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2731|回复: 0

周老师讲中药学第5讲

[复制链接]

1657

主题

2695

帖子

884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42
发表于 2016-11-16 18: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中药学总论的部分,学习中药配伍的相关知识。
  今天收到北京一名学员的信息,他已下定决心准备离职,正式一心一意学习中医,准备从事中医的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祝愿这位学员在中医领域能迅速成长,能够心想事成,完成自己的自己的心愿,成为一位为百姓解决疾苦的中医,要想成为一个好中医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不管你拜多么出名的中医,有多么好的讲课老师,不管你看多少的书,最主要的还是要落实的个人身上,一是你有没有发自内心的去喜欢中医,只有发自内心的喜爱你才有永远用不完的热情与激情,然后不停的去追寻它,去追寻中医的真理。就像谈恋爱,你只有真正喜欢这位女孩男孩,你才会想方设法的去维系你们的感情,才能更多的了解到他的心思,只有那种程度才能把它学好。老师教也好,课本知识也好,这些东西你真正用心去学习了,把它放入你心里,印入你脑海,才是你的东西,如果只是听了一遍看了一遍你只是跟着抄了几个方子,这些都不是你的东西,你要把他们刻入你的心中,刻入你的脑海,你要有自己的领会,这样你才是真正学会了。
  学东西最主要的是喜欢,很多人上班有一份工作,可能这个专业并不是他喜欢的,他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所以在日复一日地上班,这种情况的上班就很难再这个领域取得成就。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从事的他爱的行业,你会发现他是很用心的去做他的专业,而且不断钻研,他在他的行业能够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他永远会走在同领域的前面。其实所有的专业都是相通的,中医也不例外,说来说去都是用心的问题。只有你对中医的热爱,才能够坚持。
  就像咱们这两年的学习。咱们开始学中基的时候,签到率非常的高,现在大家看看,可能有些学员没跟上,有些学员可能等着协理的成员整理出来再听。签到的人寥寥无几,十多个人不到20个人。大家学习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真的需要毅力。我给大家讲两年的课,其实也一样需要责任和毅力,两年的课坚持下来,其实也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准备的,每一堂课讲的东西,不是随口就能来的,也不是按照课本就念给大家听的,每节课我准备的东西比大家都要多,比大家看的书,做的预习都要多。希望大家能坚持,一是大家是交了费用的,二是大家是抱着喜欢中医、热爱中医的心情来的,所以希望大家更加用心。今天题外的话讲到这里,下面进入我们的课堂。
  我们来看看中药的配伍问题,中药的配伍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学的中药都是一味一味的,比如当归、麻黄、桂枝、川芎,但是我们临床应用的时候,我们开处方,可能你用一味药,可能两种药,甚至或者几味药,十几味药,药与药之间存在着配和的关系,中药的配伍讲的就是药与药之间的配合关系。在神农本草经里面,就有七情的认识,所谓七情 就是就是中药配伍的七种情况。前面在介绍中药学这门学科历史发展中我们也讲过七情,七情不光适用于中药的配伍,它还适合所有医学的配伍关系,这七种情况可以囊括所有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表达的清楚,一味药物与另一味药物放在一起去使用,它们是什么样的配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中药配伍的内容。按照正规名词来说就是药物的七情就是用来概括单味药以及两味药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临床效应的七种用药情况。
