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3137|回复: 0

周老师讲中药学第12讲文字

[复制链接]

1657

主题

2695

帖子

884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42
发表于 2016-11-21 12: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各位学员大家晚上好!

从今天开始正式进入清热药的学习。所谓清热药,就是有清洁里热的作用的药物,是治疗里热证的,什么是清热呢?清热就是把体内过剩的热给清除出去,清热的药都有清洁里热治疗里热证的功效,在临床上处理疾病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分清楚这个病症是表症和里症。表症之前讲过解表的药,有辛温解表和清凉解表,里症也一样分寒和热。在临床面对病人的时候,首先要分清楚表证还是里证,再一个要分清楚它是寒证还是热证,是身体内部的还是身体外部的。只有搞清楚了,我们才能够正确地使用药物。我们之前讲的清凉解表的药是在表热证的,今天讲的清热药是清身体内部的里热证的,所以同是清热药,它的作用,它的方向是有区别的,表热证是通过疏散风热,清新宣散达到治疗的目的。里热是用清泄的方法,我们约定俗成,称之为清热。清热的药都是可以治疗里热证的,因为病邪,也就是这个热我们的内部,所以我们要通过往下走的方式把它清除出去,如果热是在表皮的,我们要把它发散出去。虽然都是清热的作用,但是这一节讲的清热药和上一节讲的清阳解表的药是不一样。再强调一下,咱们中医讲的表证和里证,你看到他皮肤上有问题不一定是表证,我们不是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来确定的,我们要看他表现出来的证状,因为《中医基础理论》中讲的很清楚,身体是一个整体,到底病邪是在表还是在里,我们是通过它的症状然后得出结论的。而不是直接根据病变的部位。比如肺部的问题,西医诊断是肺炎的疾病,如果我们中医的辨证,根据他表现出来的症状,我们的辨证是表热证,比如说风热表证,那么我们还是要用解表的药,用上节课讲的辛凉解表的药,而不是用清里热的药。如果我们辨证出来,是肺热壅盛的情况,我们就要清里热清肺热的药。所以,中医的到底在表还是在里是寒证还是热证,不要受到西医的病名的影响,比如说表皮长了一个疖子,那么这个可能辨证是表证,也有可能辨证是里证。可能是里热引起的,也有可能是风热在表在肌肤引起的。不同的辨证的诊断,用不同的药物,中医是辨证论治的,是按证型来治疗的,而不是按病名来治疗的。我们所有的情况通过中医的四诊来分析,有表证的就尽量用表证的情况去治,如果是没有表证属于里热的我们就用今天开始讲的清热药,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表证的症状有:恶寒、发热,脉浮、无汗等,但是病变不一定在体表,有时候还会有咽喉痛,咳嗽气喘,肺部的疾病症状,好像是肺部的脏器出现了问题,其实就是表证,我们用药还是用解表的药而不能用清热的药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表征,什么是里证,是表证的用解表的药,是里证的才能用治疗里证的药物,如果是热证用清热药。再次强调一下,这和我们身体的部位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还是要根据中医四诊诊断出来是属于什么证型。

我们接下来要学的清热药,是我们这本书里面所有章节里面,药物最多最复杂,数量最多的一个章节。也是我们现在已知的药物品种里最多的一类药。清热的药,数量占了绝大多数,在野外,我们已知所有的中药,里面数量最多的就是清热药。我们在临床上习惯把清热的药分为5类,有擅长于清热泻火的,有擅长于清热解毒的,有擅长清热凉血的,有擅长清热燥湿的,还有擅长以清虚热的。从性味来说,所有清热药都是寒凉的药。只是寒凉的程度不同而已,它的寒性都是比较明显的,只有极个别是偏平性的药物,其实还是偏寒的。这是大家要注意的,既然是偏寒的,那么就要注意,如果是虚寒体质,我们就不能大量使用,或者不能去用它。之前在讲虚证的时候,从五味的角度来说,清热的药大部分是苦味的,因为苦味具有清泄的作用。但是书上标注的不一定是苦味的,毕竟有的药还是通过口尝也是通过嘴巴尝出的味道标出的味道,所以不是所有的味道,都标的是苦味,但是从理论上说,这里要是有苦味为主的药。在自然界偏苦的植物都有清热的作用,只要尝到是苦的、偏苦的味道的植物,都有清热作用。

