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2690|回复: 0

不分教派

[复制链接]

302

主题

315

帖子

13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40
发表于 2015-1-7 11: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专访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所谓佛的化身,事实上是--
因众生的善业所感生。
只要世界上的一些众生虔诚又有信心,那化身佛自然就会显现;如果众生贪、嗔、痴等各种烦恼炽盛,那就会见到各式各样恶形恶状的人,
事实上,他们也都是化身。




问:请问转世喇嘛是否在前世的基础上继续修行,或必须重新开始?
答:这要看转世喇嘛个人而异。


金刚乘与大、小乘的差异处
问:金刚乘强调证量,并认为密乘要比大、小乘殊胜。但菩萨道以救度众生为已任,而金刚乘行者却强调即身成佛,是以在未证果前,需要生生世世不断地全心投入修行,那么在救度众生上,是否不如大乘来得直接有力?
答: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以菩提心而言,一般所谓大乘与金刚乘并无不同。密宗之修行,无论称为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或任何次第,其目的乃在帮助一切众生,这个目标在任何时候都不改变,这在大乘和金刚乘而言并无差异。

问:那么在救度众生的实际行动上,是否会比一般大乘为少?
答:不会。我认为比大乘更多。
因为在大乘中,有很多戒律必须遵守。但金刚乘的修行道路却更宽广,没有任何地方不能修行或利益众生的;虽然说金刚乘本身也有一定的规律要遵守。
举例而言,大乘不太重视利用忿怒的方法来帮助众生。可是这在金刚乘中并不排斥,只要对众生有帮助,任何方法都可以加以利用。因为有某些众生,是没有办法用慈悲或是微笑的方式去救度;这里的慈悲是指一般我们认为一定要采取微笑方式的慈悲。举例来说,如果现在有一条牛,它就站在悬崖边,你是没有办法走过去告诉它说,“唉啊!你往后走吧!不然马上就掉下去了。好危险!”因为它根本就听不懂你的警告。如果你仍想救这条牛的话,唯一能用的方法,就是拿鞭子把它打走,尽管救牛的动机是慈悲。所以对烦恼、愚痴的众生,只有用忿怒的方法降伏他们;在金刚乘中,可以看到很多忿怒相的佛像。这样也很好,因为实际上这个时代忿怒的众生是要比平和的众生多得多。
还有一些增益的修行,例如修财神,可以带来财富,然后从这也可得到成就,像这样的修行方法,大乘中也不太重视。一般说来大乘是要抛弃、远离财富的,但是佛经中却有如下的说法:假使一位比丘没有任何贪欲的话,那么是可以拿取如须弥山那样大的金子。
为什么金刚乘的行者,并不排斥这种增益法--即让自己更富裕的方式,来助人成佛?因为一方面,这些财富可以帮助很多众生;另一方面,有的众生原来对财富就有很深的执著,如果要这些众生不执著并放弃各种财富而好好修行,这恐怕很困难!假使非要这些众生放弃财富修行,他们不但没办法接受佛法,更有可能进一步排斥佛法。那么,如何救度这类众生?
这在小乘而言,除了放弃,或不断说服他们应该抛弃欲望,是没有其他办法的。但金刚乘因为有很多不同的修行方法,所以它可以让这些众生不要抛弃对财富的欲望,却强调应该利用这种执著,转变成修行的力量。金刚乘便是以这种方法来帮助某些众生。

所谓化身佛是众生心识的投射
问:如果成佛以后,就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救度众生,为什么很多的大菩萨却不愿成佛呢?
答:不!他们并不是因为有意保留疑惑、烦恼以致不能成就。佛因智慧故,不住轮回;因慈悲故,不住涅槃。菩萨并非有意要留下一些烦恼不去除而轮回;菩萨之所以轮回,是要以救度众生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清除最后的那些烦恼。

问:以业力而言,化身佛根本没有任何因缘可以使他进入六道,那么如果要来救度众生,是否要先经过染污?
答:不是这样的。佛的化身,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如同耶稣生在世界上是由外界来的。所谓佛的化身,事实上是因众生的善业所感生。因此,只要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众生虔诚又有信心,那化身佛自然就会显现;如果众生贪、嗔、痴等各种烦恼炽盛,那就会看到各式各样恶形恶状的人,事实上他们也都是化身。
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见地存在,但对佛教徒而言,重要的并不是谈论何种见地,而是谈论见地的是什么人。谈到化身佛,重点不在化身,而是在那些对佛有信心、虔诚的人。我们已经染污的心灵,认为佛来了,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来了。照小乘的说法,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叫悉达多太子时,是住在资粮位;但依照大乘的看法,释尊其实早就成佛了,只是为了要示现给众生看,所以再来娑婆世界,这是为了要帮助众生。
照密宗来看,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释迦牟尼佛来了,或什么是释迦牟尼佛。这完全是我们心的投射,由于把对他的崇敬、信心投射出去,所以我们便看到或认为有一个释迦牟尼佛来了,这完全是心识的投射。

