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3332|回复: 1

一个中医眼中的抑郁症

[复制链接]

732

主题

902

帖子

254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2
发表于 2018-1-27 23: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李辛:
  谢谢主持人欧阳辉老师,也谢谢前期罗炳祥医生和张伟医生的联系。感谢大家!
  我今天的题目是关于一个中医眼中的抑郁症,其实不光是讲抑郁症,就像昨天群里的孔大夫说过:中医其实是不分科的,看病的时候,我们会先把症状、中医的诊断、西医的诊断先放在一边,我们如实地看这个人,看他的神色形态,或者说看他的神、气、形三个部分。
  不管是抑郁症、焦虑症,还是神经衰弱,或者人际敏感,这类问题属于现代医学里的心身障碍,在传统中医里面都属于神志病,或者是病在“神和气”的层次。
  中医的长处,就是从神和气的层次来处理问题,即使已经到了现在西医所说的躯体层次,我们仍然会首先考虑“神和气”有什么可以调整的部分。而抑郁症这类神志病呢,更加偏重于神气部分的调整。
  今天我会在这个部分把这些年的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如果大家有什么愿意交流的或者案例可以提供,我们一起来讨论。
  先跳出在大学学过的中医内科学的脏腑辨证,仅仅从观察来说,一般容易得这一类疾病的患者,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比较常见的,属于神气敏感型。这类人的长相比较清秀,骨骼也比较清秀,肌肉不是那么厚实,皮肤看起来也比较干净,有的皮肤比较嫩、比较薄,在年轻女性或者是小孩子身上,还会有透过皮肤看到血管的感觉。
  这样一个形体,是比较薄弱,不是那么丰厚的,如果神也是敏感的,那么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一类人,我们叫作高敏感度、低稳定性。他能接受到周围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大多数人没有太多影响的地方,比如说大超市、电影院,或者拥挤混乱的火车站,对他来说就会很难受,因为周围的信息量很大,对他会有一种冲击。这是我们所说的神气敏感型,但属于高敏感低稳定。
  这类人在西方比较多见,在东方的华人区域,香港、台湾、澳门,还有东南亚的华人,敏感的人要比我们大陆的华人要多一点。一个原因,是因为南北的问题,还有社会文化教育这些因素。
  举个例子,06年我在上海,有一个新西兰的病人,瑜伽师,29岁,很漂亮,每天做瑜伽,吃素,非常小心地控制饮食,整个人非常干净。她到了上海大概三个月,一直不舒服,去上海几家大医院看病,做了各种检查,查不出任何原因,最后医院给她的诊断是抑郁症或是焦虑症。
  她属于神气敏感型,形体也比较干净单薄,涵不住。她在西方生活的环境比较安静、整肃,人口密度比较小。而上海的常住人口就有两千多万,信息量过于浓稠、复杂而且震荡,对她来说就有一些困难。
  这类病人其实是比较好调的,因为她的形没有问题,气机只是受到了一些干扰,收不住,主要的原因是在神的部分。治疗上,一是通过交流,让她了解自己的精、气、形、神的格局,和目前的情况;二是用了一些中药和针灸。
  这类敏感型的患者,针灸效果会比较明显,也比较适合用轻柔的手法。比如在百会轻轻扎一针,有时一针就可以了。在用药上呢,《神农本草经》有一些药物可以参考,尤其是上品都是属于治神的,安神定志,甚至还有祛鬼魅邪气的。
  她还不存在有鬼魅邪气的情况,那用点朱茯苓,比如说10克到15克,再加生龙骨15克,生甘草3克,如果虚的话可以加人参1克,不需要太多。人参也有安神定志,安魂魄的作用。这样一个比较柔的方子,适合神气灵敏又比较通的人。
  这一类人,是属于比较好治的,因为她比较干净,神气又很敏感,思路也比较清晰,所以非常好治。
  如果这一类敏感型的人,但是他的思维比较强,或者他的意志比较强,会在身体尤其是头部形成一些堵塞点。
  我发现长期紧张工作,本身又是战士型的,一般会在脑后的风池、风府和天柱等地方形成一些很紧的区域,在前面头维、神庭还有百会会有一些封闭点。用我们传统的观点来说,他其实是属于后天的志意过用了,过用之后,其实挡住了人跟外界天地之气的接通。
  百会这个穴位,有点像一个接通点,有点像天线。比如老式的电视,如果天线坏掉了,就收不到清晰的图像了。人也是这样,在百会轻轻扎一针,有重新接通的作用。
  对于思维过度的或者自我意识、意志力过强的,这类人像战士,容易闷头去做事,紧紧抓住制定的目标,容易把自己封闭在某个意识的格局中出不来。
  这一类人需要用百会、风池、头维给它打开。这几个穴位比我们学过的太冲、内关的效果会更好一点。
  形体厚重,志意过强的治疗思路
  人的形气神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都是这样。比如志意比较强的人,通常他们的身形也会比较厚重一点,甚至会显得有一点浊,这是我要说的第二类人。
  思维比较多,志意比较强,身体比较厚重,这类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形胜气。而第一类神气敏感型的其实是神气胜形。所以,第一类是阳过度,阖不住,第二类人是阴过盛,打不开。
  所以第一类病人我们用像龙骨这一类,用来阖的药物,而第二类比较厚实型的,思维力量比较强的人,除了用针打开头部的郁结点以外呢,药物上可以用风药。
  对于北方的、体质比较强盛的人呢,可以用《伤寒论》张仲景的通阳药,或者孙思邈先生的行风气药,比如羌活、独活、防风、柴胡、麻黄、桂枝等,都可以。
  但是这一类行风气药,本身有一些辛温的力量,所以对于体内有瘀滞,有郁热的人呢,就不太合适,我会用我的老师宋祚民先生教的温病思路,轻灵疏透的方法。
  这是宋老跟他的老师孔伯华先生学的,用微苦微辛、微甘,其实没有太多味道,但是流通型的,比如说桑叶、桑枝、菊花、路路通、薄荷、防风、荆芥等,这一类药物,也是属于行风气药。所以对于形胜气的人,用行风气药,大致是这样一个思路。
  失志伤精的诊断治疗思路
  第三类人,我们叫做精血亏虚,失志或者伤志的。他也可能是第一类和第二类病人的中晚期,就是发展到一定时候,他的阴阳气血耗得差不多了,神气也耗得差不多了。
  当一个人的能量、气血不足的时候,其实他的情感、思维,甚至行动力和社会交往,都会处在一个低版本的状态,就跟电脑一样。
  电脑里有各种各样的程序,当内存和空间很大,程序不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运行最高版本的软件,速度很快,能处理很多的比较复杂的软件,但是当内存不够的时候,会自动选择低版本的程序,避免死机。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思维活动和情感过程,有不同版本的程序。当一个人处在比较虚弱的时候,会自动选择比较低版本的,所以会被动一点、消极一点。
