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2944|回复: 0

周老师讲中药学第3讲

[复制链接]

1658

主题

2696

帖子

884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45
发表于 2016-11-4 20: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各位学员,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进行中药学的第三讲,今天主要学习中药炮制,什么叫炮制呢?就是把药材采挖回来以后,对药材进行加工成中药饮片的过程,就叫中药的炮制,炮制药材有八种目的:
  一、就是把药材纯净,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也就是说我们的药材采回来之后,我们要先进行清洗、晾晒,然后根据质量不同分成等级,这是它的第一个目的,这个过程也属于炮制的过程。
  二、你清洗后分了等级,我们就切片,把药材切成一片一片的,我们称之为切成饮片,这就便于我们捡药使用。切成片之后,更方便把药物的成分煎煮出来,这些都是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加工方法。几乎所有的药材都有这样的步骤。
  三、干燥药材,便于储藏,这三个是几乎所有的药材都需要经过的步骤。
  四、有一些药材药物有特殊的味道,需要我们加工它,矫正它的味道,便于服用。比如说乌梢蛇,味道很腥,一般用酒去拌炒,既增加了它的活血通络的功效,又可以减少它这种腥的味道,比如说僵蚕,刺猬皮,这些药材都有这些目的,除了增加疗效以外,还可以祛掉味道。
  五、很多的药材是有毒的,我们用炮制方法处理以后,可以降低毒副作用,以便保证我们在用药的时候是安全的。
  六、增强药物的功效,提高临床的疗效。比如说我们刚才说的用酒去拌炒一些药物,可以增加它温经通络的功效;比如一些止咳润肺的药物,我们经常用蜂蜜拌炒,以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再比如我们野外采回来的淫羊藿,它的主要功效是补肾壮阳,你直接用鲜品也有用,但是如果用羊脂(羊油)拌炒以后,功效就更好。
  七、改变药物的性能,扩大它的应用范围。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生地,生地直接切片晾晒干了我们称之为生地黄,或者干地黄;如果用黄酒九蒸九晒,生地黄的功效是清热滋阴的作用,它是一个凉性的药,这么加工制成熟地之后它就变成了滋阴补血的药了,偏温了。所以说经过特殊的炮制之后它药用的性能可能会改变或者说被扩大,这样的话便于我们临床的使用。比如说何首乌,新鲜的何首乌用下去就是烂靡腹泻,补的功效就不够了,你用黄酒和黑豆九蒸九晒之后这就变成了制何首乌,这就以补为主了。所以说炮制是非常重要的。
  八、是为了所谓的引经.也就是说使这个药物更好到达你更想到达的位置。比如说咸味是跟肾相通的,我们一般补肾的药用盐来炒;酸味是走肝经的,我们经常用醋来拌炒药物,使它能入肝经。增加这些药物的导向性,现在叫法就是靶向疗法,直接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增加你临床用药的准确性,而且增加临床的疗效。

  简单来说,清洗干净、切片、储存这个步骤都是要进行的,这是最基础的临床炮制,真正的炮制是对药物的特殊加工,这些才是炮制的范围。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来和大家说说这些炮制:
  一、比如说减毒的方法。在临床上经常用的药物——乌头,乌头是一个温性的药物,它有散寒止痛的作用,这个药物非常的好,但是刚采回来的乌头是剧毒的药,韩剧里的大长今,里面宫廷里就用乌头来煮汤来毒死犯人的。乌头分了川乌和草乌,乌头在很多地方都有分布,这边的九岭山脉也有分布,这个药有毒,但是功效非常好,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想要用它的温经散寒,我们就要用减毒炮制的方法,尽量祛除它的毒性,一般乌头用甘草和黑豆先煎煮,煮了以后再进行晾晒,这样加工后就减少了乌头的毒性。
  比如甘遂,现在很多医生不敢用,但我们有一个处方叫十枣汤,里面有甘遂、大蓟、芫花和枣子,对水肿、腹水胸水的疾病有非常特殊的疗效,但是这个药毒性很大,会造成你水样的小便,严重的会造成脱水及危及生命,这个药我们经常用醋去拌炒,但是还是很烈,很多医生一辈子都不敢用,因为很难把握,但是确实是很好的药,有时候今天用,今天的病人就开始拉水样的大便,是大便小便一起增多,一般的利尿药,小便解不出来,大便也不通畅,这个方子下去就很快出现效果,一个晚上就消肿了,所以说一般身体好的人才能承受的了。而且这个药只能一天一天的开,而且要控制好剂量。