问:依此而言,所谓化身佛,是我们自己心识投射出来的;那么为什么有些转世的喇嘛,被称为是某某菩萨或是什么佛乘愿再来?
答:那就是因为众生对他们有这样的信心。所以说,假如你真的认为嘉华仁波切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他就真的是观世音菩萨--那是指对你而言。不要说是嘉华仁波切,就像是我自己,虽然充满各种染污,可是如果一个人对我深具信心,认为我是文殊菩萨或观世音菩萨,则对这个人来说,我就可以是文殊菩萨,就可以加持这个人,使他成佛。
可是如果有人认为我是假的文殊菩萨转世,是一个罪恶的人,对于抱持这种想法的人而言,我就足以伤害他们了。对佛的堂弟提婆达多来说,佛从来不曾是一个好人;这并不能表示佛是好的,或是坏的,好与坏完全来自于那位看佛的人是采取何种价值观!
虹光身、实体明妃定义的澄清
问:如果没有经过实体双运的话,是否能自在证得虹光身?
答:可以。得到虹光身有种种不同的方法,修六度或十度也一样可得到,就算是修大乘菩萨道,一样也可以证得虹光身。其实虹光身就是你证悟到自己乃是空和明的合体,因为虹光本身是空的,可是它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又是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

问:在领受无上瑜珈密四灌顶时,据书上所言,需要明妃的配合。但就我所知,目前在台湾并没有这种的仪式;那运用观想或是其它的方式,是属于方便法?或是仍为究竟法?
答:无上瑜珈密四灌顶所用的明妃或空行母,有外、内、密三类,而内、密两种空行是更重要的。
自己的智慧就是内、密的两种空行母,而自性方便就等于是内、密的两种勇父。一般说外空行,就是指实体的明妃。除非金刚弟子实在难以认识到内、密两种明妃,在这种情况下,才必须依赖外空行(或实体明妃)。
但,很多人认为所谓的明妃或者空行母,是女性,是位漂亮、美好的女孩,这种看法相当混浊,很不正确。“明妃”,其实是要比上面所讲的定义更微妙的。

问:现在人大部分都没有采用实体明妃这种仪式,是否表示(意味着)现在已经不需要?
答:对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当然是需要。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一定不需要,不过最好是不要随便去使用这种方式。

问:虹光身代表的果位是什么?
答:可以说已经证到十三地,即最高佛位。

问:虹光身与所谓天色身有什么不同?
答:一样,只是使用的名字不同罢了。使用不同的名字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众生的根器有别,有的人喜欢叫它报身,也就是刚刚提到的天色身。由于报身在大乘经典使用次数频繁,所以很多人认为报身是最好的说法;但是如果我们对报身执著的话,那就如同我们执著自己的姓名般没什么差别。
因根器不同而有解脱道与方便道之分
问:法身、报身、化身可同时证得,或必须分别证得?
答:依大乘而言,当然是同时证得。但照金刚乘,尤其是宁玛派(即红教的教授),根本不必去证得什么,它原本就已经在我们身上,重要的是要实际上真正的知道。

问:在无上瑜珈密是照气、脉、明点的次弟修持,如果这是方便道,那么应该还有一个解脱道;现在的人似乎直接修持解脱道较多,是否表示他们逾越了这个修行次弟,或者方便道与解脱道,只采行其中一个即可成就?
答: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直接修大手印?那是因为他们是最上根器的人。但对很多众生而言,尤其是现代人有一开始就只想修最高法的趋向,如果今天询问各位要求什么灌顶?是事部的观世音灌顶或是无上瑜珈部的喜金刚灌顶?我想,“接受喜金刚灌顶”是一般人最可能的回答。
密乘在台普传之流弊及对治方法
问:现在,常常有很多仁波切来台,而灌顶法会也相当频繁。事实上,这些仁波切也许根本就不认识弟子是谁,在戒律上来说,上师对弟子不是应有清楚的了解吗?为什么现在会如此呢?
答:我并不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但这样做是不对的,至于说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只好去问当事人了;信徒是应先研习经论并仔细观察上师的。
但如果说每位上师都像我一样,经常批评别人这个不对、那个不好,说你们一定要仔细观察上师,那究竟要观察多久才能受法?如果一定要有这样的要求,就(则)没有人敢修学金刚乘了,因为大家都不愿过苦日子。对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尽量给予开示而避免给人灌顶;但通常开示时,来的信徒就很少,而灌顶时就有两、三倍的人前来,尤其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对他们而言,所谓学佛,好像只是学供桌上的供杯要如何放、怎么打坐、念什么咒、要怎么念……等而已,如果向他们开示的话,他们当场就睡着了。
对这样的情形,便只好给他们灌顶,在灌顶中向他们说法,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在这次十天的教授,法会中有很多年轻人都蛮实际的,我喜欢。有些人具备大乘的基础,我觉得很好;有些是金刚乘的弟子,其中当然也有不错的,但优秀的并不多。
很多密乘弟子把金刚乘当成占卜看相的工具,金刚乘在他们的手中变得非常狭隘。尤其是很多年纪大的人,好像修得很好,但他们并不在乎怎么修学、怎么了解,他们只在乎怎么念咒;当然如果他们很有信心,这样做也还不错!
我认为年纪大的人也应该影响年轻人多从事佛学研究,如果年纪大的人不影响他们,年纪轻的人受益就有限。

问:如果这些人对金刚乘并不是有很深的了解再来学习的话,是否说这些人根本就不适合修金刚乘?
答:当然,你讲的也对,但如果他们已经来了,我们也不能放着他们不管,因为他们也是众生啊!既然我们强调发菩提心,要利益众生,而他们既然来了,就不能把他们赶走。我应该要做的是教授他们佛法,请他们仔细研习佛法,然后好好修行。
离开概念,无死虹光即身体的实相
问:无死虹光身如何证得?
答: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如修六波罗蜜、十波罗蜜或金刚乘的方法都可以。什么叫波罗蜜呢?就是到达彼岸、超越的意思,当你超越以后,当然你就无死。

问:虹光身化光的次第如何?从那一部分开始化光?
答:不是这样子的,前面说的虹光身是超越我们一般的概念,可以说是我们身体的实相。其实在大乘也谈到,唯一不同的就是一般大乘是因乘,以因为主,所以他们并不这样讲。
实际上,现在你也在化光,你身体的实相就是空和明。《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是虹光身啊!

