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3614|回复: 1

干货!周老师讲《中药学》经验方整理1

[复制链接]

737

主题

907

帖子

25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57
发表于 2016-10-23 22: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导读:本文为周水金老师微信讲中药学课程中,老师分享的经验方。
  周老师讲中药学经验方整理1
  学员:南京丁于辉
  整理
  1. 紫苏
  喻正求老中医1974年在湖南浏阳的西乡葛家公社,可能是下放在那里,当时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男性突然腹痛最后就昏迷了,他的母亲就请了喻医生去看,喻医生到时,这个人已经昏迷躺在了床上,面色晦暗、四肢不温、气息微弱、脉细微如丝,床前秽物吐了一地。余医生一问情况,说中午生产队里分鱼,这人分了一条两斤多的草鱼,他本身眼睛不太好,听说鱼胆能治眼睛的病,就剖开鱼把鱼胆吃了,结果吃了以后就成了这种情况。如果是现在大家都会送医院了,当时在农村条件比较差,也不可能送医院。喻医生是怎么处理的呢?他记得书上写了紫苏能够解鱼蟹毒,就叫人马上拔来了紫苏连苏梗,搞了一斤放在大锅里煮,还加了糖、盐。为什么加糖盐?因为病人呕吐的很厉害,有脱水的情况,所以加了糖、盐进去,以防出现西医所谓的电解质紊乱。病人喝了加了糖盐的紫苏以后出现反复呕吐的现象,是吐完又灌,灌了又吐,吐了又灌,十分钟以后,又煎了一锅紫苏水继续灌了两碗。病人是大汗淋漓,精神突然恢复,面色转好,身体皮肤的温度也开始上升,开始摸着是比较凉的,两个小时以后病人就苏醒了,自己说有头晕、肚子胀、四肢麻木胀痛的症状。摸脉是一个细、数的状态。喻医生又嘱咐他在一个小时后喝一碗苏叶榨的汁。到了晚上八点钟的时候,病人的神智就非常清醒了,脉象也基本正常,也没有了不舒服的症状。这个病案启示我们,紫苏确实可以解鱼蟹中毒,而且可以解鱼胆中毒。这个作用是很明确的,当时喻医生没有使用任何其他药物。
  2. 生姜
  一个是姜枣茶,即生姜和大枣一起煮,煮出来当茶喝,这个对女孩子痛经的效果是比较好的。生姜能温中散寒,兼大枣补益气血,所以对女性的痛经效果会比较好;
  再一个就是生姜泥,即生姜捣成乳泥状,直接外敷,可以治疗日常生活中的热水、火的烫伤,好的很快,而且不留疤痕。
  3. 香薷
  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香薷散,是以香薷为主的方剂,治疗夏天风寒夹湿的感冒是非常合适的。
  4. 荆芥
  眼科荣目论这本书里面,有条论述:“一切眼疾、血劳、风气头疼、头晕目眩,以荆芥穗打粉,以酒送服,三钱即愈。”也就是说,眼部疾患,可以用荆芥打粉黄酒送服,效果理想。常见一些年轻人经常晚上熬夜,眼睛干涩,有血丝,发红,就可以用此法治疗,效果明显。
  5. 防风
  太平惠民和剂局的方子“消红散”就是这样的治疗处方。治疗风热的经常和薄荷、蝉蜕、僵蚕配伍一起使用。防风也有渗湿的作用,可以治疗湿热性的,可以配伍土茯苓、白鲜皮、赤小豆之类药物使用。若血虚风燥的可以配伍补血去燥去热的药物,像当归、地黄。课本58页在风疹瘙痒这一段里面基本把皮肤瘙痒的类型都举了例子出来。各种症形都可以用防风配合相应的药物处理,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些类型的只要你症形辨正确,用防风治疗都会达到效果。
  医学新悟里面有个非常著名的处方,叫“捐痹汤”,对各种痹痛有比较好效果,主要针对风寒风寒湿性的痹痛。
  临床上防风还有一个特殊的功效,这是课本上没有的,就是大剂量使用防风可以治疗胃下垂,这是我在临床上使用过的,这经验最早是一位叫黄隆吉的医生提出来的,他有个经验方叫“益气防风汤”,这方子里面防风用到了20-30克,用来治疗胃下垂,他的基础方是:炒防风、黄芪各20-30克,人参、白术、炒当归各10克,生麻、柴胡4.5克,这方子在临床上用来治疗胃下垂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因防风是主动的药,是风药,能够往上提升,加强胃的动力,而且它是中药中的润剂,用嘴巴嚼会感觉很滋润,所以在加强胃动力的同时又不会伤害到我们的胃阴。所以用这处方配伍黄芪去治疗效果真的是不错的。