  一、单行。所谓的单行就是你只用一味药,就是用单味的药来治病,虽然现在用单味药治病已经不常见了,但是古代并不少见,现在民间也有很多医生只用一味药来治病。比如我老家,有人失眠就用花生的叶子来治病,就只用这一味药;比如肾结石的病人,老家人就喜欢挖海金沙的根来治疗结石,这些都只用了一味药。单味药治病称之为单行,就是单独行动的意思
  二、相须。是功能比较相似的药物配合来使用。就是两种药物之间存在特殊协同增效的关系,彼此相须不可分离,不可替换,配伍以后疗效超过两味药单独使用的疗效累加之和,这样的关系就称之为相须。这里面存在:
  1、共性的叠加效应,这两味药功效本来就很相似,本来补气的我就再加一个补气的,首先是共性叠加的。
  2、它可以相互影响,相互激发,产生一个更强的的治疗效果。比如临床上半夏和陈皮一起来使用,就可以增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
  在临床上不是任何功效性能相同或者相似的都能产生这种满意的相须的效果的,其中存在特异性选择的问题,这也是古代医家不断的积累的经验,这两味药功能相似,但是不是随便两味功能相似的药放在一起就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是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一些药在一起就有1+1大于2的效果,一般来说具有类似功效的药物和用以后疗效都有可能有所增强,它的配伍关系都应看作是相须,这是一种广义相须的概念。比如金银花配连翘,麻黄配桂枝,石膏配知母,大黄配硭硝,枳实配厚朴,三陵配莪术,全蝎配蜈蚣,槟榔配南瓜子,芍药配甘草,人参配附子,附子配甘草,这些具有1+1大于2效果的配伍,这些相须的药物在后面还要继续学习,这种情况在今后临床应用是经常需要用到的情况。
  三、相使。使,指使,支配,它的性能、功效有些共性或者协同的作用,一个为主一个为辅,提高主药的“主”的疗效。就是说两味药是这样的关系,比如两味药都有活血的作用,其中一味药主要功效就是活血,而另一味药主要功效不是活血,它可能是理气,但还具有一定活血的作用,这两种药在一起,我们就称活血为主的药为主药,另一味也具有一定活血作用的药称之为辅药,这两种药放在一起就有协同的作用,可以提高主药活血的功效,这种相使关系的药一般属于不同的章节,但功效上存在某种联系。
  这种药物之间并不是不可替换的,比如黄芪与茯苓,味甘,都有补气利水消肿这些相似的功效,可用于气机水肿,这两种药配伍以后,茯苓可以增强黄芪补气利水消肿的功效。再比如麻黄与桂枝,在麻黄汤中认为有主辅的区别,以麻黄为主,桂枝为辅,这就同时存在相须和相使,产生了一个交集,相须及是性能功效相似药物的配伍应用,可以增加其原有的疗效。如麻黄与桂枝的配伍,能够明显增加麻黄发汗解表的的治疗效果,因此可以明显减少药物的用量,避免因单用或多用麻黄桂枝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而相使是在性能功效上有某种共性的药物的配合,同样可以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以免出现不良的反应。
  四、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被另外一种药物减轻,就是一种药有毒,而另一种药物刚好减轻了它的毒性和副反应,这个关系就叫相畏。
  五、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大家发现相杀和相畏说的是一回事,只是形容的角度不一样。相畏是说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被另一种药物减轻,而相杀是指一种药物能够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副反应。相畏是从毒副反应的药物角度出发,相杀是从能够减轻毒副反应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本质是相同的,只是角度不同。比如半夏和生姜的配伍,生姜能够制约半夏的毒副反应。我们从生姜的角度来说,它能抑制半夏的毒副反应,它就是相杀。而半夏的毒副反应能够被生姜减轻,就是相畏。所以涉及的是同一个药,只是角度不同。所以大家要知道天南星和生姜配伍的时候减轻天南星的毒副作用,天南星就是生的,经过胆汁加工就是胆南星,所以生姜直接与天南星在一起可以减轻天南星的毒性。在临床上一般不会用生的天南星。挖回来的叫天南星,用胆汁加工以后就是胆南星。