  但是,现代医学还看不到这一点,它只是在行为、情感、思维、认知上,去处理和调整,还没有看到背后——我们的神和气。所以这个部分是中医非常有潜力的部分。
  《黄帝内经》里说,阴阳气血不足者,不合适针,应调以甘药。(“气血阴阳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者是也。”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他的阴阳气血的状态,来随症治之。各位是有经验的医生,我就不多说了。
  关于失志的部分,我再多说一点。《神农本草经》里面有一些药物是强志的,最有名的是菟丝子。我发现蜈蚣也有这样的力量,但我很少用动物药。
  关于失志的问题,有的比如因为肉体层面受到了损伤,得了慢性病,气血循环受阻,出现的这么一个状态。有的是素来气血不足。更主要的原因是跟我们从小的生活环境、教育,还有文化环境,受到了太多“精神、意识”上的阻碍,慢慢的,我们“神气”的这种少阳木气的状态就给压住了,这个芽芽发不出来,一直封闭在水的状态里。这也是一种失志。
  我们这一代,70后还比较幸运一些,50后40后这几代,失志的情况非常多见。他们从小过得太苦,然后在青年、中年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和精神上的压抑,而且吃不饱肚子。
  这一类情况造成的被封闭的能量,不光会导致中老年的时候出现所谓的抑郁症、焦虑症,其实也是产生肿瘤、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的原因。
  在这一点上,中医和经典心理分析有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去看背后的动力。这些心理和生理的症状,其实只是一个外在的表现,重点要看内部是哪些部分的能量被压抑住了,压抑在哪个层次。在这一点上,中医和西医心理学其实是可以汇通的。
  最后一点,再说一下就是近年来比较多见的情况:神气干扰。对于比较敏感的人,他因为受到干扰,然后得了病。最严重的一种,就是古人称之为叫邪鬼病。轻一些的,只是神气暂时受到了干扰,比如小孩子和敏感型的人,参加葬礼或者去了医院,或者是自己去野外玩,经过了坟地或不洁之地,还有现在网络上大量的恐怖电影和吓人的信息。我近几年见了很多这样的患者。
  这些干扰造成的问题,在现有的西医的心理咨询的门诊中,还无法做出这样的鉴别,所以用一般的抗抑郁焦虑药,或者用经典心理分析方法,效果不太好。因为其实这部分不是医生可以处理的层面。
  这部分问题,如果在轻的层次呢,还是可以用《神农本草经》的比如生龙骨、代赭石、朱砂、雄黄,还有刚才说的菟丝子这一类药。在《伤寒论》的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还有孙思邈先生的书里有大量的记载,大家可以去看一看。这个是属于比较轻的,医生还可以做一些调整。
  对于比较严重的情况,我一般会先问一下他们有没有宗教信仰。如果有宗教信仰的呢,让他们去找佛教,或者道教去安排超度。基督教也有受这方面专门训练的神父。在西方,有的神父是对公众布道的,还有一部分是在修道院里静修的,这类修士中,有人拥有超度的能力。
  这个部分,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医是接不住的。但我也见过一些中医,他们的水平很高,会用古代中医的祝由方法,可以直接来处理。
  抑郁症,关于患者自杀的问题,这里面要注意,一般患者开始有自杀倾向或者有自杀行为的时候,要小心他不一定只是个人抑郁症的伴生症状,可能有其他的力量进入了。这点一定要小心。就像我们的电脑被其他程序给操纵了,那个时候用一般的药物是控制不住的。
  最后讲关于用药的体会。在用药上,我跟宋祚民先生学了用药的刚和柔、动和静(参看《宋祚民老师学术思想的学习与实践》。
  比如说像《千金方》的方子和《伤寒论》的方子,大多是偏刚和偏动的。而温病学派的方子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偏柔和偏静。比如像刚才提到的龙骨、牡蛎,还有茯苓、莲子、砂仁、人参、甘草、磁石、白扁豆,包括行风气药的桑叶这一类,都是偏柔的。
  病人进来的时候,我们通过望诊,第一步就能看到,他的形是有余还是不足,是偏厚还是偏薄的;他的神和气,是偏静还是偏动,偏散还是偏聚。有了这些,在用药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整体的药物,是否偏动静刚柔。这些药物的使用方法,在《本草纲目》里面有很详细的记载。这些内容在我们目前的教材内被忽略了,但是其实挺重要的。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大学学过的逍遥散,它是疏肝解郁的,所以理论上对于抑郁症应该有效果,但临床用起来,好像不是那么好用,我的很多同事同学都试过这个方子。
  道理很简单,因为现代的女人,跟过去的女人是不太一样的。过去的女人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可能要等到了元宵节、重阳节才可以出来走一走,在家整天绣花,小范围做做事情,如果是小姐的身份,那就看得更紧了。所以基本上都是偏静、偏滞,有可能形胜气的状态多,她们需要流通,所以那个时候用逍遥散的效果会比较好。
  现在,整个世界的“阖”的力量都不足,气升浮在外,大部分女性都在外边做事,一个比一个忙碌,所以体质心质都偏躁偏动一些。当她们得了抑郁症之后的气机格局和古代女性的气机格局是不一样的。
  纯粹的抑郁症或者纯粹的焦虑症并不多见,它们随着身体的能量像钟摆一样从一头摆到另一头,所以有了个新名词“躁郁综合症”。
  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再用这些动药,就要小心一点。除非是比如西北或者是北方的妇女,三四十岁,从小就很结实,皮肤腠理都比较厚实,平时缺乏运动,生活也比较单调,没有太多的机会让自己的志意可以抒发。这一类的现代人不多见了,治疗上用风气药流通一下,还是可以的。
  前面提到,辛温的行风气药,对某些体质的人会产生一些多余的热,形气厚的人,本来就容易有湿热,所以处理的方法,一是可以考虑用温病的方法,二,比如用石膏、生牡蛎,还有生石决明、珍珠母,这类药有潜镇的作用,而且能够直接把人浮躁的神气收回来,同时也能够制约整个方剂中多余的辛温力量。这是我跟老师学的。
  有关心身医学方面呢,我是跟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李慧吉老师和武成老师学习的,他们当时的研究属于跨学科,叫作心身医学,相当于中医的神志或者是情志对肉体层面的影响。
  各位有什么愿意讨论的或者有什么案例?我喜欢互动,干讲有一点困难,感谢大家。
  ----------------------------------------------------------------------------