  6. 白芷
  古代的化妆品、美容品里面最常用的原料就是白芷,我们常用的美白产品里也有白芷这味药物。白芷经常会被打成粉作为美容产品去使用,还可以做成面膜。四川的于国庆老师,她就经常用白芷外用去祛斑美容,她在临床上碰到面部没有明显的色素的异常,但是为了使皮肤更加的柔嫩、细腻、又想增白的病人,就用白芷做白芷美容膏。怎么做呢?就是挑选那种比较大的,颜色比较白的,没有霉斑的白芷饮片200克,把它碾成非常细的粉末,然后每次取30克左右,掺入小瓶的、市面上售的婴儿护肤品种,然后把它拌匀,每天晚上用将拌好的药膏涂抹在脸上,至少保留1个小时,睡觉之前用这个纸巾把它擦掉,不要用水洗,第二天早上再去洗脸,连续用半个月后可以改为两到三天擦一次。当时于医生用过之后,又经过10多位中青年女性验证,坚持使用3到6个月,可以使面部的皮肤变得柔嫩细腻,具有光泽,还有增白的效果。如果大家需要的话,可以使用一下。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白芷外用可能会出现一些过敏的反应,在书上是没有讲的,如果你把白芷作为面膜、护肤品来使用,可以让使用者先擦一点耳背的皮肤上面,因为耳背的皮肤比较敏感,过了10分钟左右,如果耳背的皮肤没有出现任何红疹啊和瘙痒,我们才可以在面部使用。白芷外用可能出现过敏,这是大家在临床上需要注意的,因为我在使用的这味药物的时候,就碰到过比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大家一定要注意,就是说一切外用,使用在皮肤上的药物,都可以做个皮试,就是我刚才说的办法,先小面积的去使用,特别是面部,因为如果出现严重过敏的话,会出现严重的后果,需要及时的去处理,病人也会非常的痛苦,所以我们尽量避免这些情况。如果你事先跟病人沟通好了,注意到了,即使有这种过敏反应,我们就可以避免了纠纷。因为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这类中药制作的面膜,面膜膏也好、面膜粉也好,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都要注意这个问题。
  7. 藁本
  张玉林医生的经验,他祖传的“藁本汤”是治疗感冒的。张玉林医生用这处方治疗了感冒两百例,效果非常满意,一般在二十四小时就可退烧,他的方子组成是:藁本18克,白芷18克,细辛8克,党参30克,三棱18克,石膏120克,柴胡12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制半夏18克,大黄3~12克。煎水分服,就是一次煎好了分几次服,如果是高热的,加黄芩12克;咳嗽的加麻黄10克,杏仁15克;肚子胀的,加厚朴18克;如果腹痛的,加高良姜10克;如果便溏的将大黄改成制大黄5克;水煎服。以服用药物24小时以内退烧有效的有185例,超过24小时无效的15例,有效率达到了92.5%。这处方看起来量很大,但它和一般的药煎煮不一样,它煎一次药分几次喝,相当于几个方子一起使用了,不一定一天全部喝完,所以这剂量其实也不是很大。这方子使用时,如是高热的四个小时喝一次。按张医生的说法,这处方的退热止痛效果非常好,吃药后出汗不多,精神状态也比较好,但是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的症状,所以要注意大黄的剂量,一般不会有不良的反应。对于外感所导致的上呼吸道的感染、胃炎、风湿痛、颈椎痛等都会有理想的效果。这处方真的是别人家祖传的方子,如感兴趣的可以把它记下来研究研究,也可以在临床上试用一下。开一副药,分几次去吃,是这样一种方法。只有在高烧的时候才是四个小时喝一次,如果温度不是很高,可以分成两天去服用。
  8. 牛蒡子
