好。
  鼻子干和出血,额头压得慌等脸前面的症状都是阳明证,他自己开方用石膏六十克,大便稀用这么多石膏肯定不行。还没清掉上面的火,就先把下面的脾胃伤到了。他是头一次听说还有阳明太阴合证,一个火、一个寒怎么就合证了,所以他就只开了凉药。上面火大,口渴,喝水特别多。下面大便稀、不成形,肚里老是咕咕响口不苦、头不晕证明少阳没事,还没走到少阳经。
  我在电话里临时给他出了一个方子,太阳入到阳明的头一个症状就是葛根汤证,介于太阳和阳明之间,所以它有解表的成分。吴谦的<<伤寒心法>>说,阳明表病脉证是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阳明经行于脸,脸就有点发红,不是太红。如果太红,蔡长福老师的经验就是加黄连,就涉及到降心火了。这是阳明经气化热了,如果大便干就是经气传到脏腑里面了,否则就只是在经络里面。
  辛凉的葛根是走阳明经的,能生发人体的辛凉之气。桂枝、麻黄、白芍是走太阳经的,在加上炙甘草就是葛根汤。看到鼻子出血就要考虑是否有脾寒,因为会造成上火,不能一见鼻子出血就是肺火大。因为脾越寒肺火越大,经常会鼻子出血。如果偶尔一次鼻子出血,比方感冒以后肺火大。咱们治大便稀用的大朱鸟汤,里面有干姜温脾胃,上面有黄芩和黄连清火。
  再用生石膏解他的阳明经热,加上知母和白术就是理中汤。知母可以滋阴清肺,长期肺热需要右降,又怕碍着脾胃了,就加了党参和陈皮。
  我给他开的方子是葛根六十克,麻黄十克,桂枝十五克,白芍二十克,炙甘草十克,白术二十克,生石膏、干姜、黄芩、党参、知母都是十五克,陈皮十克,黄连十克。吃了一副第二天给我打电话反映挺好,额头这里马上就松开了,鼻子也不干了。阳明经热去掉了,前胸疼的症状也没有了。因为长期肺热,金就克到木上了,容易造成肝血亏,睡觉就不太好。凡阳明证睡觉也睡不安生,胃不安则卧不宁。
  咱们再把六气的三对化合说一下,张仲景没有提里面的关系,只有黄元御把里面的关系理清了。他把每一个经气的化合写出来叫六气解,但是六气之间的化合他讲的也不多,后世医家从五运六气上也作过解释,就是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主枢,太阴主开,少阴主合,厥阴主枢。这里面说的很乱,各家和各家不一样,有的医家说少阴主枢,厥阴主合。
  太阳开的作用牵涉到了厥阴,枢纽就是一个周期的结束与另一个周期的开始。厥阴是最后的结束的一经了,再往下就是太阳了,所以肝木是罢极之官,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厥阴风木的性质是向上,太阳开是借助了厥阴的力量。从方剂来说,麻黄汤又叫青龙汤,麻黄和桂枝是左升解表的药,青龙就是走肝的。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前面是膀胱寒水,心火下降到小肠。小肠火旺了会蒸化膀胱里面的寒水,气化后顺着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走到十四椎的命门,命门的肾阳之气又给它补充。这种力量一直上冲到头,过前额外面的经络到攒竹穴就停止了,里面的分支经络走到咽喉。其实太阳经被加热后的水气是布达周身的,所以太阳和少阴相表里。少阴主心肾,心肾火旺了小肠的火才能旺,才能蒸化膀胱寒水。太阳开就是能气化后往外走,可以有司开合、温分肉、肥腠理的功能,这是和少阴的阳气分不开的。
  太阳膀胱经和少阴肾经在咽喉这里相连,上天设计人体在咽喉这里止住,是因为风寒从太阳经进来到这里不容易直接入到脏腑里。膀胱经和督脉在风府穴这里相会,所以太阳又叫巨阳,得到了督脉阳气和肾阳的双重补充,所以它的阳气特别旺盛。再加上来源于心火的小肠火的水火既济,太阳经就能起到卫外而固的作用。
  如果人体的少阴肾虚了,命门这里没有火了,膀胱水气没有得到少阴火的滋助,就成了寒水了。所以少阴病的人会手脚和后背发凉,就是因为下面没有热气往上升。太阳经和少阴经太少两感证的特点就是鼻子流清水,会脉沉细,但欲寐,太阳有热证是有浓稠的鼻涕。风寒来了,没有少阴火的帮助,单纯太阳经气就会气化不动,不能完成卫外的任务。从风池和风府进入大脑里面,就被风寒闭塞住了,会造成头项强疼,膀胱经上来的水气压力还是一直往上顶,脖子和后背就会僵硬痛。所以疼痛是来自于压力,用桂枝汤和麻黄汤打开,把风寒去除,压力散掉就可以解决了。
  病邪就会从太阳直接入到少阴经,第十四椎命门没火成了空的了,就会浑身冷、脉沉细、旦欲寐。督脉的阳气和肾阳的来源是一样的,是肾阳补充的督脉,脏腑的气血富裕了就会归到奇经八脉里面。所以肾为先天之本,如果脏腑的气血都不够,奇经八脉的气就更差了。
  如果少阴的肾气特别寒,又没有嗓子隔开,寒气就会从肾经直冲上头。上去就是真头疼,会头疼欲裂,少阴咽喉疼痛就是扁桃体发炎。治这种病蔡长福老师就用半夏散、桔梗汤,还有桂枝、半夏、炙甘草等偏温的药,不是肺热引起的需要清热解毒,用凉药的的咽喉疼痛。这是里寒造成的下寒上火,不能用太凉的药,比如桔梗汤用一味桔梗旋转一下中气就行了。
  半夏散是用鸡蛋一枚打个孔,把半夏打碎放到鸡蛋里面,倒上醋,再用一层湿纸包住鸡蛋在火上烤。鸡蛋遇热稍微一冒泡,就成了油膏。慢慢咽下,服用后可以敛疮、消炎、解毒,就能把少阴咽疼止住了。张仲景形容咽中生疮是非常厉害的,这个方子可以治疗食道癌。少阴一个寒化一个热化,所以小孩子切了扁桃腺就不太好,就没有抵抗力了,扁桃腺的防御功能就防止它往上走。
  肾的阳气充足的话,肾为水脏,从涌泉把这种真水蒸化上来走到咽喉。咱们舌头下面有金津和玉液两个穴位,这就相当于长白山上的天池之水,是从下面来的。所以咱们吃东西能咽下去,因为食道和气管的粘膜都需要肾水的滋润,才能收缩自如。它们才能润滑,如果肾亏骨空,少阴里寒,血管收缩,热水又蒸不上去,食道和气管黏膜得不到真水的滋养,就会干燥收缩成一条线了。少阴心肾的气水循环就达不到了,就咽不下东西成食道癌了。不是食道里面长了很多肿瘤堵住了,没有蠕动功能往下走了,就会往上反逆了。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1OTMzNDc2.html
  第七十八讲讲于2013年11月17日
  阳明经的合就是降的意思,就是把三阳经的阳气收藏到三阴里面。阳气不能只在外面,就和五脏气化一样,要把阳气收藏到肾水里面。少阳在中间是枢纽,还有脾胃的功能。太阳开需要少阴的能量,还需要脾胃参与气血,脾胃产生的营气和卫气走到体表。所以太阳非常重要,五脏六腑各个部门的经气都要注入到太阳经,去帮助卫外。人体的卫外功能要强大,才能抵抗住风寒暑湿燥火病邪的入侵。
  气血走到经络上就是营气和卫气,所以桂枝汤能调和营卫,能调和营卫就能调和脾胃。虚人感冒建其中,脾胃差的人抵抗力就不行,抵抗力来源于气血。太阳通过少阴和脾胃起作用,而且还有少阳三焦网膜的通畅,营卫之气才能很好地流通,是和少阳的气化共同完成的。
  太阴为三阴之主,阳明主燥。太阳和少阴是水火相济,太阳寒水和少阴君火配合的功能是水火既济了,阳明和太阴之间的配合就是燥湿停调。阳明燥热之气是收藏,太阴主湿气。阳明多气多血,用来消化腐熟水谷,它有那个热量和能力。一到阳明都转化成热证了,要分解五谷杂粮这些营养品必须有热量,所以阳明是以非常燥热的经络。难经说太阴里有半斤膏脂,这种至阴滋润的膏脂和阳明燥热相配合,发动热量共同完成消化水谷的作用。
  如果太阴湿气上不去就成阳明热证了,下面没有阴的滋养单纯的热了。阳明能走到阴里面,阴气能走到阳里面,它们之间有这种相互作用。如果阳明不降就上升成火了,所以很多人就出现了上热下寒的症状,热气收藏不到太阴里面就造成太阴阳明合证。谁也不帮谁上下分离了,所以太阴症也有寒化和热化。
  阳明证里面的白虎汤加知母可以滋阴凉血,把阴气补上使阳明热气往下降,如果不加知母,只用石膏火还是降不下来。知母可以补津液、通大便,大便会变稀。太阴证里有个桂枝加芍汤,白芍的力量就是滋太阴的阴液和膏脂。如果这个人长期的太阴虚,尤其是女同志,所以她们需要建中。女人的月经会伤到脾阴,造成脾血亏。喝点小建中汤倍白芍可以治肚子疼,还可以养血。
  脾阴亏的症状就是容易饿,现在说就是血糖低,饿了就浑身哆嗦,这就可以用小建中汤了。因为阳明太热消化水谷就会快,太阴的湿气供不上,就像发动机干发动油供不上一样。饿了人就要吃东西,会消谷善饥,所以阳明症就是吃饭很多。糖尿病也是,倪海厦就用白虎汤治疗血糖低,咱们也可以用小建中汤来治。阳明热重的话就用白虎汤,太阴虚重就用小建中汤,同样一个症状看它偏重在哪里。
  如果太阴湿气太重和阳明过热都出问题了,在一起就产生了阳明湿热。太阴和阳明都是土,就是阳明证的茵陈蒿汤证。或者就是胰腺出问题,因为阳明长期化热不解,湿热在一起温度和湿度太高了,就容易形成胰腺炎和黄疸病。胆囊和胰腺走的是一个管道,往下是十二指肠。如果有胆结石堵到这里,或者发炎水肿也会堵住。胰液从这里过不去了,它的消化力特别强,是一种强酸。走到哪里就把哪里消化掉,所以说胰腺炎特别疼,能把人疼死,这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病。
  如果胆汁也出不来了,就会返流回肝脏,因为胆汁是从肝脏分泌出来的。就会从肝脏参与血液循环,身上和眼睛就发黄了,这就是黄疸病。中医认为是脾里面的湿热之气引起的,脾主黄色,胆汁是绿色的。所以有阳黄和阴黄,湿热出来的是阳黄,就是特别鲜亮的黄色,就用茵陈蒿汤来治。阴黄就是纯湿造成的,可以用茵陈五苓散,或者术附汤等热药来治。
  如果是胆结石造成的堵塞,就用治胆的办法把结石去掉,黄疸就去掉了。一般结石发黄的不是太多,堵住就会急性胆囊炎非常疼。胰腺炎也不一定就身上发黄,就是不一定有湿热蒸腾。有热气熏蒸才会发黄,一般发黄就涉及到胰腺了。胰头癌也会发黄,就可以按脾胃湿热来治。所以太阴和阳明这一部分也非常重要,引起来的病也特别多。张仲景就把茵陈蒿汤写在了阳明经篇了,蔡长福老师就用谷胆汤治疗这一类的病,湿热共重就可以用胃胆汤。
  少阳是右降和左升都有的功能,所以在黄帝内经里说少阳主骨,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火把相火下降到肾水里面,去温肾水、生骨髓,所以骨头出问题在肾脏和少阳上。少阳的阳气降不下去,走不到肾水里面了。手少阳三焦是往上生发的,在太阳和阳明之间起到了气化调和的作用。可以协调和帮助阳明顺着太阳膀胱经右降,少阳淋巴水气生发可以帮助太阳打开,厥阴风木是生发也是帮助太阳的,麻黄汤和桂枝汤都是这样的,有升才有降。它们之间都不是单纯的,都是相互配合的,这就是风火相助。
  火降到肾水里面,然后水再去生木,木再去生发,这就是它们两个之间的配合。温胆汤就是少阳相火下降去温肾水,水生木才能养到厥阴,所以厥阴肝木阳气的来源是少阴。厥阴病就是水火不交,上面是手厥阴心包的相火,下面是寒水,造成上火下寒。水寒后木就得不到水的滋润,木就去克脾土,火就不降,出现水寒木枯土败火旺,形成寒热错杂的症状,就是乌梅丸证。
  所以厥阴的方子都是寒热并用、升降并用、温凉并用,经脉气化关系就决定了方子这样走。没有肾水所以乌梅丸里面用了附子、川椒、细辛,这些热药去温肾水,用干姜和党参去补脾土,用黄芩和黄柏清心包之相火。中医认为的人体生理就是始终在气化的过程中,所以单讲五脏和五行气化和辩证就比较局限了,知道了六经之间的气化关系才能把人体整个得把握住。
  比如柴胡桂枝干姜汤里面有柴胡、桂枝、干姜、花粉、黄芩、牡蛎、党参、大枣,如果按照脏腑辨证你就不知道在干什么。花粉用来降阳明,干姜、大枣和党参要温太阴脾土,柴胡、牡蛎和黄芩都是走少阳的,这是三经合证的方子。把阳明和少阳的相火右降,然后用桂枝左升,中间还有脾土斡旋。口渴的时候张仲景不会用半夏。
  五脏辩证会说脾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脾湿,就是一个单纯治脾的方子了,就不会有这些气化的关系了。所以治病就只针对一个脏,别的他就不管了。他说是整体观念,但实际没有把人整体气化搞明白。一个脏腑出问题往往会牵涉很多问题,所以说六经辨证才是治病的大道。人体是经过六经和脏腑相连,它们之间是天地气化十二个月的关系,不会那么单纯的。
  蔡长福老师比较注重三阳化热,对表证的气化有很深的研究。倪海厦有点偏重于温补三阴方面,也用白虎石膏一类的药,因为他善治癌症。他们二人都是大家,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中国现代的经方还是倪海厦给推起来的。否则靠火神派根本起不来,他们的思路太偏,三阳证单用温药解决不了,还是张仲景的理论不偏。这二人都没有见过黄元御和辅行诀这些书,如果见过实实在在下几年工夫,对他们会有更大的帮助,他们会更厉害。但是他们已经暗合了,把气化关系搞的差不多了。
  蔡老师就敢合很多方,比如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又有阳明证又有少阴证,一般是不敢的。他认识到很多人因为少阴亏引起了很多病,用少阴多了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又出现阳明证就合到一起用,结果就两解了。这就是从实践中出来了,张仲景给出很多合方的例子,比如柴胡桂枝汤、麻黄桂枝各半汤,就是告诉后人他的方子能合。但是能隔着经合就比较厉害了,从实践发现好几经的症状都可能同时出现,遇到复杂的情况就把方子合到一起用,这就是非常大胆的突破。
  蔡老师还善于攻下,很多病都是阳明大肠经郁结造成的,他就把热结旁流给发展了。这是伤寒论理专治大肠内阳明燥热被燥屎堵死了,但是这个人拉稀,使水液顺着肠壁流出来了。这个人的表现就是痢下清、臭水,用大承气汤中的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一下就把燥屎清下来了,你一看下痢清水认为是脾虚就错了。阳明经气化热后湿热没处走,循经走到胃里就是胃窦炎,走到胆里面就是胆囊炎,走到胰腺上就是胰腺炎,走到关节上就是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有红肿热疼的那种,这都是热结旁流。这是蔡老师的一个发明,这是他自己悟出来的。他把一生的经验讲出来,是对咱们研究伤寒论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去的那三天从理论上收获非常大。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1OTcyNDk2.html
  第七十九讲讲于2013年11月24日
  咱们还继续回到四圣心源,一是要有始有终,再就是咱们没有基础直接学伤寒论比较不容易,学好黄元御的理论对我们学习伤寒论会有很大的帮助。咱们接着学习四圣心源的劳伤解部分,黄元御说人不能有生而无死,而死多不尽其年。外有伐性之斧,内有腐肠之药,重以万念纷驰,百感忧劳,往往未壮而衰,未老而病。顾保炼不谨,既失之东隅,而医药无差,冀挽之桑榆。古圣不作,医法中乖,贵阴贱阳,反经背道,轻则饮药而病加,重乃逢医而人废。金将军且将玉碎,石学士未必瓦全。叹竖子之侵陵,痛鬼伯之催促,书穷烛灭,百慨俱集,作劳伤解。
  一般人不到时候就死了,外面的世界有危害身心的事物,不该吃的药也吃下了。再加上人的思想不能像圣人那样恬淡虚无,所以很多小孩还没到年龄就死了,遇到温病派的医生本来挺小的病反而加重了。他对温病这一套痛心疾首,每一篇文章的前面都是先把温病派骂一顿。因为确实温病不能当成主体医学去学,只是在温病上可以,只用温病不用伤寒对病人治病是不利的。
  现在的癌症治疗都是一些清热解毒等滋阴的药,病本来不太重,用了这些药就吃不下饭,中气一败人就完了,比化疗还厉害。之前咱们学习的气化解和脉象,对人体的解释第一篇就是中气,可见他对中气非常推崇。首先要照顾到中气,这种理论是正确的,张仲景也是固中气。
  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
  戊己土一升一降,脾胃之间还要相交,阳明热要下降,太阴湿气要上升。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表里关系,从气化关系上说,脾不升清胃就不降浊。胃管接纳,脾管运化,这就是中医的生理。中西医的生理完全不一样,你把中医生理学透了,清楚了人体内部的气化关系,摸一下脉就知道病是怎么来的了,知道怎么祛病方子就出来了。就像现在说的手诊,看手都知道什么部位有病,但是不能开出方子来。不能指导你的阴阳、虚实、寒热,就像西医能看到你的肝不好,或者你有结石,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针对不同病人的结石,中医开的方子也都不一样,分别是大柴胡汤证、四逆散证等等,咱们不是看病用药,而是根据六经八纲去救人。气血都来源于脾胃,脾胃好了就没有病,黄元御的理论的好处就是能把握住中心思想。脾胃中轴一转,连带着肝肾心肺都好了。五脏六腑跟着中气转,六经就跟着五脏转。水木生、金火降是天地和人体的循环,上天的火降到地下,所以水就不寒了。下面的肾水去济上面的心火,就可以阴阳平衡、水火相交。正常人就是上面是凉的,下面是温的,中气好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婴儿姹女之交,非媒不得,其义精矣。医书不解,滋阴泻火,伐削中气,故病不皆死,而药不一生。盖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是以阳明之燥,不敌太阴之湿。及其病也,胃阳衰而脾阴旺,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
  肾主藏精,水下寒火就降不下去了,中气在这里挡住了。心火降不到肾水里面,水寒了经气就不能足够温热,心火往上冲就会心神被扰的神志症状。下面水不温造成了木郁,或者土湿木就生长不上去。因为肝主血,这就容易在造成血瘀病,就会气血流通不好。肺主气,右降不了气就会造成停滞,精神气血是五脏六腑主要的关系。他是把道家的这一套拿过来说了,认为黄婆是坎离交媾的主导力量。
  后世的温病派一用药,本来不该死的就没有一个能生了,就把生机克制住了。太阴主湿、主气,阳明主燥是化气,六气解说阳明本身是金。燥湿是大肠的气,胃是土,土生金,所以不是它的本气。化出的气就不如本气厉害了,所以说湿就能胜燥,胃里的燥一般克不住脾的湿。正常情况下可以相互平衡,一旦病了燥就没有湿严重,胃的热抵不住脾的湿,就会脾脏湿寒。把脾胃燥湿的关系把握住了,就知道十有八九的人都是脾湿寒造成了胃寒。真正阳明证胃火大的不太多,临床上阳明有热但脾还是寒的,纯阳明证下面脾热,上面大承气汤证的不太多。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火能生土但是水能灭火,在这就涉及到心肾的阳气了,一旦心火不足肾水就翻上来了。因为脾胃土的能量来源于心火,火差了肾水就上来了,而且脾湿的根源也是肾水,所以从先天根源来说,就容易造成水能克火,湿就能克燥。这就是人的偏性和弱点,所以他出了一个方剂叫黄芽汤。
  甘味的人参三钱,炙甘草二钱,茯苓二钱,辛味的干姜二钱,这也符合汤液经法里面补脾的关系。辛甘化苦,两甘一辛是小补脾汤,这里是三个甘,原理是一样的。虽然这些古圣先贤没有看过汤液经法,出来的方子就合上了,他不会出咸味的药。甘辛就合了土德了,黄芽是道家修炼的名称,是最好的芽。因为它具备了冲和之气,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根本能量,中国也是有冲和之气的意思。
  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其有心火上炎,慌悸烦乱,则加黄连、白芍以清心。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则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涩不行,则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四维之病,另有专方,此四维之根本也。
  甘味的人参和辛味的干姜就是重阳之火,增加土的力量去泻水,用茯苓去泻土湿。炙甘草补中气有了冲和之象,本身就具备调节金木水火的作用,然后有一个加减。只要心火大了就加黄连清君火,张仲景也是这样,加白芍是去相火。可以使相火转到肾水里面,相火以位君火就清了。附子和川椒是温肾补相火的,红色属火的桂枝和肉桂是补君火的,还是有所区别的。附子是乾中一阳落于坤中,则成坎水。它在四川坤土之气最旺的地方产生的,而且它色白,辛辣行阳的,所以能补肾阳。是回阳救逆的第一要药,没有可替代的。
  肝血亏了左边就不升了,木寒或者土湿就郁住了。桂枝是温通左升的药,可以通血脉,血得温则行。血液循环不好就加丹皮,可以活血,走窜力量特别强。这些就是常用的升降的药,左升是桂枝和丹皮,右降就用杏仁和陈皮。肺气右降不好了就加杏仁,色白可以润肺。陈皮可以降胃气,因为要降肺气一定要把胃气降下来,要生肝气一定要把脾土升起来。
  第二篇是阴阳,他把中气放到阴阳的前面。开始是无极,然后先有中气,旋转后才有了阴阳。中气比阴阳还要早一步,没有中气阴阳就不会交,中气升降气化阴阳才开始相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们之间就产生新的生命了,就是一加一大于二了。
  中气升降,是生阴阳,阴阳二气,上下回周。阴位于下,而下自左升,则为清阳;阳位于上,而上自右降,则为浊阴。清阳生发于木火,则不至于下陷;浊阴收藏于金水,则不至于上逆。清气之不陷者,阳嘘于上也;浊气之不逆者,阴吸于下也。浊气不逆,则阳降而化阴,阳根下潜而不上飞;清气不陷,则阴升而化阳,阴根上秘而不下走。彼此互根,上下环抱,是曰平人。而清气之左升,赖乎阴中之阳生,阳生则浮动而亲上,权在己土;浊阴之右降,赖乎阳中之阴生,阴生则沉静而亲下,权在戊土。戊己升降,全凭中气,中气一败,则己土不升而清阳下陷,戊土不降而浊气上逆,此阴虚、阳虚所由来也。
  是阳气把清气吹上去的,浊气不往上走是阴气把它吸下来的,阳气下潜就蛰藏到肾水里了。清阳往上的根本在己土上,右降的根本在戊土,戊己土的升降又归结于中气。左边阳气不升了就阳虚了,右边的阴气不降了就是阴虚了。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气蛰封,此木火生长之根本也。阴气来源于天上,天一生水,火里面的一滴真水是阴的根。它就有往下沉的性质,一点真阴通过胃土、肺金降下来,这就是金生水。
  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人知其金水之亏,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阳体而含阴魄,旺则气化而阴生。以气统于肺而实化于胃,肺气清降而产阴精,即胃土之右转而变化者也。是宜降肺胃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
  黄元御的理论老是反复讲升降问题,阴气收藏是为了把君相二火的阳气降下来,否则君相二火就会往上反逆。秋凉后天气一凉降化湿,是把地上的阳气降到地下,还是阳气的升降。如果光阴气降没有阳气下面就成了寒水了,火上犯就把这点真阴耗损了,就没有降下的性质了,那才是真正的阴虚了。光知道肺燥、肾阴亏了,却不知道那是因为胃土没有降下去,这时去补阴就伤到胃了。
  戊土胃是阳土,里面的阴魄就是离火中的那一点真阴,因为魄为肺之神,所以能凉降。脾是阴土含阳,怀抱阳魂,魂为肝之神,所以能左升。虽然肺主气,但是胃生的是气,气补得是肺。脾生血可以养肝,所以说脾胃生的气血,养的是肺肝,走到经络里面就是营卫之气。要降肺胃来帮助收藏,不耗伤心液,不要用麦冬、熟地、天冬或生地补心液,是怕影响到胃。
  看到阴虚火旺,温病派就用大量的滋阴药是不对的,可以用量不能太大,但一定要照顾中气。张仲景用的麦门冬汤,用半夏把麦门冬打来右降了,又加了党参和炙甘草这些补中气的药,下面咱们看看地魄汤是怎么保护胃的。
  地魄汤用炙甘草二钱,制半夏三钱,去心麦冬三钱,芍药三钱,研五味子一钱,元参三钱,煅牡蛎三钱。魄就关系到肺了,辛味的半夏是右降胃气的药,一半辛味是主升的,这是特殊的例子,甘味的炙甘草是护中气的。麦冬,芍药、五味子是酸味药,元参口尝是甜味的,跟生地差不多,但还有点苦酸,也是右降的。加上咸味的牡蛎,酸咸就入肺合肺徳了。这些酸味药都是帮助肺气往下降的,牡蛎可以清胆火、滋肾水,把相火阳气降下来。而且还能软坚散结,身上长肿块都可以大量的用,包括淋巴癌、淋巴结核,只要有痰气凝结就要用到牡蛎。而且它还能收汗,把浮上去的阳气收降下来就能止汗了。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5NjAxMDAw.html
  第八十讲讲于2013年11月24日
  黄元御写的<<长沙药解>>是中药里面的上乘之作,不次于<<神农本草经>>,因为它非常适合初学者。他能把中药和人体生理以及方剂都融到一起讲,神农本草经就那么几句话,初学者很难悟懂。他的药解和他的气化理论都是一个系统,完全是一个系列,从他这些书就好进入了。在研究过程中就会把他最难的六气解明白了,他能把人体气化和脏腑功能配合写出来了,这就非常了不起。