问:那么像莲花生大士的虹光身照片,为什么是从脐轮化出一个光轮?
答:这是画家的概念。同样地,这样做是为了吸引众生,当然这也是好办法。也许现在应该把它变成可见的光电影片,在很多戏院上映。我们以为是真的,事实上那只不过是画者的概念,他的概念是希望用画来吸引人学佛,并不是表示那就一定是,或一定不是,并不是说画上从脐轮开始,就一定从脐轮开始,那都只是我们的概念。

宁玛、萨迦、格鲁三派大圆满见地的不同
问:大圆满、大手印、道果的见地有何不同?
答:这些都是不同的名字,但它们趋进见地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举例来说,大圆满的教授是为最上根的人而准备,而道果教授的对象是最上根及资质不错的弟子。像道果教授中到的四个共加行,有所谓三种见地或现观,第一种见地是不净见地;但在大圆满,则从来不谈这些,他们只是提佛的境界是什么样子。而道果,却先谈前面的各种见地,然后再谈最后的果;大圆满却(则)只谈最后的果位,不太谈前面的各种见地。
像道果中有顶礼上师传承、礼敬喜金刚等说法;虽然大圆满中也有礼敬,但礼敬的方式完全不同,而说自己就是普贤王如来,如果真的能知道、证到这一点,就是最伟大的礼敬。
大手印主要是谈明,也谈空。所以尽管大手印、大圆满、道果见地它们的名字都不一样,其实究竟目的皆是相同的。

问:他们在修法上是否一致?
答:有一点不一样,像萨迦派也许会告诉你,去找找看你的心是什么?而宁玛派则会叫你去研究一下,心的实相是什么?事实上这两个意思是一样的。当然也有点不同,因为有些人喜欢想他的心是怎样的,而不是喜欢想心的实相是什么。

问:格鲁派的见地是什么?
答:在格鲁和萨迦本身,为了要增加彼此的了解,所以有时会辩论,但并不是那么重要。
萨迦派认为修行不需另外创造出一个空性来,但格鲁派(黄教),则强调在修定时,应该要摧毁分别见地,造出空 ;这是萨迦和格鲁主要的不同。
宁玛和萨迦之间,没什么文献记载的辩论,但他们在发展空性见地上,有所谓“自空见”和“他空见”之不同。如果以自空和他空来说,多半格鲁派是自空见,竹巴噶举也是自空见,噶玛噶举是他空见,萨迦派有的持他空见,如萨迦秋登,另一个萨迦派学者叫都润巴,这个人是持自空见,很多宁玛派持他空见。
所谓“自空见”是说佛性本来是空;“他空见”是说佛性本身不空,但对无明来说他是空的。这样子的话,可以说有一种无意识的辩论。
当然噶举(白教)和萨迦也有一点辩论,象止贡噶举派和萨迦派在戒律这方面有辩论。其中止贡派大师说,比丘戒是属心戒,一直到破戒才会消失。
不过这都只是游戏,他们所有见地都是好的,只不过是趋进的方法不同。一个会读书的人,如果读到这些见地,读得愈多信心反而愈强,因为这些见地都很好,可以使你了解佛法;对一个不良的读者而言,当然也会增加他的贪、嗔、痴。
深层的密法唯实证者能生起觉受
问:像传承或者是上师自己证到的境界,这是我们根本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判断、选择有资格的上师呢?
答:使你见到自己本性的人,就是你的上师。像密勒日巴,起初在宁玛派的大圆满成就者那里学法,接受了很多灌顶,但毫无觉受生起,他的上师便建议他到玛尔巴译师那儿学法,当他一听到玛尔巴的名字,全身立刻生起特殊的觉受。

问:最后我帮别人请问一个问题,如果已经如实趋入中脉,烟等十项如实现证,无修觉受自在生起,如何圆满瑜珈、生起我生法忍、般若自在、大悲如幻六道?
答:对不起,这是秘密,我不能告诉你。

问:如果密法有一些是秘密的话,那为什么很多人都公开普传呢?
答:我也不懂,但对顶果钦哲仁波切、敦珠法王、萨迦崔津法王、大宝法王、嘉华仁波切,我相信他们知道,因为这几位都是大菩萨,他们当然知道弟子中有什么根器的人。但别人是把佛法当做生意一样,以示与众不同,他们不知佛教哲学为何,又没有别的东西可教,而教这些的确比较容易,一般人也比较想学,而且可得到好的名声!