  那么再跟大家分享一个医生使用牛蒡子的一个经验。江继生医生在临床上经常用牛蒡子为主治疗头痛,而且效果还比较明显。根据这个江继生医生的描述:头疼不管新久,就是不管病了多长时间,只有具有下面的一些特点都可以使用牛蒡子为主的药物去治疗。第一、头疼兼有发胀感觉的。第二、头疼牵引眼珠做疼的。第三、头疼发作时精神困顿嗜睡的,就是说头疼发作时精神不是很好很想睡觉。第四、偏头痛兼有胀感的。偏头痛然后又有明显胀的感觉的。那么以上这四种情况呢,出现这四种情况的头疼然后又兼有便秘的特别适合。江继生医生利用牛蒡子治疗头疼多单独使用或根据病情配伍一两味药。牛蒡子用量极为重要,一般用到15-21g才属有效。用量小的时候效果就不明显。用的时候需要将牛蒡子炒,捣碎,用水煎服。牛蒡子有滑肠通便作用,所以对这种脾寒便溏的头疼就禁用了。
  他还举了一个病案:一个姓张的女人,四十多岁,主诉是头胀疼多年,就是头部胀痛很多年。痛的时候就非常想睡觉,而且牵引两个眼珠做疼,记忆力减退影响工作。用中药西药治疗都不见效。后来跑到江继生医生这里来看,她来诊疗的时候神志正常,脉诊是一个脉沉弦的一个脉,根据她的病情分析是一个感经肝经郁热所导致的。治疗就应该疏肝经郁热,就用了21g牛蒡子,水煎服,服了二天以后头疼就明显减轻,眼睛也不疼了。服第三天的时候睡眠不好。继续服用就没有停止。虽然出现了反复的情况,继续服用后随访病人效果还是蛮好的。这个病人基本上就治愈了。另外,我们刚才讲的薄荷也有治疗头疼的作用。但是,薄荷不具有通便作用。刚才讲了四点,如果有便秘的话就特别适用牛蒡子治疗。这是江继生医生分享的一个他治疗头疼用牛蒡子治疗头疼的经验。牛蒡子能够疏散头部的风热,肝热,又能够清肠下行,润肠通便。所以凡是这种肝经郁热上扰,伴随痰浊不降的,这个时候用牛蒡子的清头通腑使浊阴出下窍,清阳就不会被风热痰浊干扰。所以头部就自然恢复清明了。所以药性赋里面就说了牛蒡子疏风壅之痰,它是一味清肝化痰,通腑下浊之药,可以减轻我们头部的痰热的压力。
  9. 蝉蜕
  名医别录这本书里面,记载了一个处方叫龙蝉散,这个药可以治疗难产,就是用这个方子就可以把小孩生下来。这说明什么?说明蝉蜕有可能会造成滑胎的作用。我们孕妇的话,尽量不要使用蝉蜕这味药。那么,蝉蜕这味药,常用量是3到6克。或是直接打成粉,冲服,一般用量不要太大。如果是用来治疗惊风这一类的疾病的话可以大量的用一下。通常的这种利咽喉的话都不用大量的。
  10. 桑叶
  桑叶治疗脱发。曾经治疗过这样一个病人,三十多岁的女性。是一个公务员。经常掉头发,一掉一大片。摸她的脉搏是上大下小,是脉象往上冲的情况。也就是上实下虚的一个情况。这种情况是怎么呢?工作的压力比较大,平时非常的焦虑,感觉非常压抑。天天晚上加班,虽然工作做得还可以,但感到非常疲惫,力不从心。出现睡眠也不是很好。这种情况就是其实是耗伤了病人的心血或肝血,心情比较郁闷,造成肝气郁结而化火。时间一久,病人就是肝阴虚有热的一个情况。就是阴虚火旺的情况。那么,这种脱发就是说是肝血不足,又有热的这种脱发。在古籍上早就有记载。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桑叶可以治疗劳热咳嗽、明目、长头发。那么,在医籍这本书里就有一个方子叫桑麻丸,是治疗肝阴不足证。眼目昏花、久咳不愈、实发目疾、皮肤燥色、大便干燥。就用嫩的桑叶一斤、黑芝麻四两。做成药丸。这个处方就可以治疗这种肝的阴血不足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刚才说的这个病人就是肝的阴血不足而却有热,刚好以掉头发为主症。是肝系的病情。就可以用到这个配方,用桑叶和黑芝麻把它做成药丸来吃。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也就是说桑叶可以用来治疗掉头发的疾病的。肝经有热,干阴血不足引起的,又有情绪方面的改变。因为任何原因引起的肝阴血的耗损,造成肝阴血不足不能濡养我们的头发。,产生的脱发的情况,如果是这种情况引起的就可以用到这个处方。事实上,临床上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现在大家的压力都比较大,心情没有几个是很好的,都很焦虑,都很郁闷,脾气都比较大。经常晚上睡得比较晚,用电脑,用手机用的比较多。会耗伤我们肝的阴血。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桑麻丸这个药。也就是用桑叶和黑芝麻这个处方。就可以治疗这个情况的引起的脱发和一系列的症状和疾病,包括失眠。在民间经常有把桑叶备干,研成粉末,直接用米汤水送服下去治疗盗汗。那么这个中医大家谢海洲呢就用这个处方治疗身体比较弱的小孩。睡后大出汗比较多的,非常常见的。小孩出汗比较多,大人常用毛巾插在背面。头上象用水洗了一样。都是湿淋淋的。就可以用桑叶备干碾成粉末,在睡前用米汤水送服。一般用一周时间这种流汗的症状就可以好。