  第一味药就是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味甘,气平,性缓。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不凉又不热,具备了天地的正气,以及脾胃土的厚德载物。把甘草说的太好了,简直就是一味神药,确实甘草就有这个作用。
  甘草生用解肠胃腐败东西,在高温下产生的细菌毒性的作用很厉害,稍微有点清热的功效。炙用就是这些功能,还能养心气。然后他就举了很多例子,伤寒论里面炙甘草汤它是主药,用量四两比较大。主要是养心气,蜜制以后焦苦入心,治疗心血亏虚补足,或者少阳证误吐、误下、误汗造成的伤到心液。用阿胶和生地、麦冬补心液、滋阴养血,再用生姜、大枣和人参补脾,用桂枝升左阳、养心阳。这个药得加上一些清酒,就是咱们现在的黄酒。生地的用量比较大,一般张仲景用生地的时候喜欢加酒,酒能把生地化开,充分溶解它。
  我用这个方子如果心脏特别弱的人,我就喜欢加点附子,因为他的心脏跳动力量不够。也是脉结代、沉细,心动悸,有一个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脉就比较沉细缓,没有力量。生地我也没用这么大的量,用药后感觉他的脉跳的更慢了,感觉心里非常累。我就知道他的肾阳还不行,我给他加上了附子就好了。这个方子还是养阴的力量偏大,生地用一斤,张仲景也是怕阴太厉害就用酒炮药熬出的。
  很多方子都是以甘草为主药,四逆汤如果只用干姜和附子不用甘草,心脏跳动一会儿就没劲了,加上甘草可以持续性强心。通脉四逆汤就是重用干姜,加倍干姜的量,用生附子。四逆散里面用甘草缓解血管痉挛引起的气郁和闭塞,本身阳气不虚,生气着急把阳气郁闭到里面了。血管也是细的,肝脏缓急就用甘草放开血管,加大白芍、柴胡、枳实,给他疏通气机。
  甘草干姜汤和四逆散都是辛甘化阳,蔡长福老师把有甘草和干姜的加术干姜汤叫二仙汤,温病派的二仙汤是补肾的仙茅和仙灵脾。伤寒论上的甘草干姜汤是温肺的方子,肺寒的人一有冷风就咳嗽,出的气都是寒的,这个方子量大点就可以了。肺气虚制不住下面了,小孩子就容易遗尿或尿床,有人一咳嗽就尿到裤子里面了,也可以用这个方子。
  金匮里面的甘草附子汤是治风湿的,张仲景看到人身上肿就是里面又湿,疼里面就是由寒,加上甘草就缓慢地把风寒湿去掉了,可以使药力持久发挥。这个方子有炙甘草、附子、白术,还有桂枝通阳气,把药力带到关节处。所以桂枝量比较大,别的药都跟着桂枝走。如果白术量大了,别的药都跟着白术走,就会走不动。几味药配伍,往往量大的那味药是领头药。柴胡桂枝各半汤或者柴胡桂枝干姜汤往往就是柴胡量大,为的是先清少阳,然后太阳就解了。如果是桂枝量大就是先解表了,柴胡就跟着桂枝走了,少阳还是解不了,所以要看你用药的目的是什么。
  调胃承气汤里面也有甘草,还有大黄和芒硝,大黄清下就是一下过去了。加上甘草能把里面时间长的东西慢慢清理出来,不让它太快。茯苓杏仁甘草汤是清理心包和肺里面的水液,加甘草是慢慢把里面的痰湿和浊水清干净,能治心包积液和久咳,还有强心的作用。
  人之初生,先结祖气,两仪不分,四象未兆,混沌莫名,是曰先天。祖气运动,左旋而化己土,右转而化戊土,脾胃生焉。己土东升则化乙木,南升则化丁火,戊土西降,则化辛金,北降则化癸水,于是四象全而五行备。木温、火热、水寒、金凉,四象之气也。木青、金白、水黑、火赤,四象之色也。木臊、水腐、金腥、火焦,四象之臭也。木酸、金辛、火苦、水咸,四象之味也。土得四气之中,四色之正,四臭之和,四味之平。甘草气色臭味,中正和平,有土德焉,故走中宫而入脾胃。
  火是焦味的,焦苦入心。鱼腥草是入肺的,它就是腥味的,腐臭味的臭豆腐能补肾。这里说的五味是按黄帝内经来了,其实木是辛味左升的,五味整个翻了,其实都是说的泻了,不是有补有泻,火苦就是泻心火,这是站的角度不一样。还是一个系统,证明黄元御是很明白的。
  脾土温升而化肝木,肝主藏血而脾为生血之本,胃土清降而化肺金,肺主藏气而胃为化气之源,气血分宫,胥秉土气。甘草体具五德,辅以血药,则左行己土而入肝木,佐以气药,则右行戊土而入肺金。肝血温升,则化神气,肺金清降,则化精血。脾胃者,精神气血之中皇,凡调剂气血,交媾精神,非脾胃不能,非甘草不可也。肝脾之病,善于下陷,入肝脾者,宜佐以升达之味,肺胃之病,善于上逆,入肺胃者,宜辅以降敛之品。呕吐者,肺胃之上逆也,滞气不能上宣,则痞闷于心胸。泄利者,肝脾之下陷也,滞气不得下达,则胀满于腹胁,悉缘于中气之虚也。上逆者,养中补土,益以达郁而升陷,则呕吐与胀满之家,未始不宜甘草。前人中满与呕家之忌甘草者,非通论也。
  肺金和胃土是一个产气右降的系统,肝脾是一个生血左升的系统,气血都是从土上来的。甘草虽然是甘味,但是涵盖了五脏五味之德。而且甘草是和事老,加上气药就左升,加上血药就右降。肝血左升就生神,因为心火藏神,肺金降就生肾水了,肾水就是精血之气。精神是偏重于形而上,精血是偏重于形而下的。
  肝脾一有病就下陷不升,所以加上辛味药就升达了。气血瘀滞到中焦,脾不升就泄泻,肺胃不降就会呕吐,或者痞闷到中焦。有人说这种情况不用甘草,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张仲景的五个泻心汤都是中焦痞闷,里面都有甘草。中满如果是肝硬化腹水,湿气重泻水不用甘草。呕家的小柴胡汤证不用甘草,这里说的呕是脾胃湿气重的呕吐,像藿香正气汤证那样的,用甘味的甘草不利于化湿。
  上行用头,下行用稍,熟用甘温培土而补虚,生用甘凉泻火而消满。凡咽喉疼痛,及一切疮疡热肿,并宜生甘草泻其郁火。熟用,去皮,蜜炙。现在不分头或者梢了,都放到一起了。生甘草用于口舌生疮、清泻小便不利,小便有火用导赤散,里面有木通、炙甘草、滑石,用的是生甘草的梢。咽喉嗓子疼,或者长了疮疡、疙瘩、疖肿就用生甘草。现在蜜制都不去皮,皮是红色的。下面咱们看白术。
  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山谷。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
  白术很好,又能燥湿又能生津,吃不下饭的人用点白术就好了。还有帮助脾胃运化的功能,把清阳之气等精华部分运转开了,清气上升了就不泻痢了。白术是张仲景常用的大药,最好的是浙江于潜县生产的,又叫于白术、浙白术。有很多渴不是阳明证的渴,喝水特别多,就要加大量白术解决了。蔡长福老师的经验是老渴的病人,别人开的是白虎加人参汤等按阳明证止渴的方子,越吃药越渴。他就用理中汤大量的加白术,白术用了一百二十克,一副药下去就不渴了,喝了五服药后再也没有渴过。
  一些老大夫的经验是白术超过六十克还有通大便的作用,又能止渴生津,就能治疗糖尿病了。糖尿病的便秘是脾津液伤了,肾水不足了,燥性的白术对脾精不伤害。脾里面有半斤脂膏,它能增加脾里面的脂膏,它有双向调节作用。能让人体内的水液走到细胞里面,喝了很多水多余用不了,喝了就尿了白喝,加上白术人体就吸收了。水到了人体细胞里面就不渴了,否则人才渴。
  张仲景用它治风湿,就是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关节里面有湿肿大了,关节疼都离不了白术。有甘草、大枣、生姜、白术、附子,就把桂枝去了,就是大便干硬、小便自利,因为风湿所以骨节烦疼,就大量用白术和附子。越婢汤本身是治风水的,越婢加术汤加上白术就能去里水了,麻黄发表汗的劲儿不是太大了,麻黄加术汤也是治湿家身烦疼的。
  金匮里面的白术散是妊娠养胎用的,开始喝桂枝汤强脾胃,治妊娠呕吐。然后用当归散补养气血,怀孕六七个月以后才用白术散。里面有白术、川椒、川芎,牡蛎就含钙的成分了,病人怀孕张仲景就知道让她补钙。
  脾以太阴而抱阳气,故温升而化木火,胃以阳明而含阴精,故清降而生金水。胃降则空虚而善容,是以食下而不呕,脾升则磨荡而善腐,是以谷消而不利。五行之性,火燥而水湿,太阴脾土,升自水分,因从水分而化湿,阳明胃土,降于火位,因从火位而化燥。太阴之湿济阳明之燥,阳明之燥济太阴之湿,燥湿调和,中气轮旋,是以胃纳脾消,吐利不作。
  但太阴脾土以湿土司令,阳明胃从燥金化气。辛金己土,俱属太阴,而辛金不如己土之湿,庚金戊土,俱属阳明,而戊土不如庚金之燥,缘化于人,不敌主令于己者之旺也。人之衰也,火日亏而水日盛,燥日消而湿日长,湿则中气凝郁,枢轴不运,升降反作,脾陷胃逆。脾陷则乙木不达,下克己土,水谷不消而为泄,胃逆则甲木失归,上克戊土,饮食不纳而为呕。白术补土燥湿,土燥而升降如前,是以吐泄兼医。
  胃气降空虚了就能吃了,吃下了食物就不往上呕吐,脾气生就能消磨、腐熟水谷。把五谷消化吸收了就不下痢了,只要是下利就是没有消化,清阳不升好东西就吸收不了了。太阴脾湿土是从肾水上来源左升上去的,阳明胃燥金是右降,一个湿一个燥,一个纳一个消。辛金和己土都是太阴,太阴脾和太阴肺,金的湿是从土上来的。土生金太阴肺还是金,化气于太阴,它的湿不如太阴的湿。手阳明大肠庚金和足阳明胃戊土都是金,但戊土本身是土,叫了一个金的名字,是庚金化气于湿土了,所以胃土的燥性就不如大肠的大。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5NjY5OTQw.html
  第八十一讲讲于2013年12月1日
  张仲景在少阴病篇说咽中疼可大量地用甘草汤,用生甘草二两,药味少一两可以按十克算,药味多也可以按七八克算。必须要用内蒙出的甘草,咱们本地和新疆出产的效果就很不好,因为它是主药必须得把产地搞清。伤寒论里面五个泻心汤之一的甘草泻心汤,用的是炙甘草。金匮要略里面的甘草泻心汤是用在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篇,用的是生甘草,方子都一样就是甘草不一样。狐惑病包括了土耳其的一位医生提出的白塞氏病的症状,张仲景比他们早了一千五百多年,而且张仲景提出的特别全面。
  这种病主要是口腔粘膜、下阴和消化道反复溃疡,有的版本书上用的是炙甘草,但是一些老大夫的经验还是用生甘草,北京一位老先生是生甘草和炙甘草各半。狐惑病还包括现在的手足口病,张仲景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想睡觉但是睡不着,出现了神志上的症状了。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蚀就是长溃疡,现在这种病人很多。状如伤寒必定有发热、恶寒、体痛,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闻到饭味就想恶心,不愿意吃。
  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这种病人的脸色有可能是红色的、黑色的或者白色的。蚀于上部则声嚘,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主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苦参汤是熬水外用清洗的药,治疗被病邪侵犯的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很多人看张仲景的伤寒论看着看着就放弃了,因为很多病的症状往往相同,不知道如何入手,往往就会按长期发烧别的病治疗了,口腔溃疡就可能忽略了。体痛包括风湿病,白塞氏病百分之六十的病人都包括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这种发烧和骨病一用激素就有效,但是一停病又上来了,反复治不好。
  你学过了就知道应该用甘草泻心汤治疗,体痛可以加上防己黄芪汤,把关节病一起就治了。这种病的病机是脾湿郁久化热生毒,所以手足口病就是脾胃不好,小孩子吃冷饮太多造成的。口腔溃疡局布周边都是红色的水肿,这是脾湿郁久化热的表现。你要问很多结节性红斑病人是否有口腔溃疡,你就知道她是狐惑病,所以中医是整体地看,既要辩证还要辨病。张仲景在金匮里面提出了很多病,这种病你按伤寒是治不好的,因为光按症状病不对。
  有些人看张仲景自己就矛盾,长期嗓子疼消炎效果不好,这是免疫系统的问题。你如果用伤寒论的方子没有效果,不要认为张仲景错了,要想是你自己没有掌握好。张仲景是一位临床家,只有特别成熟的经验才写进伤寒论里面的。只要有这些症状也可以用这个方治疗淋病或梅毒一类的病,河南一位医生用甘草泻心汤治疗艾滋病,化疗反应如呕吐、不吃饭,或者用大量消炎药后菌群失调,喝水吃饭甚至不吃喝消化道也疼的病人,喝了甘草泻心汤以后马上就不疼了,也就能吃饭了。
  这位老医生得出的结论消炎药就是湿邪,整个食管都出现小的出血点,用甘草泻心汤这个辛开苦降的方子就能治好。重用生甘草四两有解毒作用,还有干姜、半夏、黄连、黄芩、党参。少阴咽疼时相火和君火都冲上去了,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热药就化脓了。凉药更不行,少阴咽疼越用凉药越厉害,所以张仲景就用凉性但不寒的生甘草一味药解决了,既可以解毒,又能把中气建立起来,把君相二火降下来咽疼就好了。再不行就加上桔梗二两,就成了桔梗甘草汤,桔梗有生疮后化腐排脓的作用。
  方子开得再好药不行也白搭,本地出产的和内蒙出的甘草外观上区别很大,咱们当地的干草很粗,外面很红里面挺黄,质地坚硬沉重,看着挺好。内蒙出的比较疏松,比较细,甜中发一点苦味,甘草成分含量比较充足。当地和新疆出产的甘草成分太少,咱们本地是人工种植的,新疆野生的也不行。
  下面接着讲白术,阳明经多气多血,在消化食物的时候,脾土的阴精必须的跟上,就好像汽车马达发动了,油必须得供上。没有太阴脾土的脂膏供应,阳明燥热就出来了。就会多食、易饥,吃了东西一会儿就饿了,不吃马上就会产生低血糖的症状,浑身哆嗦。如果阳明燥性不够,阳明以降为顺,不往下降就不能把阳气收藏到太阴里面。就出现了上热下寒的症状了,上面阳明燥渴面红吃得多,下面吃完就腹泻了,这就是阳明之燥不济太阴之湿。
  太阴不够张仲景就用桂枝加白芍汤,或者用小建中汤补太阴的阴精。阳明旺盛了就用白虎汤、葛根汤或白虎加人参汤,以通阳明。阳明火旺就太阴不生,可以重用葛根起阴气,能把阴气升起来补到阳明经里。己土是太阴的主气,戊土是阳明的化气,己土脾和戊土胃是在一起工作的,所以己土的湿气要旺于戊土的燥气,脾湿非常容易侵克到胃土。这是气化角度解释人天生的特点,所以人就好闹脾湿胃寒,胃火大的就不太多。
  黄元御把这个研究透了,反对温病派就是这个原因,寒凉的滋阴药更容易伤到胃气。中气受伤各方面的病就都来了,因为他有自身的体会。狐惑病下面一篇就说症状目如鸠眼,眼睛红得好像斑鸠的眼睛一样,白睛和黑睛都红了。有些老大夫就专门到公园看斑鸠的眼睛,张仲景描述得非常准确,就像现在的虹膜睫状体炎,厉害了人就瞎了。就用甘草泻心汤合上赤小豆当归散可以治愈了,如果看眼红就用一些清热解毒、凉血的药,眼睛就保不住了。
  咱们就怀疑当时黄元御当时就是得了这一类的病,医生诊断不清按眼病治疗,效果就不行。长期口腔溃疡伴结节性红斑就是身体皮肤会一块块发红、发硬,一般人都会到皮肤科去治疗了,这样得用甘草泻心汤配合麻杏苡甘汤,光吃专治皮肤的药是治不好病的,那只是并发症。所以金贵要略里的辨病也非常重要。接下来看书:人之衰也,火日亏而水日盛,燥日消而湿日长,湿则中气凝郁,枢轴不运,升降反作,脾陷胃逆。脾陷则乙木不达,下克己土,水谷不消而为泄,胃逆则甲木失归,上克戊土,饮食不纳而为呕。白术补土燥湿,土燥而升降如前,是以吐泄兼医。
  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在不断的衰落,本身又有湿气重的不足。清阳不升中焦的阳气没有了,就不能把食物化开运化走,积到肠胃或运到三焦走到一半走不了了。常年阴积到这里就成肿瘤了,成实能看到才是阴。精华物质被阳化气、阴成形,阳气足够能把它分解化开,气化变成能量了。阳气不够长年累月积累就成了有形的东西了,癌症就是这些营养疏散不开了,吃进去的营养能排泄的糟粕都排泄了,越精微的东西越容易积累瘀滞。是人体内加工到一半了的半成品,东西排泄不走,走不动你也利用不了,少阴证的人就容易得这些病。
  蔡长福老师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桂枝去芍药汤,治疗心下坚大如盘的病人,常年吃不下饭,类似食道癌胃癌的病,到大小医院也治不好。吃了这个药以后半个小时就知道饿了,一大碗面条就吃下去了。乙木根在己土,甲木根在戊土,营养物质吸收不了就排下来了。排下来是对的,排不下来就积到那里了,正常人拉稀或呕吐都是好事,甲木归藏不下去,胆木就克到胃土了,往上反逆就会呕吐了。所以看到呕吐要想到是胆火克胃土了,乙木克到脾土一般都是下泻。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yMTY0MjY4.html
  第八十二讲讲于2013年12月1日
  下面咱们继续四圣心源的劳伤解的阴虚部分,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若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则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培阴精之原。此补阴之法也。
  因为天一生水,水的根在天上,相火上冲把心脏里面的真水熬干了。元参能清肺还能补肾水,元就是玄,黑色的意思。大海里面的牡蛎能把精气收藏到最深处,可以用人参和黄芪补肺气,用金去生水,这是一个酸甘化阴的方子。然后咱们看阳虚部分。
  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曰阳根。阳气长养,爰生木火。阳性浮动,其根一生,则浮动而亲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长。而木火之生长,全赖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于东而火长于南,纯阳之位,阴气萌滋,此金水收藏之根本也。脾土左升在东边,升到南边化成火,成了纯阳之后里面有了一阴生出,那就是阴气滋生的根本,就是离卦里面的阴爻。
  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长之政,一阳沦陷,肾气澌亡,则下寒而病阳虚。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其脾土之弱。脾以阴体而抱阳魂,旺则血生而神化。以血藏于肝而实生于脾,肝血温升而化阳神,即脾土之左旋而变化者也。是宜升肝脾以助生长,不止徒温肾气也。脾土不升导致木或不能正常升发,就不能水生木、木生火,这就是阳虚了。木是温,火是热,阳虚的根本就是脾土不生。脾不升就不能化肝木,肝主血。肝血不足血脉打不到就寒了,就会手脚冰凉了。
  一个例假前后经常头疼的病人,肝脉沉细,这是血液供不上头去了,肝寒造成的头疼。头疼的时候恶心、吐涎沫就是吴茱萸汤证,生发肝木就行了。吴茱萸汤里面有辛味的吴茱萸升肝阳,还有补脾的党参、炙甘草、生姜、大枣,用对了一剂就止疼了。还有一个月经时头疼的病人,抓了两副药,吃了一副就不疼了。
  人们只知道木火寒了,却不知道补脾,这就是现在一些人只知道抚阳,不知道补脾土。张仲景用桂枝汤、当归四逆汤都要加上炙甘草、生姜、大枣,都要照顾到脾胃。因为肝藏魂,脾是阴脏但是喜欢阳气,肝脾就是一个系统。脾生血给了肝脏,肝气就升上去了,肝魂旺了升到心脏养心成神了,心藏神,所以魂和神是一个系统。这些不是光温肾就能达到的,升肝脾的阳气就能达到这个效果。他就开了天魂汤的方子,黄元御是一个文人,他用的方子名字都是有讲究的。
  天魂汤,三味甘味的甘草二钱、茯苓三钱、人参三钱,三味辛味的桂枝三钱、干姜三钱、附子三钱,是左升辛甘化阳的药。按辅行诀辛甘化苦是补脾的方子,桂枝是左升的,干姜是温脾的,附子是温肾的。怕有湿气挡在中焦,就用茯苓化脾湿和肾里面的浊水,肠胃不好肯定有湿邪。
  火为阳,而阳升于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温气颓败,则阳无生化之原。脾陷之根,因于土湿,土湿之由,原于水寒。甘草、茯苓,培土而泻湿,干姜、附子,暖脾而温肾,人参、桂枝,达木而扶阳。脾土之湿来源于肾水,肾寒了脾阳就不升,所以就用到附子了。茯苓和干姜可以温脾泻水,不泻湿只用温药,湿还在那里就成湿热了。把湿邪化掉人体阳气才能通达开,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利小便以后阳气就能行了。
  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以培阳神之原。以火清则神发,血者,神魂之母也。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后世医术乖讹,乃开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今古,甚可恨也。
  如果肝血亏,摸着脉比较细弱无力,不光阳气不足,血也不足了。就要加点补肝血的药,当归不是太腻,可以养血温肝。黄元御喜欢用首乌,滋阴养血而不伤害胃,这样上面虽然是火,但是清凉的,不是那种邪火上攻。血是神魂的根源,因为血能养神魂。一千个人里面阴虚的人只有一个,黄元御的语言有点过激,说话毫不客气,治疗内科杂病滋阴确实有问题。但是治疗急性传染病,高烧导致热入血分,血液不足,出血,迫血旺行了,用滋阴凉血的药补充血液里面的水分是对的。黄元御研究温病也特别透,用的也是一些凉血的药,他骂的是动不动就滋阴的医生。下面讲阴脱部分。
  阳自右降,降于坎府,而化浊阴,则又含阳气,是谓阳根。阳性温和而升散,阴气左升而不陷者,有此坎阳以辟之也。其升散之权,全在于脾,脾气不升,则精血驰走而阴脱。坎阳一升左路就升了,还是坎离之间。比如遗精、崩漏带下等精血脱失的病,都是脾阳气不往上升却往下降了,这和人拉稀泄泻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阳气不能正常升发造成,他把精血流失的病都叫阴脱。
  二十难曰:脱阴者,目盲。目者,阳神所发。阳根于坎,坎水,阴也,而中抱阳气,坎阳温升,而生肝木。肝藏血而含魂,魂即血中温气之渐灵者。温化而为热,则魂化而为神。阳神发露,上开双窍,而为两目,目乃阳神之所出入而游行也。阴脱者,阳根澌败,精血失藏,魂神不能发露,是以目盲。渐灵就是魂快变成神灵了,神气再往外发到眼睛上就是眼神,就能看到外面的世界。精血下脱变不成神魂了,温热上不去了,目为离也是一种火,阳气上不去变不成火就目盲了。
  凡人之清旦目盲者,是其阴气亡脱,定主死期不远。名为脱阴,而实以阳根之败。<<素问>>所谓目受血而能视者,亦是此理。后人不解经义,眼科书数千百部,悉以滋阴凉血,泻火伐阳,败其神明,以致眼病之家,逢医则盲。医理玄奥,非上智不解,乃以俗腐庸妄之徒,无知造孽,以祸生灵,可恨极矣!有些人在早晨或晚上看不到东西,其实是阳气升不上去了。现在的中医眼科也是滋阴凉血都是有问题的,他老骂温病派人家就排挤他,所以他写出的书只在弟子之间单传。他出了一个治疗阴脱的乌肝方。
  乌肝汤甘草二钱人参三钱茯苓三钱干姜三钱炮附子三钱,蒸首乌三钱,芍药三钱桂枝三钱。你看他的方子就知道他的思路了,就能和他的思想沟通了。他说的乌肝汤的乌字说的是太阳里面的纯阳的三足朱雀鸟,是太阳的意思,因为这是一个左升的方子。之所以阴脱是因为肝脾的阳气上不去了,所以用补肝的方子。首乌和芍药是补养肝血的成分,不像天魂汤是纯左升的,他注重中气所以每一个方子都是把甘草放在第一位。
  这个方子也是以少阴证为主,干姜、甘草、附子就是四逆汤。用了生地舌苔马上就上来了,脾胃弱了就运化不走了,所以他用首乌不用生地。现在有人卖假药,用红薯代替首乌,都切成块用黑豆水一煮,冒充首乌没有药效。真正的首乌切面有云锦样的花纹,没有就是假的,首乌就是何首乌。我就买切成片的首乌,不要切成丁的,否则就看不出来了。下面咱们说阳脱。
  阴自左升,升于离位而化清阳,则又含阴精,是谓阴根。阴性清肃而降敛,阳气右降而不逆者,有此离阴以翕之也。其降敛之机,全在于胃,胃气不降,则神气飞腾而阳脱。阳气走到离位不升了是因为有离中的一点真阴,还可以右降下去,否则直冲上去就完了。胃气一降就生成阴气了,中气旋转阴气生成,越来越多就上升了。最阴的地方有一点坎阳,升到离宫是阳气最旺的时候。如果胃气不往下降,神气就脱了,就是阳脱了。
  二十难曰:脱阳者,见鬼。仙为纯阳,鬼为纯阴,人居阴阳之半,仙鬼之交。阳脱则人将为鬼,同气相感,是以见之。凡人之白昼见鬼者,是其阳气亡脱,亦将续登鬼录矣,阳脱了就白天见鬼了,就是重病人快不行了,每天看到他死去的亲人。阳脱成纯阴就同气相感了,跟鬼是一样了。他出了治疗阳脱的兔髓汤。
  兔髓汤甘草二钱人参三钱五味一钱半夏三钱煅研龙骨二钱,牡蛎三钱,煅,研元参三钱附子三钱。兔髓的兔指的是月中兔,阳气下潜能生髓,人体最深的地方就是骨髓了,就好像地下黄泉之中,到冬天地下黄泉之水都是热的。人体的阳气跟天地是一样的,阳气走到水中实为万物生养之根,第二年被热蒸腾宇宙万物生发之力都源于此。潜不下去就是冬温,明年一年的收成就不好,人也容易得温病。