清热药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从大的方向说,清热药可以和任何一味其他的药物配合使用,比如说病人既有表证,又有里热证就可以配合解表的药物使用。就是说这个药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配合使用,如病人完全是风湿的痹症又夹有热,就可以在去风湿的药配清热的药。而且清热的药和温里的药也可以配伍使用,因为临床上有不少这种寒热错杂,身体它很矛盾的,现在经常见的上热下寒。在同一个地方,比如胃肠部,很多慢性肠炎的病人,既有热性的表现又有寒性的表现,我们就要寒温并用。从理论来说,清热的药可以和任何一类其他的药物配合使用,但还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所以这类药物使用是非常广泛的。

我们接下来讲清热泻火的药,主要功能是清气分的热。主治气分的实热证,所谓的气分是温病学的概念,温病是指感受了温热的邪气,温热的邪气进入身体以后,温病学派把感受温病邪气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叫做卫气营血。卫分证就是相当于我们说的表证。相当于解表药适用的范围。到了气分证就是本身温热之邪进入的以后热盛的阶段。临床上就有发热恶寒,舌苔比较黄,最受影响的是中焦的阳明,包括脾胃甚至肝胆。这些脏腑可能会受影响。还要看热的位置。如果热结在胃肠就会出现口干,口渴,大便干燥,便秘。如果是湿热壅阻在脾胃会出现胸闷腹胀,舌苔腻渍。如果是热邪进入气分的证形,主要有:高热,口渴,汗出,烦躁。这是肯定要发高烧的,比如说很多肺炎的病人,可能在气分的状态是会发烧,嘴巴很干,大汗,烦躁不安,因为这种热邪在身体里,会蒸腾身体的阴液,所以还会不停的出汗出,阴液会伤害的很厉害,嘴巴就自然就干。阴一虚,心血会受到影响,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况,严重的甚至出现昏迷说胡话的状态,病人的脉是个洪大的脉,舌红苔黄,这是气分的典型表现。像临床上常见的大叶性肺炎,经常有这样的症状,急性的胃肠炎也会出现这样的症状。急性的胰腺炎,急性胆囊炎也会出现这样的症状。气分证的症状,就可以用清热泄火的药物。

清热泄火的药物归经不一样,到达的部位也不一样。有些清脏腑湿热,有些可以清肺热,有些可以清胃热,有些可以清心热,这有些可以清肝火,也有的药物可以清多个脏腑的热。临床上,典型的肺热可以有咳嗽黄痰,胃热有口渴,口臭,呕吐和腹泻。心热有心烦口舌生疮,舌尖红。肝热有眼红肿痛这样的症状。清热药的使用,我们要注意几个方面:一因症选药。要根据不同的里热症形选用不同的清热药。我们本身把清热药分为五大类型,可以一节节展开来讲。比如温热病的气分的这种热症,应该选择清热泻火的药;热毒壅盛的,应该选清热解毒的药,血分热证的选清热凉血的药,湿热证的选清热燥湿的药,虚热的,要选退虚热的药。二注意清热药的使用禁忌。清热药是治疗里热证的,反过来说不适合用清热药的必然是寒证。寒证用了以后会雪上加霜,所以寒性的病一般是不能使用清热药的。单纯的寒病清热药是使用的禁忌。第三个方面,清热药不能长期的使用,中病即止。也就是说,病好了药停掉。里热证用清热药不能时间太长,用量也不能太大,达到清热效果就可以了。过用会出现副作用。会出现哪些不好的反应呢?一、长时间使用清热药,会损伤病人的阳气。二、清热药,大部分是苦药,苦寒容易伤胃,容易损伤我们的脾胃,会使病人出现食欲降低,不想吃东西的情况。脾胃的功能受损,吃东西消化不行,身体得不到及时的恢复。三、苦燥的药特别是清热燥湿的药,特别容易伤阴,伤到我们体内的阴液,所以这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不要长时间的使用,中病即止,避免清热药过度使用造成的伤阳,伤胃,或者是伤阴情况发生。