  六、相恶。就是说一种药物能够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也就是说这味药物,它本来是具有这种功效 ,但如果另一味药物与它一起使用的时候,它就可以破坏这种药物的功效。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人参恶莱菔子,人参是一味补气的药,莱菔子是一味理气的药,理气就一定会耗气,这个人参如果与莱菔子一起用,根据古代医家的经验总结,会大大减弱人参补气的功效。所以人参恶莱菔子,相当于人参就讨厌莱菔子,不能在一起,在一起人参不能发挥它的才能。就象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他就特别讨厌和你在一起,他与你在一起,他就使你不能正常发挥才能,这个大家会记得比较深刻一些。这个大家应该能够明白了吧,就是两味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会让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是破坏,就是互相对抗的,临床上我们应该注意,尽量避免在一起使用。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还是以人参和莱菔子为例子,人参是恶莱菔子 ,是因为莱菔子会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所以对单纯的肺脾气虚的患者,绝对不能用人参的同时再用莱菔子。但如果是用于这种肺脾气虚,兼有痰涎痈盛,气喘咳嗽、食积不化、脘腹胀满等虚实夹杂的患者,则不但不是配伍禁忌,而是有相制相成的妙处。人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肺,莱菔子能够消食导致消积化痰,人参可防止莱菔子功效太过,攻得太厉害,莱菔子可以防止人参补气导致的痈滞,这样一攻一补相得益彰。所以说相恶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我们还是要结合病人的情况来用。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学中医、中药一定要灵活,要有悟性。什么东西都不要看死了,可能99%的情况都是不允许这样的,但有1%的特殊情况反而要这样用。这是大家需要灵活掌握的,因为临床上的病是千变万化的,是没有一个真正对着课本生的,你对着课本是没有办法,最起码大部分疾病是没有办法直接按课本上写的东西去用的,没有那么简单的,你一定要有成熟的灵活运用的能力,一定不要死板,不要说阴虚就是阴虚,阳虚就是阳虚,哪有这么简单。
  七、相反。相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什么叫相反,它是反着来,两味药合用能产生或者增强毒性反应或者副作用。刚刚我们讲的相恶,就是减轻疗效。相反是增加毒性的,放在一起吃就是增加毒性,轻的会引起毒副反应,重的会丧命。比如说延胡索可以增强马钱子的毒性;比如山豆根和苦参放在一起用,加重心脏的传导阻滞。马钱子可能有些医生一辈子都不能用,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医生开了延胡索,又开了马钱子,那是绝对不能捡药的。山豆根和苦参,一般也没机会去用,特殊的情况,可能别人会开出这样的方子,大家一定要记得,不能这样用的,因为它会加重心脏的传导阻滞,严重的导致生命危险。
  中药的用药禁忌问题