  主持人:
  李辛老师在这里给我们讲了抑郁症,抑郁症现在非常普遍,大家有什么意见和问题可以现在提出来。
  李辛:
  今天讲抑郁症,平时我也看很多内科病,我的老师是儿科专家,所以儿科病人也占了其中一大部分。所有的病我都是这么来看的,看他的神、气、形,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看人要看他的神是定还是不定,散还是聚,清还是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病人如果他的神不是很定,而且是散的,或者是有点糊的、浊的,哪怕他只是得了一个感冒,也不太好治,而且你要小心,他可能会快速恶化,或者转变成其它的病。
  因为当神气不定的时候,容易受到外邪攻击,
  因为往往他本身的气机格局是乱的,神乱了,他的生活起居、情志、意识会容易不循常道,所以,即使我们去治疗,他的神机、气机不一定能够跟着“常道”走。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除了前面说的药物和针灸,以及深入交流以外,还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一定要运动,我会要求病人必须去跑步,如果不跑步的话,治疗的周期会比较长,运动可以从精神、能量、物质层面去打破他原有的格局。
  因为这一类的情志病都是因为他的精神情志,他的神机、气机,都被困在了一个小小的格局当中,我们医生要帮助他去打破这个格局,运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尤其对于第二类,思维比较多,肉体比较厚实,气血比较重浊的,一定要让他去动,而且是量比较大的运动。对于第一类神气敏感型的,同时也是思维太多的人,我会推荐他去练太极、站桩或静坐,能帮助他把神收回来,又不至于消耗过大。
  提问:
  成功的人会孤独,他们会不会容易得抑郁症?比如某些媒体明星?
  回答:
  成功的人不一定会孤独,成功的人也不一定会得抑郁症。只是成功的人容易被我们关注到。
  不少明星属于气血很足的,精神力、意志力、思维力都很强的一个人。南老师说过,一分精神力就有一分事业。
  这样一个人有很大的神气在背后支撑,但是我们这代人在成长过程当中,多少被压制了,尤其是在体制里边的,我有一些朋友也是媒体界的,可能有很好的题材但是不能做,即使做了也不能公开。这是一种被限制的阴影。
  对于太强的生命力,又有很强的意志力、思维力、判断力,看问题很深刻的人,如果可以表达出来的渠道不多,这股不流通的生命力就会对自己的身心产生压力,出现问题。
  对任何人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生活要尽量丰富多彩一点,也就是说“生命力”的出口要多一点,视角要宽广一点,或者说一颗树的根系要尽量分散均匀。人跟树是类似的,容易受到环境的限制,会把我们固定在某个部分,某些向度不让你发展,因为受过某些“教育”,我们会不敢往某些方向发展,比如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做这个那个,因为对今后有利,必须做这个那个,或者别人给我们植入了某些想法,这些都会导致我们的神和气血不能均匀地周转,圆运动不圆了,细小的脉络不通了,就会形成抑郁症等各种问题。
  其实凡是有抑郁症的,不光有心的问题,肯定有身的问题,有气机的问题,身、心、意是一个整体,在各个方面都会有显现。但是呢,通常病人会以他最痛苦的症状去找医生,医生呢只是根据有限的了解来给他下一个定义。
  所以,中医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气血是由神意来决定的,当意过于偏的时候,我们的气血也会失偏,后天志意过强的时候,先天的本神、魂魄受到影响。这是现代人得抑郁症焦虑症常见的最大原因。
  现代人活得不自然,而且太依赖于自己头脑当中的思想和自己想要实现的意志。从根本上来说,不管是心理学的观点还是《黄帝内经》的观点,我们的志和意都是后天的一套程序,它不是本来的。你生在中东,就认为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你生在北朝鲜,可能是另外一套观点,生在美国又是一个观点。.所以,我们的本来均匀周流的神意和气血容易被后天所塑造,但如果自己浑然不觉的话,分离会越来越大,这个是我们生病的根本原因。
  提问:
  已经吃西药的,可以减药吗?如何减?
  回答:
  作为中医,碰到的病人大部分都是已经吃了一段时间抗抑郁药的,比如吃了三、四年,而且是五、六种药一起吃的,我们在调治的时候,可以逐渐地给他减下来。
  减药的节奏有几个原则。
  第一个,睡眠的恢复正常。睡眠对于神志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睡眠代表阳能够回到阴,也代表身体的本能开始恢复正常,神气阖得回来。睡眠能够稳定下来,这是第一要点。
  第二点,心身紊乱症状,比如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问题,还有出汗、头痛等等症状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第三点,对自己开始有信心。
  第四点,开始重建对于自己和生活的认识,并且开始行动。比如,开始运动,开始早一点睡觉,晚上九点以后不看电视电脑,不再重复地待在既有的情绪思维反应模式当中,能够重新决定自己的选择。
  有这四点,就可以逐渐减药,最后是可以完全减掉的。
  所有的神志病,其实是他生活的总和。所以如果只是把它当成是大脑里多巴胺的问题,吃一些药物来控制,从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他生活当中有重重的困难和太多没有处理的问题,太多没有下完的棋,该说没有说,该做的没做,该停的没停,该了没了的情……这些问题导致了他的神机和气血的逆乱,最后出现在身心上各种症状。
  所以真正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只能是他自己,重新认识他自己,重新认识生活,重新开始调整。医生只是一个助缘。当他愿意重新开始的时候,这个病就好治了。
  提问:
  抑郁症与遗传有关吗?
  回答:
  关于抑郁症和遗传的问题,我看过一些文献,这个被认为有一定关系,但是,家庭环境、生活形态、成员之间的心态、情志和行为上的潜移默化占更重要的关系。
  说到遗传,我们会首先想到基因,基因似乎是一切生命表达各种可能性的源头。但是,选择这个表达,那个不表达,其实不一定是基因自己的选择,基因只是一个被动的选择,而生命如何主动去选择的问题。
  所以,用中医的“先天”的概念,可能比遗传会有更丰富的内涵,因为在中医的先天来说,不仅仅是肉体的遗传,其实跟气机格局和神机,就是神的格局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个部分比较有意思。我太太在学习五运六气,她发现不同的出生时间,除了形成了不同的体质,比如木太过、火太过,或者水不及,而且跟他后天的精神格局也有很大关系。另外,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人的神在入胎的时候是直接进入的,这个神不同于我们现代所说的意识啊、思维啊、逻辑或者情感,这些是属于后天的东西。这个神有先天的清和浊、定与不定、正与不正,而这个部分又跟他的父母乃至整个家族的“神”都有关系。
  所以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善之家的小孩一般来说会好一点,这不是简单的迷信,也不是简单的儒家伦理,其实是对自然规律的如实观察的结果。举个例子,我有些病人做的生意不正,他的神是有问题的,而且他的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提问:
  吃中药和西药,需要错开时间吗?
  回答:
  一般我会建议他们错开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一个是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更重要的是让病人安心,要跟病人有真正的深入交流,这点很重要,这个跟我们有没有学过心理学没有关系,心理学只是一个工具。病人来找我们看病,他其实需要的是一种真实的、深入的关系。正是因为他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没有这种真实的、深入的关系,才会有这样的病。
  提问:
  躁郁综合征可以介绍一下吗?
  回答:
  躁郁综合症在上海比较多见,很多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人容易得。我的观点是,所有的这些心理类的问题,尽量不要长期去服用西药,在需要控制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但最终还是要回到他本来的生活中去调整,如果一辈子用药,不仅不能改善,而且原本可以360度围度的生活可能就缩减为30度了,这不是我们生病的目的。
  然后,关于躁郁症和抑郁症、焦虑症,这三种情况我是这么看的,其实这三种情况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阶段。
  比如,躁郁症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先是一个抑郁状态,然后转变到焦躁的状态,能量郁积到高点,又没有平衡均匀的“神气”流转通道,就会在习惯的、既定的“通路”上爆发、释放,把自己的神气都抛洒出去,有点像火山爆发。抛洒完之后呢,内部的压力减轻,能量也衰竭了,然后就停留在一个相对的低能量的运行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抑郁状态。它没有一个正常的过渡和缓冲。
  这类人呢,通常跟他的性格有关系,都偏紧一点,他的神、他的表情、他的肉体姿态,你可以观察到,他坐在那里的时候,他的手、脚、肩膀、腰背都会比较紧。
  通常这类人群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也会有某种类似的情况。从家庭来说,他可能就是从小没有得到太多的支持和认可,家庭成员对他的要求会多一点,但是让他放松的机会不多。
  在自己成家立业之后呢,家庭当中,夫妻之间也缺乏一种真正的、深入的,让人休息和放松的交流,还得一直要“端”在那里。这一类人的生命力是比较强的,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出口和表达方式。
  所以,我们的生命力最好多一些出口,我们的生活尽量丰富多彩一点。就像泄洪的沟渠,多一些更安全,因为,我们在一生中,总会有机会碰到不可控的“洪水”事件。
  这一类人,因为生命力比较强,出口又比较少,遇到合适的机会,可能会以特别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某个人,或做某件事情,比如事业,或者是公益、慈善,把能量在某个点、某段时间里以强烈的、高压的状态去投射在某个目标上,然后把自己的能量快速消耗掉,消耗的过程是躁的状态,消耗完了,就进入了郁的状态。
  我原来也一直在想,为什么有些人,他会放弃很多东西,为了某一个目标去投入,刚才说的这类人容易成为这样的人。从心理学上来说,他的社会支持比较少;从西方的观点来说,他不够grounded,就是我们说的不接地气;从生活的面向来说,他的真实感受、真实交流和真实表达可能不够。他生命的树枝只朝着一个地方长过去了,没有均匀圆满。
  我遇到的这类病人,他可能到了目前的年龄,一直是活在某个固定的角色中。这个角色呢,还不一定是他自己选择的,可能来自周围的暗示,使他觉得我只要变成这样一类人才是对的。这就是我说的,活得不够接地气。
  这一类人在治疗上,针灸是必须的,除了刚才说的头上的那些穴位以外,还可以扎太冲、太溪,还有关元、气海都可以扎,不要用强烈的手法,就是轻轻地扎进去,然后留针,每次扎的穴位不要太多。
  这样做的目的是《黄帝内经》里说的“以移其神”,因为这类人很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放在自己的生活上,他过度地关注外界和外界对他的评价。
  我们扎针的时候动作可以慢一点,这也是《黄帝内经》里面说的,你把针慢慢地拿起来,让他看见你的针,然后你慢慢地扎到他的穴位中,然后让他把注意力放在针上,这个其实就是把他的神带回来,因为平时,病人的精气神都跟着他的志意在外面飘。
