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直接登录

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查看: 4310|回复: 0

七月半、鬼乱窜,“中元节”儒家、道家、佛家说由来(禁忌事项+烧纸原理方法)

[复制链接]

1658

主题

2696

帖子

884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45
发表于 2017-9-3 12: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中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俗称“鬼节”、“七月半”,和清明、十月半并称为三大鬼节,也是流行于全国的岁时节日。时在七月十五(2017年9月5日),也有的在七月十四。中元节古已有之,古时的一些民俗活动至今还略有显现。中元节在我国历史上人民生产生活中影响甚远,历来受到民间的高度重视。

  中元节的历史渊源于佛教,起源于佛教中“目连救母”的故事,由佛教盂兰盆会发展而来。但中元节又不是一个纯粹的佛教节日,而是一个受到佛教思想影响的民间节日。它是一个具有异彩纷呈和丰富浓郁文化氛围的节日,它不仅渗透着佛家的文化因子,同时又彰显着中国的本土文化,原始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及鬼魂观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孝。

  中元节洋溢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它不仅是历史人民心灵追求信仰的载体,也是我国历史人民伦理道德的载体,更是我国传统孝文化的载体。

      虽然七月十五的节日习俗在各地有所差别,但节日主题和核心内容基本一致,即追念先人与普度无主孤魂。民众根据自己的传统过节,在每年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一次与亡灵世界的接触。在这些仪式中,表达着生者对祖先亡灵的追念与敬畏,对孤魂野鬼的安抚与包容。总的来说,七月十五节俗活动大体可以分成以下   四大类: 与祭祖祀神活动有关的活动、与娱乐游艺相关的活动、与社交馈赠相关的活动和 与巫术、占卜、禁忌有关的节日活动。




【追溯】中元节源于最初的“湖广填四川”
孝亲思想是中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民众,无不受其影响。以孝为本最初是由儒家提出的伦理准则,但后来佛道两家也认同并协力推广,使它成为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石之一。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同时也是盂兰节,因节日正值月之一半,民间也称其为月半节。
timg (12).jpg
中元节“祭祖”。
  中元节,在三峡地区是个传统而又非常注重的节日,有“年小月半大”之说。只是这个节日特殊,不像端午节、中秋节那样注重阳世间亲人朋友的团聚和欢闹,注重食物的丰盛;而中元节则是注重后人对逝世亲人朋友的祭奠,重在营造阳间之人与阴间之人的交融沟通,是把阴间亲人朋友“请”来相聚,领取阳世间亲人朋友的纸钱馈赠,领受亲人朋友的爱意敬意,并对传说中的孤魂野鬼予以安抚慰问,祝他们魂归所属有好的皈依。
  重庆地方志记载,在三峡地区,中元节的来历还有很深的人类学历史渊源。据说,这个节源于明朝初年朱元璋制定的调凡政策,即“江西填湖北,湖北填四川”。许多学者指出,这应该算是清初“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的前兆工程。
  这是因为,元末明初,四川经常发大水,遭瘟疫,加之战乱连年,人口死亡很多,大片土地荒废,而且“天府之国”的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缺人耕作,而江西鄱阳湖一带,人口密集,又累遭战祸。公元1368年,朱元璋取得政权后,他下令将湖北作为中转地,将湖北的人调往四川、重庆一带去耕种那些无人耕种的土地,继而又从江西调人到湖北耕种空下来的土地。
  那个时期,人们不懂科学,只信迷信,从娘胎一出来就打上了“鬼神论”的烙印。只有鬼神保佑才能平安,因此传说从湖北、湖南和江西“调凡”到四川来的人,身上总背一个土地老爷,确保一路平安。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定居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要办。例如:从江西带过来的土地老爷要建庙供奉,留在江西老家的列祖列宗,要给他们寄冥钱,对新定居的地方的山神土地爷要祭拜,对地方上的地司业主、古老前人、孤魂野鬼以及阴间的车夫力士,也要给冥钱打点打点,不然的话他们会来干扰抢夺,给祖宗们寄的钱他们会收不到云云。当土地庙建造之后,土地爷安身之日,外地“调凡”到川渝地区的人,还要同庆同祭。这一天后,人们就称为中元节。这是老川东地区中元节来历的另一说法。


【知识】七月半,您过的是哪个节?