  中医看到人体和天地都有阳气升降开合的过程,所以冬天就不能在让阳气外发泻,出大汗、蒸桑拿、吃火锅都不好,跑步等剧烈运动会使阳气不能收藏。虽然屋里可以暖和一点,但是暖气太热对人体是不好的。阳气降不到骨髓里面就会往外走,就容易得骨质增生等骨病,很多骨质增生的脉象都是肾脉比较飘、浮。如果肾脉是沉的,颈椎病和腰椎病都是假的,是外感受寒了,用葛根汤解表就好了。
  五味子、元参、牡蛎、龙骨都是往下右降的,龙骨是在地下埋了上亿年的大动物化石,就有了潜阳的性质了。不一定是恐龙的骨头,现在造假的人就用牛骨烧了当龙骨卖,一点药效都没有。买整块儿的能看出真假来,千万年后骨头里面已经化成结晶体了,用舌头添一下会黏舌头,假的是光的不会黏舌头。有粘性就有收敛的功效。则白日见鬼,阴脱则清旦目盲。阴阳既脱,无方可医。于其将脱之前,当见机而预防也。然后再说精神部分。
  神胎于魂而发于心,而实根于坎阳;精孕于魄而藏于肾,而实根于离阴。阴根上抱,是以神发而不飞扬;阳根下蛰,是以精藏而不驰走。阳神发达,恃木火之生长,而究赖太阴之升;阴精闭蛰,资金水之收藏,而终籍阳明之降。太阴阳明,所以降金水以吸阳神,升木火以嘘阴精者也。神气来源于魂,精是从肺魄上来的,右降藏到肾水中,是离中的阴精通过肺的右降生成精的。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yMjk5MjI0.html
  第八十三讲讲于2013年12月8日
  这是我在2002年学习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后悟到的一张图,中气在脾胃之间,中气在斡旋的时候产生了戊土和己土,己土得到一点阳气萌动就往上升。升到一半的时候就化成肝木,全升就变成心火了,阳多阴少就成离卦了。再往下就阳中生出一点阴了,戊土得阴而降,降到最低下就是纯阴了。但是极盛的阴中有开始生阳,这就是一气周流的状态,我觉得这张图能把黄元御的理论解释清楚。
  咱们继续学习劳伤解的精神部分,前面三个方子是黄元御思想的核心,黄芽汤就是固中气,黄芽是左升开始时的那一点。地魄汤是完全的右降,这三个方子头一味都是甘草,升降的关键在戊己土。把这三个方子领悟透了就能能开方治病了,先诊断他是左路不升还是右路不降,诊断清楚了就在这三个方子基础上加减就行了。
  他不如张仲景的地方是把人体看成一个平面了,没有分成六经传遍的层次,他只是调理人体气机的左升右降。但是也在张仲景的范围之内,所以有很多老大夫一生用一个方就治了病了。黄元御的传人麻瑞亭一生就用了一个下气汤加减治了很多疑难杂症,尤其是血液病效果非常好,自己也活到九十多岁的高寿。
  神胎于魂而发于心,而实根于坎阳;精孕于魄而藏于肾,而实根于离阴。阴根上抱,是以神发而不飞扬;阳根下蛰,是以精藏而不驰走。阳神发达,恃木火之生长,而究赖太阴之升;阴精闭蛰,资金水之收藏,而终籍阳明之降。太阴阳明,所以降金水以吸阳神,升木火以嘘阴精者也。
  心藏神的来源是魂和肾精,右降成肺金的气魄,肾精又是从肺魄降下来的,根源于金生水。肺金右降是从离中的真阴开始的,上面有一点真阴就不至于阳气往上脱,有一点阳气在下面就不至于肾精下脱了,就可以往上走了。这就是阴极变阳、阳极化阴,阳气的升降归根结底还是在脾胃上,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在物质层面,根本原因还在中气旋转上。你治病开方不违背这个原则,从宏观上把握住了就不会出错了,没效果也不会坏事。真正到临床上症状很难辨清楚,学了黄源于的理论就敢出方子了,就是调一下左升右降的药味和药量多少或大小的关系。一些很平淡的药效果都非常好,这么几个方子就能治很多病,只是来回换一两味药。
  阳明不降,则火金浮升,而神飘于上;太阴不升,则水木沉陷,而精遗于下。盖阳中有阴,则神清而善发;阴中有阳,则精温而能藏。脾陷则精不交神,胃逆则神不交精。阳神飞荡,故生惊悸,阴精驰走,故病遗泄。阳神不能潜下来就会往上走,胆木往上逆升就会克到心火,君相二火在上面就会心慌、心悸、气短。现在西医的名字叫胆心综合症,这和中医就符合了,也不是心脏病,就是心脏神经官能症一类的病。
  西医的病情统计很好,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中西医有很多地方是不谋而合的,黄帝内经说宗气可以贯心脉、行呼吸,就是西医说的心肺的小循环,氧气通过肺打到心脏里面,作用是一样的。
  阴升阳降,权在中气。中气衰败,升降失职,金水废其收藏,木火郁其生长,此精神所以分离而病作也。培养中气,降肺胃以助金水之收藏,升肝脾以益木火之生长,则精秘而神安矣。精神上的问题也得考虑中气。
  神发于心而交于肾,则神清而不摇。神不交精,是生惊悸,其原由于胆胃之不降。乙木上行,而生君火,甲木下行,而化相火。升则为君而降则为相,虽异体而殊名,实一本而同原也。相火之降,赖乎胃土,胃气右转,阳随土蛰,相火下根,是以胆壮而神谧。相火即君火之佐,相火下秘,则君火根深而不飞动,是以心定而神安。
  神往上交于心,随精往下交于肾,否则就会有点动静就心里乱跳,睡不着觉就是神不安了。都是神不能潜藏而往上走了,就是因为胆木不降。他说到脏腑、气血、营卫、精神都是这一套中气升降理论,相火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它潜藏下来,潜得越深越好,相火潜下去了君火才能稳定。因为甲木根植于胃土,乙木根植于戊土,所以胆和胃的关系很大,肝和脾的关系很大。所以治肝病一定要健脾,降胆火一定要降胃气。相火降下来胆气才能壮,泰山崩于前而不畏惧。
  胃土不降,相火失根,虚浮惊怯,神宇不宁。缘君相同气,臣败而君危,故魂摇而神荡也。阳神秘藏,则甘寝而善记,阳泄而不藏,故善忘而不寐也。胃土之不降,由于脾土之湿。足阳明化气于燥金,性清降而收敛,金收而水藏之,故阳蛰于坎府。湿则胃土上郁,收令不行,故火泄而阳飞也。
  相火降不下来神就往上飘,人如果老是心神不安就是因为右路不降,相火败了君火自然就受到影响了。阳神能潜藏了就能睡得香甜,不容易忘记事情。记不住事都是肾阳不潜,往下跑了。中医就是一个诊断学,通过一点现象就能知道他身体的状况了,补肾阳就能让他记忆好了。非常了解人体气化的原理就能见微知著了,这种证相一出头就能见病知机了,高手看病不一定是望闻问切、按理法方药辩证施治,看一眼方子就出来了,往往这种灵感出来的方子效果特别好。张仲景说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拘泥,那一证就是关键的一点病机。脾阴太多克到胃土了,湿气太旺就降不下去了,或者是把中焦一下就挡住了。
  火炎于上,肾水沉寒,阴凝气结,久而弥坚,历年增长,状如怀子,是谓奔豚。奔豚者,肾肝之阴气聚而不散者也。水寒木枯,郁而生风,摇撼不已,则心下悸动。悸见脐下,则根本振摇,奔豚发矣。奔豚上腾,侮土陵心,发作欲死,最为剧证。数年之后,渐而火败土崩,则人死矣。
  不能下降就往上反逆,阳气潜不到下面肾就成了真正的寒水了,坎中一点真阳没有了就成纯阴了。寒主坚,时间长了寒气就凝聚成形了。阴气过重好像怀孕一样,其实都是寒水凝到下面了,寒气上冲心火好像有个小猪往上拱一样,发作欲死。水寒了就不能生木了,木气不能得到水温的滋养了,得不到疏泄就会生发过旺。就好像大自然中的台风一样摧枯拉朽,厥阴风木和厥阴心包就影响到了心脏,
  大凡脾肾寒湿,无不有惊悸之证,惊悸不愈,必生奔豚积块。此皆中气亏损,阴盛阳虚之病也。庸工不解,以为心血不足,乃以归脾、补心之方,清凉滋润,助阴伐阳,百不一生,最可伤也。少阳相火,其性甚烈,而惊悸之家,则阳败而火熄,非少阳之旺也。其相火极旺,如小建中、炙甘草两证,乃少阳伤寒将传阳明,故以芍药、生地,泻胆胃之燥热,内伤中此证颇少也。
  都是脾肾寒湿、相火不降造成的,但后世温病派认为是心血亏,就去用熟地、当归、阿胶补心血,这样会增加脾湿病会更厉害,越加量病人越不好。不是少阳过旺而是阳气不足,可以用小建中汤加大白芍清降相火,炙甘草汤里面用大量的生地、麦冬、阿胶补心血。他在这里出了一个金鼎汤的方子。
  金鼎汤用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龙骨二钱,牡蛎三钱。金鼎和后面的玉石是对工的,这是伤寒论里面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多了茯苓和右降的半夏,茯苓可以去掉中焦的湿气。这个方子有点像伤寒论里面的右降的柴胡加龙骨牡汤,只是没有用柴胡,主要治疗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腻,伤寒后误用下法,伤中气导致胆火上冲,造成胸满。影响到心火就会惊悸、烦心,胆木不降乙木就不升,不能疏泄就会小便不利。
  就会走到太阳、阳明、少阳的三阳合证,大便干燥但是以少阳为主,所以就加大柴胡走三焦系统,能走血分和气分,可以理血散结,重用能清热解表,张仲景用北柴胡八两就是六七十克,轻用南柴胡像四逆散能疏肝,再少用还能生清阳,比如李东垣在补中益气汤或逍遥散里用十克以下就解决了。再加上人参、大枣、生姜走中焦,桂枝解太阳的表。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5MjUzMTc2.html
  第八十四讲讲于2013年12月8日
  金鼎汤还有加减,惊悸之证,土湿胃逆,相火不藏,应用茯苓去湿,半夏降胃,桂枝达肝,芍药敛胆,龙骨、牡蛎,藏精聚神,以蛰阳根。阳降根深,则魂谧神安,惊悸不作矣。其上热者,倍芍药以清胆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温肾水。若病重年深,奔豚凝结,少腹气块,坚硬澌寒,此阴邪已盛,缓用附子。当燥土去湿,调其脾胃,后以温燥之药,熬膏贴之。详具奔豚证中。
  黄元御和张仲景去脾湿都是用茯苓,不管多厉害的水湿,包括肝硬化腹水都是。像小柴胡汤加减说有水证加茯苓,不用猛烈的泻水方法,否则会造成肝昏迷。西医抽水也不抽完,张仲景只是在悬饮的十枣汤肺中有水的时候才用猛烈的泻水方法。
  金匮要略里面的温经汤有吴茱萸、半夏两味主药,也是对药。他用吴茱萸走冲脉、调肝气,肝气旺左升能温养、充于胞宫。半夏走任脉能降胃气,冲任调和了就可以温经、受孕,任就是妊娠的意思。桂枝也是左升,麦冬和半夏能右降,经血就正常地来了。白芍、阿胶和当归是养血的药,加上左升的丹皮活血化瘀,还有炙甘草。如果只用左升的药不用右降的药,肝气过于生发任脉就会不降,她还是不能正常,任脉充、太冲脉盛才能月事以时下。这个方子就能治疗宫寒、血不足导致的妇女不孕症。
  伤寒论从大的方面分了几大类,桂枝类,加芍药成了太阴的方了,把量动了都可以加减。还有加桂桂枝类的,加加减减就变了很多方,柴胡类的方子也是柴胡汤变化来的。麻黄汤加上桂枝就是发表,去掉桂枝加上杏仁和薏米就是麻杏苡甘汤、麻杏石甘汤,都是麻黄汤加减过来的。但是得掌握住加减的原则和药物的性能,不是乱加减的,不但能加减还能合方。左升不足就加大左升的药,右降不足就加大右降的药,这就在自己的灵活变化了,加大点量或再加一味药都可以。下面就讲精遗部分。
  精藏于肾而交于心,则精温而不走。精不交神,乃病遗泄,其原由于肝脾之不升。丙火下行而化壬水,癸水上行而化丁火。壬水主藏,阳归地下者,壬水之蛰藏也。壬水非寒则不藏,阴阳之性,热则发扬而寒则凝闭,自然之理。壬水蛰藏,阳秘于内,则癸水温暖。温气左升,是生乙木。升而不已,积温成热,是谓丁火。水之生木而化火者,以其温也。木火生长,阳气发达,阴精和煦,故不陷流。
  这是讲往下泄漏的,刚才讲神现在讲精,六气解的气化关系是黄元御独特的发明,黄帝内经和历代医家都没有讲。膀胱水寒了癸水就温了,寒水在外面包着,肾的阳气就潜藏到里面了。温气才能升肝木,之所以木能化成火是因为水是温的。阳气旺生发的时候,阴液随着往上升,它就不往下流陷了,否则阴精就遗泻漏掉了,是阳气固住它后,再托着它往上走的。
  壬水失藏,则阳泄而肾寒。水寒不能生木,木气下郁,则生疏泄。木以疏泄为性,愈郁则愈欲泄,以其生意不遂,时欲发舒之故也。遇夜半阳生,木郁欲动,则梦交接。木能疏泄而水不蛰藏,是以流溢不止也。甚有木郁而生下热,宗筋常举,精液时流。庸工以为相火之旺,用知母、黄柏泻之,是益其癸水之寒,而增其乙木之陷也。
  乙木之升,权在己土。木生于水而实长于土,土运则木达。以脾阳升布,寒去温回,冰泮春生,百卉荣华故也。盖戊土西降,则化辛金,北行则化癸水;己土东升,则化乙木,南行则化丁火。金水之收藏,实胃阴之右转;木火之生长,即脾阳之左旋也。土湿阳衰,生气不达,是以木陷而不升。
  人知壬水之失藏,而不知乙木之不生,知乙木之不生,而不知己土之弗运,乃以清凉固涩之品,败其脾阳而遏其生气,病随药增,愈难挽矣。
  壬水不藏了,地下的阳气就跑到上面来了,下面水就是凉的了。木是火之母,木里孕火,木头一点就着,就是木里面蕴藏着火的能量。木有往上生发之性,水寒土湿郁者它长不上去,就会出问题。在天气就会刮大风,它里面有这种暴烈之性,越让它瘀滞它就越要疏泄。将军之官不受瘀滞,半夜一阳初生的时候,土寒、木郁、水湿、肾寒导致肝木生发不动,就会梦交、梦遗,相火不藏逆升上去了。
  温病派就让你用知柏地黄丸,说你是相火过旺,需要清降相火。这样就增加肾水的寒了,本来不是真正有火,阳气生发土温暖木气自然就上来了。所以就不要伤到脾胃,木在湿土上就长不好,还是根在土上,越用凉药这种遗泻的病越厉害。他就用了玉池汤。
  玉池汤,炙甘草二钱,茯苓三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龙骨二钱,牡蛎三钱,附子三钱,砂仁一钱、炒、研、去皮。这就好像金匮要略虚劳血痹篇里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了,就是金鼎汤去半夏加附子和砂仁,附子和砂仁是温暖肾脏的。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治疗虚劳病的,张仲景说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失精,脉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要用桂枝、白芍、龙骨、牡蛎、生姜、大枣,也就是桂枝汤加上龙骨和牡蛎。虚劳就是脾肾气非常虚弱了,但是张仲景也没有用补肾的药,要是温病派就会一大堆补肾药上去了。
  这种病人坎离都败了,他不治水火而去治脾土,也是在调中气。因为桂枝汤外证用之调营卫,内证用之合阴阳,龙骨和牡蛎把阳气潜藏到肾水里面。少腹是肝走的地方,水寒导致了木寒,肝主筋,弦急就好像有一根筋绷着一样,或者是疝气。发为血之余,气血不足发就落了,少阳相火上冲就头晕目眩了,看东西发花了。虚劳病的脉象就极弱了,吃什么拉什么了。
  失精有好几种情况,一种是相火妄动、有梦而遗,再就是比较严重的无梦而遗,再厉害就是大白天遗,就跟红楼梦里面的贾瑞似的。病人越弱的时候,张仲景用药越简单,不去用那些大补药。五谷都吸收不了了大补药酒更吸收不了了,这就是虚不受补了。小孩们免疫力差、比较弱了用桂枝汤就可以了,调他的后天之本,人体逐渐就强壮起来了。所以黄元御看不上温病派的医生,他连朱丹溪都臭骂一顿,确实有点曲高和寡了。他终身不得志,就反映到他写的序言里面了,但是他完成了这一部巨作。
  遗精之证,肾寒脾湿,木郁风动。甘草、茯苓,培土泻湿,桂枝、芍药,疏木清风,附子、砂仁,暖水行郁,龙骨、牡蛎,藏精敛神。水土暖燥,木气升达,风静郁消,遗泄自止。其湿旺木郁而生下热,倍茯苓、白芍,加泽泻、丹皮,泻脾湿而清肝热,不可谬用清凉滋润,败其脾肾之阳。盖肾精遗失,泄其阳根,久而温气亡脱,水愈寒而土愈湿。火土双亏,中气必败。未有失精之家,阴虚而生燥热者。其木郁下热,脾阳未亏,清其肝火,不至为害。若脾阳已亏,误用清润,则土败而人亡矣。仲景<<金匮>>亡血失精之意,后人一丝不解也。
  黄元御主要是用甘草和茯苓补脾胃,他认为脾好湿,张仲景会用到甘草、生姜、大枣。桂枝和白芍这对药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个左升肝木、一个右降胆火。一般温病派是用熟地和砂仁,用砂仁去化熟地的滋腻。他好用附子和砂仁,辛味、芳香的砂仁可以调升降,把瘀滞的脾胃打开,被湿气蒙住脾胃就可以醒脾行郁,就开始运动了。用附子去暖水,木气生发风就不乱刮了。他没有用强烈的收涩药,把阳气潜藏住就好了。这跟四逆汤是一样的,干姜可以温脾土,附子温肾水。
  湿气太重木气生长不好,下焦就产生湿热了,用茯苓和泽泻这对药去利湿,泽泻偏凉性。六味地黄丸就有丹皮茯苓和泽泻,三补三泻,先把浊水和湿热泻掉。凉性的丹皮可以生发,能够活血祛瘀。所以肝脏病不好治,因为里面又湿、有热、有寒,因为有寒就用桂枝,因为有热还得用白芍和丹皮,生发的丹皮可以活血、凉血。甲木和乙木淤久了都容易生热,因为里面有胆火。
  龙胆泻肝汤里面又加了龙胆草、柴胡,就是在柴胡类上加减来的,是后世发展来的。逍遥散是金匮要略面的当归芍药汤加了薄荷等药,根源都是伤寒论。这些大师们都学好伤寒论了,知道张仲景的书可以加减,最后就成了时方了。老遗精阳就没有了,再用凉药把那点阳气伤了人就完了,这样人就没有阴虚燥热的。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5Mjk3MTA4.html
  第八十五讲讲于2013年12月15日
  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太太,活动不活动都是心下若有堵物,身无力和脉急数是外感造成的太阳证,眼发胀和口渴属阳明证,头晕和口干苦是少阳证,大便稀是太阴证。在医院检查说是心脏病,吃药两个多月也不见效,因为西医没有外感的思路。前一段时间她感冒打了两针没事了,实际是还没有好。去年老伴死了后着急生气,就造成了少阳经脉不通。伤寒论上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这个方子有花粉针对的是口渴,干姜入脾针对的是大便稀。口渴、大便稀,又有少阳证要首先想到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要是少阳与太阴合病,两胁不舒服等少阳的症状多,这种情况经常有。如果大便干就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就是少阳和阳明合病。柴胡和黄芩走少阳,因为有口渴所以没有柴胡汤里面的半夏,半夏是利水的,燥性比较大。牡蛎可以潜阳,把往上冲的少阳火右降,还有桂枝和炙甘草。
  因为有眼胀、眉间疼的阳明症状,我就又加了葛根。心下堵就是少阳克到胃土了,又加了白芍,配上桂枝和葛根就可以入阳明,这就成了葛根、桂枝、白芍、甘草的葛根汤了。加枳实配合白芍和柴胡成四逆散了,可以用来疏肝,吃了五副药脉就缓下来了。身上也有劲儿了,明显好多了,其实就是外感加气郁。中医看病不能有定见,先辨他的症状是内伤还是外感,把外感排除了再考虑内科杂病。
  今天咱们接着讲白术,白术止渴是因为中焦有湿堵着,人身正常的津液生发不上去了,去掉湿正常的津液就开始流通。黄元御把每一味药在伤寒论里那个方子都列出来了,起的作用也有了,是考虑了张仲景用药思路的。所以叫长沙药解,是因为张仲景做过汉代的长沙太守。
  理中汤,方在人参。用之以治痞满呕泄,盖与姜、甘、人参温补中气,转其升降之轴,自复清浊之位也。其性守而不走,故于补虚故固脱,独擅其长,而于疏通宣导,则未能焉。若脐动腹满诸证,非姜、桂、附子,不能胜任矣。凡去湿之品,每伤于燥。白术气味浓郁,汁浆淳厚,既养胃气,亦补脾气,最生津液,而止燥渴。仲景用之于桂枝、麻黄之内,汗去而津液不伤,至妙之法也。
  白术里面含的油脂比较多,蔡长福老师治疗口渴的病人用理中汤倍白术,用到一百二十克。别的医生开的处方都是用人参加白虎汤,这一类的凉药加减吃了无效,蔡老用理中汤加大白术用量后就再也不渴了。白术能把人体细胞外面的水转移到细胞里面去,人就不渴了。中医说是健脾后,脾气把津液输送上去了。
  金匮要略里的麻黄加术汤是麻黄汤加白术,能治疗寒湿困表。症状是湿家身烦疼、恶寒、发热、关节和肌肉疼,是因为湿气阻到关节和肌肉里面了。或者是没有烧,麻黄汤是治风寒症的,寒湿到一起了就得用白术了。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是麻黄汤,风寒在表当发汗,但是湿邪在人体里又不宜过汗。发汗只能把风寒去掉但去不掉湿气,因为风寒好去湿气不好去,加白术后不但去湿气,还使发汗缓慢而不太过。
  表里同治,麻黄得术,发汗不至过汗,白术得麻黄,并行表里之寒湿。用药配伍的奥妙就在这里了,表上的湿从汗解,里湿从小便解。张仲景在风湿篇很多方子都用到白术,肚脐以下跳动就不要白术了,这就是欲作奔豚的症状了,就要在理中丸里加桂枝或肉桂了。呕吐、腹胀厉害也不要白术,因为白术的缺点就是有点壅滞,不太能行气。苍术就偏一点燥,可以行脾阳,白术偏一点润,用于补津祛湿。湿气太旺了用苍术,有湿气、下痢、津液补不上来就用白术。
  白术散里的川椒能温肾水,把火收藏到肾水那里,肾火可以生脾土,血分药川芎能左升木气活血,温下焦。有了木气和土气,胎儿就长得比较好。这个方子是养胎的,不是治病的,妇女怀孕平常也可以吃。张仲景祛关节的湿邪用白术和苍术,祛里寒用附子,祛疼到处走的风用桂枝和防风,加上甘草就是为了慢慢的去,桂枝的用量最大,可以把药力带到关节上,桂枝芍药知母汤里这些药都有,治脚肿如脱,我常用它治疗腰间盘突出、滑膜炎。
  盖湿淫之病,善伤津液。以土燥金清,则肺气降洒,而化雨露。其露气之氤氲而游溢者,浸润滑泽,是谓之津。津液渗灌,脏腑沾濡,是以不渴。湿则气滞津凝,淫生痰涎,脏腑失滋,每生燥渴。津液无多,而再经汗泄,湿愈而燥伤矣。加白术去湿而养津,此除湿发汗之金绳也。
  这种病是淫湿而成燥,正常的水液不能运化积到一起,人体又吸收不了就成燥了。肺气如雾,能把津液布散下去,达到周身皮毛。走到脏腑里面就不渴了,走到经络里就润泽,不走就是有形之痰了。脏腑就得不到滋养了,本来津液已经亏少了,如果发汗或泄泻,就湿、燥得更厉害了,加上白术就能把矛盾的地方解开。
  水火之交,其权在土。水化而为木火,由己土之左旋,火化而为金水,缘戊土之右转,土者,水火之中气也。中气旺则戊土蛰封,阴降而抱阳,九地之下,常煦然而如春,己土升发,阳升而含阴,九天之上,常凛然而如秋。中气衰则戊土逆升,失其封蛰之职,火飞而病上热,己土顺陷,乖其发达之政,水沉而病下寒,是以火热水寒之病,必缘土败。仲景治水,五苓、真武、附子、泽泻诸方,俱用白术,所以培土而制水也。禹平水土,非土则水不可平。治天下之水者,莫如神禹,治一身之水者,莫如仲景,圣圣心符,天人不殊也。
  阳气潜到地下,地下就成春天了,阴气上到天上就成秋天了,最阳的时候有了一点阴气下来了。上热下寒一定是土败的原因,中气在中间不旋转了。治水应该少阴负扶阳,少阴是水量要小,扶阳是土量要大,这就是顺。脉上也是这样,阳明胃气壮大一些就能克制住水,少阴厉害了,阳明和太阴衰了就完了,燥土就不治寒水了。张仲景治水就治到家了,里水、外水都能治。
  白术性颇壅滞,宜辅之疏利之品。肺胃不开,加生姜、半夏以驱浊,肝脾不达,加砂仁、桂枝以宣郁,令其旋补而旋行,则美善而无弊矣。产于潜者佳。选坚白肥鲜者,泔浸,切片,盘盛,隔布,上下铺湿米,蒸至米烂,晒干用。加点砂仁、防风、桂枝和陈皮帮助白术疏通,防风偏燥左升,风能胜湿。右路不降就加半夏和生姜,化湿降浊,轻轻转一下就行了,看他是左边不升还是右边不降。黄元御确实把张仲景的心法研究透了,历史上只有他说过六经辨证源于六气。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5NDAxNTgw.html
  第八十六讲讲于2013年12月15日
  一位四十五岁的中年妇女十个手指关节肿痛,头疼,项强,肩背疼,背部发痒。主要在太阳经,关节肿就是有寒湿,胳膊手指疼要想到桂枝汤,因为桂枝能走上肢。痒就是表郁住打不开了,卫气往外发散不出来,张仲景治皮肤发痒用的是麻黄桂枝各半汤,就是麻黄汤和桂枝汤都是一半,都减量放到一起。
  我就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加上白术18克和茯苓18克,有桂枝、麻黄七八克、杏仁9克、炙甘草是麻黄汤,桂枝18克、白芍18克、炙甘草10克、生姜、大枣是桂枝汤,桂枝二就是桂枝汤量大一点,麻黄一就是麻黄汤的量小一点。她的症状主要是上肢和手指肿痛,痒的症状不是太厉害,就是表郁不是太狠。如果全身痒得厉害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了。药吃下后小便特别多,两天后关节、头背就不疼了。
  虽然她也是小关节肿痛,但不是类风湿关节炎,否则吃药时间得长一些。这种症状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也可以,里面有附子是寒症往少阴里走了,她的症状是纯在表上的。桂枝二麻黄一汤这种例子就是让你知道如何加减,开方子根据实际情况是灵活的,主要是量上的变化。下面咱们讲人参。
  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理中第一,止渴非常,通少阴之脉微欲绝,除太阴之腹满而痛,久利亡血之要药,盛暑伤气之神丹。
