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1546|回复: 0

生姜治这六种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复制链接]

738

主题

908

帖子

25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0
发表于 2023-1-18 22: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临证常用生姜止呕。
李杲曰:“孙真人云,姜为呕家圣药。盖辛以散,呕乃气逆不散,此药行阳而散气也。”如胃寒引起的呕吐,可用生姜加半夏治之;胃热引起之呕吐,可用生姜加黄连治之;对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可用生姜加竹茹治之;对于痰结于胃之呕吐,可用姜汁加白蜜治之。
临证治各种胃病,常以生姜加大枣作为药对应用之。盖生姜发汗、和胃;大枣益气和中。生姜加大枣有调和脾胃、滋养营卫之功。生姜加大枣可用于外感病中,以调和营卫;亦可以治脾不健运,两药合起调补脾胃之作用。
笔者临证亦常用生姜治咳,主要用于肺寒咳嗽,但并不只是用生姜治疗肺寒咳嗽,如治疗多年久咳、虚劳咳嗽,亦常用生姜。临证用生姜治疗肺寒以外的咳嗽,一要注意辨证,二要注意配伍。对于肺癌,也可作一定的配伍后用生姜。
由于临证可单用生姜切片,也可绞汁用,或制成姜粉、姜茶、生姜油等,应用比较方便,故多用之。唯应用时必须注意是否腐烂,生姜若已变质,则坚决不能应用。因为腐烂的生姜中含有有毒物质黄樟素,对肝有剧毒。
1.治疗感冒
若感冒以受寒为主,患者年龄较轻,素体健壮,无反复感冒病史,无感受“风温”史,可考虑为普通感冒,常用生姜治之。若感受“风温”,患者年幼或年老,素体虚弱,可考虑为“时行感冒”,则不宜用生姜治之。
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重,鼻塞流涕,咳嗽,痰稀,舌苔薄白,脉浮,则可治以宣肺散寒。
常用处方:生姜12g,荆芥10g,防风10g,柴胡10g,紫苏叶6g,羌活10g,杏仁10g,枳实6g,薄荷3g,甘草6g。
方中生姜散寒解表。由于感冒可引起肺炎等诸多危重病证,故治疗时必须用足量,以能及早控制症状,争取及早治愈。表寒严重,可用桂枝;有湿,可用陈皮、苍术;咽肿,可用板蓝根、牛蒡子;咳嗽严重,可用前胡、桔梗;脘腹胀满,可用陈皮、半夏。
本证型属表寒,故可用散寒解表之药治之。一见感冒就用板蓝根冲剂之类并不合适。
2.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若症见腹痛腹泻,便有黏腻之物,烦闷不欲食,脘腹喜暖,舌苔白腻,脉弦滑,可治以平调寒热、益气和胃。常用处方:生姜12g,大枣10g,乌梅10g,黄连3g,党参10g,白术10g,当归10g,白芍10g,吴茱萸10g,木香10g,枳实10g,神曲10g,甘草6g。
生姜在本方中起散寒和胃作用。
3.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临证治疗本病时常用生姜。盖生姜能“发散”(《本草纲目》),能疏通气机、温通经脉而激发肾阳,故可治本病,而本病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精神抑制及血流运动部分受阻有关,古代医家有认为生姜能“去臭气,通神明”,故可用生姜治疗本病。
如症见阳痿不举,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胆怯易惊,舌苔薄白,脉弱细,可治以温肾固精、安神定志。常用处方:生姜12g,熟地黄12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五味子10g,杜仲10g,党参12g,牡蛎15g,甘草6g,大枣10g。
如症见情绪抑郁,阳痿不举,胸闷腹胀,食少便溏,舌苔薄白,脉弦,可治以理气活血、疏肝解郁。常用处方:生姜12g,柴胡10g,白芍10g,当归10g,白术10g,茯苓10g,川楝子10g,甘草6g。
如症见阳痿不举,阴囊潮湿,下肢酸困,小便黄赤,舌苔黄,脉数,可治以清热化湿、助阳起痿。常用处方:生姜12g,龙胆10g,黄芩10g,柴胡6g,车前子10g,当归10g,续断10g,杜仲10g,甘草6g。
治疗本病时,切忌不作辨证而一味补肾壮阳。
4.治疗颜面神经麻痹
若症见突然口眼㖞斜,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肌肉酸痛,苔薄白,脉浮紧,可治以祛风散寒、解表通络。常用处方:生姜10g,杏仁12g,白芍12g,防风12g,川芎10g,白附子3g,甘草6g。
汗出较多者,可加黄芪;舌质紫暗者,可加丹参;舌苔白腻者,可加陈皮、车前子。
若症见突然口眼㖞斜,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有时见肌肉酸痛,舌苔薄黄,脉浮数,可治以解表通络。常用处方:生姜10g,川芎9g,白芷12g,黄芩10g,忍冬藤15g,羌活10g,甘草6g。若口角流涎者,可加石菖蒲;耳周疱疹明显者,可加栀子。
若症见突然口眼㖞斜,口角流涎,眼睑闭合不全,舌苔白腻,脉浮滑,可治以解表化痰通络。常用处方:生姜10g,白附子6g,全蝎6g,胆南星10g,石菖蒲12g,防风10g,甘草6g。面部麻木明显者,可加丝瓜络。
若症见口眼㖞斜,面肌不仁,病延日久,舌质紫暗,脉细涩,可治以祛风活血通络。常用处方:生姜10g,红花10g,川芎6g,全蝎3g,丝瓜络12g,甘草6g。口角流涎者,可加鲜竹沥;面肌痉挛者,可加地龙。
5.治疗子宫脱垂
若症见子宫下移,劳则加剧,小腹下坠,四肢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虚细,可治以补气提升。常用处方:生姜10g,麻黄10g,党参10g,升麻10g,柴胡10g,川续断10g,金樱子10g,甘草6g。
以生姜为主药治疗子宫脱垂,常可见效,但较易复发。一般在复发时,可再予以生姜为主药的方剂治之。
6.治疗多汗症
中医认为人若感受外邪,可致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而汗出。虽说生姜可治外邪引起之多汗症,但生姜本身不是止汗药,故临证多以生姜加白芍治之。生姜与白芍同用,一散一收,可达止汗之目的。另外,生姜在治疗多汗症时,可以配以止汗药,以加强疗效。然止汗药多有生津作用,药性较为滋腻,故临证在与生姜配合时,不可用止汗生津之力较强的药。临证常用生姜与防风、浮小麦配合治疗多汗症。
对于颜面汗多、舌苔薄白、肢体浮肿者,治以解表止汗。常用处方:生姜10g,白芍6g,白术10g,五味子6g,防风10g。全身汗多,舌苔白,脉缓,可治以调和营卫。常用处方:生姜10g,白芍10g,生甘草6g,大枣10g。
若见头汗多而余处无汗,舌苔白,脉浮,可治以解表止汗。常用处方:生姜10g,白芍10g,桔梗6g,陈皮6g,紫苏叶6g,甘草6g。
凡用生姜治疗之多汗症,有时亦可用桂枝治之,但用生姜治疗之多汗症,其所辨邪气部位要比用桂枝者浅。临证辨治多汗症,重在辨引起汗出之邪气所在部位。若邪已入内,诸如气阴两虚、肝郁气滞引起之多汗症,则不用生姜治之。


image.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6-3 07:25 , Processed in 0.122706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