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4025|回复: 0

何任谈学习医案之重要

[复制链接]

1657

主题

2695

帖子

884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42
发表于 2017-9-25 17: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家父何任教授,为中医耆宿,学验俱丰,虽耄耋之年,每周仍坚持两个半天门诊,诊余则笔耕不辍。我侍诊二十余年,平时耳濡目染,颇多记忆。现将何老有关对学习医案论述整理如下。

181f05659d4adef870141a8ddb2e902a.jpg
何老手边常放着《孙东宿医案》《饲鹤亭凌晓五医案》《徐批临证指南医案》等医案,让我们去阅读。何老认为:前人说:“读书不如读案”有一定道理。自古到今,学医的人不能不读医案。明·孙一奎说:“医案者何?盖诊治有成效,剂有成法,固记之于册,俾人人可据而用之。”可见读医案的重要。
闲暇时读各家医案,不但可以学习很多治疗方法,而且可以学习它治疗过程中内外关系的表述方法,更何况有些医案的文字也很细致精彩。
像《孙东宿医案》实际上写得比医话还生动,也足可师法。至于《凌晓五医案》,看得出这是一个比较实在的医生。比如他治疗单腹胀这类难治的病,医案上就写了“治之非易易耳”,他的《饲鹤亭集验方》也有较多经验在内。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名著,学医者多半都要读,可称门类清楚,诊断详明。但由于是叶氏门人整理,有些辨述议论不一定是叶天士原意,故徐灵胎的评论,既有进一步阐述原案之处,亦有对叶案的指责处。当然有些偏见的指责,王士雄评本也为之驳正。
461a324ba7061928aeb08a0420c9a663.jpg
何老认为除了上面所提医案之外,还有非常丰富的各种医案,都可以浏览。近人秦之济先生在他编辑的《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自序里说:“人之论医者,动称《内经》《难经》《伤寒论》。夫《内经》《难经》论病书也,《伤寒论》诊病书也……《内经》《难经》不详方药……《伤寒》绝鲜理论。合病理治疗于一,而融会贯通,卓然成一家言,为后世法者,厥惟医案。”又说:“章太炎氏曰:‘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梁任公曰:‘治学重在真凭实据,大医案皆根据病理,而治疗之成绩。亦中医价值之真凭实据也。’”
所以,随师侍诊,抄录老师医案是学医的重要环节。古代学医大多都是随师侍诊。事实上很多名家,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学医成功。因为,医案是医生的实践记录,是将医生的经验传授给后人的主要方法之一。
何老更提倡阅读多位医家共同诊治一个病人的医案,他认为这种医案最能使人在辨证用药方面得到提高,但是医籍中这类医案是很稀少的。一次,他将一本《七家治疗伏邪方案》交给我阅看。这是清代末年的手抄本,记载了高紫垣、曹沧洲、陆方石、鲍竺生、吕仁甫、王赓云、陈莲舫七位当时的名医同诊姑苏富绅张越楷的方案记录。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名医会诊病者的实录。七人中曹沧洲、陈莲舫不仅是江南大名医,还是曾被荐召入宫为光绪帝诊病的“御医”。

59303a4eb3d07b70f29755046d247bcd.jpg
《方案》中病人张越楷患的是时病温证,对病的诊断上,几位大名医首先就看法不同。十月初六日,高紫垣:诊为“有少阴,阴阳证,形如瘅疟”。当天曹沧洲诊为“内伤外感同病”。既然诊断结论不一,用药并不一致。
高紫垣重在滋阴清热,曹沧洲则解表去痰浊。次日高紫垣二诊,看来病情加重,认为“防正不胜邪,有痉厥之变”用了人参须、龙齿、鲜竹沥、石斛、麦冬等,当天下午又诊了一次。第二天又用了牛黄清心丸。十月初十高紫垣五诊,方案说:“舌苔已化黄色,目珠旁亦现微黄,此湿热之邪,从内外达……是宜淡渗芳香,以解湿涤热。”用了石膏、茵陈、炒栀子、佩兰叶等,当晚又诊一次,病人出现呃逆。
从十月初六到十一日夜止,高氏诊治七次,证情未见松动,且有加重之势。十二日起换了医生,由陆方石来诊,方案是“阴气先伤,阳气独发,小寒但热,是为瘅疟……恐有厥脱之变。”用了扶正存阴的人参、麦冬、牡蛎、川贝、旋覆花等。当晚又延请鲍竺生,认证与陆氏相似,用方为复脉汤加减。十三日陆方石、吕仁甫来诊,方案一开首,说:“伏邪半月,由瘅疟而起……”在这方案旁有一条批语说:”老手一言喝破”。这位批者看到“伏邪”两字被陆、吕点出,赞赏不已。

da6e6ecae1a66ecade10c307e2c4026f.jpg
到十五日陆、吕、鲍及王赓云诊时,有“神情更倦,悠悠转脱,可虑之至,再谢不敏”的言语。这二三天来都是病势沉重现象。十七日晚请到青浦陈莲肪。陈氏来诊,一下点出“症属伏邪起因,内风暗动,上下失利……”用药着重以中焦为主。采益中、和液、熄风等法。数日治疗,呃逆稀,神志清,小便长,转矢气等,大有转机。故陈氏再处方时说了“从此逢凶化吉”的话。
前后几位名医同诊到病人寒热、呃逆、身颤、神志不清、小便不利或失禁、大便黑等邪势未解、气液已伤的危候,由陈氏治得转机,可见陈氏功底深厚,经验丰富。何老指点我们多学这一类医案,对认证用药颇有好处。确实如此,我反复阅读这类医案,真是从它的朴实资料中受到教益。
何老认为:医案是记载医家的学术思想、诊治方法的,它反映各个医家的经验,用方用药等特色。因而读“医案”也如随师临诊一样有益。学医案应学其医家对疾病的总体判断及处方用药。有些医案文字词藻好,也应同时学习。有些医案中的脉案,文字极少而简朴,不加雕琢修饰,虽简单亦值得重视。
就常理推之,名医诊病忙碌,除始诊者外,复诊脉案自多从简,但往往以药推证,亦可得其七八。历代医案之用药法,亦常能启迪后学。名家名案少则三五味,多则八九味,十三四味。二十味以上者比较少见。可见名家用药力避庞杂。其用药精到处,历历可证。学习医案之弥足珍贵者,亦常在此。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20 14:38 , Processed in 0.14790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