  躁郁综合症的病人,如果他的生活环境还比较好,情感上也没有太大的受伤,是比较容易调治的。我发现有一批这类的肿瘤患者,尤其是女性,她们或曾有躁郁史,但是呢,她们往往有过精神情感上的创伤,或者心里形成了很大的怨和恨,这个要小心。
  任何病,如果病人有着很大的怨恨,它好像会改变整个神和气的格局,会容易往坏的方向发展。
  提问:
  文艺界的人容易抑郁吗?
  回答:
  文艺界的人在精神上、情感上、体能上,人为的消耗、开阖、激惹、伤害过大,确实更容易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我在北京有段时间给一些演员看过病,有个演员来找我,她说三年没接戏了,之前接了一个戏,好像是演一个女鬼,反正是比较惨的角色,入戏太深,最后出不来了,整个身心都非常糟糕,没办法再工作了。这是第一种情况,演了不好的角色,入戏太深。
  第二,演员这个职业,整天需要被人关注,需要满足别人对她的期待。所以,即使是一个定力很高的人,也很难一直去做真正的自己,这也是一个原因。
  这个在心理学上面叫做镜像效应,对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变成什么样,其实很大程度来自于社会对我们的反馈,社会像是一个大镜子,镜子里是什么,我们就以为自己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根据社会方方面面给我们的回应,然后,我们在无意识中,就选择了自己变成什么样,尤其是对于高敏感度低稳定性或者志意不是很强的人,很容易被社会塑造。
  另外一个极端,是志意过强,过强的人一般容易成功,但是,又容易呆在他的成功模式中出不来。
  我们要跳出现代心理学和西医学对这些病的分类和解释,这些只能是做参考,我学习它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与病人沟通,或者我们跟西医合作的时候,有有一个共同交流的语言,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到中医传统的思维上来。
  而且,这个中医思维模式是非常简单明了的:如实地去观察、感受坐在你面前的这个人,他的神是定还是不定,紧的还是松,是聚的还是散,是清晰的还是混浊。由此也可以明白,他的气是定的还是不定的,是聚的还是收不住的,是流通的还是壅滞的。
  一般来说,思维比较复杂的,或者神比较浊的人,就容易产生湿热,比如长期有妇科感染的人,常见一类的身型比较厚重,而且思维也比较复杂,或她的生活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在精神面上,有太多没有消耗完的东西停在那里。
  在中医来说,脾主运化,脾主思,也是这个意思,它不光能够运化水谷,也能运化我们的情感和思维的那些多余的垃圾。但是当情感和思维太复杂的时候,我们的脾也会转不动的。
  提问:
  这是一张美国抑郁症的发病分布图,城市人口发病率是不是比农村或者不发达地区更高?
  回答:
  这张图里,颜色深的部分属于抑郁症高发是吗?看起来美国的东南部和东部会多一点,是不是?
  主持人:
  这张图,我们想放一个更大一点的,还是差不多。我看了一下,颜色深的,发病比较高。像最深的深蓝色是大于12的,浅蓝色最浅的是小于6。
  李辛:
  第一,大城市里面的这类病人会多一点,这跟生活方式、工作节奏、人口密度有关系,而且,医疗越是发达、心理医生越多的地区,抑郁症也越多,而不是倒过来。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诊断之后,病人会接受了这个诊断,而且会坚信不移,他之后的人生,都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抑郁症患者来对待。
  实际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在中医来说,人的神气其实是像一个太极球一样,是一个周流不息的圆,是非常轻灵流动的。
  所以,如果一个人没有生活在这样的大城市当中,没有那么紧张,而有很多闲暇的状态,也有很多跟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当这个人遇到某些事,出现暂时的睡不着觉,心情不好,或者已经这种状况持续很多天了,然后他没有机会请心理医生来给他确诊,也没有机会上网搜,给自己的症状对号入座,“这个可能是抑郁症,是一种很可怕的精神癌症,全球越来越多”等等这类资讯。那么他真是很幸运,他很可能在短期内就完全恢复了,或者再长一些,也会跟着时间走出这个状态。
  从本质上来说,一个人在长长地一生中,不可能每天都很高兴,某段时间不高兴、难过、低落,是非常正常的,睡不着觉也是很正常的。问题是,我们的神识会牢牢地把它抓住,越是确切的诊断命名,越是容易抓住。
  比如这一周我在倒时差,没有什么不舒服,就是每天三点就会醒,我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情。我的太太在学五运六气,她观察自己在厥阴风木气运的这两个月就容易睡不着,过了就好。
  但是我碰到很多病人会把某个症状牢牢抓住,抓住之后呢,开始会觉得这是不正常的。那么,这个流动的神机就被卡住了。卡住之后,他日常生活中所有面向的自然流动过程就都卡住了,他停下了他的正常生活,去找医生,定期吃药、做针灸或者是做心理咨询。这个过程一方面在消除他的症状,一方面也在强化他“我有病,需要治”这样一个意识。他像是躲进了精神的小黑屋。
  比如在80年代以前,我记得这一类病都叫神经衰弱。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更年期都是不多见的,九十年代我在北京实习那会儿,感觉更年期多起来了,然后到了九七年以后呢,开始更多的分类了,抑郁症流行了。2000年之后,随着中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心理病人也开始爆炸般地出现了。
  一般来说,如果你不把你的梦记录下来,那么你很快就会忘记它,身心的症状也有类似的特性,你在精神上、肉体上的不舒服,如果没有被确诊、命名,存放到你的记忆深处,就不那么被固化。
  而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去调整,通过中医的方式去调整,那么你恢复的速度可能更快。