  一、配伍禁忌。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最早提出了十八反,而且编了一首歌,这首歌理论上是要把它背下来的,在课本的第39页。“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里面一共有18种药,也就是说乌头这味药,被贝母、瓜蒌、半夏、白蔹反的,甘草是反大戟、海藻、芫花的,藜芦是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细辛、芍药。后来又有十九畏,见于明朝刘纯医经小学,大家也要背下来,18反19畏因为编成了歌诀,自从它被编出来以后,学医的人把它奉为经典。因为它指出18反19畏是不能放在一起用的,放在一起用是会出大问题的,所以大家学药最开始就要背这两首歌,很多学医的人最开始一定会背这个,老一辈的医生没有一个不会背的,包括这些老的药师傅,一看就知道有没有开18反19畏的药物。18反19畏,我是这样的一个观点,这也是目前很多医生的观点,18反19畏大家能不去用这些相反和相畏的药,畏不是刚才讲的畏的意思了,这都是相反的意思,18反19畏都是能够增强它们的毒副作用的意思,所以成为了配伍的绝对禁忌。一般开方子,你到药房去,别人发现你开了18反19畏的药对,会打回来,要修改处方的,甚至还要教训你一顿,跑来跟你理论一下,认为你是一个不成熟的医生。
  这个东西怎么看呢,首先,尽量不要用18反19畏这种已经有几百年历史规定的不能放在一起用的药物,尽量不要用,但反过来,因为这是明清以后出来的,你去翻很多明清以前的方书,它有很多的处方是违反了18反和19畏的,包括我们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的处方,就有这样的情况。近代有很多的医生也在违反18反19畏,他还是遵循着临床需要的原则在辩证,就是临床需要,我们就用,我本人也是,经常开丁香和郁金放在一起,我在治疗带状泡疹后遗症的时候,丁香和郁金经常一起开,大家看19畏里就有丁香畏郁金,也就是丁香和郁金它是相反的的关系,可以产生毒性的,但事实上用了病人没有任何的不适,所以很多人想给它平反,但是现在没有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没得到药典的完全的认可,所以大家如果不需要尽量不要去用,大家还是要把18反19畏背下来,要知道,尽量不要触碰。使用过以后,你亲自尝试过以后,确实需要的,可以用。当然真正能够用到这种相反关系的药,还是很少的,机会不多。再次强调,十九畏的畏字,其实就是相反的意思,放在一起就是增毒的。
  18反19畏一定要背下来,大家课本上也有写,也有医家反对这样的认识。
  二、妊娠期间用药的禁忌,就是怀孕期间的用药的禁忌。大家都知道,妇女怀孕了,一般生病了,尽量是不用药的,怕对宝宝有影响,即使用药,好多人不会去打针、不会去看西医,而是选择看中医,我们在中药治疗的时候,人家是抱着非常大的信任来找咱们,咱们在用药的时候要非常注意。在妊娠期,很多药有禁忌,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药是不能乱用的,包括巨毒的、药性非常猛烈的,还有就是能够造成堕胎的,这种可能性比较大的药物,绝对不能去用,绝对是禁用的。再一个是慎用的,就是活血化瘀类的药、行气类的药、攻下类的药、温中类的部分药。
  1、禁用药。可以导致妊娠期间妇女流产或者对胎儿致畸作用的药,就是可能导致胎儿畸性的中药,是妊娠的禁忌。这类药物多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成份。如砒霜、基本上不可能会用;牛黄,也不可能去用;青粉,不会用;斑蟊不需要;蟾蜍,不可能;麝香,这个大家都知道,麝香是不能用的,不会去用,虽然没有说得那么神奇,一闻就会堕胎,因为现在麝香真的也少,真正的麝香,能够买得到的也少,进价一克就要500块,真正的麝香真的很少很少,只有人工合成的,功效是赶不上自然的麝香。古代不一样,达官富人,喜欢佩戴香包香囊,几乎男人女人都有香包,都有香囊,现在没有哪个人去戴香囊,都是用香水,香水也都是一些植物提取物,很少用动物类的,当然也有用的,但是很少,用麝香的就更少了,因为价格太昴贵了。麝香大家接触的就很少了,让我们去用也少,一是价格太贵;二是买不到真品;三是一般麝香也是重症才去用,轻症一般很少用麝香。