我们今天讲的清热泻火药,主要是用于温病的气分热证,以及各个内脏系统火热引起的脏腑的火热证,比如说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气分证刚才已经讲了它的一些症状。比如说高热,口渴,汗出,烦躁,脉洪大。基本上一定会发高烧。就是说用这个药的时候,病人一定是发高烧的。什么是气分证?如果已经买了《温病学》的,可以翻出来看一看,以参考。以后我们讲温病学的时候具体会讲卫分、气分、营分和血分证,它们各自具有的症状表现特点。

石膏

石膏这味药大家都很熟悉,石膏是一种矿物,也是咱们学习中药学以来第一次讲的矿物类的药。它是白色的,半透明状。块状有点像我们人体的肌肉纤维,就像条索一样,一条条的,主要成分是含结晶水的硫酸钙,古代的人把石膏碾碎后,因为它比较细腻像膏石状,所以称之为石膏。石膏的采挖没有特定的时间,全年都可以采挖,主要的产地是湖北的郓城,那里的石膏是最好的。从乡下来的学员应该都很熟悉,乡下做豆腐的时候,石膏是必用的一个配料,没有石膏豆腐是做不成的。我讲的点卤水,只有点卤水豆腐才会成块,成为真正的豆腐,这样体现了石膏是一个寒性药。从我们中医的角度来说,石膏是属阴性的。我们以前讲过《中医基础理论》,讲阴阳时说了“阴成形”,你用阴性的石膏水来点,就使豆浆变成豆腐,就反映了这个“阴成形”的过程,也印证了“阴成形”的理论。

石膏在临床上有两个品种,一个是生石膏,一个是用火煅烧过的石膏,叫熟石膏。一般做豆腐时都用火烧一烧,稍透之后,再用水拌,倒到豆浆里面。熟石膏就将石膏放在笼屉上面,下面用火进行煅烧,直接放到火里面烧也可以。一般乡下买来做豆腐的石膏都是整块的,很多人就会把石膏放到火堆里烧了以后,一敲就全碎了,这就是经过煅烧的熟石膏了。我们在药房里看到的就两种,一种熟石膏,一种生石膏。这两个不同种的石膏在功能上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开药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写清楚,不能只写两个字石膏,一定要写清楚是生石膏还是生石膏。

石膏的药性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首先有甘、辛的味,辛能散,甘能补,性是大寒的性,归肺、胃经,就能清肺热和胃热。对石膏的寒凉之性是有争议的,很多书上的描述不一样,有些书上写得是微寒,有些写得是大寒,只有自己亲身使用过了才能体会到石膏是微寒的药还是大寒的药,因寒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大家在使用时就非常的谨慎。有些人认为是大寒的,觉得会很伤到阳气,伤阳很厉害,就不敢多用。有的医生认为它是个微寒的药,伤阳就不厉害,所以敢大量的用。对这个问题,一直很有争议,我也没有办法非常明确的对它这个性定位,大家姑且按课本上说的大寒看,可我临床上使用觉得它不是个大寒的药物。我们根据石膏的药性甘、辛,大寒,可以推导出它有什么样的功效呢?首先,它是辛的药,具有发散的作用,就是我们之前讲的解表药的功效,它有散的作用,所以说它还有清表热的作用。再一个,它是寒性的,自然可以清理热。石膏从它的性味来推断,应该是一个对表热和里热证都有作用的药物。

石膏也不仅仅是一个清热的药,因为它可以清热,大家都知道,热邪是可以伤阴液的,石膏用下去以后,热邪被清除,津液就可以得到保护,得到提升。本身石膏就是甘味的药,所以它又有生津的作用,自然而然就有止渴的作用。也就是口干津液少的一种表现,你现在津液升上来了,自然口渴也就没有了,所以说它可以止渴。也就是说一般高烧状况下,阴液耗损的很厉害,嘴巴会出现明显口渴的状态, 用了这个药呢,就会感觉口渴明显的消退。第二个就是热盛的状态下,津液被煎熬后身体会是一种非常烦躁的状态,所以通过石膏的寒辛,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清热除烦的作用。主要也是通过它清热的作用来完成的,根据石膏的药性,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它的功效就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这是石膏的主要功效。