  还有比如说巴豆,这个药会引起严重的腹泻,也是一个毒性很大的药,但是却又是很好的通的药,一般把它制成霜,叫巴豆霜。
  中药经过这些炮制之后可以破坏这些“毒”药中的有毒的成分,可以使某些成分升华。你看川乌所含的乌头碱,是毒性很强的生物碱,你经过4-6个小时的煎煮之后就变成了一种叫乌头胺的东西,毒性就变得非常弱了,不过你看张仲景里用生川乌的用法,其实煎煮就是九煎,刚才跟大家介绍的方法是用甘草和黑豆去制,甘草可以解百毒,外加黑豆煎煮就破坏了这里的毒性,再在捡药的时候告诉病人先煮,所以说用起来就非常安全,而且又能发挥它的药效。


  再比如大黄,临床上有两种大黄——生大黄和酒大黄,生大黄是一个苦寒的药,非常寒凉,通大便的能力非常强,我们在治疗急性胰腺炎、阑尾炎和肠梗阻用这个药,所谓的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的用这种药,我们要用大黄就用生的,是为了它的大便迅速疏通,把体内蕴的热迅速排解出去,因为这些都是高烧的病人,一下打通肠道,症状立马缓解。但是有的时候我们要用大黄的泻下作用,不需要那么强,老年人吃不消,我们就加道黄酒来炮制它,黄酒是温性的药,大黄是寒性的药,这就缓和了大黄的苦寒的性,这个苦寒就不容易伤到我们的脾胃,也可以缓和大黄泻下的作用。你即利用了它,又不会造成对病人脾胃的损伤。


  二、增效的加工的方法,一般常见的有这么几种。用生姜汁来制,所谓的治,就是拌炒,姜有止呕的作用,姜汁的作用就更明显,我们胃寒的时候,胃里有寒,非常容易引起呕吐,像小孩子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吃点冰的,吃点凉的,马上就吐了,很明显,我们这时候榨点姜汁喂他喝,立竿见影,马上就可以止呕。所以说利用姜汁治呕的作用,就是去拌炒一些药物是为了增强,或者增强药物止呕的作用。
  比如说用醋来炒,醋是酸性的,酸是收引,是入肝经的,收就可以缓和疼痛,所以说用醋来拌炒可以加强止痛的效果,比如说延胡索这个药,我们经常用醋拌炒,我们在临床上开就开醋延胡索,这样的药还有很多,比如说乌药,我们也可以用醋来炒。
  用蜂蜜来炒,叫做蜜制,这样补的作用和润肺的作用就增强,几乎所有止咳的药物都会用蜂蜜来拌炒,比如说紫菀,比如说枇杷叶,这一类型的药经常用蜂蜜来拌炒,有时候也是为了增强它补的作用,比如说黄芪,我们有生黄芪和制黄芪,制黄芪就是用蜂蜜拌炒过的,甘味入脾胃,拌炒后增强了补脾气的作用。


  再比如柴胡,没加工做的柴胡是入心包经的,心包络经,肝经和三焦经,你用醋炮制之后主要就是入肝经了,它就有效的治疗肝经的疾病,所以炮制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大家一定要明确,知道目的才能合适的用药。比如说什么时候用生地?什么时候用熟地?什么时候用生大黄?什么时候用酒大黄?什么时候用普通的柴胡?什么时候用制柴胡。
  有些炮制方法就直接改变这个药的药性,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生地,生地黄在古代又写成干地黄。就是直接把地黄挖出来洗干净切片晒干,这就叫生地黄;有些地方叫鲜地黄,没晒过的,一般药铺看不到新鲜的,一般都是干地黄。一般我们就开生地黄,这种生地黄是寒性的,主要的功效是凉血清热。炮制之后变成熟地黄,变成微温的药了,变成补血的作用了,凉血的作用就没有了。