  有很多问题,如果它不是那么严重,真的有必要去找一个医生,然后给他确诊,然后给他戴上这个帽子吗?
  就像现在的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有不少是一时性的血压升高和一时性的血糖应激反应,结果就戴上了帽子。而心理活动是一个更加敏感、快速的应激反应。
  所以,我们要留意现在的很多诊断,越来越细的名目,之后跟风而来的是很可观的产业和利润,可以有一系列的配套的治疗和产品,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经济时代的结合创造了很多不合理的认知通道。这一点我经常告诉我的病人。
  我也有过类似抑郁的状态,大学时就开始看心理学的书,发现心理学大师说过,一个正常的人一生当中至少会有三次以上的抑郁,但是大部分的人自然就经过了,而有些人把它牢牢地抓住了,他放弃了正常的生活。
  那么,我们要考虑的是,是什么原因让他愿意牢牢地抓住这个抑郁症呢?会不会是他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没有更多更好玩的事情?或者,他没有别的可以抓的东西了?
  很多人是愿意带病生存的,他其实还没有真的病,但是潜意识里愿意去做一个病人,以一个病人的角色生活在世间,这样的人很多。所以,这些情况我们要把它给分出来,不能光是给他治,否则的话,会强化他对于这个病象的抓取。
  问:
  思维复杂的人,精神是简单还是复杂?
  精神,从概念来说,类似传统文化里“觉”的部分,它相当于是个大背景,而思维、情感、肉体以及欲望,可以想像是此背景之上,运行的几个不同的程序:有的人是以思维为主的,比如研究学问的;有的人是情感为优势,比如艺术家;还有的人是以肉体为优势,比如运动员或者是武术;喜欢吃的偏欲望型的。那一般人都是这几个部分,以不同的比例的组合。
  觉知高些的人,他能够知道自己在任何时候,是以哪个层面为优势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通常精神越简单、越单纯,肉体也越清静和干净,就越能看清楚他的那几套程序在什么时候怎么运作,他的意识思维、情感和肉体是怎么应景配合的,就更容易不让自己轻易陷在里边,所以这类人倒是不容易得精神心理类疾病的。
  提问:
  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回答:
  对于抑郁症或者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饮食上没有特别的要求,主要注意脾胃的保养,还可以根据他体质的厚薄,神气的清浊,在食物上进行厚薄清浊的调整。
  人呢很有意思,往往是本身已经偏浊的人,会喜欢去吃浊的食物;而本身已经过于干净,过于接受力不够的人,会去选择那些更干净的,这样就容易失中,容易偏掉,所以这个部分可以做一些调整。
  对这类病人,酒要小心,因为酒精会增加神的浑浊,而且,酒精也会增加肉体和情感部分的震荡,还有思维部分的复杂和混浊度,会增加多余的偏力。
  提问:
  运动或太极会有帮助吗?
  回答:
  运动是必须的,根据体质可以配合不同的运动。比如,跑步和太极,从中医来说,就是两个方向,开和阖。
  对于比如偏躁为主的人,本身的气机格局偏开,那选择阖一点的运动,所以以太极为主会更适合。对于本身淤得比较厉害,不管是神、气还是形,乃至他的生活缺乏突破力的,那他的运动中,跑步的比例最好大一些。
  甚至有一些从来不敢表达,不敢说出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的人,那我会建议先跑步一段时间,有了体力之后,再去做一些对抗性的训练,比如打网球、打乒乓球。然后体能、精神再往上一点,我会建议他去做一些对抗性的武术,比如咏春拳。因为这些人,他在生活当中从来都没有去对抗过,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立场,所以可以在这部分入手。
  运动的环境也很重要,比如跑步,如果有条件去自然的环境跑,自然环境在你跑步的时候能给你充电,比在跑步机上跑要好很多,尤其是不要一边看电视一边跑,也不要考虑自己已经跑了多远,也最好不带耳机。
  跑步的重点其实是,你在跑步的时候,专心致志地跟你的身体在一起,然后体会整个运动过程中自己身体的感受。现在很多人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自己身体、情感的感受了,他过多地待在自己的思维和欲念的世界,过多地去关注外界,而这个状态都是神和气收不住的状态。
  所以为什么我们建议练习比如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因为这种慢慢练的过程当中,最起码他会被动地把神意放在自己的身体上,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一切回归的开始。
  因为当他能把神意放在自己身体上的时候,就是他跟自己在一起了,他的脑袋在自己身上,回到了他的原点,现在这样的人可不多。这样的他,再来看他的世界和彼此的关系,才可能作出正确的调整。
  如果一个人不在自己的原点,而只是参考医生或者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给他提的建议来生活,其实是没有太多意义的。他必须有自己的罗盘,而身体其实是最重要的基础。
  提问:
  听说酒是提速剂,有些修行人会用酒。
  回答:
  酒确实是提速剂,因为它是谷物的精华,能够补充我们的气血,也能增强我们的志气,加快我们的思维,但是这些的前提是我们的神识是清晰而稳定的。就像一池干净的水,你搅得速度再快,还是清的。
  我原来碰到一些道家的人物,他们都喝酒。我们跟道长们一起做松针酒,用山泉水酿。住在道观里很幸福,每顿饭都有松针酒喝。
  对于一个精神心理有问题的人来说,他的神是糊的,就像池底都是淤泥的水,你越搅和越浑浊,反而增加问题。
  而关于酒本身呢,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很多酒是掺兑的,它的品性和自然酿出来的是不一样的。兑出来的酒,如果从性味来说,偏躁,力量是偏斜的,不是圆的。它光有开,没有阖;光有动,没有收,它没有原点。所以这类酒尽量不要喝。
  提问:
  现在嗑药的人不少,如何看待这些人群?
  回答:
  这个群体国内有,国外更多。嗑药产生的心理精神问题比较复杂,有不少是神已经散掉了,有的也有邪神进入的状态,所以不太好治。
  看孙思邈的书和《神农本草经》,对我的启发比较大。古代中医对药物的观点,神、气、形三个部分是分得很清楚的。我们熟悉的寒热虚实,补泄温凉,在《神农本草经》来说属于中品药调理的层次;那上品呢,主要是稳定神的格局,稳定气机或者稳定这个生命的资源的,常服无碍;下品药呢偏有形一点,攻邪治病,偏性强,所以不可久服。
  提问:
  咖啡和茶会有影响吗?
  回答:
  这类心理病人,一般比较敏感,非常在意自己身体的反应。同样的症状,如果是在一个农村长大的,或者是部队的战士,可能就忽略过去了。但对他来说,稍微出汗多一点,或者十分钟没睡着,就会牢牢地抓住,这点要注意。
  在我们看诊的时候、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帮他解除这种顾虑,让他少一点顾虑,让他多一点尝试接受可能性的基本状态。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他原来有喝茶、喝咖啡的习惯,因为得病不敢喝了,但是他还想喝,那我们可以在他稳定的时候,建议他少量地吃一点再观察,任何部分的一小步,其实相当于治疗上的一个推进。
  在茶方面,熟普对睡眠会好一点,熟普偏阖,偏收;如果要流通好一些的,对于比较厚重体质的人可以用生普,生普有点像温病的用药思路;对于那些比较淤的人呢,可以用大红袍这一类,大红袍有点像行风气的药,是茶叶里面的阳药。但这些都不是重点,让他运动很重要。
  跑步,等于打破了限制他精神的障碍物,他跨出去了。我的很多病人都会说,哎呀,好多年没有跑步了,原来走几步就害怕,就喘,没想到自己还能跑起来。然后,他跑着跑着,就开始能笑了,慢慢就对周围的一切有信心了。这个是帮他走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疗法。
  提问:
  有些人会对比如咖啡上瘾,每天喝很多,上瘾是怎么回事?
  回答:
  人为什么会成瘾?有的人会对咖啡或者是酒成瘾,有的是对女人或者是男人,或者某一类东西。
  回到最开始说的,按照《黄帝内经》的观点,我们的生命力,最好它是圆圆地布散出来,像一个均匀的球,没有某个方向特别偏重的发展,这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状态。
  当我们因为某种原因,社会的、家庭的、生活工作环境、生理的影响,个人的意识结构和认知产生偏差,产生不均匀的状态,有的部分给封闭住了,产生某种内在的压力,需要找出口,精神和身体上的出口。
  在身体上,比如我们常见的很多身心疾病,其实就是压力的一个爆发。比如胃溃疡、甲亢、偏头痛,还有高血压、糖尿病……
  那么如果在精神思维情感部分爆发,那就变成这一类的病。如果在生活习性中的爆发呢,就变成了瘾。
  所以这其实是一种后天习得。我们常说,当一个人,他生活的各个部分如果被剥夺得太厉害的时候,会逼得他牢牢抓住一样东西,然后,慢慢的,这样东西会变成他生命当中很重要的支柱。
  最近一两年我经常看新闻,某国的主席每次去基层视察的时候,不管是到农村还是学校还是部队,所有的同志看到他都会紧紧抱住他大哭。这个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心理现象,这个其实跟成瘾是同一类。
  是什么使他们见到领袖的时候会大哭?这个背后其实是其它部分被剥夺,或者被封闭得太多了,这股力量就变成了对领袖的热爱了。我相信,在美国、欧洲不会有一大批人见到总统就大哭的。在中国现在也不会了,说明我们现在正常了。
  提问:
  关于精、气、神,您是怎么认识的?
  回答:
  这三样东西其实是一个东西,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生命力。我们的肉体、气血、思想情感,都是需要能量的。那么,能量在不同的层次运转,也有不同的状态,古人为了表述的方便,用了精、气、神三个概念,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其实是整个生命在跟整个世界-,跟人、事、物,跟六淫、七情,整体地互换和互感。
  赵老师说得对,固有程序和神识的反应模式,决定了一个小孩子出生之后,未来大致的气机格局和神气格局已经定下来了。这是先天的格局,那么他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只是在这个先天的神气和气机格局上做一些加减而已,很少有人能跳出来,如果能跳出来,就是改命了。
  如果我们画一张图,一个正常人体的气机是一个均匀的圆球,包在我们身体外周。越是身心健康的人,它的圆球内外越一致,越均匀。
  而刚才提到的极度成瘾的人,或者是生重病的人,他在球里面有一些明暗点,他的运转模式,可能该升的时候反而降,或者要通的时候通不过去,甚至里面还有一些东西拧住了。这种拧住的神气格局,是上瘾、偏执、重病,还有暴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源头。
  在这个部分,针灸是非常合适的,还有太极、静坐、传统的导引术。我最近在练习八段锦,它有一式叫五劳七伤向后瞧,我原来练的八部金刚,也有类似的一式,这个向后瞧的动作,能够把带脉封闭的状态拧开。大家有空可以上网学一下,很有益处。
  中医有五神,神魂志意魄,志意属于后天的社会模式,魂魄属于先天的,神呢,其实是超越我们的意识、情感和肉体的。这是中医比较特别的地方,这在《黄帝内经》里面都有,我就不多讲了。
  因为学过心理咨询,从2000年到2010年,在做中医的同时也做心理医生,这类心理咨询属于西方经典心理咨询,不开药也不做量表。
  我有很重要的一点体会,一个人能不能真实地对待自己,真诚地接纳自己,然后把自己真实地表现出来,这个非常重要。
  这个对一部分人会很难,但这个确实是健康的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尤其对于我们东方人,但是我们的认知受到了太多的限制和干扰。
  所以医生如果能够明白这一点,先从自己开始,了解自己哪些部分受到了干扰、限制,先开始了解自己的神、气、形,它属于厚薄、清浊、定散的哪个部分,这样就自然知道面前的病人是什么情况,这样我们就可以相对深入一点地帮助他。
  谢谢大家!


