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3386|回复: 0

《黄帝内经》传奇般的流传历程

[复制链接]

1657

主题

2695

帖子

884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42
发表于 2018-2-1 23: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没有中医、没有《黄帝内经》的中华民族,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 “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指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而“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思是说,假设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问题,造成了混乱。不要指盲目的解决当前的混乱,而要从造成混乱的原因,和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简单的说,就是把前头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我们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现在,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黄帝内经》这本书当然不是黄帝写的。那么是什么时候成书的呢?说法不一。我认为最后成书是西汉中期(除《素问》七篇大论外),当然不排除有春秋战国时期写的内容。这本书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分为两部分《素问》和《灵枢》。《灵枢》最早不叫这个名,最早叫《针经》或《九卷》。东汉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直到唐王冰时才称为《灵枢》。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一、《素问》流传
我们现在看到的《素问》,是唐代王冰整理的。在王冰之前,《素问》的内容散见于其他书中。东汉以前《素问》内容几不可见,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虽然序中提到了引用了《素问》,但其实原文很少很少。晋代皇甫谧著《甲乙经》,主要取材于《素问》、《针经》和《名堂孔穴针灸治要》,算是现在能够看到晋代以前收载《素问》文字最多的书籍。在南北朝时《素问》散佚只剩下一卷了。《唐书·艺文志》中录有“《素问》全元起注八卷”。


王冰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没有他《素问》可能就从此失传了。《黄帝内经》从西汉成书到唐代天宝年间,历经千年兵燹之祸,已经散乱不全,又辗转传抄,所以讹误缺漏,已面目皆非。王冰在着手整理《素问》时,所流传的《素问》亦是八卷本,缺其中的第七卷,其他卷篇也有不同程度的残缺。王冰于唐玄宗天宝九年开始着手搜集、整理、编次、补缀并注释《素问》。历经十二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告峻。经王冰整理后的《素问》,面目为之一新,使这部散乱的医书形成一个较系统、较完善的典籍。至宋代嘉祐年间,林亿、高保衡等人受朝廷之命,重新校订王冰本《素问》。此次纠正王冰注本错字六千余字,增加注文两千余条,保留了全元起《素问训解》的全部篇目,并收录了全元起的部分注文,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其中林亿等人的校语称为《新校正》。重新校正后,以政府名义刊行。此后,《素问》这部千古名著才一字不漏的流传至今。



《素问》王冰本的流传是很幸运的。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宋刻本;此后有金代刻二十四卷残本,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刻十二卷本。明代有几个刻本:正统道藏五十卷本;熊宗立种德书堂仿元本重刻十二卷本;嘉靖二十九年顾从德影印宋刻本,嘉靖年间赵简王朱厚煜居敬堂刻十二卷本。清代咸丰二年钱熙祚守山阁本。这其中以顾从德本最为精善。

二、《灵枢》流传
《灵枢》的流传就没有《素问》幸运了,差一点就失传了。《灵枢》到了北宋初年虽然还存在,但已经是残缺不全了。公元十一世纪中期,高保衡、林亿等校正医书的时候,他们进书表中所列举的书名中只有《灵枢》而没有《针经》。《新校正》说:“据今《素问》注中引《针经》多称《灵枢》之文,《灵枢》今不全,故未得尽知。”


《灵枢》在哪里?在高丽国(朝鲜)。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高丽进献医书,其中有一本就是这本在中国已经失传的《黄帝内经·灵枢》。但是高丽国提出一个条件,必须和我们交换一本叫《册府元龟》的书,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本类书,将历代君臣事迹,自上古至于五代,按照人物阶层身份,分门别类,先后排列,帝王治国理政的“典法”。所以交换的事遭到大名鼎鼎的苏东坡的坚决反对,他5次上奏本不同意。当时的北宋皇帝宋哲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我们都得感谢宋哲宗,否则有可能导致《黄帝内经·灵枢》再也不能传回中国了。换回后,宋哲宗下诏颁布天下,然后中国才又有一部完整的《黄帝针经》(《即《灵枢》)。


《灵枢》单行本最早什么时候刊刻的?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南宋秘书省国子监于绍兴25年(公元1155年)官刻的《灵枢经》(即乙亥本)。这本书是史崧家藏的。感谢史崧这位医家的无私,他将其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增修音释,编为二十四卷,献给国家,才得以刊行于世。其后《灵枢》再未改动。
元代主要有 胡氏古林书堂《新刊黄帝内经灵枢》刻本(1339),明代最有名的是成化八年(1472),熊宗立种德堂以《黄帝素问灵枢集注》元本为底本重刻的版本,还有赵府版本中居敬堂刊本。这些版本中以“熊本”错讹较少,流行较广。

三、《太素》流传
《黄帝内经》另外有一个版本叫《黄帝内经太素》,这本书是唐初杨上善对《黄帝内经》分类编辑注释而成的。杨上善将《素问》、《灵枢》两书内容融为一体后分类编次注解。打破了原来篇章次第,重新分类。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黄帝内经》的面貌,比王冰《素问》本要早。它的文字与现在流传的《素问》与《灵枢》文字稍有出入。这本书的遭遇更加坎坷。元代以后在国内就失传了。我们得感谢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他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从扬州出发,历尽艰险,东渡到日本。他随身带去的书籍中就有《黄帝内经太素》。所以这本书一直在日本皇家寺院仁和寺里一直静静的放着,没有人注意。直至19世纪,清朝末年,才被人发现。发现时这本书已经残缺了,很可惜。19世纪中期一个叫郭守敬的中国人,赴日本花重金才把影印本买回来。从此我们中国人才看到了这本《黄帝内经太素》。原本至今还供奉在仁和寺。

(原载张其成著《黄帝内经养生大道》,有增补)

1552729816188.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20 13:50 , Processed in 0.11660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