之二
问:可否请您说明三宝的含意?
答:一般而言,佛就是已成正觉、功德圆满、圆满一切佛之特质,并清净一切染污(譬如由无明而起之)的人。
当然啦!佛的定义有许多种,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来认定佛是什么?以及如何使人成佛?我们可看到佛教中有许多派别,如小乘:释迦牟尼佛在菩提迦耶诞生到此世间,事实上佛和我们众生的诞生一样,但他遇到老师,并从他的老师那接受教法,且加以修习、克服许多障碍,最后终于在菩提迦耶成等正觉;当他在释迦族时,身为悉达多太子,那时他尚未成佛,仍然是个菩萨,此后经六年苦修,到达菩提迦耶时始成正觉。接着是大乘:他们的定义有点不同,认为释迦牟尼佛早已成佛,但他是一个象征,真正的佛是法身,释迦反尼所做的便是示现给众生看,示现成佛给众生看并且示出成佛之道,以使众生了解,因为痴愚的众生很难真正了解佛是什么。
什么才是真正的佛?也许我们可等一下谈到,但真正的佛是超乎我们的概念之外,是很难让每一个众生都了解到的。因此需要化身,化身佛使人们看到时有信心,如果没有信心,佛只是一个历史人物罢了!化身佛事实上早已成佛,他只是来示现的。

问:什么是金刚乘中佛的表现法呢?
答:跟大乘佛教几乎相似,他们也认为释迦牟尼只是来示现的,事实上他早已成佛。
我们刚说到三宝?(对)
法,这个字在梵文中的意义有很多,简单的说是去持有、保护的意思,这两个定义现今被佛教徒所引用。一般而言,法有两种:教法和证法;法对许多人来说,像是一本书或佛的教授,这没有错,但真正的佛法并不是一种知识、语言或概念性的文章,而是我们生命的实相、现象的实相和事实,生命的真理、来世的真理和现象的真理,因为我们关切的是现在生命是什么?未来生命是什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甚至我们常不自觉地寻问这些问题。为了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许多偶像论者、哲学家都在努力,佛教亦同。所以也许可说真正“法”就是趋近实相的方法;或者说“法”就是实相,而佛所说的就是方法,依之便可向诸法实相趋近。
常有人以为佛教徒必须崇拜佛,摆设佛像然后崇拜他,这有些不正确,其实他们并不是因佛拥有权力、超自然力等而向他崇拜;在佛教中我们有佛像或佛相,向其表示敬仰甚至供养他,是因为我们尊敬他的教法,如果我们思惟他的教法,可藉之得到喜悦平和或成正觉,正如我们敬重优秀的顾问,因为他给予好的忠告,所以得到我们敬重,而为了表示我们苑鸬木粗兀虼宋颐丘б浪?
现在再谈到"法",一般说来,佛陀所给予的教法超过八万四千法门,这就是我们所说许多佛经的来源。这些教法可分为大乘和小乘两部分,再细分的话大乘中仍可分为两种教法:一种教法较强调"因",由因地起修以至证果,另一种则较倾向于"果地"上;前者我们一般称为大乘,后者称为金刚乘,因为它较多提及果地本身;在大乘中我们修行六度圆满(圆满六波罗蜜),然后成正觉,但金刚乘中说到你已经是佛了,唯一需要做的事便是认得他,这是因地和果地起修之不同。
问:再谈谈僧宝吧?
答:僧侣是法的实修者,僧伽分为许多种,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小乘行者认为僧伽是受过出家戒的人,如和尚和尼姑;但金刚乘中则不仅如此,僧伽也可能是在家修行者,只要任何为众生工作而依慈悲心、志求佛果的想法来帮助众生的人,就是僧伽;当然僧伽可分很多层次,依其智慧、悲心之圆满程度而分。

上师的重要性
问:众所周知上师在金刚乘中十分重要,可否请您解释其重要性何在?
答:Guru这是梵文,意为老师。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需要老师,需要建言。如你所说,金刚乘中很强调上师,甚至对弟子而言其重要性超越一切诸佛之上,这是有道理的,即使千佛出世而未得值佛,但佛陀教法依众生之环境,所能接受程度而教,因此对弟子(学生)而言,上师的慈悲超越一切诸佛。
但是在此摩登时代,对上师的信心、奉献等概念并不易被接受,因为每个人都被教导要准备独立,并且我们的环境和社会也必须如此做,自然地我们想独立,太多的环境使我们独立,过民主的生活,没有人想依赖别人,没有人愿意由上师来决定弟子的命运;但无论我们多么想要独立而不愿顺从,但我们总是在接受别人的命令,你看我们的家庭导致命令的出现,欲从别人的身上寻找实相,所以我说我们常依赖他人,虽然我们想要结束依赖而独立,但不论你是谁总是依赖别人,即使你有许多机械常识,你的国家是超级强权,你仍然依赖别人、别的国家、别的社会。
现在人们非常熟知佛陀告诉了我们一些在生活中可采行的事,在此人们用各种方式依赖时,我们何不依赖一个能给你精神导引,告诉你生命道路、慈悲和圆满觉悟的人,这比依赖教你一些不恰当的观念,令你不自觉地痛苦的人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各派的修行,内在的成长上,上师重要的原因。事实上在许多显宗的经典中说到"自己的智慧便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没有人可为你做决定。"但我们可看到,我们的智慧非常无知,并不以上述的方式运作,而无知却成为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某些能训育我们生命的人。
然而,在各方面我们接受一个人或社会的号令,例如我们一起吃饭,有礼貌,这被认为是好的,一个绅士和淑女所应具备的,但我们并不一起上厕所,对吧?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理由说我们不该(能)一起上厕所,我们既然一起吃饭,何不也一起上厕所呢?但我们并不如此做,是因为社会觉得这是不好的,如果你要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则不会得到社会的信赖,自然地在今日社会中,我想做个绅士,你想做淑女,为了成为绅士和淑女,我们一起吃饭但不一起上厕所,看到没,我们不自知地接受社会之法律和规定,而如此的规定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法律或礼不礼貌是由社会或个人所制订的,而我们相信它并努力研读和练习之。
问:我们如何寻找上师?一位好的上师必须具备那些特质?
答: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现在有很多人想要有一个好上师,并且成为一个人的弟子一定有一些仪式,像剪下一点头发、皈依等等,但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呢?就如同结婚、恋爱是两回事一样,结婚必须要有仪式,否则婚姻并不完全;但对恋爱来说,没有人可说这是你将恋爱的人,没有人可指引你恋爱,如果你遇见某人,你被自己的感觉所动,你就自然地恋爱了,为什么呢?因为其中有过去世的连结,知觉上的连结。
上师也是如此,当你看到某位上师,你很喜欢他,他好像你的老师或精神上的伙伴一样,那么你自然地就会有信心,当他教导你时,无论他教导什么,都使你了悟现象的实相,而进一步走向究竟觉悟,那么这个人就是你的上师,无论有没有仪式、他是不是仁波切或被认为是伟大的老师。但我们总是由广告宣传来引导意念,判断他是否是伟大的老师,可是这并不表示他或她认为的伟大老师就是你的老师,其实真正可以给你一些话,使你了悟诸法实相或成等正觉的那个人,才是你的上师。