  甘味的药都走中焦,人参是补气生津的第一要药,古代说的人参就是现在说的山西上党的党参。现在的人蔘分了很多种,有人参晒了以后的干晒参,生津补气的力量强一些。东北人参经过炮制后的红参,长白山产的补性大一些,党参比较平和,又能补气又能健脾。少阴证时用到独参汤,治疗妇女产后大出血、崩漏,用二两红参熬好马上喝了就能救命。将阳气走到心脏里把她固住,使她不再失血了,加强了心脏的力量。
  甘味的人参还能用在理中汤里补脾,它长在东北是坎中的一点真阳,它能大补肾中的阳气,是历来人们常用的补药。拉稀时间长了就会伤到津气,暑热也会伤到人的津气,非常渴又没劲儿,就用白虎加参汤止渴生津。
  <<金匮>>人参汤,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各三两。即理中汤。治胸痹心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以中气虚寒,脾陷胃逆,戊土迫于甲木,则胸中痞结,己土逼于乙木,则胁下逆抢。甘草、白术,培土而燥湿,姜、参,温中而扶阳,所以转升降之轴也。
  我就在临床上用人参汤可以治冠心病,效果就特别好,就是那种肠胃不好、大便稀、动则气喘的冠心病,治好后多年没有犯过。这就是劳力型心绞痛,走几步就会心慌胸闷、气短心疼。这样的就不用考虑活血化瘀了,越化人越够不上气,中焦的气越不足。按辅行诀就是火土通治,心脏和脾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心脏病人不要吃多了,吃撑了心脏的负担就太重了。
  中医有很多治疗心脏病的办法,还有苓桂术甘汤治水气凌心的心脏病,桂枝甘草加龙牡汤、大补心汤、瓜蒌薤白汤也都可以。病人适合什么方子就给他用什么方子,不要以为冠状动脉的血液过不去了,你就去给他清理血管这么简单。这就是西方医学把人固定到一个思路上了,一见冠心病就下支架或搭桥。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裴永清就用苓桂术甘汤,加上一两味药治疗冠心病,看病人的舌头是水滑苔、胖大舌,舌头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还要掉水点,胖大舌就是寒水克心火了。
  戊土被甲木克到以后,胸满或胸闷都和甲木有关系,不降反克到戊土和肺金了。乙木肝气不舒就会克到己土上,肚子是脾管着的,脾胃上的事情都和甲乙木有关系。两胁疼是甲乙木都有作用了,左胁疼时间短了就是乙木肝经的问题,时间长了就是肝脏的问题,张仲景明确提出来理中汤能治胸痹。
  理中丸,即人参汤四味作丸。治霍乱吐利,头痛身疼,发热恶寒。以夏月饮食寒冷,水谷未消,感冒风寒,皮毛外闭,宿食内阻,木气不舒,郁而克土,胃气壅遏,水谷莫容,胃逆则呕,脾陷则利。参、术、姜、甘,温补中气,所以拨上下之枢也。腹痛,加人参足前成四两。以阳衰气滞,土木逼迫,加人参补肝脾之阳,以消阴滞也。
  四逆加人参汤,甘草二两,干姜二两半,生附子一枚,人参一两。治霍乱利止脉微。以泄利既多,风木不敛,亡血中之温气。四逆汤暖补水土,加人参以益血中之温气也。理中丸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腹泻,肚子疼。四逆加人参汤治疗人拉稀已经脱水了,脉沉细地摸不着了。用四逆汤固主阳气,再用人参补气生津,治疗小孩子拉的虚脱了,四肢冰凉了。
  伤寒>>通脉四逆汤,方在甘草。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利止脉不出者,加人参一两。以利亡血中温气,故肢寒,脉微欲将断绝,加人参补肝脾之阳,以充经脉也。是在虽然利止住了,但是脉还是起不来的时候用的。
  新加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四两,生姜四两,人参三两。治伤寒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以汗泻血中温气,阳虚肝陷,故脉沉迟。经脉凝涩,风木郁遏,故身疼痛。甘、枣、桂枝,补脾精而达肝气,加芍药清风木之燥,加生姜行血脉之瘀,加人参补肝脾之阳,以充经脉也。
  受风寒后重发汗,汗出过大把津液伤了,但是风寒没有出来。得不到正常津液的滋养了,浑身的肌肉和关节就会疼,气血营养不到身体了。阳气虚了脉就不快了,要用芍药补血中的水分,用生姜去除身体内的风寒。产后身体比较虚弱,又出了大汗,再受点风寒就要用到新加汤,就是桂枝汤倍芍药和生姜。
  白虎加人参汤,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治伤寒汗后心烦,口渴舌燥,欲饮水数升,脉洪大者。以胃阳素盛,津液汗亡,腑热未定,肺燥先动。白虎泻热清金,加人参以补汗亡之阳气也。治太阳中暍,汗出恶风,身热而渴者。以暑月感冒,风寒郁其内热,而伤元气。热盛而寒不能闭,是以汗出。白虎清金泻热,加人参以益耗伤之阳也。
  这是阳明胃经热还没有入到腑里面,太阳中暍就是中暑,出汗大又口渴,喝水数升而不解。夏天太热空调冷风一吹,或者贪凉饮冷也会中风,气伤和经脉不足都能用到人参。纯虚证的阳气不足用红参,阴气伤了就用党参,阴伤又阳气不足可以用西洋参。西洋参是纯补津、升心阳,是比较平和的药,其实党参也可以,而且还便宜。
  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渴者,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以津化于气,气热故津伤而渴,人参、栝蒌根,清金而益气也。天花粉就是瓜蒌的根,是一味生津药,一架瓜蒌长几十个,全靠根部吸取津液供应营养。糖尿病就是筋脉里面缺了水分了,就要瓜蒌根止渴生津。
  气充于肺,而实原于肾,肺气下降,而化肾水,水非气也,而水实含肺气。此气在水,<<难经>>谓之生气之原,道家名为水中气。盖阴阳之理,彼此互根,阴升而化阳,又怀阴精,阳降而化阴,又胎阳气。阳气一胎,己土左旋,升于东南,则化木火。脾以阴体而抱阳魂,非脾阳之春生,则木不温,非脾阳之夏长,则火不热,故肝脾虽盛于血,而血中之温气,实阳升火化之原也。及其升于火而降于金,则气盛矣,是以肝脾之气虚,肺胃之气实。虚而实则肝脾升,实而虚则肺胃降。实而实则胃壅塞而不降,虚而虚则肝脾抑郁而不升,而总由于中气之不旺。补水一定要降肺气,使金能生水。在肝脾这里是血盛而气虚,从火变到肺胃是气盛而血虚,主要是讲人参能补中气。
  人参气质淳厚,直走黄庭,而补中气。中气健运,则升降复其原职,清浊归其本位,上下之呕泄皆止,心腹之痞胀俱消。仲景理中汤、丸,用之以消痞痛而止呕泄,握其中枢,以运四旁也。大建中汤,方见胶饴。大半夏汤,方见半夏。黄连汤,方在黄连。诸方,皆用之治痞痛呕利之证,全是建立中气,以转升降之机。由中气以及四维,左而入肝,右而入肺,上而入心,下而入肾,无往不宜。但入心则宜凉,入肾则宜热,入肺胃则宜清降,入肝脾则宜温升,五脏自然之气化,不可违也。
  用理中汤可以把握住人参的中气,在三阳的时候以太阳解表为主,再三阴的时候以太阴理中为主。把太阴固住后,用太阴克制住肾水,病就不发展了。理中汤和理中丸是伤寒论太阴篇的核心,治中气虚痞证张仲景多用党参,不是有实那种,所以五个泻心汤里面都有党参。中焦脾阳不通就用辛开苦降的药,把脾气打开,把邪气打走,然后用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去补中气。由中气达到上下左右,入心脏的药应该凉一点,因为心脏本身就属火。这跟刘老师讲的金锁玉关风水的原理是一样的。
  中气者,经络之根本,经络者,中气之枝叶,根本既茂,枝叶自荣,枝叶若萎,根本必枯。肝脾主营,肺胃主卫,皆中气所变化也。凡沉、迟、微、细、弱、涩、结、代之诊,虽是经气之虚,而实缘中气之败,仲景四逆新加炙甘草,方在甘草。皆用人参,补中气以充经络也。
  白术止湿家之渴,人参止燥证之渴。白术渗土金之湿,散浊气而还清,清气飘洒,真液自滴,人参润金土之燥,蒸清气而为雾,雾气氤氲,甘露自零。至于盛暑伤气之热渴,大汗亡津之烦躁,加人参于白虎,清金之内,化气生津,止渴涤烦,清补之妙,未可言喻。麦门冬汤,方在麦冬。竹叶石膏汤,方在竹叶。二方之用人参,清金补水之玉津也。熟用温润,生用清润。由湿而渴用白术,由燥而渴用人参,这两位药止渴的途径不一样。麦门冬汤和竹叶汤是治疗温病后期的伤津伤气。
  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5NDgwODgw.html
  第八十七讲讲于2013年12月22日
  一位六十多岁的女膀胱炎病人,尿里有潜血,尿频,尿急,尿痛。输了一个月的液,又吃药两个月,老是时好时坏。医院的医生让她多喝水,越喝水越厉害,喝得肚子胀了还是这些症状。脉沉细是少阴证,张仲景在少阴篇里分了用热药的寒化证和用寒药的热化证,寒化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四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一类的方子。相火上冲心包的少阴热化证是治疗心烦不得眠的黄连阿胶汤,治疗嗓子疼的桔梗汤。
  少阴篇还有一个方子四逆散,配方是柴胡、枳实、白芍和炙甘草,治疗少阴病,手脚凉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很多医家怀疑错简了,把少阳篇传抄到少阴篇里了,这些症状里又没有寒又没有热。我在多年临床看到这个方子在少阴篇是对的,这样的病人也是脉沉细,用少阴寒化的方子效果不好。应该先用四逆散把少阴阳郁解掉,正常的少阴脉是阳气不足,四肢发冷,后背疼,恶寒。有时是少阴阳郁和阳虚混到一起的症状,往往医生一看脉沉细、旦欲寐,就按寒化治疗了,效果不太好。
  其实阳郁后血脉不通,气郁会造成长期情绪不好,脉管就沉细了。尿频、尿急、尿疼就包括了小便不利,这个病人我就用了四逆散合了猪苓汤,加了猪苓、茯苓、滑石、泽泻阿胶。阿胶是止血的,张仲景用它治疗水热互结,就是膀胱发炎。朱猪苓汤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专方,她吃了五副药就好了,把所有的消炎药都停了,因为吃消炎药受刺激的胃也舒服多了。
  然后我又加了化湿的苍术和消炎作用比较好、清下焦湿热的的黄柏,因为她喝水太多又加了砂仁,中焦脾湿后肝木就郁到膀胱水里面了,就出现了中医说的淋证。木本身又有火性,水寒土湿后木就会在膀胱里面郁而生热,所以越喝水炎症就越厉害。木生在湿土中是长不好的,木喜欢的是水温土燥,它才能正常生长得特别旺盛,否则就不会正常地生发。先把热的来源去掉,然后再改变寒湿的环境,茯苓和泽泻是去多余的水的,脾燥后木自然就能升发上去了,柴胡就是升发肝木的。
  吃了十五副药症状没有了,只剩下脉沉细了,就可以用少阴寒化证的方子了。我又给她出了一个金匮要略里的瓜蒌瞿麦丸,有花粉、山药、茯苓、附子、瞿麦、牡蛎、苍术、白芍、香附,我没有用阿胶,因为里面有白芍,其实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阿胶止血效果好,但是白芍能使肝木不是太燥。瞿麦的消炎清淤、活血散瘀、利小便作用很好,小便不利很多都有口渴的症状,所以用到瓜蒌根,就是花粉,花粉和山药把津液补足了就不渴了。用附子温肾水,水液能正常气化上升到口腔,人也就不渴了。
  因为太阳膀胱壬水要寒,肾脏癸水要温,这才是正常。肾的热气跑到膀胱里面就会发炎了,外面的壬水常寒里面的癸水才能温,才能把热气收藏到肾水里面,才能把骨髓温暖,再使骨坚,所以骨质增生等病都是肾水寒造成的。膀胱水寒才能清利,所以小便是微微黄色的,太黄或者尿疼就是发炎了,也就是相火没有收藏好、往外跑了。花粉和山药是清金右降的药,金气下降肾水才能收藏,再用牡蛎固定住,不让肾里面的阳气在往外跑,她的病就不再犯了。
  原来她脉沉但是手脚不凉,因为是阳气郁住了,并不是真正的纯寒,你摸着她手凉,但是她感觉着不凉。阳虚的病人总是自己感觉手脚凉,穿得也比别人厚,还爱睡觉,小肚子和后背都发冷。
  还有个小伙子得了带状疱疹,从脖子一直长到胸前和背后,根据它长的部位分析应该在少阳和太阳经络上。我出的方子里面有柴胡18克、黄芩12克、半夏18克、党参15克、炙甘草7克、泽兰15克、荆芥12克、云苓20克、牡蛎4克、陈皮10克。因为他疼得特别厉害,而且有电击样神经反射症状,说疼马上就疼。
  主要是治少阳病的小柴胡汤,然后加上抗病毒的荆芥,能走太阳经解表、活血,祛血中之风,中医说的风就是现在说的病毒,吃河豚的时候就用到荆芥。泽兰和云苓可以利水,因为带状疱疹里面都有水,是水和火郁到那里了。这就去了少阳相火和多余的水,就没有生病的环境了。牡蛎能把阳气潜藏后固住,照这个方子吃了几副药他就好了。
  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UyNDU3OTQ4.html
  第八十八讲讲于2013年1月5日
  一位肛周脓肿的五十岁左右的男病人,病了四个月,症状是脉沉细,肛门边上长硬脓包,总流脓好不了,红肿色暗,肿得不高但是里面很大,发不出来,不能坐下。这是阳气不足的少阴证,不学伤寒论按外科治疗,一般就用阳和汤,脓水发黄说明他的正气足,是和细菌做斗争的时候脓就能排出来,颜色发暗紫证明他的阳气不足。
  阳和汤是清代的一部叫<<外科证治全生集>>的书中记录的方子,里面有熟地、肉桂、麻黄、白芥子、甘草、炮姜炭、鹿角胶,它的功能是温补阳气、散寒通滞,主要治疗古代的阴疽病和附骨疽,附骨疽就是现在说的骨结核、骨肿瘤一类的病。疮疡长在外表和阳面都是好事,长在里面的阴疮的病人气血都不足,就要用阳药了。鹿角的阳气最足了,它是旺盛的督脉生出来的,鹿角胶就能补阳和补血。熟地也是补血的,麻黄可以提升阳气和强心,肉桂能通阳,颜色发暗说明阳气和营气不通。白芥子可以散结化痰,芥菜子是一味通络药,把姜烧成炭后制成的姜炭,温中而不燥,气血两亏的人用干姜会太燥了,它还有止血的作用,生甘草是用来解毒的。只要符合阴疮的症状,这个方子就能治疗现在说的炭疽病、痰核、淋巴结核一类的病。阳疮就用一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银花、连翘一类的药。
  我用伤寒论里面的思路给他组了一个方,有当归、赤小豆、赤芍、白术、炮附子、枳实、桔梗、白芍、黄芪、皂刺、麻黄、细辛、双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因为它长的部位在肛门周边。因为肾主二便,二阴上的问题往往和肾有关系,脉沉细说明他肾阳不足,外感的风寒直接入到肾经上了,通过督脉走到他的这个部位。麻附辛可以强里面的肾阳,把病邪往外排出。白术和炮附子是排脓散,白术能温中化湿,把里面的湿气提出来,附子能提升阳气。当归和赤小豆可以活血祛湿,张仲景善于用它们治疗脓疡,因为有疮疡的地方都有湿邪。
  枳实、白芍和桔梗合起来是金匮要略里面的排脓汤,用枳实把他的气分打开,芍药走血分,桔梗能排毒。气血就能供到这里,所以排脓的力量就比较大。这个方子吃了三天后突然出了一大堆脓,然后脓就少了,七天之后就能坐下了。皂刺用来攻坚、化破脓疡,皂刺就是皂角上面的刺,能刺透肿块、通络排痰。他还有一部分是阳证,我就用了双花,就是金银花,黄芪能托里、排脓。看他病的程度,等他的脉浮起来后,就可以去掉白术加连翘,麻附辛也就不用了,连翘是治疗疮疡必用之药。再加上治阳的公英一类的药,证变了药也得变。吃了四个月消炎药治不好是因为正气不足,没有力量把邪气排出来,用阳和汤应该效果也不错。
  很多病都和外感有一定关系,那位青光眼的老太太,做了四五次手术。医院实在没办法了,我们给她吃了两三个月中药基本已经好了。她的肝脉比较沉,咱们用桂枝茯苓丸配上吴茱萸汤治了一段时间。后来她又出现后背压得慌、疼痛,我们就知道她是由外感转到了阳明,长期额头疼的阳明经不解,眼周围肿胀造成眼压高。微循环不好造成青光眼,在医院用消炎药更把肝脏伤害了,肝脉沉细眼睛更供不上血。炎症消不了就出现眼红肿、流泪,先用热药把肝脏功能恢复起来。医院把她从阳证治成了阴证,咱们再从阴证治到阳证,肝脉起来就是治回去了。出现阳证再用葛根汤加减,所以病情有来的过程就有走的过程,由表入里再由里出表就知道病快好了,越治越成里证说明你治错了。
  网友问学中医的路数,咱们要先学黄元御的四圣心源,然后再看黄元御对伤寒论、金匮和温病的解释,这是目前咱们现在能看到的最到位的解释。不但有根有据,而且他的理论是能一气贯通的,你再学伤寒论就有了思路了,就好像有了一个上天的梯子一样。如果你一开始就学伤寒论,你会学不进去的,很多大医家都败在了伤寒论的门口,都知难而退了,学不会最后就转成温病派了。学好伤寒论了就可以博览群书了,在学习内经、难经、温病论等一些经典著作。因为叶天士、吴鞠通这些温病大师都是伤寒大家,他们的理论都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否则就是把树根抛弃,光去看它的果实了,就走偏了,不可以用温病派的思路治疗杂病。下面咱们继续讲劳伤解气血部分。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精未结而魄先凝,故魄舍于肺,气魄者,肾精之始基也;神未发而魂先见,故魂舍于肝,血魂者,心神之初气也。气,阳也,而含阴魄,是以清凉而降敛;血,阴也,而吐阳魂,是以温暖而升发。及其魂升而神化,则又降而为气,魄降而精生,则又升而为血。盖精血温升,则蒸腾而化神气,神气清降,则洒陈而化精血。精血神气,实一物也,悉由于中气之变化耳。气血来源于中气,肺金藏气,里面含魄,魄气下降生精。肝木藏血,血里面藏魂,肝血左升产生心神,这就是魂魄、精神、气血的关系,都是来源于戊土右降、己土左升的中气斡旋。
  火金上热,则神气飞扬而不守;水木下寒,则精血泄溢而莫藏。故补养神气,则宜清凉,而滋益精血,则宜温暖。气秉辛金清凉之性,清则调畅,热则郁蒸,畅则冲虚,郁则滞塞,滞塞而不降,故病上逆。血秉乙木温暖之性,温则流行,寒则凝瘀,行则鲜明,瘀则腐败,腐败而不升,故病下陷。补养心火要用清凉的药,补养肾水要温暖,这是不能变的大原则。君火不行令,香火代它行事,到下面蛰藏起来了。肺金的卫气应于秋天,性是凉的、通畅的,肺热就是火克金了。肺可以温暖滋润,不能燥热,肺法象天幕,必须空灵。热了痰饮就凝结到这里了,气就不通了。肝木适应春天的温性,不能热也不能凉,肝寒就相当于春寒万物不生。治肝一定要用温药,四物汤就是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等温通药,川芎就能活血通达。老是不流通的血就不能用了,淤血与热合起来就是脓肿了,与寒合起来就是硬结血块了。
  排肺里的脓、痰的排脓药也可以用到身上,都是走气血的。辅行诀的小泻肝汤里面就有枳实、白芍加生姜,不加生姜加桔梗就是金匮要略的排脓散。我们要把思路打开,只要身上有气血拥堵的地方都可以用。张仲景就用白术和附子拔出深部的脓毒,附子升阳加白术祛湿就解决了,赤小豆又活血又利湿。阳和汤也是伤寒派六经辨证的思路,只是用药不一样。熟地是补养气血的,禁汗是因为长时间疮疡流脓流血,气血就亏了。
  第八十九讲讲于2014年1月12日
  古人说良医必精于药,咱们要想学好中医必须要把药秉性、作用搞通,就和打仗一样,每一个方子都是医生的武器,每一味药都是医生的子弹。今天咱们继续讲长沙药解的大枣,大枣是平常的食物。张仲景用药非常简单,一共用药不过七八十味,把这些药掌握透了就能开出好的方子来,张仲景用到大枣的方子特别多。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生平泽。味甘、微苦、微辛、微酸、微咸,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补太阴己土之精,化阳明戊土之气。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息风,疗脾胃衰损,调经脉虚芤。几种味道的性质大枣都有,因为甜入脾胃两经,脾又通五脏六腑。它的功能又能补脾之精,又能补胃之气,可以补经脉的气血。
  <<金匮>>十枣汤,甘遂、芫花、大戟等分为散,大枣十枚。煎服一钱匕。治中风表解,内有水气,下利呕逆,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汗出不恶寒者。以土败不能制水,水邪泛滥,中气郁阻,肝脾下陷而为泄利,胆胃上逆而作呕吐。戊土迫于甲木,是以心痞胁痛。相火升而卫泄,是以汗出。表证既解,故不恶寒。芫、遂、大戟,决其积水,大枣保其脾精也。十枣汤是峻下逐水剂,用十枣汤治疗胸腔积液下去后上吐下泻,就能把多余水液彻底排出来,这些药都是非常猛烈的。十枣汤就是把十个大枣煮成浓汤,然后放入那三味药的药粉,这三味药加起来也不过三克,这样就可以保护胃气和津液。保证人体把邪气排出去而不伤正气,可以治疗病到最后的结核性胸膜炎、肺癌、尿毒症的胸腔积液,水气下不来。积液排完后就不再生了,再给他一些扶正气的药就可以了,如果是西医抽水后还会产生的。用十枣汤得抓住时机,不能乱用,人还有正气的时候攻一次把水彻底排完。
  倪海厦就善用十枣汤治肝病,他用大枣固住正气。因为很多药物都是碱性的,对胃有烧灼作用,比如皂角里面碱性就比较大。胃里是酸性的,碱性药下去就会和胃酸中和,胃就会难受。用大枣可以保护胃黏膜,大枣是足太阴土之精,是非常黏腻、养血养津的。中满就是湿气旺、肚子胀,这时就不能用大枣。任何事物有它的特性就有它的偏性,只要有长处必然有短处,咱们用药就是取它的特性。如果脾胃湿了就换别的药,比龙眼肉、炙甘草就利于除湿,跟大枣的补脾的效果也差不多。所以归脾丸里面就用了龙眼肉,或者把大枣用火烤一下,也可以加上芳香化湿的药,就可以除湿了。用药时要分别它,哪些药作用差不多,还要找出它们的区别,在临床上就有选择了。
  <<伤寒>>苓桂甘枣汤,方在茯苓。用之治伤寒汗后,脐下悸动,欲作奔豚。以汗泻肝脾精气。木枯风动,郁勃冲击,土败而风木升腾,是为奔豚,大枣补脾精而滋风木也。<<金匮>>甘麦大枣汤,方在小麦。用之治妇人脏躁,悲伤欲哭,以木枯风盛,肺津被耗,大枣补脾精而润风燥也。苓桂甘枣汤就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四味药,用于治疗伤寒后本来不该大汗而出汗,就伤到心阳了。肾水就往上反克心脏,心下悸动就是肚脐以上明显的跳动,这个要可以补土、息风。
  妇人脏躁就是她老想哭,因为脏腑里、尤其是肺里缺乏津液了,肝气又不舒。甘麦大枣汤就只有甘草、小麦和大枣三味药,甘草和大枣都是甜的,补脾后用土去生津润肺。悲为肺志,老想哭就是肺气虚,麦为心肺之谷,可以补心肺之气血。黄元御介绍药的特点就是任何药,张仲景的方子里用到的地方都说出来了。
  <<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干姜,<<金匮>>黄芪建中汤,方在胶饴。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以其补而不行,益滞而助壅也。这是大枣的缺点,胁下痞硬就是中满,有硬块就把大枣去掉加牡蛎。张仲景治咳嗽好用五味子和干姜,可以把废气收敛一下。
  木宜直升,曲则作酸,金宜从降,革则作辛,水宜上行,润下则咸,火宜下济,炎上则苦。酸则木病,故宜辛散,辛则金病,故宜酸收,咸则水病,故宜苦温,苦则心病,故宜咸寒。金木不遂其性则病生,水火各遂其性则病作,治宜对宫之味,所以反逆而为顺也。土居四象之中,得五味之和,五气之正,不酸、不辛、不苦、不咸,其味曰甘,不腥、不臊、不焦、不腐,其气曰香。味为阴而气为阳,阳性动而阴性静,以其味甘,则阴静而降,以其气香,则阳动而升。升则己土左旋而水木不陷,降则戊土右转而火金不逆。
  木喜欢往上直升,就是小树苗上面压块石头,长不上去它就弯曲了,得不到滋养就发黄了。金气顺降就好,不降就是革,辛辣味道就出来了。老冒胃酸就是木气不能直升,木被寒郁住了就会酸,所以治疗胃酸过多就用辛辣苦的吴茱萸汤,直升木气。肝气疏通了胃酸就解决了,西药里面抑制胃酸的药不让胃酸分泌,吃后的副作用就是伤肝。中医治肝病是让肝气升发,辛辣的药可以顺肝之性。
  腰酸实际是木郁水中了,木气应该是水生木正常地升发上来,木郁寒水中就升发不上来了。腰酸疼的人肝肾脉比较沉弦,而且酸劲比疼劲大,就要用一些桂枝、丹皮、川芎、防风等舒发肝木的药。肾水往上走、心火往下降就对了,肾水不往上升寒降后,病人的嘴里和嗓子里就出现咸味了。肝胆火、心火、阳明胃经的火一上去嘴里就会发苦,胃经火的病人嘴里整天干苦、口干舌燥,肝火焰上病人是夜里嘴苦。嘴发甜病人就是有中湿,因为甜是脾的本味,脾瘅就是脾的水湿太旺,要用一些藿香等芳香化湿的药,把湿化掉嘴里就没有那些天味了。
  金气该往下降却不降,木气该往上升却不升。舌苔中间是脾胃,左边的舌苔多了证明他的肝气受寒不升,右边舌苔多了证明他的胃气不降,胃的消化就不好。舌苔色白就是有寒湿,色黄就是有湿热,如果本色白腻上面浮着薄薄一层黄,这就是湿郁化热,热是一种假象。湿为阴邪,非温不化,它的本质是寒,一定要用苍术、白扣、砂仁等温燥芳香的药。还可以用茯苓、甘草一类的药淡渗利湿利小便,痰饮的是湿邪就用化痰的药,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脾胃湿造成肺部的痰饮多,可以用半夏、陈皮、等二陈汤,或其它健脾化痰的药。如果是热性黄黏痰就要用竹沥、黄芩、火麻仁、芦根、桔梗等一些凉性的清热化痰药了。