  马钱子,巨毒。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药,马钱子,生的马钱子大家千万不要用,如果确实一定要用马钱子,一定要用加工过的。还有乌头,也是巨毒的,特别是生的乌头,分川乌和草乌,还有附子,这里讲的是生附。还有土鳖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甘遂、商陆、大戟、芫花、牵牛子(喇叭花的种子)、巴豆,这些药大家记住了,怀孕的时候一定不能用,因为这些药会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所以大家要记住,怀孕的时候这些药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2、慎用药:还有可能会导致妇女妊娠期流产的副作用,属于妊娠慎用的药,这类药物多含有通经去微、去淤类的。
  (1)有活血化淤类的: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卷柏、三七等。
  (2)行气破滞类的:枳实、大黄、芒硝、番泄叶。
  (3)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
  (4)滑力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等。
  大家注意了,这是妊娠期的慎用药物,也就是说谨慎使用的药物,不是说一定不能用,就是说尽可能地不要去用,一定要谨慎。但是这类药我们有时还确实要用,比如说有时候,习惯性的流产,真要用到大黄,大便解不出来,下面又在滴滴答答地出血,很快小孩就要流掉,这时怎么办呢?它就是因为大便解不出来,阳明郁热在里面,你只有把大便疏通了,郁热一下去,大便一通畅,大便把热带出去了,热少了,就不会去烧灼子宫,就不会出现出血的情况,小孩就安全了。这时候就一定要用大黄,一定要谨慎使用。用大黄保胎,我也只用过两个,还比较幸运,两个小孩都保住了。我们医院的曹玉兵医生,用大黄保胎比较多,我知道的起码超过了10例以上,一般的医生是不敢用的。只有用过了,只有真正的辩证清楚了,病人的病机确实需要用这个,要不然药用下去,可能会导致流产,不要说保胎,直接要了小孩的命啊,所以说不要说中医没毒,其实中医很多药都是有毒的,很多药用的不对就会出大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但是有时候你认准了,该用还是用,不用治不了病,大便不通,郁热一直在那里,流产是肯定的,她又会流掉。现在有很多习惯性的流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很多习惯性的流产,非常可怕, 有些人怀了几个小孩,长到一到两个月,两到三个月的时候,他就不生长了,小孩子在体内不发育,一去照B超,去听心音,小孩没有心跳了,他就自己流掉了,这种情况而且还很多,这里面原因很多,一句话说不清楚,回头我在讲中医妇科学的时候会讲到这方面的内容。有时候真的要用一些特殊的药物去处理,要不小孩会保不住的。
  三、饮食方面的禁忌,就是在服药的期间我们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禁忌。
  一般用补气的药,我们一般不吃萝卜、绿豆、山楂,因为这些都能耗气。比如补气的药物党参和人参,会把它们的补气的功能抹下来,消弱掉,甚至完全消除掉。
  我们用地黄的时候,一般不能吃萝卜和大蒜;用茯苓的时候不能吃醋;吃甘草的时候,一般不吃鲶鱼;用薄荷的时候,一般不吃鳖肉,就是甲鱼肉;用火麻仁的时候,不吃牡蛎;用薏苡仁的时候,一般不吃牛肉…..还有很多。这些有些是有道理的,书上有记载的;有些,我觉得没有道理。大家知道一些就可以了。不全部念了,实在太多了。这个涉及到几十个品种,我就不全部念出来了。
  中药的剂量和用法
  一、剂量。什么是剂量?就是我们临床上应用时的分量,主要是指每味药的成年人的一日的量。这个剂量的依据是什么呢?一般来说要考虑很多的情况:
  1、从病情的角度来说,新病、急性病,我们的用量要大一点;久病和慢性病,用量就少一点。道理何在?因为新病、急性病的来势汹汹,或者是说病情病机偏重,所以要用重量去处理。久病或慢性病,身体已经比较虚弱了,这时候用大的量,身体会扛不住的,补药接受不了,用攻药,又伤害身体,所以药量要注意要小。