  11. 蔓荆子
  蔓荆子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案例
  。吕慧英医生,他发现民间一个单方,就是用蔓荆子配伍猪肉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效果还比较可靠,剂量:蔓荆子5克,猪肉50克。蔓荆子碾成粉末,猪肉剁细,均匀,炖熟后一次服完,一天一次。一般两到三天就可以见效。根据吕医生的一个临床比对,这个方法简单有效,值得推广。
  案例:一个老太太八十五岁,老人六十五岁时视力退化,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这个患者服用了这个方子,从六十五岁开始吃了二十年,可以穿针一线,这个方子确实有一定的效果。
  12. 石膏:
  第一个医案:张锡纯的大儿子七岁的时候感冒,感受风寒四五天,四五天以后身上发高烧,舌苔黄而带黑,有寒化热的证状,是一个热证了。开始开了些苦寒的药喝,小孩不愿意喝,大人就强逼迫他喝,喝了就吐得一塌糊涂,没办法喝了。张医生就单独的用了二两生石膏煎了石膏汤,分三次温饮下去,(意思就是石膏水要温的,最好不要喝凉的,特别是患胃病的病人喝药一定要注意,喝的时间、喝的温度是特别注意的,根据病人的性质来区分,不能乱喝药的。有些热性的病,如果喝凉的药的下去,会有排药反应自己会吐出来。如果是胃寒的病人要喝温性的药,不能喝凉的,喝凉药即使是温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儿子的病稍微好了一点,但没完全好;又给他煎了二两生石膏水,又分几次喝下去,儿子的病就开始逐渐的往好的方向走了,等吃完了又拿了三两生石膏再煎,分几次喝下去,所谓分几次,就是一天煎好,一天里面分几次给他喝下去,这病就完全好了。张锡纯的这医案他特别强调了这小孩是他自己的儿子,是他自己的儿子七岁的时候。他中间用了三次石膏,而不是一天用了,是一天一夜,就是从白天到晚二十四个小时一共用了六七两石膏,这剂量其实是很大的,但是小孩吃了以后病完全好了,而且吃东西胃口突然就开了,饭量增加了,就没有以前别人担心的因为用石膏太寒导致肠胃功能受损伤出现不想吃东西这种情况。他通过这样一个在自己儿子身上去使用的案例,他就觉得石膏不应该是一味大寒的药,而是一味微寒的药。一个七岁的小孩一昼夜都可以用七两的生石膏,所以成年人多用些石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况且石膏本身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就是做豆腐使用的石膏,属于食物的配料,是很安全的。所以说呢!必要的时候可以多用。当然也没必要用太多了,煎一壶水出来溶解度有限,没必要浪费药材。按照张锡纯的理论,他使用的经验最少的用量是六十克。
  第二个医案:张锡纯的一位朋友姓赵,赵先生的夫人六十来岁,得了温病,那时候把热性疾病都叫温病,脉索而洪实、舌苔而黄干,一闻到药的话就想吐。张锡纯直接煎生石膏六两,用煮饭的锅直接煎煮取一大碗汤,因为担心她呕吐让她趁温热时一次性把它喝了,病人喝下一小口以后就觉得烦躁异常,病人家里人就怀疑药不对,本来石膏是个凉性的药,怎么喝了以后还烦躁不安呢?本来吃了以后可以泻火啊,人应该安定下来的。张医生是这么回答病人呢?不是药不对症,是因为病很重,药太轻了的原因。然后马上盯着她,叫她一下子连续喝三次,就是说把整碗药都喝下去了,这时病人烦躁的病症就消除了。这病人最后喝完这六两的石膏汤,病就彻底好了。
