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2924|回复: 0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读书笔记一理中丸

[复制链接]

184

主题

236

帖子

6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9
发表于 2017-12-28 21: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古方下篇
  理中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寒霍乱吐泻伤津,亦有口干微渴者,姜、术均不可用。”
  伤津液,口干微渴,要补津液,补津液的药,有生理盐水,麦冬、天冬、沙参、西洋参、增液汤等,但是,因为病寒霍乱,脾肾阳虚,脾胃的吸收能力很差,这些滋阴药,脾胃根本就不耐受,吃了就会胃满腹泻。寒霍乱应该用理中丸,干姜白术甘草党参,但是,此时已经伤阴,干姜之热,白术之燥更伤阴液,加重伤阴。所以,很难处理。
  这一句话给我们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个病人一方面脾肾阳虚,一方面肝肾肺阴虚。这种病人很常见。用滋阴的药要注意顾护脾肾之阳,温补脾肾阳气是不要太钢燥伤阴。
  下面有范例:理中加白芍汤,理中加艾叶汤,干姜茶叶汤,理中加阿胶、芩连汤,理中加黑豆汤;理中加黄精汤。
  理中加白芍汤:在真武汤、附子汤的学习中,我已经说过白芍的用法。我的学习,白芍是个难点。现在应该是理解透了。在写一遍,加深理解。白芍是养阴柔肝的,理中汤证为什么出现肝血不柔呢?这就是土与木得关系,土壤温润,木才能长养,理中汤就是温润的土壤,之所以给病人开理中汤,就是他的土不温润,处于冬秋季节,到不了春夏季节,木肯定不长养,是枯木。枯木没有逢春。木枯就会生风,木枯生风就是阴虚火旺,阴虚生风,风行善行,冲击做绞痛,是风导致的疼,所以,止疼就要息风,白芍柔肝息风止疼。白芍柔肝但不是抑制疏泄,是抑制过度的疏泄,假如这个疼不是风导致的,你用了白芍就用错了,或者,白芍用过了,反而导致疏泄不及的气滞证。
  因为还有一种疼,叫做“不通则痛”,温则通,通则不痛,痛在于肝气的走窜疏泄,肝气的走窜疏泄源于阳气,源于脾肾之阳,所以,理中汤证本来就可以治疗不通则痛之痛,加木香、艾叶、香附,就更好了,即温又通。
  我们临床看到了痛,到底是用白芍之柔呢还是用温通呢?其鉴别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实践,初步认为:右脉主脾,脾寒气质,右脉沉艰涩,就应理中家木香之类,温而通之。左脉主肝,肝阴虚而火旺成风,细数脉。左右脉兼而有之,就应理中加四逆散,理中艾叶木香白芍汤。
  其实就是调和肝 脾
  阴 阳
  左脉 右脉。
  脾常不足,宜理中、四君、异功、六君等补而健之。左脉虚。脾不足,而痰湿中生,因虚致实,本虚标实,温胆、二陈等泄之,或加减枳术丸。脉由虚转实。
  脾不足,尤土地贫瘠,而草木不生。草木不生则阴不足,阴不足,宜四物、六味补之。补阴必须顾护中土禀赋。左脉虚。阴虚则阳亢,阳亢则风动,风动为阴不制阳,风阳无制,则眩晕、则出血、则眼疼、则脑力恍惚、则胸满、则左膀左腿酸冷乱麻、则左面麻痹而脸向右歪……宜滋阴息风,用阿胶、黑豆、黄精、四物、六味。但不可单单养阴息风,必顾护中气。
  孙曼之老师的风药,可以醒脾健脾。当是理中丸的变通。
  赵红军老师说,左脉细弦,风药指征,风药能把左脉通开。其实是风药把脾胃中的水分提出来,提到左脉中,风药推着水分把左脉通开。
  健脾药于是如此,增加了水分在肠胃的吸收去滋养左脉。
  异曲同工。
  “寒霍乱亦有因吐而胃逆生热,服理中丸后更吐者。”
  此即理中加黄连汤。或者半夏泻心汤之类。上热下寒中湿。
  “曾治一五十岁人,环唇生黄水疮,夜间痒甚。大便十数日一次,黑燥异常,便后则下血碗余,年余矣,医治无效。右脉微小,食减,方用轻剂理中汤加阿胶,并加黄芩、黄连少许,五剂痊愈。”
  在消化道内,起主宰的是“太阴”与“阳明”,即脾胃。这个病是太阴寒与阳明热共见,脾寒胃热。并且这个阳明燥热、胃热已经灼伤暗耗了肝血,使肝血虚而生风。其痒、出血、大便燥结都是右不降,用芩连阿胶的指征,而右脉微小,食减是理中汤的指征。
  这个病机教给我们处理皮肤病的方法。皮肤病大部分跟湿热有关。用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白鲜皮、茵陈、薏苡仁、桑白皮、土茯苓等,都是右降湿热,而针对痒,要息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其实主要是养血柔肝息风止痒。而荆芥、防风、蝉蜕等风药的应用,在于活血、散热、健脾。即阿胶、四物、何首乌等药物的应用。我喜欢用白芍、丹皮、赤芍、生地、何首乌、麻仁、知母、槐米、钩藤等凉血养阴息风止痒。
  我们在治皮肤病时,往往经久难癒,或者,愈后很快复发,就是没有恢复中轴的运化。我们的治疗,往往从轮治疗,没有注意中轴。不注意中轴的问题,难以治愈。
  这个病例还告诉我们“脾寒胃热”的病机,治疗脾肾阳虚性的便秘。老年性便秘大部分属于这一种。像《方剂学》上学的大黄附子细辛汤,温脾汤,三物备急汤。枳术丸。深刻理解“脾为胃行津液”的意思。深刻理解《金匮要略》痉湿谒病中湿病中,“小便利,大便硬”去桂枝加白术的意思。
  赞时到此
  2016年4月22日晚


D4F98C5DD46E8894CFB075C58590F7D01.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31 22:26 , Processed in 0.147125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