石膏煅烧以后石膏的收敛之性就凸显出了,它就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在临床中,很多人口服石膏,感觉太寒了,认为是不是煅烧以后它的寒性就削弱了,所以很多人在开口服的时候会开煅烧的石膏就是熟石膏,但是熟石膏并不具备清热泄火,除烦止渴的作用,所以口服药物如果你是用用来清热泄火、除烦止渴,那么一定要用生石膏而不能用煅烧的石膏,这是大家要注意的。而熟石膏是用来除湿,或是止血,用来敛疮生肌的,当然也可以口服或是外用。有一个问题大家是要注意的,现在的药店,很多都是粉状的,很多药店进的都是熟石膏,因为熟石膏更容易打粉。熟石膏我们一般开药都写煅石膏,但这个石膏清热的作用几乎是没有了,所以说呢如果用下去病人是达不到效果的,一定要买生石膏一块一块的,不要买粉末状的。

课本上讲到石膏的应用,首先是治疗温热病气分的的实热证。它的特点就是高热、口渴、烦躁、大汗出,还有脉洪大有力。也就是说这个温病气分的实热证的症状是发高,烧嘴巴干,人很烦躁,出大汗,脉摸上去是洪大有力的,这个时候用石膏效果非常好。这种烧一般非常的高,有39度以上,其实很多小孩子感冒以后,化脓性扁桃体炎以及肺炎性的病人都是这样的一个证,但不是所有的都是,那么石膏在这种治疗状态下去治疗温热病气分的实热证的时候,一般和知母配合在一起使用。也就是我们讲的相须为用,达到祛除温热的一个作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处方就是《伤寒论》里的白虎汤,里面有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就这么四味药组成的白虎汤。白虎汤是治疗气分证实热状态下的一个代表性处方,在临床上是非常常用的一个处方。特别是临床治疗大叶性肺炎,在这种气分证型的状态下,我们就可以去使用,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疾病也会存在这种气分状态的实热证,可以利用石膏配合知母去使用。也就是说你只要看到高烧、口渴、烦躁、大汗出,脉洪大这些症状就可以去用这个白虎汤。

事实上卫气营血四个状态,只要是热证的都可以用到石膏这个药,配伍一些相应的药就可以了,具体到脏腑,我们经常说上火,说我们有热,它归经是归肺经和胃经的,石膏是可以清肺热和胃热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些疾病出现的一些证型,也会使用到这个处方。肺热状态下会有咳嗽和气喘,那么肺热咳喘的状态可以配伍其他的药物,比如说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这四味药,这是在临床上经常使用到的处方。比如感受了风寒之邪,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继续发展,外面有寒里肺有热,我们就可以用到散寒的麻黄在外面散寒,用石膏清肺里的热,这就是一个外寒里热的证,这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能看见的。像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经常会出现这个证型,就可以用到这个处方。它可以清胃火引起的一些状态,例如胃火引起的牙痛、头痛,胃火引起的糖尿病,都可以用到这个处方。比如说清胃散就可以治疗胃火上延引起的牙龈肿痛,如果是治疗胃火引起的头痛,还可以配合像川芎这样的药物。老年人因为胃盛阴虚引起的牙疼或者说是胃热比较重的我们可以用玉女煎这样的处方去处理。像在临床上碰到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一般用煅烧过的石膏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和其他的药配合在一起外用,这方面现在临床上用的不是特别的多,因为现在的疮疡比较少。湿疹瘙痒当然是可以使用的,现在也有一些成药,水火烫伤也可以使用,比如说外伤的出血,现在外伤出血我们一般也不会用熟石膏粉去敷。古代打仗出血,不像现在有这么多止血的方法,那个时候就经常用熟石膏或者乌贼骨以及三七等等这些药,像云南白药在民国的时候,很多军阀都在抢这个药,抢它的配方。当时国民政府专门找到了曲焕章,就是为了得到这个配方,但他一直没有交出去。那个战争年代,云南白药是可以救无数人生命的药。