  第三个医案:,张锡纯的一位表兄名叫张生普,表兄的夫人姓高,五十来岁,平时身体比较差,总是生病。在夏天的某一天早晨起来开始拉肚子,一天到晚拉了十多次。那时没有电,就是点蜡烛,等到点灯的时候呢,就感觉全身发热,一下子不省人事了,而且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神昏谵语的症状。他说的是“循衣摸床”的症状,人昏迷在那手不停不停的在动,好像有人在跟她在打架一样,是因为她已经昏迷了,这是人要死了我们常可以看到的症状叫循衣摸床,呼之不应。这症状是很严重的,摸她的脉时是洪大而无力的脉像,摸她的皮肤是烫手的,证明她是在发高烧。当时张医生辩证是一种气分的热痢,属于痢疾,但属于气分痢疾。他当时急用了生石膏三两,野党参四钱,煎汤一大碗慢慢的让她喝下去,到了半夜的时候药全部喝完了,病人也醒了,痢疾也痊愈了。
  13. 鸭跖草
  孙炳华的医生用鸭跖草的一个经验。孙炳华医生善于用新鲜的鸭跖草治疗口疮,方法比较简单,用新鲜的鸭跖草30~50根,茎叶连一起,煎汤内服,一天2~3次,小孩子少用点,治疗口腔溃疡效果非常的明显。他说其他的炎症也可以用。他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姓季的3岁小孩,舌头左侧边有小瓜子大的溃疡,舌尖和右边的腮部有两次小溃疡点。用上面的方法,三天就好了。看样子,用新鲜的鸭跖草治疗口疮,即口腔溃疡,包括嘴角的溃烂,效果都是比较明显的
  14. 栀子
  在民间经常会使用栀子粉来消肿止痛、凉血止血。怎么用呢?急性损伤、扭伤(比如关节扭伤)在两天以内的,把栀子打成粉,用烧开的水调一下,凉后敷在被扭伤的位置,一般几天就好了。如果是两天以上的一般要用白酒来调,调完了之后再来敷,这种对于急性扭伤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敷了以后可以看到皮下变成青紫色,淤血就被稀疏出来了,疼痛的缓解也比较快,整个关节恢复功能也比较理想。如果你简单的用冷敷、热敷或去医院用云南白药去敷还不如用栀子这个药来的效果好,这是大家在生活中可以用的到的有帮助的药。
  栀子在临床上的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也是有效的,这个也是小绝招吧。治疗烧伤烫伤轻中度的,就是直接用栀子捣粉,开水调成糊状凉了以后涂在患处,2-3毫米的厚度,等它蒸发干了以后,取下来还可以继续使用,这个能够迅速的止痛,一天用到3-4次,几天就可以完全痊愈,而且不容易遗留疤痕。再一个就是经常用一些药物打的针以后,血管出现坏死或者血管出现了一些炎症,例如脉管炎、静脉炎之类的,因为是血管损伤,疼痛区位是呈线条状的,这种红肿的疼痛也可以用栀子打成粉,然后用醋调成糊状敷在痛的地方,一天用到3-4次,连续用到5-7天的话一般就能好,若轻的1-2天就能缓解。这种因为用药或者操作不当引起的静脉炎症,普通是很难受的而且是不好处理的,用醋调栀子粉敷,是一个简单的办法,也比较好处理,大家有机会是可以试试的。再一个就是我们说的痄腮,腮腺炎,也可以用栀子打成粉,用米醋调糊敷在痛的地方,敷的厚度在1-2毫米左右,一天更换7-8次,连用三天,一般就能消肿止痛,完全可以好了。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到栀子的一些方法和办法。
  15. 夏枯草
  跟大家介绍一位医生用夏枯草治疗乳腺增生的一个经验方。吴奇瑶医生治疗乳腺增生的一个经验方,他的方名叫做重剂陈皮汤,就是剂量比较重的一个方子叫做陈皮汤,重剂陈皮汤。他用这个方子加减用运,治疗120例的乳腺增生的病人,就是以这个方子为基础,根据病人的特殊情况再进行一些加减运用,疗效还是很满意的。他这个方子是什么样的组成呢?我念给大家听一下,陈皮80克