放河灯,祈平安。
“七月半”又被称为“中元节”,其实,“中元节”是道教的节日,世俗社会(儒家)过的是“鬼节”,而佛教则过“盂兰盆节”。儒、释、道三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但三教教义不同、侧重不同,往往有不同的节庆,三教均于农历七月十五过节,历史上只此一日。
  儒家的“鬼节”此“鬼”非彼“鬼”
  说到鬼,你会想到什么?《午夜凶铃》,《倩女幽魂》?还是万圣节南瓜灯?还是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小玉一家(虚拟的远古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白天追着猛犸象四处奔跑,晚上则躲在山洞里瑟瑟发抖。那时他们还没有火来照明、取暖,对于能够带来光明的太阳和月亮充满了崇拜之情,他们经常在东边高处祭拜太阳,在西边洼地祭拜月亮,乞求太阳和月亮永远佑护他们。后来,小玉长大了,与小龙日久生情,结为伉俪。
  小玉和小龙喜结连理,但生活依旧不容易。后来,小玉在无意中发现了种植的秘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种几近无本的生意让她兴奋不已。春耘夏长,经过一个漫长的生长期,终于大获丰收,但是她没有立即自己享用,而是先供给自己的父母尝新。再后来,她的第N代孙做了夏天子,便以国策的形式确立了这一传统。
  七月兼具了祭祖、拜月、尝新等活动内容。后来随着儒家文化正统的建立,作为儒家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更是将鬼节祭祀以文化正统的高度确立了下来。“鬼节”祭鬼祭的是先祖,而非厉鬼恶魂,所以此“鬼”非彼“鬼”。
timg.jpg
放孔明灯(也叫天灯)寄托哀思。
  佛家的“盂兰盆节”白马驮来个欢喜佛
  “嘚嘚嘚”,达达的马蹄声飘荡在空旷的河西走廊之中,远远望去,一个人、一匹白马孤独地走在群山之间,大概过了17年,苍凉的河西走廊上又响起了马蹄声,其中隐约可见一匹白马和几个异族人。后来,这批人到了洛阳,就有了着名的白马寺。
  尽管佛教通过丝绸之路慢慢传入中原,但大量的佛经和学说还在印度佛国。大概过了200年,到了西晋年间,西域敦煌出了一位玄奘1.0版的大师——竺法护,他不辞辛苦,行走万里,翻译出了上百部经卷,其中有一部叫《佛说盂兰盆经》,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释迦牟尼弟子目乾连的母亲死后,堕入饿鬼道中,目乾连想报答母亲,给母亲送饭,结果食物入口即化为火炭,极痛苦。他求助于佛祖,佛令其作“盂兰盆会”,于七月十五日以五味百果置盆中,供养十方大德,超度七代父母,后目乾连母亲果然得救。
  佛教从印度传往中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信息损益,也或许是佛教入乡随俗,安居日传到中国来之后,就变成了农历四月十六始,七月十五终。
  七月十五融合了佛欢喜日、目乾连救母的故事,后来又加入了水陆法会,逐渐变成了规模宏大的佛教盛节。
  道教的“中元节”地狱洞开,地官解厄
  东汉末年,有个人叫张角,尊崇黄老,建立了太平道,并发起黄巾起义。自古英雄皆瑜亮,从来豪杰偏逢双。张陵与此同时也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奉天、地、水三官,分别对应唐尧、虞舜和大禹。并以三官手书作为祈祷治病之法,确立起道教最初的“三官”信仰,寓意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彼时,“元”为历法元素,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被称为“三元日”,意为“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既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无关,也与道家经典无甚渊源。直到300年后,一代明帝北魏孝文帝引汉移俗,始有三元代表上述三日之意。再后来,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去世,孝文帝为此诏令全国三元敬祭(“孝文帝以太皇太后丧,诏令长至三元绝告庆之礼”《魏书》)。
  北魏后来分为东魏西魏,国家一片混乱。但“三官”与“三元”却在此时合二为一。
  道教在唐朝发扬光大,其中元节的传统也以国家法定节日的形式被固定下来。中晚唐时代,中元节不再是敬鬼赦罪的代表,而变成了满足人们心灵上种种需要的庇护。