  四象之病而生四味者,土气之弱也。大枣纯和凝重,具土德之全,气味甘香,直走中宫,而入脾胃,其甘宜胃,其香宜脾。而香甘之外,则四象之味俱备,其辛宜肝,其酸宜肺,其苦宜肾,其咸宜心。补中宫而养诸子,既左右之咸宜,亦四达而不悖,真天下之佳果,人间之良药。鱼腥草一类的腥味的药是入肺的,香味是入脾的。闻到或尝到什么气、味我们要能分清它的阴阳,入什么脏腑。中医不用化学检验含有什么物质,神农尝百草就是用嘴尝、鼻闻。人嘴里如果感觉到五味了,证明你的土气弱了,因为土气是制约肝心肺肾四脏的。
  甜味对胃有好处,因为脾属阴喜欢阳,胃属阳喜欢阴。甜味属阴就入到胃里面了,香气属阳就入到脾里面了。黄元御讲的五味和辅行诀里面的气味是对应的,他没见过辅行诀,这跟黄帝内经上讲的气味是不一样的。黄元御也把气味研究透了,辛味助肝气升发,酸味帮肺气敛降。内经上心肾的气味是反着的,那是抄错了人们就附和上去的结果,诸子就是金木水火四相。
  其味浓而质厚,则长于补血而短于补气。人参之补土,补气以生血也,大枣之补土,补血以化气也,是以偏入己土,补脾精而养肝血。凡内伤肝脾之病,土虚木燥,风动血耗者,非此不可,而尤宜于外感发表之际。土德就是比较厚,滋阴养血的就比补气的力量大。大枣和人参相比较都是补土的,一个侧重于补血,一个侧重于补气。张仲景在补脾的阳气的时候多用党参,土虚了木在土上就长不好,所以咱们养肝一定要把中土固住。张仲景就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木躁了就会生风,风能耗血,血越亏风越大。所以病人的抽风、腿肚子转筋、痉挛等病都是因为血亏。张仲景就用芍药甘草汤,用芍药补肝血,用甘草缓肝之急。倪海厦说喝一碗红糖水就解决了,甘味入脾养血,所以红糖水就和大枣的作用差不多。所以古代小孩子得病了就用红糖和姜一块熬,喝了之后辛甘化阳,把风寒就解掉了。红糖也可以祛湿,所以大枣、生姜、红糖这几样东西可以任意选用,生小孩后喝点姜糖水,又养血又祛风寒。又不入湿,没有任何副作用,这些平和的东西是最好的。
  你看着它很平常,其实它一点都不平常,越平和的东西越用它神奇的地方。你不重视它是你不重视它的问题,但是古代的大医最看重这些平和的东西。大枣、生姜、粳米、薏米这些都可以当粮食或菜来吃,张仲景就用这些东西治大病。空气是最不值钱的,实际是最重要的,几分钟不呼吸人就死了,谁也离不开。但是你呼吸没有人给你收一分钱的费用,水也是大自然给人的最重要、最便宜的东西,比钻石和黄金更重要。中药就是地上长的草熬一下就能治病,这就是大自然利万物,让你能更好的生活。现在的一些把自然物加工成的营养品特别贵,吃了倒坏事,所以大自然天生地长的东西是最好的。
  现代人的见识短小,把不好的东西当成好东西,把好东西当成不好的东西。这就是业障左右了现代人的智慧,像黄元御一样的古代大医,不被名利左右,直接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你受的干扰太多了,就会一叶障目,看不到实物的实质。用金钱的价值衡量这些东西是不对的,你用很便宜的东西给他治了病他还不相信,要贵了他才觉得物有所值。
  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xOTE1MDg4.html
  第九十讲讲于2014年1月12日
  盖汗血一也。肺主卫气而司皮毛,肝主营血而司经络。营行脉中,为卫之根,卫行脉外,为营之叶,非卫则营不生,非营则卫不化。酝于卫而藏于营,则为血,酿于营而泄于卫,则为汗,虽异名而实同出,故曰夺汗者勿血,夺血者勿汗。太阳中风,卫气外敛,营郁而生内热,义详桂枝、麻黄。桂枝汤方在桂枝。开经络而泻营郁,不以大枣补其营阴,则汗出血亡,外感去而内伤来矣,故仲景于中风桂枝诸方皆用之,补泻并行之法也。十枣汤、葶苈大枣数方,悉是此意。惟伤寒营闭卫郁,义在泻卫,不在泻营,故麻黄汤方在麻黄。不用也。其甘多而香少,则动少而静多,与姜桂同用,调其凝重之气,使之游溢于脏腑,洒陈于经络。以精专之体,改而为流利之性,此先圣之化裁也。
  营卫在脏内叫气血,在经络里叫营卫,都是来源于脾胃。营卫是表里关系,营血从经络里泄出来就成汗了,所以古人说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汗血同源,汗液来源于血液,心主血,汗为心之液。张仲景就不让人出大汗,发表也让病人身上微微出汗,发汗的标准是不让大汗淋漓。身上潮潮的一层汗就把病邪解了,古人认识到大汗如水流离,好像流水一样哗哗的出汗,就会伤到津气和血液,就会脱水。一下就转成少阴脉了,血管里就没血了。长期出血的病人就不让他发汗了,长期流脓的也就伤到血了,也需要禁汗。
  用桂枝汤是病人自汗出,本身正出着汗,汗液一直在流失就表虚了。如果不用大枣补营血的话是不行的,所以桂枝汤用生姜和大枣,把风解掉又不伤血,麻黄汤就不用,因为这种病人怕冷、不出汗、发高烧,浑身皮肤干燥,汗液没有流失,所以麻黄汤只是用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等把表上的卫气打开就可以了。桂枝汤等方用大枣是防止汗泻之后伤到营血,可见用大枣是用来补阴血的。
  大枣甜味多香味少,所以说它的阳气少、阴气多,所以要和生姜、桂枝同用,就可以把大枣的凝重之气化开,走到经络脏腑里面,可以顺畅流利的走了。配伍好了就善于利用这些药物了,就是这些圣贤们这些物性研究透了,经方的重要就在于能很好地驾驭这些药物。大枣加生姜就可以使它的药力走到表上,加桂枝就可以使它的药力走到血液里,一味药之差就能想让药力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
  桂枝法为内外感伤之原,遇沉、迟、结、代之脉,一变而为新加,再变而为炙甘草,方在甘草。总不离桂枝之法。而当归四逆方在当归。治厥阴脉微欲绝,则倍用大枣以滋肝血,方用大枣二十五枚。扩桂枝之义以宏大枣之功,而大枣之能事始尽。其伟绩殊效,备见于仲景诸方矣。桂枝汤倍芍药加生姜就成新加汤了,桂枝汤把桂枝去掉,加生地、麦冬、阿胶,再加大炙甘草的量就成炙甘草汤了,还有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等这些地方都用到桂枝和大枣。
  张仲景用治厥阴脉的当归四逆汤中大枣的用量特别多,脉已经特别沉细了,怕冷,四肢厥冷,冬天是容易手脚长冻疮,这样可以把血液补足,把脉管充起来。这是桂枝汤的变方,里面有桂枝、白芍外证用之可以祛风寒、调和营卫,内争用之和阴阳。炙甘草用来固中气,再用当归养肝血,还用扶阳的细辛通少阴血脉、温小肠,再加木通通血脉、利水。后世人说木通有副作用,就改成通草了。还要加大枣二十五枚,原方没有生姜。
  我正在治疗一位股骨头坏死的病人,他的脉特别沉细,两个大腿根部疼痛。拍CT结果是双侧股骨头坏死,证明肝脏供血不行,胯骨附近的股骨头里只有一根大血管通进去。他不但这根血管供不上血,身上所有的血管都供不上血。内经认为股骨是骨之始,人身生骨头的时候先生的这块骨头,但是它特别脆弱。人体血脉供应不上,骨头坏死它最先遭殃。这个病人爱喝大酒,就会伤到肝,肝主血脉。甘寒后就会阳气不足,接着就是脉沉细供不上血,股骨头这里的那根血管就会收缩。再加上整天在车上不太爱运动,磨损后导致坏死。
  股骨头坏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用激素过多,激素副作用就是造成骨质疏松,股骨头老在运动摩擦,骨头脆了就没有保护功能,缺损导致了股骨头塌陷。西医的办法就是换成钛金的骨头,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我给这个病人治疗了二十一天了,他吃药后就不疼了,腿也发热了。我用的是桂林古本伤寒论风寒篇里面治疗髀骨强疼、屈伸不利的方子,就是枳实茯苓白术甘草汤。我又合了当归四逆汤,然后加上吴茱萸、炮附子、生姜、怀牛膝等活血药。
  他的化验结果证明股骨头里面有积水,骨质破坏,白术和茯苓是去水的,把积水排出他的疼痛就小了。当归四逆汤再把肝血供应上,沉细的厥阴肝脉、少阴心肾脉马上就起来了。用药一周后病不在少阴了,就去掉细辛换上熟地养血,又过一周脉又下去了。我就又用上细辛了,我就知道细辛起的作用非常大,这些主要的一两味药是不能随便去的。他的病治好是有希望的,一个是他发现的比较早,再就是只要把血液循环供应上,去掉水血脉就能进去。因为人体的营养都要通过血液循环流过去,身上钙再多,血液循环不过去,也起不到补钙作用。脉浮起来证明血管放开了,所以把每一个方子掌握好,很多病都能用到。
  如果他的肾脉浮不起来,证明他的肾阳不足,可以加牡蛎和炮附子。外伤造成的股骨头坏死,那根血管断裂或有淤血了,骨膜受损也可能造成坏死,加活血的怀牛膝、川断都可以,都是可以灵活变通的。可以不用木通,而用鸡血藤,也能通血管也能养血,作用是一样的。哪味药更合适就用哪味药,通脉四逆汤加吴茱萸和生姜汤也是张仲景的原方,吴茱萸可以强肝阳、走肝血。他家又是东楼头,又是东边厕所,卧室正对厕所,犯东水北水,这就是伤到肝肾了。直接作用到骨头上了,别人家里的结构不是他家东水的环境,所以别人比他更多地喝大酒也不得这个病,他却得了。下面咱们讲胶饴这味药。
  饴糖就是把大米或黄米蒸完后,往里面放进大麦芽,就变成了一锅清水。再把这锅清水反复熬成浓稠的汁液,就成了特别甜的饴糖了。咱们吃饴糖一定要用自己做的,或者土法加工出来的,现在工业生产出的不能药用。饴糖味甘,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功专扶土,力可建中,入太阴而补脾精,走阳明而化胃气,生津润辛金之燥,养血滋乙木之风,善缓里急,最止腹痛。饴糖是从土里出来的粮食生产的,有稼穑之味,万物有土中甘味。作用就是补脾土、建中气,跟大枣的作用差不多。还能生津液入肺,因为甜味要能走木火金水四象,能缓解非常急迫的肚子疼、肠痉挛。
  <<伤寒>>小建中汤,胶饴一升,芍药六两,桂枝、甘草、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治少阳伤寒,阳脉涩,阴脉弦,寸为阳,尺为阴。法当腹中急痛者。以甲乙二木,表里同气,甲木不降,则阳脉涩,乙木不升,则阴脉弦。甲木不降,必克戊土,法当痛见于胸胁,乙木不升,必克己土,法当痛见于腹胁。木气枯硬,是以其痛迫急。少阳胆从相火化气,厥阴肝以风木主令,肝胆合邪,风火郁生,中气被贼,势在迫急。胶饴、甘草,补脾精而缓里急,姜、桂、芍药,达木郁而清风火也。治少阳伤寒,心中悸而烦者。以病传少阳,相火郁隆,不可发汗。汗亡少阳之津,木枯土弱,必传阳明,五行之理,病则传其所胜也。胃气调和则病愈,胃土堙郁而不和,其心中必生烦悸。盖少阳甲木,化气于相火,而下交癸水者,戊土培之也。汗泻中脘之阳,土弱胃逆,不能降蛰相火,相火飞腾,升炎于上,心液消烁,故生郁烦。胆胃上壅,阻碍厥阴升降之路,是以动悸。以枯木而贼弱土,燥热郁生,伤耗胃脘之精液,则中宫败矣。胶饴、甘草、大枣,补脾而生胃液,姜、桂、芍药,疏木而清相火也。小建中证,即炙甘草之轻者,烦悸不已,必至经脉结代。<<金匮>>治虚劳里急腹痛,悸衄,梦而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以中气衰弱,凝郁莫运,甲木不降,累及厥阴,升路郁阻而生动悸,相火刑金,收令不行而生吐衄。肺津消烁,则咽干口燥。乙木不升,生气莫遂,贼伤己土,则腹痛里急。木郁风动,疏泄不藏,则梦而失精。手之三阳,足之三阴,陷而不升,则手足烦热而肢节疼痛。胶饴、甘、枣,补土养精而缓里急,姜、桂、芍药,疏木达郁而清风也。
  张仲景说的阳脉就是寸脉,阴脉就是尺脉。阳脉涩就是上焦的气血不足,甲木就是胆木,乙木是肝木。甲木右降辛金才能右降,胆木相火上冲克到肺金,把辛金的津液耗没了,所以寸脉就涩了。乙木不能顺生,肝气就不舒,就会出现弦脉。甲木克到胃土,所以痛在胸胁。乙木克的是脾土,疼痛在肚脐以下的腹部。通过疼痛的部位你就知道,肝木很少克到胃土。木太燥了疼痛就比较急,肠痉挛、输尿管结石疼的人浑身大汗,需要用调肝脾的药。金匮要略说,腹中疼,当归芍药散主之,用药两天后就把结石排出来了。
  输尿管结石病人一般咱们用猪苓汤,里面有阿胶、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都是利小便的药。阿胶可以养肝血,就可以不痉挛腹痛了。结石走到输尿管中,作为异物造成输尿管紧张痉挛,走到狭窄的部位,走不动就更刺激收缩疼痛。当归芍药散有当归、川芎、白芍可以养肝血,再加上茯苓、白术、泽泻来利尿。阿胶和白芍一样是入肝的药,如果是膀胱热的力量大导致小便不利,尿不出来有出血,小便比较黄,就要用猪苓汤。阿胶是止血的,滑石特别光,能把石头滑下来。如果腹疼比较厉害,出血力量不大,就用当归芍药散。古人不管你是结石,还是肠痉挛,更不管你是怀孕后肚子疼,都可以用这个方子。
  养肝血用当归芍药散,把脾土建立起来,肚子自然就不疼了。肠道也不痉挛了,输尿管的平滑肌就放松了,结实就排下来了。古人不是针对病,而是一系列的症状,所以不管什么病都可以治。小建中汤也是这样,主要是白芍养肝血、缓解疼痛,再加上甜味的饴糖,甘能缓急止疼。很多小孩子不爱吃饭,容易肚子疼就可以吃点小建中汤。到医院会给你点治疗肠痉挛的止疼药,吃了就不疼过后还是疼,小建中汤就能彻底止疼。风木一克脾土,就疼得特别急迫,说疼马上就疼。郁而生风,所以用桂枝疏风,把郁结散开,肚子就不疼了。
  少阳病不能发汗,强发汗就伤到血液了,就成炙甘草汤证或者小建中汤证了。厥阴、太阴、少阴、少阳都禁汗,阳明也不能发汗,病在大肠要用泻。太阳初入阳明的时候可以发汗,一旦入里进入气分就是白虎汤症,也不能发汗,而用清泻了。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xOTYxOTk2.html
  第九十一讲讲于2014年2月24日
  今天是2014年第一堂中医课,咱们先谈一下今年中医的形式的变化,去年国家在酝酿一部<<中医药法>>,今年有望提交到国务院,可能对中医会从政策上有所放宽。本来中医各方面都在往下坡路上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出了一部<<执业医师法>>,中医基本上被打得翻不起身来了。因为很多中医病没有上过大学,大部分都是家传或师徒承传下来的。可是没有医师证不能行医,执业医师必须是医科院校大学毕业才能考,这就把中国的中医砍下去了一多半。很多老大夫行了一辈子医,自己的一大摞医生证明都作废不能用了,很多医生没办法就改行了。蔡长福老师那样的一夜之间成了黑大夫,病人排队等他看病但他经常被查抄、罚款、拘留。
  直接导致这些年中医少了,大部分都是西医的疗法,引起了很多弊病。出现了西药副作用问题,医疗市场不健康的东西,还有过度医疗的问题。话语权掌握在非专业人士手里,真正搞医和搞技术的医生不是领导,大都是外行领导内行。定的很多政策法规不能完全把不规矩的医疗行为制止住,西方国家的医疗问题就不像中国这么严重,因为他们非常规范。不能随便用退烧药和消炎药,不能随便做手术。
  传到中国就滥用了,没人管了。得感冒本来可用可不用药,他就用药了。可少用也可多用他就多用了,一半心脏病人不该做支架都给做了,后期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和对人生活品质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的,这对病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伤。已经谈不上生活质量了,只是为活着而活着了。让人终身服药等等都不是正确的医学理论,从古至今中医就没有这些说法,很多病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上一周就出现了两三起杀医的凶案,一个齐齐哈尔市的高中生把给他看病的医生杀死了,他开始得了鼻炎,到医院治疗无效,鼻粘膜增厚了,经医生动员,就把增厚的部位切掉了。结果又形成了一种新病空鼻症,据他本人形容难受得生不如死,每天晚上只能睡一两个小时。嗓子和鼻腔里面就好像火烤一样,其实咱们中医分析就是阳明证。临出事前他到一个空鼻症的QQ群里面,同类患者告诉他得这病就是不死的癌症。他也是非常痛苦,最后也是没有办法了,中国的法律这方面也不健全,没人替患者做主,他就做出了这种极端的行为。
  这种事情在古代中医听起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医生竟然带钢盔和辣椒水上岗,听起来就是笑话了,中国医生几千年来都是非常被人尊重和崇拜的。扁鹊、华佗等人都有庙,孙思邈也有药王庙,被他们治好的人一生对他们都很感激的,因为古代的医生都讲医德,有父母仁心和仁术。黄元御死后多年,老百姓都到他的坟上去祭奠。他的墓地周围的柏树枝都被人拿光了,用树枝回去熬水喝病就好了,都被人崇拜到这种程度。就连劫道的和小偷头都不去抢劫或偷盗医生的财物,因为盗亦有道。
  现代人对医生不理解和尊重,这都是双方面造成的,完全都商业化人性不行了。再者西医和某些中医在技术上确实有缺陷,对患者造成了很多不法解决的问题。国家对医疗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投入,但还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咱们国家在医疗体系上是跟着国外学的,美国政府对医疗上的补贴每年都是无底洞,比战争的花费还多,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其实中国人的中医有自己的优势,西医心脏病做支架花七八万,是中医成本的二十倍。花四五千就能把病治好,我曾经治疗几个需要下支架的病人,很多年都没有再犯病。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病好后每天到马路边跳舞,病的时候是不能动的。
  从花费上中医非常经济,从长期效果来说比较稳定,而且不用终身服药维持。中国人应该发扬自己的特色,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他们现在是一条失败的路子,他们没有办法,只能这样走下去。从中医发展史上看,四千年前黄帝内经时代,理论体系已经非常完整了。到商代的伊尹的汤液经法,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医术已经非常高超了,后来出现了金元四大家,尤其是受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影响,到明清时期已经基本上普及了。到鼎盛阶段就衰败了,由于天时地利、五运六气的变化,温病一类的传染病大流行,出现了叶天士、吴鞠通等一大批温病大医,当时的环境下效果比较好。
  但是过了六十年一个大运以后,五运六气又变了,伤寒论是单传下来的,没有整个的传下来。经过战争和饥荒,伤寒论都成了断简残编,我们现在用的伤寒论是王叔和整理过的,脉诀等很多都是他自己加进去的。大部分医生一直都是以温病派为主了,到黄元御已经显出这种迹象来了,他就创作出医书十一种,加上解释道德经和易经的一共十三种。也是单传下来,没有大面积推广。当时他就认识到温病派的疗效不行,理论是不全面的,用之治疗杂病是有问题的。这样中医就走下坡路,到民国时期中国又受列强的侵犯,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了自信,以为外国的东西都好。
  战争年代西医的外伤和传染病消炎疗效特别快,一些像鲁迅、梁启超的先进人士反对中医,要求取消中医。这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人所有的自信都收到了打击,有识之士想通过中西医结合保住中医。结果西医没有结合中医,中医却结合西医了,用西医的理论去评判中医来了。因为不是一个理论体系所以这样肯定是不行的,他们只能认识到能看到的标准,中医里有很多是不能看到的标准,感觉的东西不能量化。到现在成了中皮西骨,中医传承出现了断层,现在将要出的传统医学医师法或许就是一个希望。从理论上和培养人才上会有大的变动。中国几千年来,医疗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医疗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放着几千年的理论和上亿人次的试验经验不用。
  在大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我一直在坚持研究和实践经方派的中医,我自己、家人、朋友和患者都非常受益。很多人都不用西医药,不但省费用,而且效果比较好。正确的理论应该传承下去。鼻炎其实很好治,大多都是阳明证,十多年来我治了不少鼻炎,效果都很好。前些天一个小女孩吃了二十多副药就好了,花了很多钱治了几年没治好,还引起了头疼。
  有个六十多岁得鼻炎的老太太,又有心脏病、高血压,住了一段时间医院。他鼻子里面的分泌物往嗓子里面反流,我就给她开了一个方,吃了三副就好了。药里面有麻黄,晚上精神得睡不着,这是正常现象,停药就好了。她就是鼻子出血、干燥、流黄鼻涕,按蔡长福老师的说法,凡是脸前面的疾病都是阳明证。多是热证,但也有不太热的症状,这就要在用药时,在葛根汤基础上进行调整。大家必须得把药方记住才能给人开方治病,此方仅供中医师参考,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现在鼻炎非常多,大人或小孩一感冒就会引起上焦湿热。
  这个方子是葛根40克到50克、桂枝15克、麻黄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5片、大枣5枚,这就是葛根汤的原方,阳明证时葛根的量要大一些。还能治感冒造成的高血压,合方用麻黄宣肺把皮毛打开,人体就不缺氧了,血压就降下来了。得到血氧供应,就不需要那么大的压力了。单独用麻黄会增加血压,增强心率,在麻黄附子细辛汤里面麻黄是强心药。中医治感冒要增加心脏的跳动,用桂枝和炙甘草强心,从里往外去发汗,把风寒一下就赶出去了,这就是中医治感冒的思路。病毒走到肌肉和项背了就加葛根,能把津液提上来就好像输液一样,把身体肌肉里面的津液补足,生姜和大枣能把津液的后备力量供上。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增强体质,把感冒一次解决掉。
  西医退烧只是让你强力出汗,出汗就造成伤津液、表气虚,就好像桂枝汤证一样。出汗而又不退烧,伤津液就容易入里化热,再次发烧就会体温更高。反复发汗就会伤到人的真阴,就会出现痉厥,不持续补液就会抽风了。还会造成小便不利,伤到心肾,尼美苏利就是夺命退烧药。就转成麻杏石甘汤证、白虎汤证了,过两天转成肺炎、脑膜炎了。单纯退烧还不如喝一碗姜糖水呢,生姜和红糖还可以补充一些能量,或者熬点白菜根、芫荽根、葱根的水,放点姜一发汗就好了,过去老百姓因为他们没有药,这样也能治好病。
  这个老太太鼻子分泌物反流证明她里面的阳明热气旺盛,阳明腑多气多血,里面的热量比较大。因为消化食物需要很大的热量,心脏加快跳动,把气血送到胃这里。热量排不出去,分泌物就会增多。所以得加上生石膏15克、知母12克,把热气清一下。凡是有鼻炎的化脓或有炎症,都是上焦有湿气,不是光有热,纯热就是阳明证。有湿就得加上化湿的药,就需要加上杏仁10克和薏米18克,就是麻杏薏甘汤了,可以去上焦和皮下的湿,祛湿、清热后鼻子就舒服了。鼻炎时间长了肝胆经就热了,胆火上去会加重鼻炎,所以得加上柴胡15克和黄芩12克走少阳,再用枳实15克泻肝。枳实加白芍、桔梗就是排脓汤,就能把鼻腔里的脓液排出来。石膏虽然可以清上焦的热,但它还会引起下焦的寒,加上热药细辛3克就可以了。大家以后遇到得鼻炎的病人,在这个方子基础上加减就可以了。茯苓和白术是去肌肉、中焦和下焦的湿气的,在这里不如杏仁和薏米可以清肺化痰。如果大便稀,倪海厦治鼻炎常用辛夷花12克和苍术12克,去上焦的湿。阳明证不厉害石膏的量可以小一点,鼻炎不是不治之症。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3MjMxNzg0.html
  第九十二讲讲于2014年3月24日
  上次讲的治鼻炎的方子,里面的杏仁、石膏和薏米要捣成碎块再熬,否则就没有药效。如果肺热厉害、鼻子出血、干燥、脸发烫、呼吸出来是热气,石膏可以加到15克到20克。口干、口渴、大便干的人用知母有通便作用,大便稀就不用石膏和知母了。病人打喷嚏就会把浓痰排出来,蔡长福老师在病人用药半小时后,让病人趴在床上,就自动从鼻子里流出半碗黄脓。这个方子是大人的量,如果是小孩,这一副药可以喝两天,量小同时都小。阳明腹证可以加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大便还是干就加点焦槟榔,如铁石之性,直接往下走。大黄后下晚一点,煮上五分钟就行了,煮时间长了就不往下通大便了。焦槟榔是把槟榔炒成焦黑状,不炒有点太寒。