  ,夏枯草、王不留行、丝瓜络各30克。加减是怎么加减的?热重的加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湿重的加半夏15克、茯苓30克;胁胀甚者的加香附15克、青皮15克;疼痛重的加延胡索15克、川楝子15克;苔黄厚腻的加瓜蒌30克、川贝母15克;辩证是冲任不调和的加鹿角胶10克、菟丝子20克;病程比较长的久治不消的,加橘核30克、穿山甲15克、海藻30克、昆布15克。每天一剂,分早晚2次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临床治愈81例,显效4例,好转9例,总的有效率达到了95%,也就是120例病人达到95%的一个有效率,所以说对于乳腺增生这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处方。我看过钟素慧发过一篇文章,也介绍过一个治疗乳腺增生的处方,跟这个处方十分相似,可能是稍微调整了一下。如果大家有乳腺增生的的这种情况,因为乳腺增生是太常见的疾病,大家可以试着去用用,陈皮用80克,这个不用担心,陈皮是不会出任何问题的,就是加减这一块大家需要注意,因为他是根据症状判断病人的不同的病机进行一个加减的调整,这个是需要大家去分析的。
  16. 决明子
  四川的于国俊医生有一个方子就是用来降血脂的,这个方子是:生的决明子30克,生的山楂20克,生的葛根20克。用决明子降脂泄浊为主,辅以生山楂化瘀消滞,葛根升清气。曾经验证过30例,这些患者平时没有什么明显不舒服的症状,都是在例行体检时检查出血脂比较高,验证的结果是服药20~60剂以后,22例的胆固醇降到正常,甘油三酯降低了1.05到2.08毫摩尔每升,其余8个人是因为服药以后,出现了大便比较稀或是拉肚子,停药没有复查,也就是说这个处方还是有一个明显的降脂作用。我们真正用到给病人降脂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的话我们就可以用这么个小方子,如果血脂特别高的,我们们在辩证的基础上可加决明子这个药物,特别是血脂或血压高,又有便秘的情况。
  17. 黄芩
  近代的(彭参能)老师,他也注意到了李东元治疗肺热如火燎,烦躁引以额,昼胜者,气氛热也,以一味黄芩汤以泄肺经气分之火。这个彭参能老师,在1958年的时候也治疗了一个病人,姓朱,这个病人是肺热咳嗽,痰里面夹血,然后胸部闷胀就像板结那样,嘴巴非常干,非常想喝水,气粗,舌苔黄,缺少津液。然后按照李东元的方法,以黄芩60克,用水煎,煎完一碗水,就服下去。根据彭参能老师的记载,这个病人当天服了药以后,第二天烧就退了,咳嗽咳痰胸闷胸结的感觉,一下子就都没有了。然之他就发出感慨说:足见前贤之方可法可施也。就是说,前辈圣贤的方法是可以效法的,可以学习的,确实是像他们记载的那样那么有疗效。通过李时珍个人的记载,还有彭参能老师的记载。他们两位中医,李时珍是个人自身的一个临床使用,彭灿能老师是治疗别人的。他们所描述的病症非常的一致,而且都是用单味的黄芩,水煎服,第二天就好了。证明金元四大家的李东元记载的这个,一味黄芩治疗“肺热如火燎,烦躁引以额,昼胜之,气分热也”,用一味黄芩汤,以泻肺清气分之火,这个记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重视的,也是真的经得起临床检验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如果我们在临床上见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去使用一味黄芩汤治疗这种肺热如火燎的情况。
  18. 黄莲
  一个是夜啼,夜晚哭闹不安。一个姓黄的小孩,59天,当时这个小孩的症状是什么呢,大便干燥,小便比较黄,脸色红,舌尖红,舌尖红表示心火比较旺,夜啼也就是晚上哭闹,给予黄连0.6克,生甘草0.4克,开水浸泡取汁。然后分多次喂得小孩吃,两天以后,小孩就可以安然入睡了。
  第二个是一个口疮的,一个王姓的小孩,94天,舌头上面有一个白色的溃烂点。口臭,流涎就是流口水。口渴,小便短黄,大便比较干结,给了黄连0.8克,生甘草0.5克,开水浸泡,两天就好了。
  还有一个姓郭的小孩,一岁5个月。经常流口水,流口水不止
  ,两个月了,胸口经常被流的口水浸湿。流的口水比较粘稠,口角有红有烂的情况,小便也是黄的,大便比较秽臭,给予了黄连12克,生甘草0.8克,开水浸泡取汁,还是分多次喝,喝完两包以后,口角流口水的情况就好了。随访20天没有复发的情况。再一个是治呕吐,一个姓周的小孩,16天。吐奶,一天吐四五次。而且吐出的奶是酸臭味的。嘴巴干。大便秽臭,小便比较黄,唇和舌头比较红,胎水黄苔,哦,生个,给黄连0.5克,生甘草0.3克也是开水浸泡,喝。然后就不吐了。
