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3374|回复: 0

任应秋先生谈古汉语学习:古文学是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基础

[复制链接]

737

主题

907

帖子

25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57
发表于 2017-9-25 16: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已故任应秋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发展中医事业,著述甚丰,桃李满天下。任老积一生之治学经验,认为古文学是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基础。因此,任老一贯强调学习中医必须首先学好古文,过好文字关。
具备一定的古汉语基本技能是学好中医学的基础。从历史上看,在封建时代,中医被称为“濡医”,所谓“医家奥旨,非儒不能明”(《儒门事亲》邵辅序)。又有俗言道:“秀才学大夫,如刀打豆腐”,无非说明了古文字基本功在学习中医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任老曾列举历史上以儒学医而成名医的例证:晋代皇甫谧本是大文学家,当时的著名诗人左思所写的“三都赋”由于皇甫谧赞赏并为之作序,因而人们争相传抄,以致一时间洛阳为之纸贵,可见皇甫谧文名之盛,但由于他编写了一部《黄帝针灸甲乙经》,因此而成为大医学家,其文名反被医名所掩。朱丹溪年轻时从朱熹的四传弟子许谦学治经学,其经学功底深厚,故尔后转而学医,竟能成为一代宗师。近代上海名医恽铁樵,原是《小说月报》的主编,向以文笔犀利著称.由于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基础,故能通过自学钻研中医而达到很高的造诣。以上皆是以儒从医而成就卓著之例。

99815d8e2a2d97866305a299e46eccf5.jpg
任老自幼诵读经书,凡十四年,为尔后学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曾说:“我四岁启蒙,一直到十七岁,从《三字经》读起,共学了十四年的古汉语。学医亦从《医学三字经》开始,《时方歌括》、《金匮歌括》、《时方妙用》、《医学实在易》、《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灵枢》、《素问》、《脉诀》,《内经》要看张、马注,《伤寒》、《金匮》看浅注和补正。医学老师不能讲,全凭十四年的古汉语基础来解决。”由此可知,任老是先治经学,后治医学.在坚实的古汉语墓础上,建起了中医学的高楼大厦。任老一生读了五千多种中医著作,如果不是精通古汉语,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任老一贯强调打好古文基础。一九六二年七月,任老和秦伯未、李重人、于道济、陈慎吾共同写给卫生部的“对修订中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几点意见”即“五老上书”,其中第五项就是强调中医学院的学生必须突破文字关,建议加强医古文课程。要造就一代名医,还必须尽可能地扩大其知识面。因此,任老又提出在加强古汉语学习的同时,增设中国史、中国古代哲学史两门辅助基础课。“以古文为主,配合讲点史学、哲学,以文史哲为中医学基础”。任老的这一见解对更好培养中医人才亦很有意义。
荀子《劝学篇》有云:“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止没而后止也。”任老则步其行式曰:“学医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学古汉语,终乎学好中医的基础理论以及诸家之学,其义则始乎打好基础,终乎作个有学、有术,能医疗、能教学、能科研的高明中医师。”今将任老这一教诲奉献给广大学习中医的同道,以为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31 22:01 , Processed in 0.144194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