  比如荆芥,荆芥采回来以后,新鲜的也好,晒干的也好,它主要的功效是解表,治疗感冒这一类疾患的。你把荆芥炒成炭了,就有止血的作用了。
  再比如石膏,石膏是泻火的,把石膏到火里去烧,变成煅石膏,石膏就是收敛创口的。比如说皮肤溃疡,皮肤长了疖子,久久不能收口,我们就用石膏烧成的灰洒在上面就有收敛伤口的作用。


  再说到大黄,生大黄是泻下的作用;酒大黄主要是清上焦的热,也有泻下的作用;把大黄炒成炭化了,大黄炭就是止泻和止血的作用,所以一加工以后它的药性都变了,药效也改变了,这都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在临床上开药一定要写清楚,是生大黄、酒大黄、还是大黄炭,你要是直接写个大黄,别人给你捡什么药呢?


  再比如归经的问题,用酒炒了以后呢,它是往上走的,酒的性就是阳热的性,它是往上走的,它主要是活血通络的;而用盐水炒它就是往下走的,它主要是归肾经的,这是归经它的上行下行的变化,


  我们具体看一下具体炮制的方法:
  一、修治。目的就是纯净药材。方法很简单,我们把它洗干净,有需要的我们把它打成粉,比较好服用,或者切成片,这就是属于修治。
  二、水制。用水来制,所谓水制就是用水,或者其它的液体辅料来处理药物的方法,目的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包括了洗、淋、泡、润、漂、水飞。洗就是洗干净了;淋就是把它放在一个簸箕里面往上面浇水,把它淋透了;泡主要是软化以后我们好去切;漂就是倒在水里面泡,它只是浮在水面上的。水飞大家可能就不太熟悉了,什么叫水飞呢?水飞就是不溶于水的药物,用水把它碾取细粉,借助于药物在水中沉降的性征分取药材极细的粉末的方法,具体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不溶于水的药材把它碾成细末,碾成细末以后,我们把它加到水里去搅拌,比较粗的颗粒就会下沉,细粉就会悬浮在水中或者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再把倾倒出来的悬粉的液,再分出干燥,我们就得到非常细的这种粉末,这种方法多用于矿物类的药。像水飞珍珠末,还有炉甘石这类的,就是它主要用于矿物类的药。就是把它碾成粉以后,极细的会悬浮在水上,然后把它倒出来,再过滤出来,再干燥,这就得到了。然后底下的粗粉呢再碾一次,利用这种方法,再倾倒出来,再得到你想要的极细的粉末。