问:请问六道轮回和业力的关系?
答:业是因,而结果或其影响便是六道轮回,其中因善、恶业又分为下三道--地狱、饿鬼、畜生,上三道--天、人、阿修罗,业善乃因好的动机、行为,如赞叹别人很好等。
问:请问六道存在于那里呢?
答:在许多不同种的教法中有不同的说法,但一般人认为地狱是在我们所居住的地面下,在某些特定经典中提到地狱乃在于菩提迦耶的正下方,或在海下。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很聪明,很多人一直以为地狱是存在于特定的某个地方,它是依你的所在而定,譬如你在那里做了某些恶业,便可能投生到地狱,在你死后并不需要离开这地面,也许在这屋子中你便有地狱的经历,你并不需要到那里去,你在的地方便是了。
曾经有一个教法说,地狱中的一天是人间的千年,当我们读到此处时,可能会想说我们在地狱一个月的话,人间已过了三万年了,但这是很合逻辑的,因为有时我们很忙、很急或极度思惟一小时,会觉得已经过了一个月,觉得时间太慢了,由于你太专注了,因此时间似乎停止、变慢了,也可能是一年的时间转眼过去。
问:可否请您谈谈西藏的转世喇嘛?
答:喇嘛事实上是指很高的人,没有比他更高的,但在西藏还有很多不同的术语称呼,像仁波切、图库等。图库是指化身的意思,他们都源自法身的释迦牟尼佛,图库不一定是转世的,他可能是任何一个佛、菩萨的化身。你刚提到的转世仁波切或喇嘛,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西藏才有,但每个人都是自己过去世的转世。
无论如何在西藏有特写的转世定义,为什么呢?其目的乃在于西藏受佛教的影响深远,佛法已成为西藏的一部分,他们做任何事,即使是走路都受影响,因此可见佛法对西藏的影响之大;而佛教的修行者、领导者,像一些大喇嘛、仁波切等,对西藏社会的影响太大了,所以当他们过逝后,他们的学生,继续找出他的转世来助益有情众生,也有一些是喇嘛自己想再来利益众生的;因此在西藏,去认定一个转世,他是某某佛菩萨或喇嘛的再来是十分重要的事。
如果我们广义地说,佛菩萨的化身是无处不在的,但这些并没有被 认定,像在西藏、台湾或其他任何地方,不同文化、语言、肤色的人都可能是佛菩萨慈悲地示现来饶益有情,无论他们有没有被认定。
问:人们对如何认定转世的喇嘛十分好奇,可否请您谈谈?
答:有许多或大部分转世喇嘛是由大修行者所认定出的,或是身为转世者前生的弟子,也可认出这个人是不是他以前的上师。像噶玛巴他的转世一向是由他自己认出的,在他圆寂前,他写下自己转世家庭父母的名称、年月日、特征等等,十分清楚。例如十四嘉华仁波切则是由他的一师认定的,他到特定的地方去修本尊法,然后到大黑天护法的一个特殊湖泊去,湖上有许多象征符号使他观察而了解,有时候这湖会有很清晰的指示,经过这些手续终于找到第十三世嘉华仁波切的转世者,然后再给他许多他上一世所用过的东西让他选择来确认。
而今天许多仁波切很容易就可认定出来,但利益众生并不一定要被认定是转世的。许多的总统、议员、国王不必被认定就辛勤地为众生谋福利,他们很可能就是佛菩萨的化身,但没有被认出来,也没有必要被认出来。佛法中说:即使?quot;佛教"这名也不十分重要,名称引起了太多的问题,只要是能让你了悟心的实相的道路,不管它是否称为佛教都没关系。
问:为什么佛教中有这么多的象征呢?
答:象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轮回的苦痛源自象征,一切皆是象征面非他物,像语言、沟通皆由象征而来,而我们无时地受到物质、精神上种种象征的影响,也许用更多的象征会更好。藉某种象征上的专注,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