这个发的图片是一个患者被人咬了,后来就化脓感染了,当时打了消炎针有了五天左右,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问我怎么处理,我就用三七粉和石膏粉配合外敷,用了两天以后伤面就愈合了,所以大家碰到这种体表的热性的疥子,或是感染,不容易好的,大家都可以用这种外用的药物去处理,效果是非常不错的。石膏在临床上是非常常用的药,把石膏运用到极致的我们不得不讲这么个人,他就是近代非常出名的医生张锡纯,代表的书是《医学中衷参西录》。他是从清代一直生活到民国的一个非常伟大的医家,可以说近一百年张医生是第一人,他运用石膏非常有心得。张锡纯非常了不起,所有的药物他都亲自去试药,首先他看药物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加工炮制的,然后自己亲自去吃,吃了以后在身体里有什么反应,所以说他对每一个药物的药性非常的了解熟悉。张锡纯非常推崇石膏这个药,在近代使用石膏里他是最有见解,最有认识的一个人物。张锡纯认为石膏这个药是凉而能散,本身是一位凉药,有泻火的作用,但是又能够散热,有透表解肌的功效,外感实热的人可以放胆的去使用。原话:放胆用之,直胜金丹。他非常认可《神农本草经》里对石膏的论述,他认为石膏是一味微寒的药,而不是大寒的药。就是因为很多人认为石膏是大寒的药从而不敢大量去使用,怕使用会耗阳嘛,而他一再强调石膏不要用煅烧过的石膏要用生石膏,他认为煅烧之后的性质就完全改变了,如果担心石膏太寒了,煅烧以后再去用,不但改变了寒性,而且完全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另外根据张锡纯自己亲自吃和给病人使用过之后,他觉得石膏小剂量的使用是达不到它本身应有的作用的,所以说他很推崇大剂量使用,在他那个年代,轻的用量都用到2两,那时候1斤是16两,1斤500克,大家可以换算一下一两是多少克,大约是1两30克左右,用2两就相当于60克,也就是说他最少的量要用到60克。张锡纯提供了一种区分生石膏和锻石膏的方法,在煎药的时候,煎完了我们发现石膏是凝结在药壶的底部的倒不出来的肯定是煅烧过的石膏。如果没有这种情况的就是生石膏。他还提供了一个服用石膏的方法,就是把石膏单独拿出来煎药,煎几杯水出来,分批次的喝下去,这样可以避免一次喝的太多,以至于太凉导致拉肚子的情况,就是说当发烧的病人服用石膏的时候,叫家属单独把石膏煎一下,分成几杯去喝,喝到退烧则止。

下面我们就分享张锡纯老先生使用石膏的医案。

医案一:张锡纯的大儿子七岁的时候得了感冒,受了风寒,已经有四五天了,四五天之后身上出现发烧的情况,舌苔黄而且带黑,有寒化热的症状,开始开了一些苦寒的药物,小孩不愿意喝,大人强迫去喝,就吐的一塌糊涂,张医生就单独用2两生石膏煎了石膏汤,分三次温热的时候喝下去,他儿子的病喝了石膏水稍微好了一点,但是没有完全好,又给他煎了2两的生石膏水,又分几次喝下去,他儿子的病就逐渐的往好的方向走,等喝完了,又拿了3两生石膏再来煎,又分几次喝下去,就是一次煎好,分给小孩喝,这个病就完全好了。张锡纯在医案例特别强调了,这个小孩是他自己的儿子,而且只有七岁,中间用了3次石膏,一天下来共用了六七两的石膏,这个剂量其实是很大的,但是小孩子吃完之后病完全好了,吃东西胃口就突然开了,饭量也增大了,就没有出现医家担心石膏太寒了伤了肠胃影响吃东西的情况,那么他通过这样一个在自己儿子身上使用的案例,告诉我们石膏不应该是一个大寒的药,而是一味微寒的药。一个七岁的小孩,一昼夜就用了七两的生石膏,所以成年人多用些石膏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石膏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做豆腐的时候都用到了石膏,作为食物的配料是很安全的,所以必要的时候可以多用,当然没有必要的时候还是不要用,避免出现其他的问题,而且用的太多,一壶水的溶解度也是有限的,就浪费药材了,按照张锡纯的经验最少是使用60g。

医案二:张锡纯的一位朋友,姓赵,赵先生的夫人60多岁,得了温病,那个时候把热性的病都叫温病,脉象是洪石的,舌苔黄而干,一闻到药就想吐,张锡纯就用了6两生石膏,用煮饭的锅煎煮,取了一大碗,因担心她呕吐,让她趁热的时候一次性喝了,病人喝下去一小口后就觉得烦躁异常,病人家里人就怀疑这个药不对,本来石膏是一个凉性的药,怎么喝了后还烦躁不安呢,张医生当时是怎么回答病人呢?不是药不对,而是病很重,药太轻了的原因,然后叮嘱她一下子三口喝下整碗药,这个时候病人烦躁的症状就消除了,喝完6两石膏汤后,病人高烧的情况,这个温病就彻底好了。