  下面咱们再讲一下小儿急疹,这种病几乎每个家庭都要接触到,中医叫烧疹,又叫奶麻。跟麻疹的意思是一样,是孩子喝奶的时候得的,每个小孩子几乎一生都要得一次这个病,发病阶段大部分都在一周岁以内,两周岁之间就非常少了。小孩没受寒也没吃坏,突然出现的典型症状就是发高烧38度到40度之间,现在这种病误治的特别多,年轻的妈妈们们很着急,但到医院用西医的退烧药、输液都没效果。这属于病毒性的感染,按中医说小儿急疹不是坏事,是大自然给人体免疫打的疫苗,得了一次后一生就不再得了,人体的抗病能力就会增强。
  出现这种病家长要注意观察一下,不要急于治疗,嗓子边上的悬雍垂周围会显一点溃疡,一般很难发现,轻微的腹泻但是影响不很大,孩子玩儿得也挺好。容易当成感冒、扁桃腺炎等病治疗,去医院化验血相也不高。过了三四天后,突然就不烧了。开始从背上和耳后出疹,出一身红疹就好了,不用上西药,喝点水或米汤就可以了,古人用草药基本上是维持他透表,保证他顺利出疹。但是也不能马上退烧,中药对人体的伤害小。用西药强力退烧会出现大汗,伤津后就会出现更高的发烧。
  中医把出疹视为温病的范畴,最怕的就是伤津,保津才能保证顺利出疹,伤寒是要保阳气。物理降温要给孩子头上搭一条热毛巾,不能用凉毛巾。因为大汗伤津后,就没有了外发的能量了,用透表、补津而不是发汗的药帮助他一下就行了。冷敷就不能给病毒打开出路了,毛孔闭塞高烧就更厉害了。西医对这种病也不主张用药,烧不到三十八度是不让用药的,这种病的特点是疹出烧退,或者是烧退疹出。中西医有各自的诊断方法,自己不去医院,随便找点西药让孩子吃更不对。有病毒不一定有炎症,有细菌才会出现炎症,或者长时间病毒不解才会合并出炎症。消炎是针对的是细菌的细胞膜起作用,但人体正常细胞也有细胞膜,杀病菌的同时也伤害到了正常的人体细胞。它是没有选择性,就会对人体产生药害害。
  中医把细菌或病毒都视为邪气,会给邪气以出路。从口鼻或表得的就通过发汗、走上焦,或走大小便、呕吐,因为人体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系统,能通过自我保护和反应的机制解决问题。发冷了就制造热量,发热就出汗,中医就是了解了人体自我调理的机制和趋向,用药帮他一把就行了。主要是判断病邪在六经的哪一经,再用相应的药物发动人体的正气,把病邪赶出去,既不杀细菌又不抗病毒。所以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正气必虚。
  反复发汗退烧就伤了津液,不能出疹了,顺利出疹是红润的、鲜红的,如果出不畅透,就会发暗黑,往回走变成肺炎或心肌炎了,再严重就会出现心率衰竭的症状,就把孩子憋死了。古人用药错了,本来是温病用了治伤寒的桂枝等热药了,所以温病派说“桂枝入喉,阳盛则毙”,就是说得这类疾病病。血管里面津液已经少了,气血和汗液走不到表就发不出来,补津就可以透表,所以温病派治这些病的理论是正确的。高烧后毛细血管里面就不走血液了,再发汗就会干枯,血管收缩、疹子内陷了。
  这时候中医就用葛根辛凉解表,又补津液,不用麻黄是因为它发汗的力量太大。再用浮萍和蝉衣透表,现代药理证明荆芥有抗病毒作用,能清血分的病毒,再用芦根、白茅根清肺、凉血、滋阴。伤津就是伤到血液里面的津了,因为血液里面百分之七十是水,里面的红血球是造热量的,人就会发烧,水分越少发烧就越厉害。血液里面的水分足了烧自然就退了,这时就用到活血的生地和丹皮了。血液走不动就干到血管里成瘀血了,必须得把淤血打散开,这样才能正常流通。生地是补血分里的水最好的药,因为它是苦味的,炙了以后的熟地是甘味的,苦能入肾,肾管一身之津液,肾能令津液生。补肾水后津液就足了。用麻黄加石膏和知母就从辛温解表变成了辛凉解表了,问题还不大,麻黄走气分。桂枝走血分,本来血液正热,再用桂枝就成了火上浇油了,这种病用桂枝人马上就完了。
  这个方子不是<<温病条辨>>上的方子,这是我自己多年来的经验,银翘散、升降散都可以治这种病的,我就是在升降散基础上处方的。这种病你不用药也没事,只是出疹不好的时候再用它,但是你在他出疹时,给他喝点葛根、浮萍、芦根、白茅根,会更好的出疹。这个时间最忌受寒,不让洗澡,自己的体温调节功能不行,受寒疹子就出不来了。虽然是外感来的病毒,但不能按外感来治疗,入里就是阳明证了。温病派也是按六经走的,叶天士说风邪犯肺,逆传心包,就成了逆证了。走到心包就是现在说的抽风、脑炎一类的脑病了。
  中医认为小孩高烧时发冷、恶寒、浑身疼,愿意盖被子,没有嗓子疼、出汗、等其他症状,这就是麻黄汤证,可以喝一碗姜汤水发汗,喝药后盖被子发汗就好了,西医认为是病毒性感冒。如果有出汗又恶寒,实际上是恶风,不愿意让风吹到,出汗还想盖被子,这就是桂枝汤证。如果出现嗓子疼就从伤寒到温病了,就是温病的第一个方子葛根汤证,就参照伤寒论里面现成的方和量。感冒了以后一定要两三个小时喝一次药,一定要是药力持续使上劲儿,张仲景让半日许三服进,半天喝三次药,这是服药的古法,也很关键,现代医学说要有那个血药的浓度。
  可以在葛根汤里面加薄荷和连翘,嗓子一疼就证明里面有热了。桂枝汤证再伤津液就转成阳明证,就会大热、汗出而喘、咳嗽,就跟气管炎一样吱吱响,声音比较高调,那就是麻杏石甘汤证。可以治疗肺热引起的肺炎,也可以提前预防肺炎,这个方子用药的治证是不恶寒反恶热。转到阳明了就是白虎汤证,不一定就具备高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但是肯定有的是伤津、发烧、口干、口唇起皮。白虎汤里面有苦味的知母,甘味的石膏和甘草,甘苦化咸,咸能令津液生,这就是张仲景配方的奥妙。如果小孩子用退烧药伤津发汗,又受到风寒了。或者本身有点咳嗽、发烧、发汗等肺热症状,就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它的特点是小孩子一会儿烧,一会儿不烧,他自己能出汗就不烧了。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3MjkwMDA4.html
  第九十三讲 讲于2014年3月2日
  有的发烧病人自身感觉是热的,不恶寒发热,咳嗽比较厉害,痰是黄的,或者是白黏的,不易咳出,嘶嘶地喘鸣声调较高,或者没有喘鸣,有汗出或无汗,有渴或无渴。伤寒论上写的都是典型的症状,有很多人看到不典型的症状就不敢用了,咱们研究伤寒论主要是它那些不典型的症状,还知道用什么方就是你学得比较好了。这就是麻杏石甘汤证,伤寒论上写的是汗出,但是没有汗也可以用。麻黄十克、杏仁十克、石膏十五或二十克、炙甘草七克,这四味药的配伍就是辛凉解表了,麻黄可以打开毛孔,能把肺里郁闭的热气散掉。石膏用量多少要看他肺热的程度,用甘草是为了保胃气,防止它再往下传。
  另一个汤头大青龙汤和它主要区别就是大青龙汤是恶寒的,也有发烧、咳嗽、吐黄痰的其他症状都一样。只要他觉得身上冷就证明太阳经上的表邪还是有的,不恶寒就是已经转到阳明了,就不用里面的桂枝了。大青龙汤就是麻杏石甘汤加桂枝、生姜、大枣,桂枝等三味药就可以解太阳的表,里面解肺热的药都一样。如果这个方子不加生姜和大枣就会没效果,它们非常重要,这是张大昌一个徒弟的说法。前天我又亲自试验了一下,病人吃着药突然感冒了,我在电话里问清是大青龙汤证,开了两副药,加了生姜大枣效果很好,症状去了一大半。第二天他忘了加这两味药,吃了后没什么反应。生姜和大枣不是光用来保胃气,还有其它的作用,不能或缺。
  因为这个病人身体比较弱,或者是肺炎、支气管炎时间比较长了,这就涉及到太少两感了。他本身的心肾少阴阳气不行,又受到外感。大青龙汤的麻黄和桂枝量都比较大,就是麻黄汤发表,少阴症病人就会受不了。因为少阴禁发汗,但他又有肺热的症状,就要加炮附子了,同样的量就小一点。这是桂林古本伤寒论上的方子,治疗太阳和少阴同病。麻杏石甘汤也可以加附子,这样病人的脉都是比较沉细的。否则药下去就会大汗淋漓、汗出不止、筋剔肉润,就浑身哆嗦、抽筋、头晕、心慌气短、手脚冰凉了,就伤到阳气虚脱了。张仲景给的补救方就是真武汤,
  我治疗了一个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病人,输液三四个月了还好不了,就用大青龙汤加炮附子吃了一段时间,咳喘等症状就下去了。不是细菌造成的炎症,光输液不管用,他是体质造成的。表邪解不了,里面的阳气上不来,肺气救郁闭住了。把阳气补足,表打开,去掉肺热就好了。所以治病要从整体考虑,一定要看病人体质如何,否则就会出问题。有很多人看完书后对症看病,在什么经、有什么症状用什么方,就会缺乏整体的思维。
  人体的三阴是三阳的根,难经说人体太阴脾脏内部藏有半斤脂膏,这个阴液脂膏充足,就不会得到阳明证,得阳明证不解的人都是太阴亏了。如果人的少阴肾阳充足的话,太阳就不会有病,只在三阳,不会入三阴之腑。如果主风的厥阴不出问题,就不会引起少阳淋巴系统的病,肝硬化腹水就是淋巴水液代谢不走了,就肚子大形成水病了。同样是受风寒,有的人就伤寒入到少阴经,有人就转化到温病了。如果太阴和少阴都不亏,它只在经上走,不入脏腑里,在太阳经或少阳经,得感冒七日自然就解了,因为里面正气足。
  张仲景在白虎汤里面加了知母和梗米,都是用来补太阴的阴液的,这样就能把阳明制住。到阳明津液不足就不能发汗,阳明表征的葛根汤证不能在阳明篇里,应该在太阳篇里。就是这个人本身阳明燥气比较旺,突然阳明经又受寒了,或者太阳发热转到了阳明,外面表没解里面已经化热了。还没到阳明是可以用汗法,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那还是太阳证,目疼鼻干就走到阳明经了,这时候可以用汗法。一旦纯到阳明经气化热后,太阳证就没有了,就要用石膏来清热了,再用甘草保住中气,防止它再往下传。石膏是辛凉的,就是往外走,但不是大凉。这时燥热是太阴的阴液亏,太阴的阳气并没有亏,阳明胃土下降,燥烈之气太旺阴气就亏了。伤寒论的四逆汤证说的是太阴阳气亏,那是因为少阴阳气不足,少阴阳气是三阴阳气之根。蔡长福老师说少阴亏就会太阴败,指的是阳气,一般大便常年稀都是太阴阳气亏了。这时就很少出现白虎汤证了。
  在桂林古本伤寒论里面就有一个两感证的方子,太阳与少阴同病、阳明与太阴同病、厥阴与少阳同病都有对治的方子。后两种用的不多有待研究,他就是整体的思路。现在学院派的方证对治是单一的思路,往往在临床上就受局限。不管什么病长期不解都和两感有关系,或者体质出问题,明显的是三阴脉了,再有阳证就是这个问题了。如果刚得病就不用那么考虑了,健康的人一般不会牵扯到脏腑的问题。人体阴气的主宰是太阴,阳气主宰是少阴。
  如果少阴阳气不行,风寒直接入里就寒化了,太阴的阴液不足入里就会化热。所以得了温病后要急下存阴,保阴液、保胃气、滋阴,这就是温病派的思路。伤寒就要保阳气,这两大派别关键就在这里有区别,少阴就往寒化走了,病一得就怕冷。风寒入到太阴就伤到阳气了,阳气不足一着凉直接就拉稀了。脉沉细旦欲寐就走到少阴了,或者四肢厥逆怕冷、血脉不通、冻手冻脚就走到厥阴了,到厥阴要用当归四逆汤通血脉。把握住整体思路就好学了,如果你一个条文、一个条文地看那就太费劲了,那就是蔡长福老师说的开书而明,合书而忘,一着临床就傻眼了,理论没有贯通。
  下面咱们接着讲长沙药解的粳米,张仲景用药多是比较平和的、食物类的药。伤寒杂病论上统共用药不过七八十味,粳米、生姜、甘草、大枣都可以当粮食吃,用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粳米也在很多方子里面用,粳米就是那些比较硬的、放时间长了的陈大米,不是做年糕用的糯米。
  味甘,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入太阴而补脾精,走阳明而化胃气,培土和中,分清泌浊,生津而止燥渴,利水而通热涩。石膏汤里面用粳米可以补脾精,很多人脸发红,有红血丝到医院里没有办法,西医说是皮肤薄,没有脂肪,其实就是阳明证。阳明经气化热直接就冲到脸上了,长期解不了就证明他的阴液亏了。张仲景在太阴篇里说,如果太阴寒化就用四逆辈的方子,手足温、肚子满、嗓子干、自吐、下痢、大便稀,肠胃虚寒后就吃不进饭,没有那种热量消化饭食。
  太阴热化就要用桂枝加芍汤,桂枝三两,白芍六两,再加上饴糖就叫小建中汤。经气化热长期在中焦散发不了,就走到脾上了,造成了胃窦炎的肚子疼,位置在肚脐上偏左侧。不是胁下,那就到肝胆了。但是检查不出病来,实际伤寒误下。太阴主湿,本来是湿病又误下,就伤到津液了。或者是长期发热,造成脾脏的血脉流通不好。白芍入血分,可以补脾阴,脾也是管血的。如果进一步还化热,往大肠走了,大便不通就成结肠炎了,就要用桂枝加白芍再加大黄的桂枝大黄汤了。化热后肠道里就有粪块了,是大实痛的方子,肚子疼得厉害,摸着他的肚子会硬疼,或者结肠里面溃疡发炎了。
  张仲景补脾阴在阳明上用粳米,在太阴上用白芍、白术去健脾。如果太阴脾脏虚了,用白芍、白术利湿,白术里面含津液和油脂,能补到脾脏里面的膏脂里。都是一些滋阴的,对脾脏有好处的药。粳米就比较中和,对脾胃都能照顾到,人体对它很好吸收。黄元御写了很多病就没有往六经上想,都是写的脏腑杂病上人体气化运行规律,金匮要略也是说的杂病,但没有说原理。因为张仲景在伤寒论上六经辨证已经很完善了,黄元御在这里把杂病的原理说了一下,这也是他对中医作出的贡献。
  人之中气冲和,升降不反,则清阳弗陷而浊阴弗逆。中气亏损,升降倒行,清气下陷,痛坠而泄利,浊气上逆,痛满而呕吐,则冲和之地,变而为急迫之场矣。物之冲和,莫如谷气,粳米得谷气之完,<<素问>>:稻米者完。最补中焦,而理清浊。附子粳米汤以此和平厚重之气助其中宫,桃花汤以此和煦发达之气益其中脘,中旺则癸水将退,而后干姜奏其回阳之效,己土将复,而后石脂成其固脱之功,阴邪欲遁,而后附子展其破寒之能,胃气欲平,而后半夏施其降逆之力。若非粳米握其中权,虽以半夏、附子之长于降浊,何足恃其前茅,干姜、石脂之善于升清,安得逞其后劲。常山率然,但有首尾,未能如此呼应之灵也。
  脾胃功能是建立在中气基础上的,中气很大部分代表了胰腺。老百姓说的二胰子,就是说它不男不女、不阴不阳,中气就是不阴不阳的。中气就是冲和之气,胰腺就能分泌成千上万中消化酶,能消化各种食物,它起的作用就相当大了。伤寒论叫谷瘅,万物里面最冲合的没有能超过谷气的。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5ODQ0Mzky.html
  第九十四讲
  讲于2014年3月2日
  治疗脾胃寒湿张仲景用的是四逆汤,在辅行诀里面叫小泻脾汤,泻了脾就补了肾阳,不让土克水了,水就上来了。就是辛味的干姜和炮附子泻脾,甘味的炙甘草补脾,辛甘化苦就化出了白术。泻脾汤泻的是脾脏的寒湿。甘入脾,补脾就要加人参,这个方子又叫理中汤。有附子就叫附子理中汤,针对的是脾脏的阳虚和气虚,既补阳又补了气。因为肾为水火之脏,里面有阳气和阴液,真精和真阳都在这里面。而且肾主水,主管着人一身之阴液。
  辅行诀里面的大补肾汤里面有苦味的生地三两和竹叶三两,甘味的炙甘草一两,甘苦化咸,咸味的药用泽泻一两。子能令母实,水生木,炮附子、桂枝、肉桂、干姜都是辛味的药,可以对木有好处,都是能互用的。五味子和山芋肉都是酸味的药,两辛一酸就可以补肝,合起来就是大补肾汤的配伍。这里不能用熟地,成甘味的了,就补不到肾了。苦味药用的量三两比较大,其它的都是一两。脾虚就用干姜,肝虚、心脏弱用肉桂。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是从大补肾汤脱胎出来的,里面两个咸味的泽泻和丹皮都有,成了千古名方。这种补肾是阴液、阳气双补的,通过补肝去补肾阳。
  谷物的冲和之气是最养人的,因为它是从土中生出来的,土本身就具备冲和之气。冲和之气就是生命力,天地之间最好的就是冲和之气,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儒释道都很重视这些,和尚者尚和也。道家说阴阳二气相交合的时候,中间起决定作用的、一片生机的气就是冲和之气。咱们吃的谷物就是将要发芽的种子,生命力就在这里面,现代加工的食物就是化学的东西,就失去这种冲和之气了。物性就死了,就把人吃成了高血压、糖尿病。古人没有吃那么多加工食品的时候,身体都那么壮,咱们上一代没吃那么多油腻的肉食,但是力量都很大。下地干完活在场上搬碌碡、摔跤,用不完的劲儿。现在的小伙子吃了鸡鸭鱼肉往那一坐,身上没劲儿,走两步就喘,体质就差了,是因为他们失去天然了。
  再有吃东西不能反时令,那不是得天地正气来的,不同季节、不同地域出产不同的东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咱们这里出产的蔬菜和粮食是养咱们这里人的,南方出产的是养南方人的。咱们吃南方的或深海的食物不见对对我们有好处,咱们的身体不见得需要那些东西。咱们中医不像现代科技那样讲营养,北方人吃麦子,南方人就吃米。哈密瓜是沙漠里长出来的东西,是保水湿的,脾湿的四川人天天吃非吃出病来不可,他们身上的湿气就排泻不出去了。营养越全越好那是不一定的,天下没有他不吃的东西,那是不对的。
  桃花汤能治疗的不是大肠里面的炎症,而是因为寒湿造成的泄泻,不是水泻,而是象鱼脑一样的粘液便或血便,而且泻痢不止。你用温补药等任何药物都止不住,就要用固塞的方法把它收住。桃花指的是赤石脂,它是长在石头缝里面的、红色膏脂一样的东西。不是石头风化后的矿物材料,也不是苔藓类的东西,是天地之间产生的粘涩性比较大的一种土,还比较光滑,好像是有油性一样,好像观音土一样的东西。它能入脾,用它就能把收不住的洞泻填住了,就是土克水,这是古代的塞法。金匮要略里面有一个叫乌头赤石脂丸的药,是治疗心脏病的药,里面有赤石脂、花椒、炮乌头、炮附子,是一种纯阳的药,赤石脂在里面起到了保护中气的作用。中气旺了寒水就退了,看着粳米是不起眼的药,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白虎汤里没有粳米效果就很差。
  饮食入腹,是变精气,谷气化精,归于肝脾,谷精化气,归于肺胃。物之润泽,莫过于气,气清而化津水,津旺则金润,水利则土燥。水愈利则土愈燥而气愈清,气愈清则津愈旺而水愈利。故止渴之法,机在益气而清金,清金之法,机在利水而燥土。以土燥则清气飘洒,津液流布,脏腑被泽,是以不渴,土湿则浊气湮郁,痰涎凝结,脏腑失滋,是以渴也。粳米清液淳浓,最能化气生津,清金止渴,长于利水而燥土。白虎汤方在石膏。用之治伤寒表解之热渴,石膏、知母,清金而化水,粳米益气而生津也。人参白虎汤方在人参。用之治伤寒汗后之燥渴,石膏、知母,清金而化水,粳米、人参,益气而生津也。竹叶石膏汤方在竹叶。用之治大病差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麦冬、石膏,清金而化水,粳米、人参,益气而生津也。麦门冬汤方在麦冬。用之治咳嗽,火逆上气,咽喉不利,麦冬清金而化水,粳米、人参,益气而生津也。
  肺主气,肺气比较清凉,就能化成津水。粳米有利水的作用,土是怕水反克的,老在水里泡着土就太湿了。就好像种花,水利了才能长好,老泡着花就死了。这就是金土之间的关系,水要利、气要清、肺要润,糖尿病人老是渴,肺金不能热了,秋天的肺金宜凉。利水燥土才能清津,秋天干燥了清气才能凉降下来。燥金之气,收止水火各返其宅,热归热、凉归凉,燥气就下降了,就变成秋天了,人体的肺脏和秋天是一样的。土湿后浊气不化,就在体内氤氲。津液和清气就变成痰饮了,不能利尿就不能气化走,呆在一个地方就成痰饮了。如果气化正常,就会水归水、气归气,人体就会一片清凉,水液代谢正常小便或汗液排走了。
  如果中气堵在中间,肺气降不下来,气化不利就会在上焦变成痰液了。本来清气是营养脏腑的,脏腑得不到津气的濡养就渴了。粳米色白如肺,能清金止渴,利水燥土。这就是它的特殊物性,你掌握住了才能运用。所以学中药不要图快,一定要把要把脑筋吃进去,把它研究透。一共就是八十多味药,把这些药掌握全了,你就是一个好医生。白虎汤加人参是因为人参益气,气足了津液才能生,石膏和人参都是甘味的药,知母是苦味药,甘苦化咸,咸能令津液生,就不燥了。这里用黄连还是不行,黄连属于燥性的苦,知母能润。
  竹叶石膏汤治疗温病后期本身津液就亏,按温病派理论都是甘寒养阴的药,石膏、人参等甘味药又是凉性的。粳米是中和之性的,一般颜色比较浅的是寒性的,粳米色白入肺,但是它只是稍微有一点点凉。小麦是黄色的就属于热性的,白色的大米就偏点寒。小麦是秋天开始种属金,经过属水的冬天,到了属火的夏天就成熟了。金到火一克就熟,阳气潜藏了一冬天,金遇火化就成了。大米是水里长的,所以就偏点凉。中药有的是得天之时,有的是得地之利,得的天地之气不同,这样入药就是地道。一些是从时间上分,夏枯草一到夏天就干枯。一些是从空间上分,附子是取坤土的位置,这是大自然造就的物性。
  还有的是取生之时或成之地,还有取颜色、飞禽走兽、长在山石上的、海里的,这就是咱们取它物性的特点,不同的物性有不同的作用。就是它们物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很中和的就是粮食,能当饭吃。人体中和就没有病,不用吃药,光吃粮食就行。某些脏腑有病了就是偏了,就用药以偏治偏。冬虫夏草用的是天时,红景天在西藏高原缺氧、环境恶劣的地方生长特别好,人如果心肺不好缺氧吃了它就能治病。而且还象形,红景天长得就像是一个肺,中间有很多小空间就像肺泡一样。它就是这样天生地长得东西,把它开发成保健药,航空人员就可以用。
  所以不用搞化学成分研究,古人就是看看、尝尝,根据阴阳五行一分析,就定了它的功用了,现在高科技就不能化验不出来它的效用。一种药可能有几十种成分,中药方很多药在一起他们更研究不出来了,到底是什么气的治疗作用。成分能研究出来,它的温热寒凉平的物性是研究不出来的。他们研究乌头里面有乌头碱,咱们熬药把乌头碱都煮没了,还能起到疗效,那本来都不是乌头碱的作用。石膏和白灰都是钙,石膏是凉性的,白灰却是热性的。石膏和牡蛎都是钙,可是白虎汤用石膏就不用牡蛎。我们取的是物性,是形而上的成份。
  温病后期气血和津液都亏了,竹叶石膏汤里面的人参、麦冬、竹叶、石膏补津益气、清热,不是白虎汤证那样正厉害的时候。而是温病后期病也不重了,身体也不强的时候用的,是比较缓和的。病人是有气无力的,看见饭不想吃,吃一口饭就想吐。因为他的气机没有往下走,是往上翻热的。
  伤寒论的表证首先是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太阳篇的正方就这两个方子,其他的比如五苓散、桃核乘气、等已经入脏腑了,不是只在膀胱经了。<<经方实验录>>的作者曹颖甫的徒弟认为,葛根汤也应该在太阳篇里面。我认为有道理,因为在太阳经才让用汗法,到阳明经就不让用了。有民间学者提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篇里面的竹叶汤,治疗妇人产后气血双亏又受寒的病症,也应该划到太阳经里面。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wMTA5NDM2.html
  第九十五讲
  讲于2014年3月9日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消化、吸收去年在山东学习的蔡长福老师的讲座内容,这是蔡老一生的经验。他在讲课中一下就说出来了,给的东西太多,一时消化不了。我和耀义把一些蔡老的经验也放到了博客里,他讲的对初学者和临床多年的都很适合,他给大家指出了一条非常明确的路线。能让人快速、简捷地入门,然后更好地把握六经。很多人学一生也找不到这么好的思路,通过学蔡老的东西就知道,方证对应太慢了,把方证都背过了,满脑子都是方证,就是不知道用哪个,太多、太乱了就不好从整体把握。
  蔡老学伤寒论主要以六经为主,他说经方就是方跟着经脉走,伤寒论讲的是人体受寒后,风寒在人体内不同经脉的变化和反应。从中风和伤寒两种病、两个方演变成整部伤寒论113方和六经辨证。人体有十二正经,两经合一气,形成六气和六经。所有在人体后面的病都归到太阳经,包括头疼、脖子硬、后背疼、颈背发冷发紧、腰疼、骶椎疼、大腿疼、腘窝疼、小腿肚胀疼、坐不住、脚跟疼。所有人体前面的病都归到阳明经上,他说阳明经挂在脸上,各种黄褐斑、疣、眼珠胀、目疼鼻干、红眼病、乳腺炎、额头疼。所有身体两侧的病都归到少阳经,这样对诊断来说就有了捷径、看他哪个部位有问题大致就知道在哪个经上,这对临床辨证来说就非常实用。
  比如说同样是头疼,后面疼是太阳经,前面疼是阳明经,两侧疼就是少阳经,头顶疼是厥阴经,厥阴肝经有一条脉络直奔透顶了。肝寒就是吴茱萸汤证,干呕、吐涎沫、头顶疼,肝热就用柴胡汤。在某一经络上又分寒化和热化,在经络还是在脏腑,在表还是在里。任何人、任何病都不出这几样之外,少阴阳气不足就易寒化了,太阴阴气不足就易转成阳明热化了。人天生的形质有薄厚,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寒热。所受之邪就会从人的脏器而化,或从虚化寒,或从实化热。
  再就是合病,他的很多方子都是合方,太阳经往往合到少阴经的方子,阳明经会合到太阴经的方子。比如桂枝汤证,如果病人体质较差,会有项背强、恶寒、汗出、发烧、腰疼的症状。蔡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既重视证,又重视脉,如果没有脉象的支持就不太好说。主要治病的依据还是在脉上,比如少阴证就得从脉象上去确认,必须有沉细脉。因为阳明证也是昏昏欲睡,爱犯困,没精神,可是阳明证在阳,脉比较洪大。如果葛根汤症病人的左脉心肝肾比较沉细,这就有点少阴证了,心肾的阳气就不足了。就要用葛根汤加上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证能吃能喝,吃饭不碍事,口中和,手脚也可能不凉,就是没有精神、没有劲儿。