问:坛城、曼达也是一种象征吗?
答:在金刚乘中运用了许多的象征,在这许多的象征中,圆形、循环最常被使用,因为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无始无终;而自心的实相也是无始无终的,故圆或循环是最重要的象征;另外中心或 间也是重要象征……。
曼达也同时表示本尊所住的地方,其中有宫殿、土地和房屋。
曼达有许多咱意义,代表无始无终、中道,曼达拉是梵文,其中一个定义是循环,佛法中并汪相信有所谓的最初起点和最后终点,而圆正可代表。中心也是曼达的一个象征意义,他不执二边。
在金刚乘中我们用曼达来修法、灌顶,有沙做的、绘画的、或观想出的曼达,用沙做的或绘画出的曼达是今日较常见的,但这两种皆是外曼达,是外在可见的存在形态;但提到内曼达,也就是身曼达,就比较深了,你所修的一切本尊法,本尊并汪是外在的实体存在,是你自心的开启而现的,故实际上佛陀便是觉发自己本性的人,而他所在的地方便称为曼达,所以你可称自己的身体是内曼达。
问:我们常听到转世这个术语,可否为我们解释什么是转世--再来的人呢?
答:如果我们不相信转世就不会有这么多佛法,因为修法的最终目的便是求取正觉,但如果我们不能在此生达成这目标,我们仍可在下一世继续尝试,直至成佛为止;这是说明转世的重要。但证明转世是很困难的,因此他令人难以信服,今日的科学仍不能证明转世的有无,但事实上有许多的逻辑、哲学谈到转世,而我们相信转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业力,在了解转世之前我们必得了解业力,否则非常困难去理解和接受转世的观念。
我们常自觉或无意识地想:是谁制造、创造了这个世界?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回答,有的说是创造的、有的说是自然形成的……等等;但佛教中并不认为神是一切的创造者,我们相信业力,而并非一个神控制了每一个人,业的意义是行动--身心的行动,也可说业是心的能量。我想或我做任何事都有他的动力,开显出不同的经验和结果,而贪嗔痴等之外显结果,当然是不好的经验,我们称这经验为地狱、饿鬼、畜生。
如果你有好的意图、行为、发心,能量当然也是好的,于是投生到天、人、阿修罗道之中,为什么我说要想解脱就要对“业”有相当的了解呢?你可看到,世界上有很多人工作很勤快,但什么也没有得到;而也有很多人不用工作便拥有一切,在逻辑上工作愈多的人该得到的也愈多,但事实确不是如此,为什么呢?从佛法的业力来说,这一世的一切源于过去世的身心行为,所以现在的我们便是过去我们身心行为结果的呈现,我们这一世是过去世所做一切的结果所造。如果没有业力的话,上述工作的例子不可能产生,因此业力,也就是心的力量十分重要。
一般说来,我们都是过去世的转世,这并不表示我们现在以人类的状态存在,过去也以人类的状态存在,我们的存在状态乃决定于业力,事实上业力和自己是不可分的,那是由自己的心所产生的力量。你的过去世可能是狗、穷人等等,如果你积聚了善业或好的动机,便有好的结果,而现在的你并不一定是由那一世的业力所显现。
很可笑的,有一些业力牵引我们,有一些业力使我们悲惨,善业可能和恶业相随发生作用,这表示如果你过去积聚了恶业,你可能转世为狗,但如果你过去也同时积聚了善业,而你的善业不如恶业多,所以你成为有钱人的宠物,比其他的狗幸福多了;也可能你出生在很有钱有势的人家中做人,但却是盲人或天生奇丑无比。由于我们相信业力的存在,因此也相信转世的必然存在。而如果你不相信,修行的动力将大量减少。
问:一个人如果遇到不好的上师该怎么办?
答:一个人在选择上师时就该非常小心,此时看看上师的上师是谁是很重要的,我想选择上师时,一个人不该受到他人或广告宣传的影响,他对上师的了解应该要比广告多的多,这是极重要的;此后如果不幸地由于自己的恶业或愿力而遇到了不好的上师,而且也从他那接受了一些教法,依照金刚乘的规矩,这个人已成为了你的上师,你必须尊重和拥有信心;此时你了解了一些事情,使你不再觉得他有什么好,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技巧性的放弃此类上师,这将不会伤害到你或其他众生。
在大乘佛教的修行中,帮助众生是最重要的,而不只是要自己成佛而已,由于你遇到不好的上师将会阻碍你去真实地利益众生,所以我想一个人要技巧性地远离不好的上师,同时一个人也不要因此忿怒,因为是你自己选择到这不好的上师,所以不要抱怨。
问:但如果一个人对上师已经失去信心且十分忿怒呢?
答:我已经说过,你可以丧失你的信心,但不可陷入嗔恨中。丧失信心并不表示你就可起嗔恨心。佛法的修行者对敌人都不可起嗔恨心了,更何况是上师。
问:请略述金刚乘和密乘之不同,与金刚乘之函义?
答:事实上我们说金刚乘或密乘几乎是一样的。密乘是密续的一般称呼,密续是秘密的教法,而乘是载的意思,密乘这个字同样在印度教中也可以看到,他们也有密乘的修持法。但金刚乘是特别仅指佛教的修行法,所以我们说金刚乘时,他包括了密乘,但我们说密乘、密宗时却不一定是指金刚乘。