中元期间,什么事不能做?

一、犯太岁的人不宜晚上外出
  犯太岁者,无福必有祸,属于运势比较低迷的人群。老话说的好“人走霉运,喝水都塞牙”。而今年乙未羊年犯太岁的有生肖牛、生肖鼠、生肖羊和生肖狗,这些生肖的人在今年运势极为低迷,极其容易在中元节这天受到不良气场的影响,因此不宜深夜出行,也不宜在深山周游,避免招惹负磁场,即使出门也不宜戴铃铛、风铃等会招惹不干净气场的物品。
  二、交通意外不宜凑热闹
  相信很多人都喜欢热闹,但有些热闹不能凑,尤其是在农历七月。交通意外现场,在民俗学说中,被视为极不吉利的地方。这些现场,大多“惨不忍睹”或“血流满地”,常常弥留着许多负面以及低能量的磁场。中元节当天本就负能量气场较高,再去凑这种热闹,更容易导致自己晦气连连,事事不顺。
  三、中元节当天不宜穿太华丽的服饰
  中元节当天会出现许多灰暗低迷气场,而这些气场往往以特别鲜艳妖娆华丽的服饰作为指向标。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尤其是夜晚出行,应尽量少穿这些服饰,避免自己被灰暗气场缠住,导致运势受阻碍,晦气连连。不过中元节那天出外可以顺便佩戴一枚“平安无事牌”,可保平安无事,岁月安好,年年康福。黑曜石一直被尊为佛教圣物,极具辟邪功效,能够强力化解负能量,由它打造的平安无事牌,则效力更强,作用更佳。
  四、中元节前后不宜做重要事情
  七月为鬼月,这个月被人们普遍认为不吉,所以在中元节前后,也就是前后四天内既不利于嫁娶,也不利于搬家,一旦家有大喜事最好避开这段时间。
民间习俗  
中元节(鬼节、盂兰盆节)传统的禁忌事项