  麻黄汤就是恶寒、发热、无汗、发冷,得纯麻黄汤证的病人相对要少一点。因为它是体质还比较壮的人突然受寒了,里面脏腑是没有病的,一喝药就解决了。人长期少阴虚弱,风寒就会直入少阴,就不用麻黄汤了,因为少阴禁汗。就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了,附子和细辛把阳强起来,再用麻黄解表。或者这是麻黄附子甘草汤,就不用细辛了,如果发烧用甘草一合卫气,有点风寒也就出来了。
  或者是白通汤,就是附子、干姜和葱白,因为葱白有发表作用,但比较轻微,不是那种强烈的发汗药。如果病人四肢凉,大便稀,又感冒了,用附子、干姜是补中阳的,又在少阴又在太阴,就要再加点葱白。因为少阴禁汗,不让发汗,这样就解决了。风寒在表上,麻黄汤证就用麻黄汤,桂枝汤证就用桂枝汤。太阳证的脉是浮,太阳风寒是浮紧,太阳中风是浮缓。<<金匮要略>>头一篇还有一个瓜蒌桂枝汤,就是桂枝汤加天花粉。太阳证其证备,太阳中风证所有的症状都有,恶风、发烧、汗出等等,但是病人的脉比较沉迟,就要加上瓜蒌根。就是发汗太多,伤到人体的津液了,天花粉可以补津液。
  如果人体正气比较旺盛,太阳证没有解开表,就往里走了。或者在太阳经发汗过多,用退烧药没有把风寒解开,伤到津液走到阳明经了。在经就是白虎汤证,或者白虎加人参汤,这时没有解表,又去发汗了。阳明是经气化热,主燥禁汗、禁泻,因为大肠里面没有东西,下法也会伤到津液,需要清气分、益气生津。阳明经恶热,又汗出发热、脱衣服,越是这样就越容易受寒。
  或是刚从太阳经走到阳明经,也是有表证,这就是葛根汤证。就是阳明经的头一步,其实是还在太阳经里面,缘缘面赤额头疼,脸红是因为里面有热、外面有寒,想出汗出不来,就把阳气郁闭到脸上了。微微发红的脸,不是那种大红,也不出汗。用麻黄解表,葛根是辛凉的,能生发人的津气,就可以辛凉解表,把阳明经的热气散开了,蔡老开方子葛根汤用的频率非常多。
  纯太阳病很少,找中医看病都是时间稍长一点了。很多都是三阳合证了,所以他不太提倡脉证对治,因为合方特别多。好几经的病症都存在,好几个方子合到一起,才能把病解决了。不是按照书上一经传一经得的,张仲景那么写是为了让你清楚,真正得病的人体就非常复杂了。有可能这一经没解又传到那一经了,有可能乱吃药跑到别的经了。人的体质也不一样,要看他哪一经有问题,就把各经的方子合起来治病。
  太阳经的在经的方子常用的就是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入膀胱腑后就用五苓散、桃花承气汤。阳明入大肠腑就是承气汤证了,已经有了实质的燥气了,大小承气汤还有加减了几个承气汤,都是为了通大便、保津。蔡老有一句话说,滋阴不如清肠,要急下存阴,滋阴不清肠就白滋,燥气都给你耗干了。还有一句话,补阳不如通阳,我看他的医案,他用的附子也不是很多,没有用几百克上去了,一般是十五克,最多二三十克。通阳就是桂枝等疏通经络的药,并不是补药。虽然柴胡是辛凉的药,但它能把经络打开、利大、小便,疏通经络就是三阳开泰。在表就是发汗使阳气通,把人体内的自我功能调动起来。不用大补药,补了不通就白补了,就会上火了,就起反作用了。他的经验就非常巧妙,就像打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不用蛮力把病解决了。
  看一个人得癌症后很瘦弱,气喘无力的,他认为阳明经还有问题,就用大承气汤、厚朴七物汤下去了。厚朴用六十克,大黄二十多克,又加芒硝十克,枳实二十五克。他还好用槟榔,因为槟榔有铁石之性,直接往下泻,一下就把大肠里存积多年的糟粕和积滞通下去了。这样阴液就会滋生、还原回来,一般人不敢这么干。他还有个名言,年轻多补,老年多泻。一般人没有这么说的,都说少不补老不泻。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是少阴证,就该上麻附辛了。老年后阳明证多了,比如老年性便秘,临床上确实是这么回事。他就敢放开手用大小承气汤。这就给人们打开一个全新的思路,以前人们就很保守,明知他有阳明证,不敢用大泻的药。蔡老就说该泻的时候必须泻,不泻就要了命了。这样干的效果就特别好,治很多危急重症他也用大泻,把病人从危难中拉回来了。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
  他合方的频率非常多,比方如果遇到瘦弱小女孩的咳嗽,我就比较发憷、不好治。我就按以前的思路辩证,就受到很大的局限。明明看着是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汗出,见风就咳嗽,用上后起点作用,但是除不了根。一咳嗽就是好几个月,我就没有很好的思路。但是看蔡老治这种病,分析了觉得很有道理。这样的病人有少阴脉、太阴脉、太阳证、阳明证,就是这样复杂。脉是一般的软弱,不是很沉细,用桂枝厚朴杏仁汤最多加点附子。咳嗽还有黄痰,是有热和炎症,就成麻杏石甘汤证了,阳明证和太阴证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了。
  蔡老的病例解决了我这个多年的疑惑,桂枝汤里有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肺为娇脏,非常娇嫩,外面需要太阳经的保护,里面需要太阴经的滋润,就是土生金了。太阳膀胱经又受到少阴经的牵扯,如果病人少阴阳气不行,少阴一败太阳经就是寒水了。因为太阳经的热气来自于少阴,太阳经就保护不了肺了,肺就容易受寒,太阳经皮毛正常的温煦、维护功能就没有了。太阴脾不行了就不能生津,所以肺金就非常弱了,稍微一受点凉就咳嗽。风寒在身体内长期不解,郁闭住了还要化热,就成麻杏石甘汤证了。有时不出汗,有时也出点汗,咳黄痰就非常麻烦。
  蔡老的方子是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这是桂枝汤。她还有部分热象、吐黄痰,要加上麻黄、杏仁、石膏。太阴肠胃还是虚的,不能升就加干姜,这是我以前不敢突破的地方。石膏和干姜都是走肺的,石膏是凉肺的,干姜是温肺的,是正相反的。干姜甘草汤是温脾肺的,专治肺寒的,但她又有肺热,以前我就不敢这样用,蔡老就这样用了。因为太阳证少阴就不足了,就要加麻附辛了,用上炮附子和细辛了。如果有额头疼就加葛根了,这又成了葛根汤了。如果走到少阳经她嘴里还是苦的,又要加柴胡、黄芩了。如果肺气虚、气血弱还得加当归,就配合细辛走厥阴了,几乎六经都涉及到了。
  以前很少有人敢这样开方,但是这个方子下去以后效果特别好,表面看着挺复杂,再仔细看又挺简单。你知道可以这样用药,以后你就敢照着用。没有一些症状就可以去药了,没有肺热就去掉麻、杏、石了,没有少阴证就去掉附、辛了,没有少阳证就去掉柴胡和黄芩了,这就给了咱们一个很开放的思路。只要记住伤寒论每一经寒化、热化的主方,用起来就非常简单了,还要知道哪一经要禁汗或禁下。我看蔡老对禁汗和禁下这方面也有所突破了,比方说病在少阳经,有柴胡证的时候,合并阳明证了就可以下了。
  纯阳明证在经上不要下,因为脏腑里面没有糟粕,如果用下法就会伤到津液。但是到阳明脏腑上就要急下存阴了,必须用下法了,所以蔡老在他的很多方子里面就合着小承气汤了。以前我们开方都比较严谨,对伤寒论也都比较尊重,就不敢越雷池半步。按蔡老的思路就打开了,只要你掌握住大原则了,在纯少阳经、纯阳明经的时候禁汗、禁下。合病就宽松多了,有汗、下的治证就可以用了。只要有烦躁、好生气、好着急、睡觉不安生、睡觉咬牙、卧不宁、放屁臭、大便干燥、大便不痛快,加上大小承气汤效果就出来了。这种大刀阔斧型的思路比较直观,干脆利索,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可以使初学者少走很多弯路,我自己摸索了十好几年,还是基本上没有失误。看到老师傅这样开了,自己就敢这样开了,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zMzE3NjI4.html
  第九十六讲
  讲于2014年3月9日
  你看蔡长福老师七十多岁了,一头黑发,精神抖擞,说话底气特别足。他非常注重保养,他走到哪里都穿着一件大衣,就是怕被风寒伤到。蔡老说自己一生有三个保健方,他经常吃的第一个就是柴胡桂枝汤,就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蔡老师知道现代人得病的原因,他自己身体保养比较好,不会有少阴证。
  人受风寒是不可避免的,张仲景在六经的每一经里都用到了桂枝,风气可以走到六经的每一经。外证用之祛风寒,内证用之和阴阳、调营卫。桂枝汤里面的桂枝和白芍配合起来可以增加肠胃的力量,增加肠胃里血液的运化,是非常好的补脾胃、强壮胃气的方子。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人的抗病力都在后天的胃气上。所以他说男人要经常用理中汤,女人要经常用建中汤。男人以气为用,脾胃的阳气足了才行。女人以血为用,脾是生血之源,小建中汤是桂枝倍白芍,可以健脾养血。女人一生中经带胎产这些事情都会损伤到脾阴,每个月的月经都会伤到血。脾阴足了阳明胃气就会有制,不至于阳明经气太旺,阴阳交合后天就强了,小建中汤也在太阴。
  太阴强了少阴才能固住,纯补少阴是固不住的,不如补太阴,因为土能克水,能把水规范住,否则水就会流失,所以补少阴不如补太阴。受风后走到三阳经,都需要调理所有肠胃的症状,更何况体质不好的人。小柴胡汤治的病也非常多,口苦、咽干、目弦、默默不欲饮食,胸胁苦满,调节的是人的少阳经。把太阳经和少阳经调好了,三阳经上就没问题了,太阴调好了阳明就没问题了。所以蔡老师说用好了柴胡桂枝汤就可以走遍天下,就是这么厉害。他说当医生就这么简单,在上面加减就行了。他说张仲景写的113个方子有八十多个方子用到桂枝汤,没有桂枝不效方,所以桂枝汤适用的范围非常广、频率非常多。
  少阳病也非常多,现代人的头晕、高血压、高血脂、不愿吃东西、心下滞结,好像堵着东西一样,胳膊和腿关节疼,都是柴胡桂枝汤证。我用它还治过一个脑梗塞中风后遗症,一用就非常灵,效果出奇的好。所以我就跟柴胡桂枝汤非常有感情,蔡老师就用它做自己的保健方喝,人们平常觉得受风寒不舒服了,喝点就能解决问题。嗓子疼了就加葛根,口渴、伤到津液了,阳明证厉害了就加石膏知母。大便不通了加小承气汤,大便稀、太阴虚了加理中汤。
  蔡老师非常注重脉诊,如果右脉的脾胃脉比较沉、软、无力,舌头比较淡白,大便比较稀,怕吃凉东西,吃凉的胃就难受就加理中汤。只有太阴旺了才有能力解表,否则光用桂枝汤、葛根汤效果还是差。他是从里往外先强三阴,同时解表,效果要好得多。如果脉沉细,认出是少阴证就加麻附辛。小建中汤是热化后脾阴不足了,比如低血糖的病人一饿了就哆嗦、头晕、爱抽筋病人。
  我治了一个女人,心脏的血管抽筋,突然就不能动、不能说话了,脸色惨白。过了十来分钟,她自己就缓过劲儿来了。到我那我一摸脉很正常,心脏也不是太弱,以前上医院也检查不出病来。再过了一会儿,就摸出来了,左关肝脉有点滑、无力,一问她刚生了气。她本身好几年都有贫血,到医院检查血色素低就按贫血治。这样就易血虚生风,肝血不足就不能生气,就会心血管痉挛,供不上血了。一般人着急后四肢痉挛,浑身哆嗦,就不能动了。她是太阴亏,厥阴的血液少造成的。
  所以柴胡桂枝汤加减各经的病症都能解了,蔡老师把这些很简单地讲出来,说明他已经悟透了。这些经验靠自己摸索十年、二十年也不见得能摸索出来,告诉了你就用吧,不会有问题的。你放手去用就能把问题解决了。他的第二个保健方理中汤,是为了保住太阴脾土。第三个保健方是大黄甘草汤,是有大黄四两和甘草二两的两味药的泻药。我们要经常通大便,尽量不要有便秘,大便通畅阴液就不会亏。蔡老师说便通一身轻,发汗精神爽,这是他编的歌诀。他说人在不饥不饱的时候身上是最有劲儿的,吃饱了、饿了身上都没劲儿了。
  这些咱们都可以借鉴,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用量就可以了,平时用正常量就行了。经常头疼口苦的人就常服柴胡桂枝汤,经常腹泻、脾胃虚寒的人常喝理中汤。少阴亏的人用麻附辛、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或四逆汤等补肾的药。想当医生的人要先把自己的身体搞好,得了感冒该用葛根汤的时候用葛根汤,该用柴胡桂枝汤的就用柴胡桂枝汤,你把六经都调理顺当了,身体就能保持健康。可以先在自己身上用药做实验,用得有了心得体会了,再给别人用就敢放手了。摸透药的秉性脾气了就敢用、就能用了。
  葛根汤证的脉象就是右部脉比较浮长,浮代表有太阳证在表,长代表有阳明证。热气比较厉害就会洪大,体质弱的人合并了太阴证和少阴证,脉就不会洪大了,这时脉虽然长但却是弱、软、细、沉脉,浮就不太厉害了,沉得厉害就要合并麻附辛了,软得厉害、大便又稀,就要加理中汤了。长脉就是脉的范围比较宽一些、弦一些,不是短脉如豆了。少阳弦脉在左脉比较多,右脉也有,就要合并小柴胡汤了。弦而有力证明肝胆的火比较旺,像滑脉一样按不住,力量会特别大,一般是关脉比较明显,就可以用大柴胡汤、龙胆泻肝汤。这就要根据症状仔细辨别了,龙胆泻肝汤证就是肝经有湿热,湿热加重走到肝胆经了,就会小便黄、有异味、起沫,把肝胆经的湿热泻掉就好了。或者用茵陈五苓散,治疗脾湿严重,在脾胃时间长了,湿郁化热证。肝经湿热的湿和热是并重的,凝结到一起就是龙胆泻肝汤证了。
  如果是右关滑、数、而有力,大便不痛快、几天一次、比较干燥,睡觉不好、打呼噜、烦躁,心里比较急、看人就想生气、想跟人吵架一般就是承气汤证,很多喜欢跟人吵架,脾气不太好的的女人就是小承气汤证,泻一下就会好多的,那就是阳明燥屎烧的。所以张仲景要求脉证并治,脉象反映的是病邪所在的六经和脏腑。
  右寸比较浮一般都是肺上有了表证,沉了就是肺阳不足、肺寒了,就是甘草干姜汤证了,人就比较弱了。张锡纯遇到这样大气下陷、气不够用的病人就加上黄芪了,不同的医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思路。所以脉象也非常重要,蔡老师为我们正确学习伤寒论提供了整体的思路,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至于陷入一些小的条文里出不来。下面咱们继续学习<<长沙药解>>的薏米部分。
  【本经】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生平泽及田野。味甘,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燥土清金,利水泻湿,补己土之精,化戊土之气,润辛金之燥渴,通壬水之淋沥,最泻经络风湿,善开胸膈痹痛。脾胃怕湿,薏米能把脾胃的湿气化掉。它色白入肺,能清金气,偏一点凉性,气是往下降的。它能利尿,是谷物一类的,利脾胃,有冲和之气。既能补脾阴,又能化胃气。还能润肺,因为土生金,把土固好了,金自然会受到滋润。脾胃调好后膀胱就清利了,对三焦水道也有好处。
  祛湿功能比较厉害,张仲景的麻杏薏甘汤能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结节病、红斑性结节,你看有一块块的发红的硬块。麻黄走皮肤开表,杏仁润肺,薏米可以去经络四肢的湿气。如果是下午重的关节炎就是标准的麻杏薏甘汤证,日晡潮热痛巨。麻杏薏甘汤还可以治疗扁平疣也是走皮下,扁平疣的成因就是汗出当风,正在出汗的时候收了风了。汗液排不到皮肤外面,又回不去了,就郁到皮下了,时间长了就滋生了这种疣。按西医来说就是一种病毒,有了病毒生长的环境了。有些人脸上好出汗、受风,就容易长疣。
  我治了一个小孩子长了一脸,我用麻杏薏甘汤合了葛根汤,因为葛根汤的症状就在脸上。这和痤疮不一样,而是一种小黑疙瘩。喝了几副药,他的脸上就光滑了。葛根汤治疗妇女以及老人的老年斑或黄褐斑,以及青春痘,就要合上当归芍药散。葛根汤里面的麻黄走表,蔡老师说麻黄草,性情傲,走三关,透七窍,各个毛孔都走到。它的力量是纯阳之气一下就走到毛孔了,把身体里的微循环、皮毛打开了,然后桂枝和白芍上去,血液循环就会比较旺盛了。黄褐斑在中医又叫水斑,就是脸上一块块的黑斑,黒主水,证明有水湿。当归芍药散里面有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给水以出路。然后用当归、川芎、芍药活血,单纯用当归芍药散也有效,如果配上葛根汤效果更好。
  <<金匮>>薏苡附子散,薏苡十五两,附子十枚。杵为散,服方寸匕。治胸痹缓急者。以水土湿寒,浊阴上逆,清气郁阻,胸膈闭塞。证有缓急不同,而总属湿寒,薏苡泻湿而降浊,附子驱寒而破壅也。薏米这种药非常好用,用的也非常频繁。张仲景的薏苡附子散是治疗胸痹的,就是风湿性心脏病。用薏米祛风湿,用附子强心温阳。这种病是一阵一阵的,天晴的时候还好一点,一到阴天就厉害了,阴邪、寒湿和痰凝在胸部和外界的阴气相呼应了。
  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杵为散。煎服方寸匕。小便当下。治肠痈,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以寒邪在腹,膏血凝涩,堙郁臭败,腐而为脓。肠气壅遏,故腹皮胀急,而状如肿满。凝瘀腐化,故腹无积聚,而按之软塌。血败不华肌腠,故皮肤甲错,而失滑泽。卫阻而非表邪,故经脉数疾,而无外热。附子破其寒郁,败酱行其脓血,薏苡泻湿而开水窍也。败酱能化脓为水,水窍既开,故自小便下。
  薏苡附子败酱草散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甘味的薏米十克,苦味的败酱草五克,辛味的附子二克,用量逐渐减半。辛甘化苦入脾,可以健脾利湿。这个药在临床上用的也非常多,现在发展地能治很多病。比如肠粘连、卵巢囊肿、妇女下焦湿热引起的炎症、慢性盆腔炎、下焦的皮肤湿疹。附子的用量要小,用量大了就走外了。
  女人的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的病因和病理不一样,子宫肌瘤是血液寒凝引起的,心脏的力量不行了。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脉通着子宫。经血不能顺利的排出来,就会淤积到子宫了,所以得子宫肌瘤的人大部分心脏都比较弱,下焦阳气不足会恶寒,就要用桂枝茯苓丸了。卵巢囊肿是寒性的痰湿分泌物凝结形成的,就要用到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阳药了,以及当归芍药散等化湿的药,用白术、茯苓、泽泻来化湿,清理下焦和子宫内伴生的积液。如果阳气不足,加上薏米败酱草附子散。还有子宫肌瘤,就合上桂枝茯苓丸,病症就下去了。思路就是不全用活血药,有的医生用了一派活血的药和大寒药,或者治肿瘤的半枝莲、白花蛇草,这都是不对的。子宫里面的病大多是虚寒证,病人体质比较弱,用硬攻的破血药人是受不了的。身体比较弱的人才得这种病,这种病不用那么猛烈的药,调理调理就会好。薏米能化下焦的邪水和湿热,这些病输液是白输的,越输湿越多,虚寒证用凉药是没用的。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zMjcxOTc2.html
  第九十七讲
  讲于2014年3月16日
  有一个女孩嗓子疼得挺厉害,自己吃了一些药,没有效果,反而越来越严重。牙齿发紧就张不开嘴了。咽喉疼痛中医叫喉痹,西医说就是扁桃体发炎,这种病咱们中医有两种治法。阳证表现就是嗓子红肿特别厉害,甚至于化脓,是由外感风寒化热引起的。一般都是体质比较强的人,风寒把表面皮毛郁闭住以后,肺里热气散不出来了。因为皮毛和外界是相通的,肺热就一下冲到咽喉了。
  阳证比较好治,把皮毛打开就可以了,经方派常用的是葛根汤,效果比较好。温病派用银翘散,我在临床上用葛根汤加连翘、薄荷、桔梗,一般一两副药下去,嗓子就不疼了。葛根汤是温病由表入里、由寒转温、进入阳明经的的第一个方,温病派经典里没有,张仲景的伤寒论里面其实就包括了温病。我在临床上用葛根汤的效果要比银翘散高得多,现在一般人不敢用葛根汤,因为桂枝汤里面含有桂枝。温病派认为,桂枝入喉,阳盛则毙。嗓子疼是温病,他们怕桂枝进去后病人受不了。因为麻黄和桂枝都是温热的药,其使用了也没关系。
  我在临床上用麻黄把表打开,葛根用大了属于辛凉解表了,把辛温解表变成辛凉解表就没关系了。银翘散里面的银花、连翘属于辛凉解表的药,但是它打开皮毛的力量太小,里面的热气还是散不掉。再就是对肠胃有伤害,胃寒的人喝到肚里会不舒服,所以效果就不太高,吃一个星期嗓子疼才能下去。葛根汤主药还是葛根,能把身体里面的津液提上来。
  这个女孩是沉细、弱、无力的少阴脉,伤寒论是六经辨证,太阳经的咽喉疼痛是浮、大、长脉,属于阳证。她的面色暗,没有光泽,发黄黑,人又瘦。中医看病用望诊,看一眼就知道她病在阳还是在阴,这样的病人基本上都在三阴里面。面色比较鲜亮的人都在阳证里面,再就是要结合脉象。这是用药的关键,都是咽疼病,在阳证可以用凉药,三阳经会化热,要用石膏、大黄一类的寒药,清热解毒、辛凉解表。
  在阴的少阴咽疼就不也能用凉药了,越用凉药就越厉害了,用银翘散或打针、输液消炎,就会更麻烦,脉就越起不来,就会伤到心肾了。她的体质比较差,一得病就入少阴了,几天后嘴就张不开了,舌头也吐不出来了。寒主收引,肌肉和关节都僵到那里了。少阴咽痛也是特别厉害的,里面也会化脓生疮的,张仲景就会用半夏散。有桂枝、旱半夏、甘草,张仲景就很厉害,在少阴咽疼是敢用桂枝。这都是比较温燥的药,这时温病派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半夏是非常燥烈的,而且刺激性非常大,但是用上了效果非常好。风寒从太阳经入到少阴脉,用桂枝解表是头一步,再用半夏往下降胃气、散结消肿,甘草和胃,上面的热气就下来了。
  伤寒论的少阴篇有一个桔梗甘草汤,治疗的是有化脓迹象的少阴咽疼,因为桔梗有排脓、活血化瘀的效果。这里是用的生甘草,把中气调一下,都没有用凉药。中气一降嗓子自然就好了。少阴证分了寒化和热化两种,寒化就是手脚凉、背冷、脉沉细、旦欲寐、老是没有精神、怕冷,就是心肾的功能太弱了。少阴咽疼是一种少阴热化证,这种热就是上热下寒,是虚火的假象。虚火潜不下去了,反逆上去造成嗓子疼。因为少阴肾经脉的一个分支走到嗓子这里,下面已经是纯寒了,脾土厚才能把肾水封藏住,水火既济在下面了。这样就会肾阳的功能好,而且肾阴特别充足。如果肾阳弱了,下焦就成一片大水的寒症了,下面的一点相火就在里面呆不住了,浮上来就会嗓子疼。
  还得用右降的办法,桂枝能升、能降、能解表,半夏和甘草能够右降。关键是寒水太旺了,肾主水,就会阳不入阴。阳气和阴气的力量不能和合,阳气能入到阴里就会把阴打开。阳化气,阴成形,阳就能把阴从有形化成无形,气化成能量供人体使用。阳气不足就没有力量把这些有形的物质分解开,打不动就会返到上面了。
  她的脾胃也很弱,肾气禀赋不行。我就把半夏散、桔梗甘草汤、理中汤、葛根汤、麻附辛等几个方子合到了一起,麻黄十克、附子十克、细辛六克、葛根、干姜、党参、白术桔梗十五克、生甘草十克、桂枝十二克、旱半夏十二克、炙甘草八克。我用炙甘草补她的中气,因为炙甘草能强心,能把心阳提上来,这味药多点无所谓。党参可以固中气,麻附辛是最阳的药了,下去后她的心肾脉就起来了。我给她开了五副药,喝了一副药嗓子就不疼了,嘴就能张开了。这就是辨证,不敢用这么猛地药就不能治疗她的病。
  她的脉浮起来后,还是有点细、气血弱,我就给他用当归四逆汤养血,再加理中汤把身体调上来,脸色就会好看了。否则人就没有抵抗力,有病就会直入少阴。所以脾胃非常关键,伤寒论不好看懂,只是一些典型大症状的大条文,但是有很多症状没有显示到条文上。平常人得病典型症状有一部分,大部分都是不典型的。你看着又像这样的,又像那样的,如果你只会背条文,你就不知道该用哪个方子。这就须要你细心的把握,把不典型的症状挑出来,分析它到底在哪一经,用什么方。
  蔡长福、刘渡舟老师就用个好思路,就是按六经找,因为六经既包括经络,又含有气化。如果单纯证方对治,一般人就不好学会,要想学会就得真正下死功夫。把条文和方剂都背过,就能运用自如了。蔡老师的思路比较适合我们初学者,上手快,看哪条经络有问题,就按这条经络的方子去治疗。如背疼的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单纯按太阳经,用桂枝汤或葛根汤去治效果就不太好,蔡老师说如果背疼在中间用桂枝汤可以,很多人背疼连带在膀子缝这里疼,就要用柴胡桂枝汤了。因为手少阳三焦经是绕着肩胛骨走的,这就牵扯了少阳经了,光解太阳证是不行的,加上柴胡汤就解决了。