金刚乘有许多译意,如密宗的神祗、不可改变的本质等,但无论如何,他是指一种不可动摇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是轮回的本质;但事实上是指心的本性,这不是意识可知觉到的,是一切外在所不可毁坏的,是自性的身身。而乘是车辆的意思,由于金刚乘所提到的是心的本性,那不可分离的自性,所以称为金刚乘。
密是指秘密的修持,事实上全部金刚乘的修持是极为秘密的,其秘密的原因并不是由于有一些丢脸,令人窘迫的情形才要保密;而是像黄金、钻石这样珍贵的东西,我们不会拿着到处展示,到超级市场之类的地方去,因为那样可能会被偷、抢,如果被偷了而那人又不知道什么是钻石、黄金的话,他们将误用它,使它一点用处也没有,但如果有人真的知道如何运用的话,他们将可得到大利益。
因此金刚乘的教法十分珍贵,我们必须将它妥善密存,否则将为一些不够格的人所误用。密续十分地珍贵,所以要保密,这也是它所以称密的原因。
问:可否更仔细地解释密宗、密乘的内容?
答:密宗的定义是连续性的,这个连续性我想在金刚乘中是很特别的;在金刚乘中有三种连续,也就是根、道、果的连续,这三个是金刚乘中十分重要的重点。根是种子,一个人如果被净化,在将来就可成佛,我们想到我们是染污的,无明的小规模污产生了我们藉种种方便法来净除贪、嗔……,这个根在修行上十分重要,因为他就像修行者自身;为了要在清净的大地或根上积聚功德,要继续下去--即称为道,在金刚乘中有种种不同的道,分为不同的程度,种种禅定的境界,这便是道的连续;任何想要净化此大地、积聚功德,设计或发心于此大地、根的人,在此积聚功德,直至最后终于完成、达成净化、摧毁一切障碍者,也就是圆满成等正觉者称为果。
问:为何称连续、相续呢?
答:在金刚乘中,如果你净化这地或积聚功德于此,直至成佛,事实上佛果并不是在此地、此根之外的,所以你到达的是根的自性,整个的修持是在于回归自性,这工作无始无终、永不停止,并不是有某个目的地可到达,所以我们所能对它的最好称呼便是相续、连续。
问:什么是灌顶的意义?
答:金刚乘的灌顶,其梵文叫阿比屑卡,事实上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我知道这儿的人从许多不同的上师那得到灌顶,在金刚乘中灌顶是最重要的行为、方法之一,去了解灌顶中到底发生什么事,灌顶的理论依据,和灌顶中的种种观想,这些观想中有许多教法包含其中,并不仅是普通的图片而已,而是灌顶之主要部份。对弟子和上师而言观想都十分重要,同时对传承也很重要。
问:谁有资格给予灌顶呢?
答:一位具德的上师必须要有丝毫无损的完整传承,和给予灌顶所需具备的种种特质,如完整传承、无漏的修持--对于将给予灌顶之本尊,还要有慈悲心,因为他可能会遇到种种不同的学生,至少的条件是上师需完整无漏地修持过任何一种高级密法。如我所说人们到某处去接受某些上师的灌顶,喝了点水,吃了一些东西,然后回家,也许学了一些咒,但通常还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不认为这会有什么效用,也许可得到一点加持,反正只要有信心,随时都有加持的,我不知道学生得到了多少真正的灌顶。
问:灌顶的方法是什么?
答:在灌顶中你可发现许多种不同的方便,像喝、吃许多东西,拿许多东西放在你的头上或心脏,而这些都是有原因的。金刚乘中充满了物质象征,但这是佛陀为了心喜众多物质的众生,所开的方便,像水或灌顶中你喝的一些东西,是因我们喝水乃表示净除的意思,虽然日常中有时拿来解渴,但用在除垢比较多。
所以金刚乘中引伸之,用咒使水有强大的加持力、观想成本尊的甘露,或加上更深的哲理,如水对鱼来说,并不只是水,虽然我不知道鱼的想法,但他们可能认为水是可以喝的、可以睡、可以住的;但对人来说水是用来洗和喝的,那一个说的才是真实的呢?没有人能决定,即使在小乘教法中,也认为水的实质是空的,由于水的实质是空的,我们有不只一个理由将之用在灌顶中。对不同的对象而言,水可以是家或净化用,但水本身并没有实在的本体,在金刚乘中便用来做净除罪业的方便,因为佛陀说过一切现象因环境而生,而一切环境乃由心生。佛陀的根本教法便是去达到我们心的实体,那是一切万物的主宰,所以金刚乘灌顶中你可发现水或其他东西,如咒和手印及种种观想。
问:为何观想的力量如此强大?
答:这有许多原因,其实人都一直在观看,像看着地,但我们为何不称为观想,因为我们习惯将地看为实有的,真实存在的,这是真实、可触摸到的,所以不叫观想;又台敌人,我们习惯以为是外在的,而没有想到是来自内心的嗔恨,所以当有人说摧毁敌人多么困难,这是由于不能了解敌我是由嗔恨心相对而生的;由于我们平时已有观想的习惯,所以金刚乘中也藉之以为方便,因为人们都一直在观想,那么何不教一些有意义,能得到结果的观想,如观世音菩萨的观想,藉此来发展一个人的大悲心、慈爱等。
问:咒的意义为何?
答:咒有许多意义,最简单来说,咒是循环,主要原因是一般现象也有中心的意义,那是指本尊的房子,本尊所在之处,土地之义。
问:佛法的老师为了除去身体的欲求,所以修双身法,但会不会有些弟子误用此法呢?
