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3025|回复: 0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读书笔记麦门冬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复制链接]

184

主题

236

帖子

6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9
发表于 2017-12-28 22: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古方下篇
  麦门冬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麦门冬汤是滋养肺阴的方子。肺阴是一身阴液的一部分。肺阴来源于脾胃运化而来的饮食物精微。离火之所以能下降,关键是离中一阴,这个离中一阴,就是肺阴,即麦门冬所补的这一阴。离中阴虚,离火就不降了。火焰在上,耗尽的是在下的阴。首先就是肺阴,其次肝阴,在其次是肾阴。阴虚是一个结果。阴虚了,阳就会亢,继续耗阴,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当务之急,就是补阴液。补阴液就是给炉子压碳。有感染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麦门冬汤证是火灼阴液至阴虚的结果,火不仅灼干了肺家津液,而且灼干了胃家津液。没有津液,所以,脉就细而涩,但是,寸脉应该有火象。补胃家津液,用的是党参、甘草、大枣、粳米、水,这就相当于一碗稀饭。人的脉饭前饭后是不一样的,饭前往往虚细涩,饭后就比较实滑大。麦门冬汤证的患者应该是细涩虚脉,饭前更明显,喝一杯热水或者饭后,肯定就会变化了。脉很容易受到干扰。但是,火逆上气的症状不会因为吃一顿饭、喝一杯水而有明显的改善。这就是阴虚体质能不能用输液输生理盐水的方法解决的问题?!看来是不能的。用西医的理论分析中药是行不通的。麦冬是滋肺阴的。半夏的燥是增加胃的吸收。
  病人有阴虚症状而需要补阴,用补阴药一定要注意胃肠的吸收功能。有的人吃了这些药就会胃满、倦怠、甚至腹泻,必须加燥药健胃,半夏、陈皮、白术、沙仁等。不唯补阴药如此,像甘草、党参、大枣、山药、枸杞亦是如此。
  咽干有因相火不降之燥干,有因肾阳虚肾水不上奉之寒干。燥干必有咽红,寒干反发白,而足冷,甚至下肢水肿。又有上见火象之红,下见水象之寒,可用封髓丹、潜阳丹等。
  “麦冬润肺生津,能开腹中一切结气,为药中妙品……下行之远,津液之多,莫如麦冬……”温经汤中既有麦冬,麦冬、半夏、人参、甘草、大枣,基本就是一个麦门冬汤,而证中并没有肺阴虚火逆的症状,督脉升而任脉降,这是降任脉而通经的。桂枝、吴芋、生姜、当归、白芍、川芎、阿胶是补升督脉的。督脉不升则寒,任脉不降则热。
  麦门冬汤宜在秋冬季节用,秋冬天气应当凉降,反温热而燥,人即病燥邪伤肺,正好用之,顺应自然知道。春季也会温而燥,但是此温不能用金气收降,因大自然在这个时节就应该靠阳气升发,用金气收降就是逆天背道,应乌梅、三豆养润肝木可也。
  “若咳而痰白胶粘,脉象不润,夜则尿多,此肺燥肝热,为阴虚之咳,麦门冬轻剂多服即效。”火炼液成痰,所以痰白胶粘,加水增液,令痰稀释。假若胶粘而黄,就需用贝母、黄芩。夜尿频多,有说肾阳虚者,夜寒,需要调动更多肾阳御寒,肾阳虚者,遇寒更虚,水不气化,直驱下焦,故冬季、夜间尿多。下寒者,往往有上热,热则成风,或者,下寒就有肝郁,越郁越疏泄,其实跟上热胆热一个理,说法不同,胆热而疏泄过度,故冬季夜间多尿。白天夏季,天热,肾阳得补而水可气化,同时,水中有阳,木气平和,小便归于平常而不多也不少。此真武汤白芍配附子之理,肾气丸熟地、山药、山茱萸配富足肉桂之理也。息肝风而补肾阳。使肝气平和疏泄,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阴虚的表现,不是肺燥就是肝热,肺燥用麦门冬,肝热应白芍之小建中汤。故有都气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