  至于其它的漂洗、浸泡、闷润、喷洒,这样的方法大家看一下课本。
  三、火制。火制就是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分为炒、炙、锻、煨和烘焙。
  1、炒。炒分为清炒和辅料炒。清炒就是什么都不加的,直接放在锅里炒的,根据火候的不同分为三种,三个层次,第一是炒黄,第二是炒焦,第三是炒碳。炒黄和炒焦主要是缓和药性,炒碳的作用是缓和药物的烈性,增强止血的作用。炒黄就是把药物的表面炒得微黄,或者能够闻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炒焦是把药物表面炒到焦黄,内部淡黄为度,比方说焦山楂,焦白术,焦麦芽;炒碳是将药物的外部炒至漆黑的,内部焦黄的,又叫“存性”,比如说艾叶炭,地榆炭,这些一般炒完之后我们要洒点水,免的着火。这三种加工方法的目的是不一样的,炒黄炒焦是缓和药性,炒碳是缓和烈性增强止血的作用。
  还有就是加辅料炒的,加辅料炒的,有的加土炒,有的加麦麸炒,有些用米炒,这些都叫炒。还有一些是加液体辅料的,这叫炙,比如用蜂蜜、用醋,这都叫炙,这就不叫炒了,用液体的就叫炙。用固体的,如土、麸麦,还是叫炒。用固体加料炒的这个过程目的是减少刺激,增强疗效。比如说,用麸麦炒的白术,称为炒白术。在炮制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做的,比如焦三仙,焦三仙是三味药,这样炒过以后,它焦香就可以达到增强健脾的作用。焦三仙以后会说的。还有一个原则是逢子必炒,就是一粒粒的小粒的种子,我们一般都要炒。炒炭,药物炒到外部枯黑了,内部焦黄了,我们有一个说法,叫“存性”。
  2、炙。炙的方法是将你挑选好药物加入一定量液体辅料,这种液体辅料逐渐渗入到药物的组织内部的方法,这种方法叫炙。药物炙以后,在性味功效作用它趋向、归经、理化性质方面都可以有一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矫臭矫味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疗效。常见的有酒炙,用酒来炒;醋炙,用醋来炒;盐炙,用盐水来炒;姜炙,用姜汁来炒;蜜炙,用蜂蜜来炒;油炙,用油来炒;还包括有用童便,就是小孩子的尿液。
  使用不同的东西的炙法,其实刚才已经讲到它的目的了,比如说蜂蜜是为了增强止咳补益的作用;用酒制增强活血的功效;用醋是为了疏肝止痛功效的增强;有些还为了降低毒性,用醋炙芫花、甘遂、大蓟这些药物;用盐水炒了以后,比如盐水炒野杜仲,可以增强补肾的作用;比如说用姜汁炒过的半夏,姜半夏,可以增强止呕的作用。
  3、煅。煅是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燃烧,分为明煅和闷煅。所谓的明煅,就是矿物类或动物的甲壳类的品种,比如说矿物类的石膏,甲壳类的牡蛎,牡蛎就是海洋里的一种生物,其中有一种是珍珠牡,就是产珍珠的贝壳,这些都是要用明煅的方法,就是说直接放上去烧,直接丢进去烧,或上面垫一层铁板之类的,古代经常用瓦片,比如说乌贼骨,也用明煅,煅烧后再捻成粉。还有一种是闷煅,闷煅就是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外面加热煅烧,比如说把头发放入密闭的容器里煅烧,就变成了所谓的血余炭,这也是很好的止血药。
  4、煨。煨是什么意思呢?我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在农村呆过,小时候煨鸡蛋,把旧报纸打湿,把鸡蛋包起来,放到灶堂的灰里面,过几分钟就熟了,纸已经焦了,鸡蛋也已经熟了,也不会破。这煨法就是这样的,把药材包裹湿的面粉或湿的纸中,放到热火灰里加热,或用草纸或纸片隔层加热的方法。目的是除去部分挥发刺激性的成分,缓和药性,增强止泻的疗效。比如肉豆蔻、葛根、木香等,经常要用到这样的方法。


  四、水火共制。常用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炖,淖、淬法。
  1、淖法。就是淖水的意思,将药物快速的放入沸水中,短暂的潦过,立即取出来的方法。常用于种子类的药物去皮以及肉质多汁的药物干燥处理。比如说桃仁,杏仁,扁豆,马齿苋,天门冬等,便于它的干燥保存。
  2、煅淬。就是将药物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比如磁石、代赭石、自然铜等,比如说把自然铜加热后,突然放到醋里面,就会完全碎掉了,崩解掉了,要不然一大块铜怎么煮呀?
  3、煮法。煮法就不用说了吧,将药物与水或辅料放入锅里煮的方法。它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去除不需要的成分,增强药物的疗效。这就有很多了,比如说用醋煮芫花,比如说用蜂蜜来煮附子。
  4、蒸法。这个大家一定也清楚,是以水蒸气或附加成分将药物蒸熟的加工方法。它的目的有的是为了去除毒性,有的是为了增效,比如说我们在野外采的黄精、何首乌,这些都是需要九蒸九晒的,比如说何首乌挖回来后我们把它切成片,加入黑豆、黄酒,到蒸笼里去蒸,熟了以后拿出来晒,晾晒干了后,又加入这些东西,又来蒸,反复九次,才成了真正九制的何首乌,它补肾乌发的功能才能实现,野生的何首乌,古法炮制,卖四五千一斤是有道理的,因为加工工艺非常麻烦。包括黄精也是一样的,黄精也是九蒸九晒的,黄精蒸晒过后,可以作为零食来吃,我曾经做过好几次,小孩子非常愿意吃,普通人去看,要么是没加工过的黄精,切片晒的,要么就是蒸过一次,拿到市场上卖的,功效和九蒸九晒的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炮制的过程有时费时又费力,极大的增强药物的功效,也会增加药物的价值。原药和炮制过的药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和何首乌,野生的买回来也就大的一两百一斤,小的几十块。但加工以后就能卖到几千块一斤。我记得同仁堂制过的何首乌,好像是卖五千块一斤,到底是九蒸九晒我们也不知道,但是这种九蒸九晒的何首乌功效确实非常好,不同凡响,包括蒸煮的过程,黄酒黑豆和何首乌产生的液体,你拿来喝或者洗头发,都是非常好的东西。


