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3753|回复: 2

佛教中放生的深远意义(附放生简单仪轨)

[复制链接]

249

主题

1081

帖子

62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66
发表于 2016-3-30 18: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一切众生,佛性相同。放生是要我们在生活中以慈悲心去帮助身边的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在一个国家,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准,那就要看他对待动物的标准。对一切众生能够平等地爱护,才能证明一个人有好的德行。


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让一切众生安乐吉祥,这才是真正的放生。 在生活中,让身边的家人得到安乐法喜,这才是真正的放生。不恼害众生,就是放生。我们要把这颗慈悲心带到生活中去,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都要有慈悲心,这才是真正的放生。不仅是我们买一些鱼、鸟来放生,更重要的是把这颗慈悲心放大,放大到生活的每一处,每一刻,用这颗慈爱之心去关爱家人,关爱周围的每一个人,让他们能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让身边的每一个人能够相互敬爱。首先从我们自身做起,去尊重身边的人,引发他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那你所住的就是安乐,就是极乐,就是没有忧恼的世界。我们要把握时间。人一天当中最重要的时间就是现在,人只能面对现在,只能活在现在,活在当下。我们要认真地把握,把握好当下,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未来。


人的每一个现在,组成了人完整的生命。每一个现在都能明明白白,那你就是一个知命的人;每一个现在你都能够很理性地去决策,去把握,你就是一个运命的人;每一个现在,你都能有好的习惯,那你就会形成一个好的性格,你就是一个可以转命的人。每个现在都要谨言慎行,把握每一个当下,所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言而慎于行。”君子追求的安乐不是奢华的物质享受,是透过谨言慎行来减少烦恼,减少障碍,减少麻烦。这个时候,他所得到的安乐,才是真正的安乐。所以我们最重要的就是一天当中的当下。每一个当下都决定着你的未来,现在你所造作的因,未来都有结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在每一个当下,你造什么样的因,就注定你的将来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每一个现在都要谨小慎微。“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认真仔细地把握每一个当下,那么你的整个生命就会在你的掌握之中。我们在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人,就是我们面对的人、我们身边的人。我们要对他们尊重、信赖、关心、理解和照顾。因为身边的人是给你赐福的人,身边的人是给你降祸的人。尊重身边的人,他们才是活的佛。这才是拜佛,拜真佛。佛陀所以得到众生的尊重、礼敬,是因为他贵为太子而放弃王位,在一个重视阶级的**里打破阶级,平等地尊重一切众生,才得到众生几千年来对他的礼敬。那是因为他的心中没有阶级,没有分别,我们为什么得不到像佛陀一样的威信和庄严呢?就是因为我们存在分别心,我们的分别心制造了很多矛盾。这些矛盾伴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使我们无法快乐起来,我们的内心世界受到重重束缚。所以我们在心里要平等地爱敬一切众生。


这个时候你才能够对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生恭敬心,你才能够得到安乐。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能够给我们赐福的降祸的是身边的人,是我们的家人、眷属、朋友、同事,乃至于生活在我们周边的陌生人。你要用礼敬诸佛的心,去礼敬他们,去恭敬他们,这个时候你才真正能够生活得安乐,你才真正生活在极乐,没有忧恼。所以往生不是死了,是活着,是我们活的时候,快快乐乐无忧无恼,这就是往生最重要的意义。如果你活的时候不能安乐,无忧无恼,你临终之时去往生,是有很大障碍的。所以活的时候,如果能把握自己的思维神识,那么你就能自在往生。决定可以自在往生。往生是活的时候转一个心念,让自己的内心无怨、无忧、无恼。对我们来说,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周边的人快乐起来。周边的人快乐,那你才生活在极乐。如果只是你快乐,周边的人不快乐,你想极乐是这个样子吗?极乐世界是法界欢喜,众生欢喜,众生欢喜佛欢喜。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让身边的人快乐起来,尊重、爱敬、理解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生欢喜心,这才是真正的供养,这才是真正的离苦得乐之道。我们要把放生的这颗慈悲心带到生活中去,放一切生。在一切处、一切时,让我们周边的众生离苦得乐,这是大放生,真正的放生,是放生的意义所在。!