答:是的,有许多人都误用了。事实上金刚乘中行方便道的问题,有许多人认为是受了印度的影响,这个争论老早就有了,但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双身是一个很深奥的哲理,没有提到性行为,并没有提到事业手印双身。
很久以来我们就结合了联想许多东西,男生和女生的结合、善与恶的结合、笑和丑联想在一起,而金刚乘的教法,认为他们在实相、本体上是没有分别、不同的,是不可分别的,在究竟实相中,一切事均都是平等的、空的状态,同样的纯净,这是最初、最原始的结合;而为了使人们了解,因此我们必须用点计策说是的,有一些东西是可结合的,所以先让人们谈论到结合、修身,然后再使他们了解结合、双修的原始状态和意义。
正如你所说的,人们可能会误解它,认为这类教法是教人去贪,似乎这种教法是很世俗的,但佛陀的教法种类有许多,有一些施教重点在于身心之间的关系;当佛的教法是直接的可对人产生效用时,是较好的,像出家成为僧侣,是解决贪欲的一个最好建议之一,但这里有太多太多的众生,在这许多人中,有多少人可成为僧侣呢?百万人吗?对他们来说,出家做和尚实在太困难了,即使那样并不困难,但要他们放弃美满的家庭、漂亮的女朋友对他们来说是太困难了,所以我们就不理他们了吗?一位菩萨道行者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的,即使他们不听你的话、不想出家做和尚,或根本不接受这样的看法,但我们必须用一点不同的方法去协助他们解脱,所以我们说:好吧!你仍然可以做个一般在家人,但依照这方法仍可成等正觉。
我这便有个真实故事,有一个小乘佛教的僧侣,在静坐上的功夫很是了得,你知道他们有个誓愿的目的便是不迷失在世俗的喜恶中,而这个特殊的僧侣在白骨观上有很好的成效;由于僧侣是不能对异性有欲求的,为了与贪欲、欲求分离,因此他们观想人的丑陋、污秽,而这个僧侣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以此闻名。有一天文殊师利菩萨想考验一下这个和尚的禅修功夫到底好不好,他化成一位非常漂亮的女生,来到这个和尚的住处,以种种妩媚的动作来考验这和尚的定力,起初这个和尚丝毫不为所动,但渐渐地,由于这位女孩子的挑战太大了--这是来自文殊师利菩萨的挑战,文殊师利菩萨充满智慧、洞悉人心,因此这个和尚的定力渐渐不敌诱惑,最后他干脆逃跑,而这位美女在后紧追不舍,和尚实在累得跑不动了,于是两眼一闭往地上一坐心想完蛋了,但此时什么事也没发生,于是他睁眼来看,这美女突然破裂成无数碎片,文殊师利菩萨现出庄严法相,说道:你的白骨观修得很好,但你把别人认为是美的这个概念,会导致你轮回痛苦;如果你把别人当作是丑的,那仍然是个概念,这概念会使你无法觉悟,因此你需要做空性的禅修,这才能使你觉悟。
这是一个大乘佛教的故事,藉之我们可以了解即使在大乘中,一切现象都是空的,包括贪欲和欲求的对象,一切的本质皆是空性;而在金刚乘中认为一切既然是空的,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可放弃、该放弃,没有坏的东西要抛弃,也没有好的东西要掌握,因为一切都是平等的、空性的,这就是最高深的结合、双运之见解,男与女的双运、好与坏的双运,最究竟的双运是轮回、涅槃的双运,藉此二者的双运可成正觉,为什么呢?因为并没有轮回实体的存在。
这个房间如果很暗、地上有一捆绳子,有人进来时可能认为那是蛇,那是由于一种习惯的思惟形态,他可能因此而感到惊怖,甚至可能被吓死,你看,这就像轮回一样,其实根本没有痛苦、天堂、饿鬼、地狱的存在,但它依然能污染人们,使人惊怖,使众生痛苦;如果那个进入黑暗房间的人能认出那是一条绳子而不是蛇,他便离开了可能的痛苦,但他该如何做呢?离开那间房间吗?不,那也是错误的方式;因为最初当他在光线下的时候并没有蛇的存在、没有蛇的行动、出现;同理来看,并没有轮回可厌离,也没有涅槃可得证,二者都不存在,有轮回才有相对的涅槃,当你了解了轮回的本质,轮回便不存在、不痛苦了,这便是轮回与涅槃的双运。
在这样的基础上去看,欲望也可藉之从中修持的,因为贪欲的本质也是空的。在金刚乘中并不是教你如何在欲望行为修持、或在实际的性行为中修持,而是教你去认识什么是欲望的本质,去了解贪、嗔、痴的本质是很重要的,如此的发展正如摧毁敌人般,如果你在战争中,你必须去摧毁敌人,但首先你必须去了解谁是你的敌人,你不知道什么是敌人时,你要去摧毁什么呢?所以当我们思惟什么是贪欲、什么是嗔恨、忿怒时,当你真的深思时,你会发现它们是空性的而没有实体存在
种种自性虽无二;支分性中离戏论;如实者虽无可思;遍相之显普作明;本成故舍造作病;自然任运安住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6-3 05:28 , Processed in 0.12034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