       1、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晚上是他们的天下,最好不要出门,免得碰到;
  2、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3、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4、晚上晒衣服 如果他们看见你的衣服感觉非常好看,就会拿去穿,然后再还给你时,那衣裳就会有它们的气味;
  5、熬夜 熬夜容易让你精神状态很差,它们会在你精神状态很差,阳气低落时乘虚而入;
  6、靠墙 它们喜欢阴凉的地方,墙边也是他们的最爱,所以不要靠墙,否则很容易被它们鬼上身;
  7、捡路边的钱 那钱有可能是它们的,你抢了它们的钱,后果会如何,你可以想想;
  8、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它们会根据鞋子的摆放方向来判断人在哪儿睡得,然后它们就会跑上来和你一起睡觉,就很容易出现鬼压床;
  9、晚上拍照 相机容易捕捉到不应该看见的东西;
  10、不要勾肩搭背或拍肩膀 人有三把火,头上一把两肩各一把,三把火都点着,鬼畏你,不敢靠近你,如果你把其中一把拍灭,轻者,它让你丑相百出,重者拉你一起走;
  11、不要随便回头 自己一个人在野外行走,听到好像有人叫你,不要回头,你一回头肩膀上的火容易灭,然后...
  12、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13、晚上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1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15、不可偷吃拜拜的忌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16、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
u=4211597443,719663698&fm=27&gp=0.jpg
为什么烧纸?以及需要注意的十大禁忌
虚心点评为什么烧纸
还有朋友也许要问,我老家太远回不来家怎么办?这个问题你可以在你的小区附近十字路口烧纸钱,有些人会认为烧纸是封建迷信,所谓的迷信是你没有理解它的本意,烧纸除了表示孝心,还是一种对亲人们的缅怀与思念,除了这些之外还有阴阳五行的意义,因为纸钱,多以黄色白色为主,有些加上锡箔,就有了金的属性。而纸钱多为竹叶等或者其他农作物纤维所制,则具有了木的属性。造纸,必不可少的是需要用水来做纸浆,其中则有水的属性。烧纸必然要用火,烧完后剩下的纸灰则属土。纸钱未烧之前是实物,属“阳”烧完后部分化为无有则属“阴”。烧纸的烟灰飞向虚空,散归大地。则是从“有”还“无”。可见,烧纸中就包含了“阴阳五行”的转化。其实也告诉我们天地万物就是一气流通的转化。由于大家谈传统就是谈儒家,儒家讲人伦的多天地人说的少,所以没有阴阳的概念慢慢变成了形式的东西,既然知道了道理,就应该身体力行,我们可以在地上用白色的粉笔画一个圈,类似一个开口的铁环在里面写上故去人的名字,比如xxx收。然后把准备好的香、蜡烛、若干的纸钱,先点蜡烛在点三炷香然后在圈子里面烧纸,烧完注意火苗有没有熄灭,不要引起火灾,当然你也可以念叨几句就是聊家常一样,保佑你如何如何等等,时间一般选择可以晚饭后。


                烧纸注意的十大禁忌

1、买烧纸时,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一张就好几亿,那钱在下面不值钱,不过在烧大钱的同时,多少烧点儿这样的也未尝不可,下面有不少讨债鬼,死皮赖脸地跟你要钱,不给就磨你,那就得这种小钱儿应对他们。      



  
2、要买黄草纸,铺开后拿一张一百元的真钱在纸上压,要感觉这一百元是个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盖上去,直到把整张纸铺满。这样的烧纸在下面才是硬通货。钱才实成,揣在兜里才有面子。      

     
3、叠好烧纸,一刀烧纸分成七八份,分别以对角线折两次,不然一摞纸想要它燃烧起来是很费事的。叠起来烧会很方便。      

     
4、准备去烧纸前,你最好预备好火机(最好是防风的,清明、七月十五阴气重,风大)和一根小棍。这样方便你在烧纸的时候拔起压在一起的烧纸,让空气流通,方便燃烧,家里用废的拖布杆就是不错的选择,但注意,用完之后就不要再拿回来,直接扔掉好了。
     
5、要天黑透才去烧,天亮没谁敢出来取钱的。去烧纸的来回路上,遇到烧纸尽量绕开,不要踩到,有时候一个路口排满了纸灰堆,想绕都绕不开,那只好请你小心地穿插过去,有时候还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过去之前你要先说一句,对不起,借过。      

     
6、要烧纸前在要烧的地面画个圈,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里面,西北角要留个缺口,方便下面的亲人进来拿钱。      

7、烧纸时要表情严肃,不要嘻笑打闹,既然来都来了,你就恭敬点。
     
8、给亲人烧纸前先点燃两张扔到圈外,答对一下没有亲人送钱的孤魂野鬼。      
   
9、烧纸时要念念有词,如:XXX,给您送钱花来了。今天孙男弟女都来看您来了云云。      
     
10、一定要坚持看着把纸燃尽才可以走,这样既可以防止火灾,又能防止风把纸吹出来,被其他路过的拾去,惹老人不高兴 。
timg (10).jpg

智慧人生 造象生活
微信:A870430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含象堂大健康丨含自然·汇万象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7431号  沪ICP备16043211号-1

GMT+8, 2024-6-3 05:49 , Processed in 0.112191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含象堂

© 2001-2019 含象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