简易放生仪轨


    最简单最有效的放生仪规:
    1、称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念三遍)
    2、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忏悔。(念三遍)
    3、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念三遍)
    4、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念数遍)
    5、放生:希望你们,被放以后,获尽天年。临命终时,乘佛愿力,往生极乐。(念三遍)
    6、回向: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念三遍)(结束)

timg.jpg

含象生活 美满人生
微信:A87043043
QQ:4116971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主题

1081

帖子

62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66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5: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毕竟也是有情,或多或少会被一些名利蛊惑,从而做一些遗憾的事情。
记得十几年前在五台山居住时,曾在加提月与北京胡居士等5人,前去朝拜天台宗圣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第二天一早上山,过石梁,拜完五百罗汉应化道场下方广寺后,已经中午。准备下山时,看见一家餐馆的老板正要活刮一条蛇来烹饪。蛇大概有两米多长,地上的笼子里还关着一只。一问才知道是老板一早在山里面收的一对蛇。准备刮的一只是被客人点了要烧菜。看到蛇拼命挣扎的样子,内心实在不忍。于是问老板价钱,开价要120元一只,我还价一百一只老板就是不卖,说客人已经一百一只谈妥来烧菜,要买必须出120元。那时要自己拿出240元的确很困难,讨价半天,也没有说动老板。于是舍不得出钱的我最后只花了120元买了笼里面那只蛇,另外一只眼睁睁的看到被活刮了。当我把这只孤零零的蛇放进山谷的时候,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向我袭来,内心充满惭愧。本来一对活生生的生灵,就因为我的不舍,而生死两茫茫。

现在一些寺院爱搞放生,收很多的钱,到菜市场预定很多的鱼、鸟、乌龟等,然后热热闹闹的去一些风景名胜地放生。老和尚在世的时候常常反对这样做,他说这不叫放生,叫“发配”。因为你要放生,量大就要预定,所以别人就要去打更多的鱼,捕更多的鸟,最后被集中发配,这是形式主义的错误理解佛法,是受名利心的蛊惑。


放生需要随缘。修行与不修行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把握好缘分。该做的时候认真的做好,不该做的时候,坚决不要去犯。怎样才能判断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不是随缘呢,就要看我们内心是否慈如大海,而不受名利的蛊惑。

含象生活 美满人生
微信:A87043043
QQ:41169717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主题

1081

帖子

62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66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5: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将被捕获之鱼、鸟等生类放之于山野或池沼之中,使其不受人类宰割、烹食,此之谓‘放生’。佛教徒在放生之时依仪式进行的法会,即为放生会。《梵网经》卷下云(大正24·1006b)︰‘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中略)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放生会即依上述经文之精神所形成的法会。我国自南朝齐、梁以来,佛家即盛行断肉之说。梁武帝曾下诏禁止杀生,又废除宗庙供献牺牲之制。《金园集》卷中记载,梁·慧集游历诸州时,曾烧臂乞钱放生。《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亦载,智者大师曾于天台山设放生池,并劝临海渔夫放生,又为鱼类传授三归依,讲《金光明经》、《法华经》等,以结法缘。此乃我国天台放生会之滥觞。此后即盛行不衰,在今日之台湾佛教界,仍然风行。


日本的放生起源,始自敏达天皇七年(578),剀命于每月之六斋日施行放生。其后,天武五年(676)、持统五年(691)、文武元年(697)、养老五年(721)、神龟三年(726)各有施行放生之例。若就放生会而言,养老四年(720)于宇佐八幡宫所行者,方为其滥觞。天延二年(974),放生会移至石清水八幡宫举行,此后乃成定例。