  就是说这个儿科专家王玉玲,非常善用黄连甘草这两味药,治疗小儿的,它的用量也比较小,而且是用浸泡给药,多次喂服,都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她所治的小孩的这些症状,其实都是湿热,特别是热性的一个疾患。也有心火的。都是偏热的一个情况用到黄连这个药。
  19. 黄柏
  治疗宫颈糜烂的。这个方子由两个药组成,黄柏和地榆,地榆是一个凉血止血的药,黄柏是清热燥湿的药。把这两个药等份,研末,直接将药粉喷到宫颈的表面,每天用一次,十天为一个疗程,它有一个很好的清湿热去湿毒的作用。对宫颈糜烂有比较好的一个作用,凡是这种如果是变成热性的宫颈糜烂我们都可以使用到,包括阴道的一些溃烂的情况,包括阴道口的一些溃烂的情况,我们都可以使用到这个方子,就是黄柏和地榆这两味药。这两个药等份打成粉,直接喷洒上去,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上是一个比较好用的配方。应该说是经得起临床检验的,所以大家有机会或者说有人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去试着用用。
  20. 龙胆
  蒋力基的一个经验。他喜欢用龙胆治疗膝关节的积液。蒋医生治疗膝关节积液,以前经常用“三妙四妙散”之内的一些处方,主要是治湿。一般效果比较慢,效果不是很好。后来这个蒋医生看了续名医内案这本书以后,他就发现这个龙胆是治疗膝关节积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药物,因为在本草新篇里面就说了,龙胆有利水,消湿,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有主骨坚的一个作用。蒋医生治疗过这么一个病患。一个女性青年,患风湿性关节炎,左膝肿痛。时有寒热汗出。查(B超,)肿胀显著。抽出来有淡黄色液体,量较多,有脓性的液体了。他用的方子是,龙胆24克,桂枝九9克,薏仁20克,牛膝12克,陈皮12克,生姜3片。吃了3天以后,患者的症状就有明显的好转。再吃了3天就完全康复了。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临床的思路。针对关节积液这一块的情况,去使用龙胆这么一味药物。龙胆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再说肝主金,跟关节这个联系,还是很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如果确实是因为湿热引起的这种关节腔的积液,可以考虑使用龙胆这一味药。这也是别人使用药物以后给我们的一个启发。这种疾病,目前在临床上应该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很多有膝关节的炎症,出现这种膝关节积液的情况。我曾经在实习的阶段也抽过,抽出来的液体是黄色的,比较浓稠的脓性的液体,这种如果关节问题,应该有发烧的一种情况,用龙胆应该更加的合适。这种方法我没有使用过这是蒋医生的一个经验,也是一个比较出名的医生的经验。如果有这一块的情况,确实是属于这种湿热型的,就可以考虑使用龙胆这个药物。
001NwA71gy6TPoQYivz8d&69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236

帖子

6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9
发表于 2016-10-24 22: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 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31 12:20 , Processed in 0.111417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