  五、其他的制法。
  1、制霜。制霜可能大家不太熟悉,说一个药大家都知道—西瓜霜,西瓜霜就是我们中药里的皮硝,在西瓜上开个口子,把皮硝纳进去,然后就会在西瓜的表皮有一种白色的晶体,把它刮下来,干燥了就可以了,这就是西瓜霜。制霜有很多种方法,有些是将药物直接榨取油脂,得到残渣,比如说巴豆霜、千金脂霜。有些就用西瓜这种方法,析出结晶,有些是药物煎煮以后,剩下的残渣,比如说鹿角霜,现在传统制霜的方法不多了。
  2、发酵。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使药物发酵,从而改变药物的性质,增强和胃消食的作用。发酵过的,我们一般称之为曲,比如说神曲、建曲、半夏曲,它们都是为了增强和胃消食的作用,建曲我们经常用,比如说食积,食物不消化,包括半夏曲,又消食又化痰,
  3、精制。就是水溶性天然结晶的药物,先经过水溶液去除杂质,再经浓缩,静置析出的结晶,比如说把朴硝,朴硝是一种矿,加工以后就变成了芒硝,元明粉,现在都叫元明粉或玄明粉,就是粉末状的。玄明粉有个很好的作用就是,很胖的人做了手术之后,伤口很难合拢,总是有油脂性的东西渗出来,比如现在女性有很多刨腹产,比较胖的女人,或着怀孕的时候腹部多少都有些脂肪,伤口比较难愈合,有油脂性的东西渗出来,怎么办呢?很好的方法,用芒硝,用布或纱布包着直接敷在伤口上,油脂就会被吸收,伤口很快就会愈合,包括脂腻性的皮炎,我们也能用这样的一些方法,对油脂的吸收、对油脂化的功能非常好,有时加些大黄粉在里面。
  4、药拌。药物中加入其他辅料拌染而成,用朱砂来拌茯神,我们叫朱服神,增强安神镇静作用。拌也有很多讲究。


  我们讲炮制只能讲个大概,真正炮制的学问是非常多的,炮制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中药炮制学,大家感兴趣可以买本书来看看,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讲药性,药性是中药基础的基础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学好中药学的前提,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四气讲的是药物的寒热温良的性质,每位药都分寒热温凉;五味讲的是辛、酸、甘、苦、咸这五种不同的味,五种不同的味就有不同作用;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的趋势,它是下降的药,还是上浮的药。还有就是归经,归经就是药物到体内会到达具体地方,会作用到哪个地方,入心、入肺还是入肝,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作用方向加以选择;还有就是药物的毒性,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下一节课内容比较多,提前预习一下,课时比较多,大家提前预习才能把课学好,这节非常重要,这节没清楚,后面的都要死记硬背,这节搞清楚了,以后就可以理解的记。今天就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

360截图20161104202531567.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31 16:12 , Processed in 0.139225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