  “若咳嗽痰少声空,痰中有血,脉来弦细,沉而有力,口苦,舌有黄苔,此胆胃二经有了实滞,不宜大枣、党参、炙甘草,可用天冬、麦冬、贝母、阿胶以润肺燥,款冬花、马兜铃、百部、紫菀以舒肺络,冰糖补中气,乃愈。”
  这是胃内湿热影响相火下降,相火灼伤肺家、肝家之阴,病发热而咳嗽。
  二冬、阿胶、紫菀、款冬花、百部皆润肺而养肝阴,芩连温胆汤清胃湿热。这里用可贝母。
  “咳因于中气富含而兼肺热者,痰必稠黄而不胶粘,痰稠如脓。方用理中加天花粉、橘皮、半夏,清降肺气而温补中气”
  脾寒湿盛肺热。跟在理中丸篇学的脾寒湿盛胃热之温脾汤、大黄附子汤一样,脾寒湿盛,用干姜、白术温燥之,稍加党参、甘草,酌加半夏、茯苓、陈皮,理中二陈,黄用天花粉或者黄芩。
  内风咳嗽,内风即肝风,春季、半夜子时易发,阳升时假若阴虚,阳升太过则成风,木火刑金,补土养木息风,饴糖、甘草、归芍。乌梅、三豆亦可。
  白芍补甲木而降相火,不利于肝气疏泄,但用白芍用过,则肝气郁结。三豆、乌梅补乙木,令疏泄平常,而不抑制疏泄。
  黑豆配乌梅。
  黄豆配白扁豆。
  “咳因酒积,日久伤阴,生粗而空,痰白稠粘不易咳出,出则甚多,脉洪大,鼓指有力,重按空虚,关寸最盛,关尺最微,右脉最盛,左脉最微,行动欲喘。”
  这是湿热伤阴。湿热,痰、脉都有表现。半夏、陈皮、枳实、白扁豆(白术)、黄豆,(芩连二陈),清湿热,治右脉之大,上脉之洪。熟地、龟板、鳖甲补左脉之阴。
  黄豆白菜心汤证:治阴虚之咳。中年以后,渐渐阴虚,肌肉不丰,面部出现皱纹就是明征。阴虚则能潜藏相火,今阴虚,相火不潜藏,相火上逆攻肺则做咳嗽。为什么冬季、夜间咳嗽加重?冬季、夜间属阴,此天阴助人阴潜藏相火也,应该减轻;至夏季、白天,阳气出阴,人体阳气更加出阴,出现白天发热,其实是阳虚,阳在外而虚于里。急补阳,甘草干姜汤主之。夜间反而舒服。人能活,火在阴下有阳。冬季夜间属阴,阳气潜藏但并不是潜而不用,更需要调动阳气御寒,所以,阳虚之人,冬季夜间更冷;假如阴虚,阳气一被调动,犹如油枯将灭之灯火,一被扇风,风火一旺反加快死亡也。阴虚之人,冬季易阳上冲而病咳嗽。黄豆润肺胃津液,养润木气,即补阴分而不滋腻,白菜心性质凉润,下气止咳。
  黑豆乌梅汤证:
  治咳嗽清痰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木气疏泄不及而水分內停也,清痰就是停滞在肺中的水。可用桂枝茯苓干姜半夏五味子细辛温阳化水。今既有阴虚又有木气阻滞,即阴虚肝郁,要补阴而不能腻气机,舒肝而不能伤阴。方有一贯煎,沙参、枸杞、生地、麦冬滋阴液,川楝子、当归疏肝气。肾气丸一以三补加附子滋阴潜阳,桂枝、丹皮舒肝,则泄茯苓利湿,可谓是阴虚肝郁。此处用乌梅黑豆,黑豆滋阴,乌梅性温可以舒肝,味酸可以养阴,同用滋阴舒肝助疏泄,疏泄畅而小便利。
  此处主要讲的内伤咳嗽。总的来说,咳嗽是相火不降而上冲。相火不降可以是阴虚使然;可以是脾胃湿热阻碍相火下降之路。阴虚又有乙木阴虚,用乌梅三豆;甲木阴虚用白芍;肺阴虚用麦冬;肾阴虚用地黄等。要仔细辩证用药。用药要找到证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31 22:22 , Processed in 0.16893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