  2、我们要考虑年龄与体质问题。一般青壮年用量要大一些,老年人和小孩子我们用量要小一点。从体质度来说,胖子的用量要大些,瘦人用量要小一点。体重两百斤与一百斤的用量肯定不同的。西医是用什么来衡量?使用公斤确定用量的,我觉得这是比较科学的、正确的。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不可能体重两百斤与一百斤的用量是一样的,这是大家要注意的问题。
  3、药物的性能方面我们也要考虑的。平和、质量比较大的药物,用量要比较大一点。峻猛、质量比较轻的药物,我们用量要比较小一点。
  4、从配伍和剂型的角度来说,汤剂与单方,用量就比较大,比如说单独用一个药治病,如治疗肾结石,我们经常用金钱草,单独用要用到60、100克甚至200克。如果,你今天开一个处方,开很多了开很多药就不需要开得量大了。因为有配合协同的作用。一般做成丸剂和复方的,剂量就要少一点。一般老年人的用药量先采用是成年人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根据用药的疗效,逐渐调整最佳的用量。一般三岁以下的小孩内服的用量四分之一成年人的药,三到五岁的可以用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药;五到十岁可以用到二分之一的成年人的药;十岁以上与成年人的量差不多了。
  5、给药的途径问题。我们给药的话,有口服、皮肤给药。所谓的口服是直接吃到肚子里面的。所谓的皮肤给药,是直接用在皮肤上的,比如外敷。口服的有汤剂、丸剂、散剂、酒剂、膏剂、露剂;皮肤用的有软膏、硬膏、丹剂、散剂、涂搽剂。
  二、煎煮的方法。煎药的用具我们经常用的是陶瓷类的、砂锅类的。在古代认为用银子做的而是最好的,现在我们不可能这样用了。煎药的用水要纯净,没有异味。古人非常讲究,把水分为二十八种。在本草纲目有详细的记载,不同的病要用不同的水。现在就很难实现了。现在我们一般用自来水,当然,能够用井水和山泉水就是最好了。原则是用干净的水就ok了。水要漫过药面一到两厘米。一般情况下我们煎药时要冷水浸泡二十到三十分钟,然后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来煎煮,普通的药大火煮开小火再煮二十到三十分钟就可以了。在煎煮中有几个问题要注意的:
  1、尽量不要用铁的、铝的容器来煎煮药,以免药材与这些容器发生反应,出现不必要的结果。
  2、不要用热水直接浸泡中药。
  3、临床上我们有些病人担心中药不干净,先用水洗一遍,再来浸泡再来煎煮,这个其实没有必要的,最好不要这样子。中药为什么不用水洗?中药的成分大部分是水溶性的,如果水洗,就会把有效的成分洗掉了,丢失了。另外,有些中药是粉末类的,一洗就会被你冲掉了。会降低了药物的疗效。还有一些加工炮制的药材,如胆南星、蜜炙的百部、姜制的黄连、盐制的杜仲,里面加了胆汁、蜂蜜、酒、盐、醋等这些水溶性的辅料,如果你用水一洗,这些东西就会被你冲洗掉了,也会影响到疗效的。所以我们尽量不要去洗中药。我建议大家捡药要到正规的大型药房或大型的医院去捡,这样才能够保证药材的质量以及纯净度。因为这些地方进的药材都是从正规的药厂进的,是要经过国家的检验检测的,绝对不是小作坊生产出来的东西。现在的监控很严格的,一般正规厂家生产的东西是经得起考验的。
  煎煮的火候的问题。一般来说,先用武火来迅速的煮沸,再用文火来根据情况来煎煮15到60分钟。第一次煎煮的时间要长于第二次煎煮的时间,跟需要注意的是几个问题:
  1、解表、行气、质地轻松的、芳香的药物煎煮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特别是解表的药。具有香味的药不要煎煮太久,要不然,香味都挥发掉了,就达不到治疗的效果了。感冒用药大部分是解表药,我一般是水开了以后,煎煮15分钟就可以了。不要煎的时间过长,要不然,这个药就没有什么用了。这是特殊的。还有一些芳香的药,如砂仁、藿香、佩兰,这些药要注意,不能煎久,如果这些药与其他的药放在一起,要先煎其他的药,后面才把它们放进去在煮。这样就不会使它的有效成分挥发掉。影响治疗此效果。这些,在我们讲到具体的药物时,会讲到煎煮的要点,哪些药先煎,哪些药要后下。哪些药煎的时间长,哪些药煎的时间短。