timg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2

主题

902

帖子

254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23: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治疗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对抑郁症的诊治同样也是如此。中医对抑郁症首先要辨明虚实,然后分别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

  抑郁症的实证常见有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和痰气郁结数种。

  1肝气郁结者,证见精神抑郁, 胸闷胁痛, 腹胀嗳气, 不思饮食, 脉多弦细。其治宜以疏肝理气为主,可选用四逆散治之。

  方药及用法:炙甘草、炙枳实、柴胡、白芍药各3克粉碎为末, 白开水调服,每天1剂,分3次服下。

  方中柴胡散热解表,疏肝解郁; 白芍药平肝潜阳, 养血敛阴, 缓急止痛;枳实破气消积, 消痰除痞,可泻脾气之壅气而调中焦之运化; 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 缓急止痛, 又可调和诸药。此方能收透解郁热和疏肝理气之功。

  2气郁化火上逆者, 证见头痛头晕, 胸闷胁胀, 口苦咽干, 苔黄舌红,脉多弦数, 治宜清肝泻火, 可选用加味逍遥散。

  方药及用法: 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白芍、柴胡各6g, 栀子、牡丹皮各3g。1剂/d, 水煎服。方中当归补血养血, 活血止痛;白术补脾益气,健脾燥湿;茯苓健脾补中, 宁心安神;栀子清热除烦,泻火凉血; 牡丹皮清热凉血, 活血散淤;柴胡、白芍药、甘草功效已如上述。此方能清肝泻火, 顺气解郁。

  3 痰气郁结者, 证见咽中似有物梗阻,咯之不出, 咽之不下。治宜利气化痰, 可选用半夏厚朴汤等方。

  方药及用法: 半夏、厚朴各10g, 茯苓、生姜各15g, 紫苏叶6g。1剂/d,水煎服。方中半夏燥湿去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节; 厚朴燥湿行气, 化痰降逆; 茯苓宁心安神; 生姜温胃止呕, 温肺止咳;紫苏叶理气宽中,善理脾胃之气。诸药互相配合, 其利气化痰和宽中解郁之功更着。

  2抑郁症的虚证通常可分为久郁伤神和阴虚火旺两大类。

  1久郁伤神者, 证见精神恍惚, 悲忧善哭, 疲乏无力, 治宜养心安神, 可选用加味干麦大枣汤。

  方药及用法: 炙甘草10g,小麦30g,大枣5枚,酸枣仁15g, 远志、香附、柴胡、郁金、香橼皮各10 g。1剂/d, 水煎服。

  方中大枣补益脾胃, 养血安神;小麦、酸枣仁、远志皆能养心安神, 又可益阴敛汗,祛痰利窍; 香附疏肝理气, 解郁止痛;郁金行气活血, 凉血清心;香橼皮能理气健脾化痰, 柴胡可疏肝解郁。此方能养心安神, 且有安眠作用, 其疗效较为显着,药物可随证加减。

  2阴虚火旺者,证见眩晕心悸,心烦易怒, 失眠。其治宜滋阴清火, 养血柔肝,可选用滋水清肝饮。

  方药及用法: 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柴胡、白芍、酸枣仁、当归各10g,牡丹皮、栀子各6g。水煎服, 每天1剂。

  方中熟地补血养肝, 滋肾育阴, 敛汗固脱,其他诸药功效以如上述。此方能滋肾水而清肝火, 并可养血宁心安神,因而对抑郁症和失眠症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20 01:04 , Processed in 0.171659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