  所以经络的学透,没学细致就会怀疑理论是否正确,其实是你没学好。蔡老师说如果是背以下到骶骨冷、疼,就用桂枝汤加麻附辛,这是属于肾阳的部位。这就是太少两敢了,在临床上两感病非常多。刘渡舟老师要我们抓主证,张仲景叫辨证论治。每一个中医都看伤寒论,为什么人家看得很轻松,来个病人一摸脉方子就出来了,一吃就好。有的医生越看越复杂,开很多药还治不了病,证明他心里已经乱了,已经没有把握了,效果肯定不好。开药方要有很明确的思路,药量多少也要有数。抓主证就是由繁到简地升华了,症状说完了方子已经出来了,这说明学伤寒论平常用心了。
  我治疗了一个西医称为不安腿综合征的病人,一到晚上腿就麻烦,放到哪里都不对,一直睡不着觉。西医没办法,让人捶打、按捏都不行。这个病人是腿侧面,这是胆经出问题了,我就给他用温胆汤。有生姜、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胆火以降为顺,使胆火下降去温肾水,肾阳得到相火的温暖、滋养。这里面只有生姜是温药,其余的都不是太温,半夏偏点燥。药一下去他的腿就不麻烦了,吃了三副要再也没有犯过。如果不按经络辩证,按血液循环不好用药效果就不会有多大效果。
  如果是腿肚子上麻烦就是太阳经的问题,蔡老师的经验是用桂枝汤加石膏,写到了他的<<经方锦囊>>里面了。他说腿肚子热胀、烦躁是有热证,是经气化热循经走到这里的。用桂枝汤解表,用石膏把里面的热气清出来,他就善于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他总结了某一部分出现的问题,该用哪些方剂,这样看病就非常简单了,主要是看好是寒症还是热证。从面色上、走路姿势上判断是在三阴还是在三阳,再用脉诊验证一下思路。后背难受就是在太阳经,前面和脸上难受是在阳明经,两侧难受就是在少阳上。脸色红光满面就是在三阳上,湿热熏蒸的就是脸上冒发臭的油汗,先从整体上把握一下,然后再向里面细致地去辩证。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2Mjc5MjUy.html
  第九十八讲
  讲于2014年3月16日
  咱们的病情从古到今,已经非常两级分化了,寒证和热证都特别多,饮食习惯也分了两派,一些人吃辛辣油腻的酒肉等食物,这都是体质比较湿热的人。像大部分抽烟喝酒的年轻人,身体比较胖。还有的人过用寒凉,贪凉饮冷、开空调,这种人的体质就是寒弱的。中医治疗上也分了寒凉派和温热派,寒凉派就是朱丹溪等人滋阴、汗吐下的思想,用凉药比较多。也特别灵验,能把病治好,他们就偏重用石膏、黄连、黄芩等大凉药。碰到这些热性病,病在三阳的人效果好。
  但是一部分人是三阴证,体质寒、手脚怕冷、爱困、浑身发冷,需要用麻黄、附子等热药。中医历史上就分了寒热两大派,你说我不好,我说你不好。这就造成了学术上的差异,一个是和天时有关系,气运走到那个地步了。五运六气走到了燥火值班的六十年了,这种热病就比较多。寒水值班的时候体质寒的人就比较多一些,用热药效果就比较好,这是时空的关系。中医是承传下来的,和现在上大学不一样。那是一个师父教三四个徒弟,师父的话就是圣旨,一生的经验都被徒弟接受下来,就形成了派别,习惯了用一类药。
  温热派不敢用石膏一类的凉药,一用就出问题,因为他治疗的寒证病人比较多,稍微用点石膏人就浑身发冷、受不了。善治热病的人用点麻黄、附子、桂枝就出问题,因为很多病人都是口碑相传过去的,相对来说这一类的病人找他的就比较多。他们从思想上就不敢用热药,所以他们写的书、教的徒弟都不敢用热药了。经方派的医生天天用桂枝就没事,跟吃饭一样,这些都是没有掌握好的误区。其实张仲景讲究三阴三阳、六经辨证,说得就比较全。中医不能偏,要有中庸、中和之道,思想上不能有寒热之分,病在三阳就该用凉药,病在三阴就该用热药。否则受害的是患者。
  中气是中医的根本,把中土保好了,气机就自然升降。黄元御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中土斡旋,再看伤寒论就知道张仲景开方的原理了。他每个方子都有左升右降,不同的是左升多少,右降多少,都是在旋转当中的,不会违背这个规律的。历史上有很多医生叫张附子、李熟地,善用某一味药不一定是正确的。咱们继续学习长沙药解的薏米部分。
  盖气化于精而水化于气,薏苡精液浓厚,化气最清,气秉清肃,化水最捷。以清肃之气而行降洒之令,千支万派,尽赴溪壑,水注川渎而大泽不涸,则土处沃衍而神洲不沉,湿消而气爽,露零而木荣矣。麻杏薏苡甘草汤方在麻黄。以治风湿之病。推之凡筋挛骨痛、水胀气鼓、肺痈肠疽、消渴淋痛之类,无不因湿,则薏苡之治效,固当不一而足也。
  清凉之气能使水化成气、气化成水,能健脾利湿,能把湿浊通过小便利下去。这样肺阴就清凉了,因为薏米色白入肺,清肺效果好。湿邪占病的很大一部分,黄元御一生都在很透彻地研究中土,土是恶湿的。湿病都是因为脾土的功能差,泻湿燥土的药不一定对气分的肺金有好处,这里说的是药的偏性。有些药能利水但不一定能补中气,薏米又能清燥,又能补泻,又能利湿助阳。能把浊气去掉,把清气升上来,化掉经络和皮下的湿气,一般的草药没有薏米这些功能。它不是一般的常草,而且又没有什么副作用,常吃也没关系。
  现在很多肥胖的人身上痰湿较重,脾阳比较虚,就可以用麻杏薏甘汤加减。再就是肥胖的人吃得多,湿热比较重,很多都在阳明经、腑上有问题。如果大便干,阳明有热能消食,吃得很多没个饱,食欲超强,几天一次大便,大便还是不多。这就是阳明经腑都化热了,这就需要再配上白虎汤、承气汤,大便干了加承气汤,大便挺顺当就不用加。有的人上热下寒,吃得超多,吃完就泻了,是因为脾虚。脾比较寒湿,胃比较热,吸收不了,这就可以加理中汤。
  还有的人超能吃肉,越是肥厚油腻越好,这种人一般肝胆经里面也有湿热了。尤其是少阳合病阳明,大鱼大肉吃得特别香,肚子又大,这种人一定是肥胖。这就需要加大柴胡汤,这样合下来需要什么汤加减就解决了。用石膏把阳明经热清理了,胃马上就缩小了,他就不想吃太多了。把里面的热散掉了食欲就不是太超强了,逐渐就瘦下来了。再用麻杏石甘汤把皮毛打开,把经络里面的湿气卸掉,里外一通气就是三阳开泰。发汗、利小便、通大便就解决了。
  如果是湿重热轻,就用茵陈五苓散。如果出油汗,睡一觉头脸上冒油,头皮上长脓包或疙瘩,腋窝出汗有异味,就要用龙胆泻肝汤把湿热清掉就解决了。小便黄是有湿热,用清利的药没效果,尤其是得乙肝的病人。用太多清热解毒的寒凉药清肝利尿,就把脾胃伤了,时间长了就会湿郁化热。这种热是假热,化热后排出的小便就是黄色的。如果你光看症状,用清利的药没效果,越是加大用量小便越黄。这时就应该用茵陈五苓散把湿气利掉,大便稀理中汤加茵陈健脾,都是干姜、党参、白术、甘草等热药,一副药下去小便就不黄了。同样是小便黄,治法是不一样的,要看他整体的体质。很多中医就缺乏这种辩证的思路,还以为自己没有错,他就不能反过来想一下。
  小孩子断奶的时候,不喝奶了但奶水一直在供应,断不好容易引起乳腺炎,乳房憋胀,一般都让母亲吃炒大麦芽回乳,老百姓还有用大麦芽熬水喝,也有效果。我在临床上治疗一个因断奶引起的乳腺炎,三天后乳房上憋出了红肿的大疙瘩,疼得她受不了,口渴,心里烦躁,阳明经又热,少阳经有火了。我用了张仲景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还有花粉、黄芩、甘草、牡蛎、川芎,然后加上了一点炒大麦芽,吃了一副疙瘩和疼痛就没有了。花粉就是瓜蒌根,能解阳明经热,疏通经络的能力特别强,而且能滋阴生津、止渴,种上后多年不用管它,一直在长,生命力特别旺盛。一条根能结一大片瓜蒌,运输水的力量特别强。
  糖尿病人用这个方效果也特别好,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口渴得厉害,肝胆经比较旺,肝脉有点大,就是肝胆经有了火了。柴胡和黄芩清肝火,肝风一动就伤到肺金了,花粉生津,牡蛎可以把少阳的火引到肾水里,咸味的牡蛎能软坚散结,正好能对上她的病症。干姜能温脾,针对的是脾寒的人,是少阳开始往阴证转化的过程。很多人上面口渴,下面大便稀,就是这个方子。
  刘渡舟老师就非常善用这些方子,他带研究生跟他在旁边看病,很多人得病都不一样,肝炎、糖尿病、拉稀等各种病。只要有口渴、嘴干苦、两肋胀满、不舒服、大便稀,他就一上午老是开这一个方子。一周后病都治好了,血糖也下去了,转氨酶高也轻多了。中医治病抓的是病机和主证,不管西医的病名,只要符合六经的病机,问几个问题方子就出来了。蔡老用这个方子治疗了一个甲沟炎病人,大脚趾的趾甲往里长,发炎肿起来了,不能走路了。到西医那里得做手术拔出来,蔡老师一看大脚趾是肝脾经的部位,胆郁化火,胆火不降,伤到肝脾了。吃了两副就不疼了,六副药后多余的趾甲自己掉了,病就好了。
  我经常用这个方子治疗糖尿病,效果也特别好,饭前和饭后的血糖都挺高,吃一段时间就降下来了。里面的川芎往下走能活血,奶水是被心脏的力量,通过阳明经化成月经,所以女人来月经就没奶了。来月经前两个乳房胀疼,一来月经就没事了,它们是一个系统。月经不正常容易造成乳房里面小叶增生、肿瘤等问题,西医怕有乳腺癌就把两个乳房切掉了,这是根本错误的思路,切掉后的癌症的几率要增大。它会转移到别处的,正常的通路是饮食精华、精微之气从脾胃转给肺,通过心脏的力量转到乳房上。然后通过化赤,没用了变成月经排出去了。你切掉了走到这里就没处走了,就会转到肺、肝等脏器上,转到哪里都是癌症。
  子宫也不能切除,前段时间网上说,有个女人切除子宫两年后,她的阴道顶端又出现了癌细胞,切掉也没能防止的癌症。中医就不破坏人体的结构,破坏了就不好办。湿气重的人可以喝一些红豆和薏米熬得粥,有时效果不太好,是因为它的力量不好达到脾上。中医不是光用薏米,还有别的药在起作用,藿香正气片,健脾利湿的力量还大一点,平时保健食疗也是可以的。有些人熬水天天喝就更不对了,本身水就是助湿的,会影响效果的。再就是湿气会伴随热,还得加一些苦寒药,苦能燥湿清热。寒湿和湿热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人有效,有人就无效。
  大米是平性的,当饭吃,不用担心造成体内的寒湿加重。莲子的心是苦的,有心火可以吃。现在养生炒作的有点太厉害了,都是为了迎合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注重养生的心理。追究经典的比较少,好中医学出来不容易,养生理论比较简单,又没什么副作用,很多病是养生食品力量达不到的。经常临床就知道很多病是外感造成的,百病风为长,光去湿了,风去不掉也不行。风和湿拧到一起造成了很多病,他在三阳上你给他从三阳上解掉。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2MzMxMjY4.html
  第九十九讲
  讲于2014年3月23日
  有一位六十五岁的老年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头晕三年了,伴随头痛、恶风、常年口苦、头顶热,走路时或坐着往下躺的时候就眩晕。到医院里查不出问题来,吃了扩张血管的药也没效果。怕风就容易受风,她以为是自己受风引起的,就用暖水袋热了一下脖子,头顶就开始冒热气。病在少阳经就会头晕、口苦,头顶热就是少阳火通到厥阴经了,头后面疼是有太阳经的症状,这就属于太少两感了。少阳经就用柴胡汤,太阳经用桂枝汤,合起来就是柴胡桂枝汤。这个方子简直就是神方,看着挺简单,但应用的范围非常广、频率非常多。以前人们不重视这个方子,其实它能治疗很多大病,包括癌症都能解决。人们很容易受风化热,走到少阳经,头脑不清凉,身上难受,用这个方子效果超好。
  用桂枝十克、白芍十五克、炙甘草8克(生姜、大枣)就是桂枝汤,加上柴胡十五克、黄芩十二克、党参十二克、半夏十五克就是柴胡汤。她的肝脉还是大的、沉而有力,证明她的肝胆经都有郁火。她不是当年的得病,沉取有力就是按不住那股劲,如果浮取有力就是洪大了。如果单纯在胆经有火,脉可能就浮起来了,所以我又加了枳实十五克泻肝,辛凉的薄荷十二克疏肝,可以把肝火散掉,小泻肝汤就是枳实和白芍。她的舌苔有点腻,就加了泽泻十二克和云苓十二克,泽泻本身也治疗水湿上泛引起的眩晕。
  我给她开了四副药,她吃了两副就不疼了,一共四副药就解决了。她是有文化的人,不爱发脾气,有什么事情就爱自己承受,不愿意发作,这样就有火郁到了肝胆经。伤寒论的柴胡桂枝汤原文就有“心下支结,四肢烦疼”,少阳脉有一条分支走到胃下,支结就是支撑胀结,肚子这里就好像有东西顶着一样不舒服。记得我头一次用柴胡桂枝汤,那个病人的腿和胳膊到晚上烦疼得睡不着觉,也有心下支结,这就是方证对应。也是抓了两副药,吃了一副晚上就睡着了,胳膊和腿都不疼了。从那时我就对柴胡桂枝汤重视起来了,看了很多老大夫的案例。很多人是少阳证和太阳证的携带者,都是心下胀满、呕吐、头晕头疼的症状,眉棱骨疼就是阳明的葛根汤证。他身上有热就会出汗,出汗就会怕风,就越容易受风,这是肝胆的表里经的病合到一起。
  蔡老师治太少两感的病比较多,很多都是太阳病和少阴病合证,这就阴阳相合了。这种病就得用麻附辛了,因为不能用强力发汗,只能用麻黄把阳气往上提一下就行了。没有附子和细辛就是麻黄汤透表了,里面就没有后援了。白葱汤是干姜、附子强太阴和少阴,再用葱白轻微解表,是下痢又携带外感,上热下寒。下寒就是会下痢,上热就会脸红,这种情况就可以解一下表,如果发烧这个药下去就不发烧了。真武汤、附子汤等等都是少阴证的方子,主要治疗少阴寒水不化,用白术和茯苓去水,加附子强肾阳。桔梗汤治疗少阴热化病咽喉化脓、疼痛,半夏散里有半夏、桂枝、甘草,还没有纯化热,因为用桂枝能解表。风寒入到少阴,里面嗓子疼了,外面还有风寒。半夏散还可以治疗慢性咽炎、喉炎等喉部疼痛,可能疼很长时间,脉象会浮而无力。
  阳明太阴的两感合病的热化是白虎汤证和葛根汤证,寒化证是吴茱萸汤,就是肝寒犯胃。我最近对这种病认识才比较深刻了,前两天我看了一个大夫的病例很震惊。病人的症状是面红,怕热,到夏天就烦躁很难过,冬天还挺舒服,大便偏稀,睡觉不好。我就会用葛根汤合理中汤了,可是这位大夫却用了附子理中汤,不管阳明、只管太阴了。吃了五副药就好了,脸不红了,睡觉也好了。太阳和阳明的关系非常奥妙,单从阴证能治,阴阳同治也可以,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蔡老师也经常用葛根汤合理中汤。太阴寒化大便稀是理中汤,
  阳明太阴合方还有一个桂枝加芍汤,治疗的是太阴热化。阳明右降把阳气潜藏到土里和肾水之中,阳明主降,太阳主开,少阳是开合的枢纽。阳明有热后就会往上走,辛凉的葛根汤就能把阳明证解掉,或用白虎汤、承气汤把热气收降下来,去温暖太阴土和少阴肾水。如果阳明不降太阴脾土就寒了,太阴主一身之阴,是三阴之主。太阴脾脏里面含有半斤脂膏,能供阳明消化各种食物。蔡老师形容是发动机一动汽油就得供上,汽车才能正常工作。如果太阴里没有这种阴液了,阳明火干烧人就会非常饿,就想赶快吃东西,这就是西医说的血糖低的症状。实际上是太阴的阴亏了,阳明向太阴要油没有,太阴就向肾阴要油。
  这就出现了糖尿病的先兆,开始时血糖低,就猛吃猛喝挺厉害,再过几年又成血糖高了。因为阳明过热,就把太阴的糖分烤到血液里面了,吃得多过分吸收了。少阴也没有阴液,因为这种病往往先是少阴亏,少阴管一身之水火,它的阴液不足就给不到太阴了,太阴也就亏了。阴亏就容易化热,阳亏就容易寒化,所以张仲景在桂枝加芍药汤里用芍药补太阴的阴液。
  我就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低血糖的症状效果不错,不用赶紧吃东西了。我考虑低血糖能用小建中汤,因为里面有饴糖,就是桂枝加芍汤再加饴糖。但我没敢用它治疗糖尿病,从道理上能治,可糖尿病人看见糖就会怕。这种糖尿病就是太阴亏、经常饿、大便干,这时可以再加上大黄。老燥热大肠里的水分已经不足了,大便就不通了。倍芍药加大芍药的量以后,对通大便有好处,实在有干粪块,就用大黄解决,那就是更进一步的热化了。张仲景在太阴篇就出了这么几个方,就可以治疗大病,糖尿病的治法就在太阴篇、少阴篇或阳明篇里。
  把太阴补足了,阳明就不像那么热了,用附子理中汤就可以以热治热了。太阴里寒就会阳明外热了,所以这种病人夏天怕热,因为夏天外面天气热,热体的表面也热,所以他就夏天难受。冬天时他身体表面是热的,外面天气是寒冷的,他就好过一点了。医生一看以为是热证,用凉药就会伤到太阴了,反而用大热药能治好这种病。糖尿病人一般都口渴,需要补太阴可以大量的加白术和花粉。理中汤加减,病人口渴也是加大白术的量,达到六十克或一百克后,白术就把分子里面的水分送到细胞里面了。细胞里面不缺水,里面的糖分就稀释了。花粉是直接补水的,因为它能运输水液,一条瓜蒌跟就能把很多瓜蒌所需水分都供应上。
  真武汤是白术六十克、茯苓三十克、白芍六十克、炮附子、生姜,就可以补上糖尿病的太阴亏和少阴亏的阴阳双亏。附子补阳亏,白术和白芍补阴亏。很多人口渴,晚上睡觉嘴干,其实不是热证,是少阴亏证。但是附子的量不能大了,糖尿病人肾上有寒的症状,太阴和阳明有热的症状。寒热交错情况下,附子量大就会伤到太阴的湿,最多用十克。治疗糖尿病就用真武汤解决肾寒问题,用桂枝加芍汤或者小建中汤把太阴里面的脂膏补足,用葛根汤里面的花粉和知母解决阳明热证,葛根也能使太阴有好处,这三经都调好了糖尿病也就解决了。如果热化太厉害牵扯到少阳经了,就是口苦、口干的大柴胡汤证了。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5MDcwNjk2.html
  第一百讲
  讲于2014年3月23日
  三阳和三阴相合的病其实是非常多的,考虑不全在思路上就差一点,都照顾到效果会好一些。以前我们都是一经一经的去考虑,没有综合着去考虑。很多病阴出问题往往会影响到阳,阳也会影响阴,因为它们之间是表里关系,相互牵连。金匮里还有个少阴合太阳合病的方子,桂枝去芍加麻附辛,这时一个治水气的方子。桂枝汤去掉芍药后强心的力量就比较大,因为芍药是阴药,桂枝是阳药。往往有胸满、胸闷的症状,心脏的阳气不够,张仲景就会把芍药去掉。桂枝甘草汤就是专门强心阳的,桂枝解表能治疗太阳受风后的病,麻附辛是把少阴阳气提上来的。
  这个方子是一派纯阳药,这才是真正的火神药,没有一点阴药。蔡老师用这个方治疗食道癌,效果非常好。他认为食道癌的成因第一个就是肾亏,因为人的咽喉和食道的部位,上面是太阳经的攒竹穴往里走到上颚的咽部,肾经从涌泉穴走到两个扁桃腺之间的喉部,这两经的结合部就在这里。太阳或少阳有病就会在咽喉这里出问题,少阴肾长期亏就不好了,因为肾水旺盛就好像山上的泉水一样,就会把肾中的水气蒸化到最高部的咽喉部位。咱们的食道和咽喉才能滋润,咽和喉一个是天气、一个是地气。就好像长白山上天池之水一样,舌头下面有两个穴位叫金津和玉液,它们有水证明底下的肾水和肾火充足,口腔里就有了津液。
  长期嘴干、舌干的病人就要补肾了,说明肾的阳气不足了。咽喉没有津液了,长白山上的上池水就亏了,水就上不去了。上面的粘膜是常年靠津液滋养的长期得不到气血充养就会干燥,粘膜就会收缩就咽不下东西了,嗓子又疼,咽东西就会发噎,就容易形成食道癌或喉癌。吃不了饭就活活饿死了,其实也是太少两感,先是肾水阳气不足,然后是外感风寒。一下风寒就集聚到咽喉部了,人就暴哑了,突然就嗓子哑了。解决的办法就是用这个方子,把肾的阳气补上来,用这样热的药治疗少阴咽疼和嗓子疼,只有经方派敢用。
  蔡老师治疗的一个食道癌病人,是在南京大医院确诊的,多少年吃不进饭。他就当场在诊所给病人熬药,病人喝药半小时后,病人就吃了一碗面条。病人的女儿又喜又怒,喜的是父亲的病好了,怒的是这么多年,把家里的钱财都花光了,没治好病,还差点把人饿死。越化疗输液少阴越亏,这就起了反作用了。所以太少两感的一些大病和慢性病,都更要综合考虑阳经和阴经的关系。
  蔡老师的经验是全天口苦是阳明证,口舌干燥,就需要用大承气汤或白虎汤。血糖高的糖尿病人如果进入了少阳经,就会有阳明证的口渴,大便稀的太阴证,以及只是晚上或早晨口苦的少阳证。这就要用柴桂干姜汤了,还有花粉、黄芩、牡蛎、甘草,用花粉治疗阳明,柴胡和黄芩走少阳,牡蛎也可以收降少阳胆火,甘草和干姜走太阴,这个方子临床上用得特别多。
  糖尿病这种情况的合证也特别多,一般都是肝脉特别大,往往就是肝经里面有风热。肝风伤了肾津后就会口渴,大便稀、肾阳不足就用柴桂干姜汤合真武汤,这种病人都是黑瘦黑瘦的,血糖就能降下来。大便干就是合到少阳和阳明了,就加上真武汤、大柴胡汤和葛根汤。因为糖尿病一般都是肾阳不行,所以真武汤一般都是要用的。然后看他在那条经络上,再去加减。大便不好拉就加大白芍和白术的用量去补太阴,太阴足了大便不用泻自然就下来了,没必要用很多的大黄。糖尿病第一个要保津,不能伤到津液和阳气,因为一般这样的病人都是特别虚弱的人。
  少阴里面有三个急下证,要用大承气汤,大便和大肠干容易伤到少阴真水。糖尿病的大便干就是肾阴相当不足了,如果大肠里老是有燥屎,真水就补不上来,得想办法把大便通下来。所以蔡老师就说“滋阴补入通便”,这是他的经验。很多糖尿病都是用滋阴的办法没效果,是因为大便燥屎老在那里烧着,你会不补上来的。一火能耗三阴,一个阳明火就把阴气耗完了,所以清理大便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单用六十克生白术,就可以有通便作用,一些老年性的便秘就好了,白术还有止渴的功能。白芍量大也能通便,还能补太阴的阴液。
  这种糖尿病人超胖,血糖很高,肚子又大,肝火也大,大便干燥,三四天解一次,特别能吃能喝,油光满面。这种阴亏造成的阳明燥气太旺,就要用大柴胡汤去掉阳明燥火,不耗脾阴就好了。因为人的阳明经走两个乳腺,我前段时间治疗了一个男人糖尿病合并两乳肿疼的乳腺炎,咱就知道他的阳明经太热了,我就用葛根汤和大柴胡汤泻阳明热。
  又让他吃了后世古方逍遥丸,是从当归芍药散里面变化出来的,把里面的泽泻换成了薄荷。蔡老师治疗乳腺病用逍遥丸的情况比较多,有表证解表后就用逍遥丸。里面有当归柔养肝脏,白芍养肝血和脾阴,白术健养脾脏,辛凉的辛味药薄荷能疏肝气,把肝火散发出来,茯苓去脾胃里的湿气,当归和川芎又都是活血药,用后就往下走了。茯苓和白术结合起来能健脾利湿。很多妇女来月经前乳房涨疼,吃逍遥丸就能解决,因为奶水化血以后就不疼了。逍遥丸里面薄荷是主药,不起眼但量比较大,这个药后下,熬的时间不要太长了,因为它是芳香药。乳腺病和糖尿病的病因差不多,都在阳明和肝胆上,肝气疏了就逍遥自在了,所以叫逍遥丸。
  其实后世的很多方子都是脱胎于伤寒论,温病派的那些大师们的一些方子也是。比如<<温病条辨>>里面的三仁汤,有杏仁、桃仁、薏仁、木通、滑石、泽泻、茯苓,是专门治疗湿瘟的方子。它是脱胎于麻杏薏甘汤的,从这里得到了灵感。咱们先掌握好伤寒论,明白用方思路以后就可以学温病了,否则你不知道这些方子是怎么来的。这些温病大家都是伤寒大家,是把伤寒方子改造后适合温病了。你没有伤寒基础,学温病就是空中楼阁,不读伤寒学不成大医。
  还有少阳和厥阴合病,以前我都没找到对应的方子,现在知道只有奔豚汤跟它相符合。有当归川芎白芍葛根李根白皮黄芩半夏党参,里面有去掉柴胡的小柴胡汤,是调少阳的。当归、川芎、白芍是治疗厥阴肝的。很少有大夫用这个方子,其实它也是一个神方。我在去年治疗了一例心脏神经官能症,他的主诉症状就是突然就心慌、心跳、心烦,去医院查心电图没事。
  奔豚汤就是治疗被惊吓,肝风上冲、少阳上饶病症的方子,主要是少阳的阳气不归根,少阳火不能潜下来.这个方子设计的黄芹是降少阳的,当归、川芎、白芍可以养血息风,肝得到血以后风自然就没有了,血行风自灭。就吃了五副药就好了,养肝走的是左升的路子,葛根、半夏走的是右降的路子。厥阴心包不是真正的心脏,它是少阳相火上冲心包,引起了心烦、悸动。要是有奔豚的症状,就像一只小猪往上拱一样,这个方子就更厉害了,一剂就能好了。这也是相火冲到厥阴心包上了,也有气滞少腹、上冲心胸的症状。甘甜的李根白皮也是右降的药,李子又是酸味的,辅行决上说酸甘降逆,主收敛。葛根能清阳明火,阳明顺降胆火就能下降。因为胆火是靠阳明右降走的,阳明和肝胆是同时下降的。所以没有用柴胡,因为柴胡是左升的,重点在降,这种病人发作欲死。
  我在临床上用这一类的方子治疗常年经期头疼,这种病非常多,有吴茱萸、党参、生姜,大枣组成的吴茱萸汤,合上小柴胡汤,一副药就好了。这样的病人会肝寒胆热,用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肝寒厉害了就会头疼、食后即吐,还会巅顶疼、吐涎沫、胸闷。吃了什么东西还吐什么东西,因为肝寒会引起胃寒,就不能消化,原汁原味就吐出来了。如果肝胆火和胃火旺,味道会很大。肝寒是左边不升了,胆火是右边不降了。所以如果不学黄元御的升降理论,就会很困惑,升肝火和降肝火的药怎么能在一起用呢,其实是降胆火的药。温病派的小柴胡汤是用来疏肝的,寒药和热药一起用到底是补肝,还是泻肝呢?就不敢将石膏和干姜用在一起了,就觉得是矛盾的。但是小续命汤,就是有干姜升脾阳,石膏右降肺气,经方用药规律也是根据天地气化的规律来的。
  乌梅丸治疗厥阴病比较多,治疗少阳病不太多。用桂枝、干姜、细辛、炮附子、川椒等辛味药都是入肝左升的药,苦味的黄连和黄柏清理右降心包相火,不是降胆火的。酸味的乌梅用来泻肝、补肺。我是通过学习蔡长福老师的医案,认识到阴阳经的合方治疗规律的重要性的,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以便将来发现更多的用药规律和思路。


157822150205557.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31 20:18 , Processed in 0.18024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