  2、比较滋补的药,或质地比价坚硬的药一般要煎煮40到60分钟。时间要长一点,把它的补性煎出来;很硬的如龙骨、牡蛎这些药,煎的时间要长,一般要先煎。一般以补的药物,我们煎的时间要长一点,水开了以后,一般要煎40分钟,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它的药效。一般的煎煮药要两到三次,然后混合,再分成两到三碗来喝。
  在煎煮的过程中要这些概念:先煎、后下、包煎、单煎、磨汁、烊化、泡服、冲服等这样的一些概念,这些概念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我们看一下:
  1、先煎。对于难于煎出药效成分的药物以及一些有毒的药品,需要长时间煎煮才能去除毒性的,我们就要先把它煎,比如贝壳类的、矿物类的以及有毒性的中药,我们要先煎。比如贝壳类的珍珠母、龙骨、牡蛎我们要先煎;矿石类的比如石膏,我们要先煎;有一定毒性的如炙附片,我们要先煎40分钟。
  2、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它有挥发油,就是靠这个挥发油取效的,一般我们煎5分钟就可以了。当差不多要煎好时,把它丢进去,煎5分钟就行了。
  3、包煎。如果煎好以后药汁浑浊或者对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容易粘锅的药物,要另外用纱布包起来煎。这类的药物也是很多的。这样做是不要让药汁浑浊,放在一起煎,变成糊糊,怎么吃呢?比如车前子,煮的时间长,倒出来,那些子都在汤里面,很难喝,我们要布包起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具体的例子,课本上都有。
  4、单煎。比较贵重的补药,我们要单独来煎,比如人参、红参,我们要单独来煮,然后兑在一起来喝。
  5、磨汁。质地非常坚硬的,比如羚羊角、犀牛角等,我们直接把它磨成粉,加点水来磨出的汁,然后倒在一起喝。
  6、烊化。就是胶质类的,粘性大,容易溶解的药,比如阿胶,以前是放一点点水放在蒸笼里面蒸,就化了,不需要直接放在药里面煮了。把烊化好的阿胶直接倒进药汁搅拌一下就可以喝了。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在微波炉里面转就行了。
  7、泡服。就是一些不能久煎的药。多煎两分钟,这个药酒没有用了,可以直接用水泡一下就可以喝了,不需要去煎了。比如番泻叶,可以直接泡一下就可以喝。不需要煮,煮了就没有用了。
  8、还有冲服一些散剂、丹剂、丸子,如姜汁、竹沥、三七粉,这些都不需要煎,我们可以直接用药冲服就ok 了。
  9、还有一种特殊的煎汤代水。一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他药物同煎时,煎液浑浊,难以服用,先煎取其上清的液体代替水来煎煮其他的药。比如灶心土,现在如灶心土基本上看不到了,还有一些体积比较大的,比如丝瓜络、玉米须、金钱草,如开100 克的金钱草,你可以多煮些水,煎好了的汤再来煮其他的药来吃,这样比较好。要不然放在一起煎的话,加的水太多了,煎出来几碗水,没办法喝,喝不了这么多的水。
  我们再来看服药的问题。服药的时间,中医是非常有讲究的:补肾阳的药在早上的五到七点的时候吃,补肾阴的药在晚上的九到十一点吃,具体的道理我就不详细跟大家讲了,大家知道有这样的概念就行了。解表的药、益气的药在午前服,泻下的药在午后服或者夜间服;肠道类的,滋补的药要在饭后吃。
  这里涉及两个概念:冷服、热服。所谓的冷服,中医认为冷属阴、属静、多凝。汤剂冷服,取其药力缓、滞、作用持久的效果,多用于收敛、固摄、止血方剂的服用。在暑热的季节、湿热证、发热病等,也就在夏季季节患有湿热证和发热病的病人,我们一般冷服中药,当然,如果是风寒感冒的话,我们要吃热的然它发汗。有些人在吃药之前喜欢在里面放糖,觉得要很苦,特别是小孩的药,这对不对呢?有些情况是不能放糖的。比如说,舌苔厚腻的、腹部宗满的、湿热内阻的人,都不要放糖。如果你在用化湿理气的药,加糖的话,会雪上加霜。还有一些寒性的中药不适合加糖。糖属于温性,会减低药效。
360截图20161116182420341.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20 12:36 , Processed in 0.121483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