有关放生救护之法,在佛典中颇多记载,如《金光明经》卷四〈流水长者品〉记载,往昔佛为流水长者时,见池水枯涸,成千上万之鱼皆濒死亡,长者乃乞王以二十大象盛水救之,又施予食物,复为解说大乘经典,诸鱼闻后,皆得生忉利天。《六度集经》卷三亦记载,往昔佛为大理家时,见市人卖鳖,以百万价赎之放生之事。此外,《杂宝藏经》卷四〈沙弥救蚁子水灾得长命报缘〉记载,一沙弥见众蚁子,随水漂流,命将欲绝,遂心生慈悲,自脱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蚁子,置高燥处,遂悉得活。沙弥以此因缘,得延命之果报。


近数十年来,台湾佛教界颇盛行放生活动。然而,由于部份寺院或佛教团体在放生活动之前未能详细规划,因此,常发生适得其反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有下列数类︰


(1)环境适应不良︰主持者未能为所放生之动物寻觅一适当之环境,而只是随意选择山林或河流放生。结果该类动物往往因环境适应不良而无法存活。譬如有一团体将所购得之鸟类载运到台湾中部的惠荪农场放生,不数日后,这些被放生之鸟类即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尸横遍野。


(2)准备工作不完善︰有些信徒在寺院法会之集》、《佛祖统纪》、《大明三藏圣教目录》等五部,及《南藏》‘竟’函的《梵本大悲神咒》、‘石’函的《大方广圆觉经略疏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集注》等书,而增加《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序赞文》、《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感应歌曲》、《历僧传》、《大明三藏法数》等十一部。其后,神宗之母慈圣宣文怏皇太后更印刻四十一函四一○卷补入,故本藏续藏合计有六七七函,外加一函目录。


《嘉兴藏》是由密藏道开等人发愿雕造,万历末年于嘉兴楞严寺流通的。一称万历板、楞严寺板,或称密藏本。万历十年道开南游,始发刻藏大愿。十四年春于长安与居士十人谋募缘之事,又自定北南旧三藏对校之规则。起初与幻予(或作余)于五台山紫霞谷妙德庵共兴其业,真可、德清及几位居士协助。不久,道开隐遁,由幻予代之。继而幻予亦示寂。主事者交迭相继,最后迁于嘉兴楞严寺。至清·康熙十五年正藏部份始全部完成。


《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二册所载的《藏版经直画一目录》即为《嘉兴藏》的目录,初标‘遵依北藏字号编次画一’,专依《北藏》的函号而编次,部卷与《北藏》同。函数有二一一函。在上列三部明藏之中,以本藏的流传最广,日本的《黄檗板藏经》即其复刻。其后,《嘉兴藏》又雕造续藏经数百部。所收主要是和代撰述的经疏、宗典、语录、史传、杂录。


《嘉兴藏》改变历代藏经折装本的传统,采用方册本,以方便佛典之流通,对后代佛经装帧形式影响颇大。又,其每卷末页刻有施刻人的施刻愿文,写、校、刻工的姓名,雕板的时间与地点,本卷的字数及用工银两等,对研究和社会经济有一定的价值。此外,《续藏 □》、《又续藏》搜集大批藏外典籍,为研究中国明清文化保存甚多宝贵资料。


此外,有明一代除上列三板之外,尚有其他藏经的雕造,如道开的〈募刻大藏文〉所述的《武林藏》,《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第九四八杭州府部汇考、余杭县化城寺条所说的‘万历中,僧法铠主刻藏议,藏置化城,募金恢复,吴方伯捐俸,造藏板房二十余间’等等,不过其印雕年代、刊刻经过俱不详。


[参考资料] 《释鉴稽古略续集》卷三;《大藏拓本考》;《御制大藏经序跋集》;《佛教圣典概论》;李圆净〈历代汉文大藏经概述〉、道安《中国大藏经雕印史》(《现代佛教学术丛刊》{10});蓝吉富《嘉兴大藏经研究》。

含象生活 美满人生
微信:A87043043
QQ:41169717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5-31 05:51 , Processed in 0.122356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