医案三:张锡纯的一个表兄,表兄的夫人姓高,50来岁,平时身体比较差,容易生病,夏天的某一天一起床就拉肚子,一天到晚拉了十多次,那个时候没有电,点蜡烛,等到点灯的时候就感觉全身发热,一下子就不省人事了,而且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神昏谵语的症状,原文说的是循衣摸床的症状。张锡纯当时摸的脉是洪大而无力的脉,皮肤是烫手的,证明还在发着高烧,当时张医生的辩证是气分的热痢,当时就急用了生石膏3两,野党参4钱,煎汤一大碗,慢慢的让她喝下去,到了半夜的时候药就全部喝完了,喝完以后病人也醒了,痢疾也就痊愈了。

大家听到这三个医案是不是很神奇,是不是觉得不可信,这个都是《医学衷中参西录》里面张锡纯完整记录下来的这些治疗病人的情况而留下来的,所以说是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因为他是当时公认的一代大家。张锡纯特别推崇使用石膏,针对热性的疾病都可以使用,在他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里》里很多使用石膏的医案,大家感兴趣可以买这本书去看一下。我讲这些医案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石膏是有大用处的药,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肺热也好,胃热也好,可以引起很多的疾病,很多疾病的本身就可以出现这种气分的实热证,我们都可以使用石膏,所以说石膏可以治疗非常多的疾病,在临床上我们如果使用到位就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大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

第一、清热要用生的;第二剂量不能少;第三辩证要准确。不能说真寒假热的情况,也用石膏。一定要是实热证,真正的热,才能使用。

课本上讲的生石膏煎服,15-60克,先煎,煎的时间长一些才能煎出它的有效成分出来,在临床上,我们也经常使用石膏,少时30克,多的时候超过150克,这都是很安全的,大家知道石膏本身就是配料,不会出现什么毒副反应。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寒凉的病人,特别是脾胃寒凉,脾胃虚寒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使用石膏,使用的话就会拉肚子。本身阳虚怕冷的病人也不能使用,辩证一定要准确。

寒水石

寒水石为矿物,这个药在临床用的不是太多,大家自己看下,我就不讲了。

知母

知母是百合科的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喜欢长在靠水的地方,一般春秋二季去采,用它的根部,根有许多须叫做毛知母,晒干就可以食用,苦甘寒的药,归肺经胃肾经,归经大家一定要记住,归哪些经就能清哪些经的热,它的功效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刚已经讲了,石膏知母经常配合着使用,也就是说是白虎汤的药对,处理气分热盛的状态,在这种热病烦渴的状态下,它既可以清热泻火,又可以滋阴润燥,也就是说它也有止渴的作用。基本上我们要用白虎汤这样阵型的处方就少不了石膏知母这样的药。另外,根据归经,可以清肺经的热,肺经有热就会咳嗽,它可以治疗咳嗽,又可以清胃经的热,治疗便秘,又可清肾经的热,因为它是滋阴清热的药。因肾阴虚引起的阴虚火热证,会出现骨蒸潮热。课本上还讲了它可以治疗热病的烦渴,肺热的燥咳,骨蒸的潮热,内热的消渴,肠道的便秘,这些在临床上都可以使用。主要因为它是苦药,苦药以清热,肝可以滋阴,甘有补的作用,寒的话可以泻火,根据它的药性可以知道它的功效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大家联系它的归经,归肺胃肾三经,我们就可以推导出来它有什么作用,这样就比较容易记了。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知母详细的情况大家再看下课本,课本上有详细的介绍,我们今天就先讲这么多,清热泻火的药先讲了石膏,石膏是非常重要的药物,大家一定要把这个药学好,如果感兴趣的可以买一本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本书中非常多的处方都是经得起临床的检验的,其实很多医生是依据这本书的学习成名的,张锡纯绝对不是一个平凡的医生,是一个非常高深的中医大家,值得大家去拜读他的书籍。

今天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

(文字:聂晶、张蓥哲、涂登辉    校稿:刘琼)

872598510_1102001245.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20 13:34 , Processed in 0.117584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